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983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自动穿脱鞋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自动穿脱鞋的自动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鞋子乃为现今人类行进及保护脚所不可或缺的产品,且为了穿着的舒适以及便利性,业者乃不断的推陈出新,不但在于流行的样式,对于其它的功能亦日益创新。
就鞋子穿脱的方便性而言,也由早期的鞋带系绑方式,由业者改进为利用弹性系结带,如松紧带等的系结于鞋舌与鞋帮间的开合区,或利用自黏带(又称魔术胶带)等来达到免系结带的穿脱方便性,但这些替代鞋带系绑的穿脱结构,如弹性系结带在穿脱时必须施力抵抗该弹性,且在穿入时更需以手指或鞋扒配合撑起鞋体后端才能穿入,当然脱鞋时也要与弹性相抗力运作,穿脱都相当费力,且弹性将逐渐疲乏,而自黏带在穿脱时,同样需以手来将自黏带拉紧贴黏或撕开黏着,换言之,并无法配合穿脱鞋的动作而进行自动穿脱运作。
本实用新型人因此研创并申请有配合穿脱鞋的动作,而进行鞋带自动穿系及脱解复动的鞋子专利案,如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355132号,与新型专利第439425号等专利前案,其运作架构与方式,系利用鞋的穿脱动作,自动牵引鞋带产生系解与松脱的控制,惟,该专利前案的结构与运作,鞋带是需通过鞋面及系组机构而伸置于鞋垫下的夹层中,鞋带通过的路径较长,调整其长短的伸缩需要配合的部件较多,而在制鞋产业中,鞋底与中底固定加工本身已具有一定的难度,加工品质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制成鞋子的品质,而此鞋底与鞋面之间又有鞋带的牵制,这使得鞋底与中底相固定的加工难度更为提高,无法采用机械作量化的生产,所以,必须经由特殊的手工操作来完成,相对的制造成本较高;又,该鞋的鞋带松紧移动亦会造成使用故障的出现,令其功能不确实,在使用上会略显不便。
于是本案设计人便推出了结构简单,不需系鞋带动作即可实现自动穿、自动脱的自动穿脱鞋,其申请号为PCT/CN2005/001011,该自动穿脱鞋其中的动作调整机构为具有一翼形片体,延伸的一端固定于鞋舌部,底部固定在鞋垫后部上,相对牵引着鞋舌部与鞋垫上下同步移动配合穿脱运作;该翼形片体具有一底部与一体延伸的二等型式翼形的牵引片,牵引片外侧并设一端面设有导槽的导引片。该动作调整机构更包括一导向片与插片,该导向片固装在鞋帮与上述翼形片体的牵引片外侧形成的夹层运作空间内,端面具有相对上述翼形片体的导引片端面导槽的对组端面,与二相邻对组端面间的穿槽,藉以相对导引片端面开设的多数导槽,由插片相对导向片的对组端面与导引片的导槽,交错插组为上下移动的导向。该翼形片体的牵引片延伸的一端,进一步设置有一固定部,与鞋舌部相对固定一起。
该动作调整机构所包括的部件较多,因而仍有可精简改良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化、动作调整更为顺畅的自动穿脱鞋的自动调整机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是配合鞋体部份及控制机构而实施;其中该动作调整机构,是由一组间隔设置的牵引带构成,各牵引带的两端是跨过鞋体部份的鞋舌后穿入鞋帮后与鞋垫后部固定在一起,通过抬起脚面和踏下脚跟实现同步移动配合穿脱运作。
所述牵引带可配合鞋体两侧设置为两组,各牵引带的一端是固定在鞋垫后部上,另一端是穿出鞋体部份的鞋舌或鞋帮后与鞋舌上设置的可调节鞋带的两端连接。
所述牵引带可配合鞋体两侧设置为两组,各牵引带的一端是固定在鞋垫后部上,其中鞋体一侧的各牵引带的另一端是穿出鞋体部份的鞋舌或鞋帮后连接一环扣,鞋体另一侧的各牵引带的另一端是穿出鞋体部份的鞋舌或鞋帮后跨过鞋舌后再穿过各环扣进行活动固定。
所述的可穿过各环扣的牵引带部份设有配合的黏扣。
所述牵引带可配合鞋体两侧设置为两组,各牵引带的一端是固定在鞋垫后部上,另一端是固定鞋体部份的鞋舌或鞋帮上。
所述的各牵引带的一端固定在鞋舌时,则在鞋帮端面设有导出孔。
所述的各牵引带的一端固定在鞋帮时,则在鞋帮分离位置的下部鞋帮端面设有导出孔。
所述鞋体部份,由鞋舌部、鞋帮与鞋底构成;鞋舌部具有一鞋舌;鞋底包括厚大底、中底及鞋垫;鞋垫前部与中底固装,脚跟部份与中底分离相对。
所述鞋舌部与鞋帮间设有一开合区;所述控制机构,由开关、控勾体、固定片与挂片组成,控勾体与固定片装在鞋垫脚跟部份,相对穿着动作与装在中底的挂片勾扣,由装在鞋体后方的开关,控制勾扣解除松脱鞋垫与中底,控制鞋的自动穿脱。
所述鞋底的厚大底后部端面开设有一导槽与凹坑;固定于厚大底上的中底,在后部的脚跟部份端面开设有二穿扣通孔及一通孔。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开关,固装在鞋体后方,其向大底开设的导槽延伸一推杆;一控勾体,具有一板体,板体下方凸设至少一挂钩,另在板体下方且位于挂钩的前方凸设有挡块,同时在板体面开设有复数卡组通孔;一挂片,为一片体,固定在鞋底的中底上,挂片端面设有至少一相对供上述控勾体的挂勾通过的通孔,并与中底端面开设的穿扣挂片相对应,同时还开设有一供上述控勾体的挡块通过的通孔;一固定片,上方的四周凸设有挡垣,围设成一提供控勾体组装的容置空间,固定片中部开设有一长条槽,固定片是连设控勾体后嵌置于鞋垫脚后跟的下方,控勾体的挂勾及挡块是向下伸置于固定片的长条槽之外,控勾体可以在固定片与鞋垫之间组成的空间内前后移动。
所述控勾体对应挂钩两侧位置的板体上,设有复数个长形通孔,同时在至少一卡组通孔内设置一复归弹簧,前述该固定片的上方,凸设有复数个凸柱是分别伸置于控勾体的长形通孔中,并由其至少一凸柱在相对的卡组通孔内顶抵复归弹簧,形成控勾体前后移动动程的自动复归动力。
所述各牵引带是在鞋帮的内里与外表面的夹层之间运动。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将动作调整机构由在先技术的利用一动作调整机构中翼形牵引片配合导引片与插片实现动作调整用一组牵引带来代替,因而其在结构上更为精简,且动作更加顺畅。


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穿脱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自动穿脱鞋的一实例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自动穿脱鞋的另一实例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自动穿脱鞋的再一实例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自动穿脱鞋的又一实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穿著状态立体组合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穿鞋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穿鞋动作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机构的弹性复归结构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机构的弹性复归运作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穿鞋状态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脱鞋动作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穿鞋动作图;图13A为本实用新型图13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穿鞋状态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脱鞋动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穿脱鞋,其结构包括鞋体部份1、装在鞋体部份1的鞋帮12内的动作调整机构2、与装在鞋体部份1鞋底13内的控制机构3组成;鞋体部份1,主要由鞋舌部11、鞋帮12与鞋底13相对迭组构成,鞋底13是包括大底131、中底132及鞋垫133组成。
配合图2所示,该动作调整机构2是由一组间隔设置的牵引带21构成,各牵引带21的两端是跨过鞋体部份1的鞋舌11后穿入鞋帮12后与鞋垫133后部固定在一起,通过抬起脚面和踏下脚跟实现同步移动配合穿脱运作。
参阅图3所示,牵引带21的另一种实施形式,牵引带21可配合鞋体两侧设置为两组,各牵引带21的一端是固定在鞋垫133后部上,另一端是穿出鞋体部份的鞋舌11或鞋帮12后与鞋舌11上设置的可调节鞋带111的两端连接。
参阅图4所示,牵引带21再一种实施形式,牵引带21可配合鞋体两侧设置为两组,各牵引带21的一端是固定在鞋垫133后部上,其中鞋体一侧的各牵引带21的另一端是穿出鞋体部份的鞋舌或鞋帮后连接一环扣22,鞋体另一侧的各牵引带21的另一端是穿出鞋体部份的鞋舌11或鞋帮12后跨过鞋舌11后再穿过各环扣22进行活动固定,可穿过各环扣的牵引带21部份设有配合的黏扣23。
参阅图5所示,牵引带21又一种实施形式,牵引带21可配合鞋体两侧设置为两组,各牵引带21的一端是固定在鞋垫133后部上,另一端是固定鞋体部份的鞋舌11或鞋帮12上。
当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如图1所示,前述该鞋舌部11,具有一鞋舌110,在其表面可进一步依设计或需求加设一调整鞋舌部11松紧的装饰鞋带111、或魔术胶带等之其一,如此可根据使用者脚的胖瘦调整鞋舌部11的宽度。
前述该鞋帮12,与上述鞋舌部11间设定有一开合区121,以形成鞋舌部11面积大小以及动作调整机构2的运作动程长短。以配合上述动作调整机构2与控制机构3的运作,形成鞋舌部11与鞋帮12间的张合角度改变,相对使用者穿脱鞋动作,前述该鞋帮12具有一夹层运作空间,动作调整机构2的牵引带21在此运作空间内运作。
前述该鞋底13是包括大底131、中底132及鞋垫133组成;大底131后部端面开设有一导槽134与凹坑135;中底132是固定于大底131上,并在后部的脚跟部份端面开设有二穿扣通孔136、137及一通孔138;鞋垫133前部的脚掌部份是与中底132固装一起,而其后部的脚跟部份是与中底132呈分离相对。
上述所提的控制机构3,是包括开关31、控勾体32、固定片33与挂片34组成。其中前述该开关31是固定在鞋底13的后方,其向鞋底13内延伸有一推杆311,且其进入鞋底13的运作路径是相对上述大底131后部开设的导槽134,换言之,该推杆311可沿此导槽134往复移动进入凹坑135中,相对控勾体32的挡块324控制解除其扣制状态。
前述该控勾体32,是为一平板体,在板体321下方纵向凸设有前后两挂钩322、323,另在板体321下方且位于前挂钩322的前方凸设有挡块324,在板体321对应前后挂钩322、323两侧位置的板体上,设有复数个长形卡组通孔325,并在至少一卡组通孔325内设置一复归弹簧328,如图7所示,以相对固定片33的凸柱333顶抵。
前述该固定片33,主要在相对将上述控勾体32固装于上述鞋垫133的底部端面,固定片33亦是一片状体成型,上方四周凸设有挡垣331,此挡垣331的高度是高于控勾体32的板体321厚度,四周的挡垣331即可围设有一容置空间332,同时在固定片33的上方凸设有复数个凸柱333,是分别伸置于控勾体32的卡组通孔325中,以定位控勾体32的移动路径,并由其至少一凸柱333在卡组通孔325中相对一复位弹簧328顶抵,如图7所示,形成控勾体32移动后的自动复归动力,如图8所示;固定片32的中部开设有一长条槽334,形成控勾体32两挂钩322、323贯穿组装位置,前述该固定片33是连设控勾体32后嵌置于鞋垫133脚跟处的下方,控勾体32的前后挂勾322、323及挡块324是向下伸组于长条槽334之外,控勾体32可以在固定片33与鞋垫133之间组成的容间332内前后移动。
前述该挂片34,是为一片体,较佳为一金属片体,且挂片34是固定在鞋底13的中底132底部位置上,挂片34端面上对应上述控勾体32的前后挂勾322、323位置,设有两通孔341、342并相对于申底132开设的二穿扣通孔136、137,以便于控勾体32的前后挂勾322、323通过后,在大底131提供的凹坑135空间内,相对两通孔341、342扣制固定,挂片34端面开设有一供控勾体32的挡块324通过的通孔138,提供挡块324通过延伸于大底131的导槽134,相对开关31的推杆311控制解除控勾体32与挂片34的扣制状态。
配合图6所示,使用者可根据自已脚型的需要,调整好鞋舌部11的宽度及牵引带21的有效长度,在实际使用时,常态鞋子未经穿着时,鞋舌部11是相对鞋帮12于开合区121处呈打开状态,当然该鞋垫133后部也因牵引带21的牵引而是处于抬起状态。
如图7、8所示,当使用者欲进行穿鞋动作时,此时的鞋舌部11是处于打开状态,如图5、6所示,即鞋垫133的后部是处于抬起的状态,当人的脚部斜向穿入鞋体内时,脚跟向下移动而压下鞋垫133产生向下移动,同时由动作调整机构2的牵引片21同步牵引带动下,使鞋舌110也向下移动,与此同时,鞋垫133上控制机构3的控勾体32前后挂勾322、323,会对准挂片34两通孔341、342,以及中底132的二穿扣通孔136、137,且插入两通孔341、342与二穿扣通孔136、137中,由于挂勾322、323底部的弧形设计,其弧形面在与中底132上的挂片34配合时,控勾体32向下移动时,前后挂勾322、323的弧形底部,即可推动控勾体32相对鞋垫132前方移动,如图10所示,相对此移动动程并由固定不动的凸柱333,在卡组通孔325中相对复位弹簧328顶抵处于压缩蓄能状态,如图8所示,形成控勾体32移动后的自动复归动力;当前后挂勾322、323完全伸置出中底132且位于大底131中的凹坑135后,在复位弹簧328的作用下,控勾体32会相对鞋垫133及中底132向鞋垫133的后方移动,使前后挂勾322、323完全扣制于中底132上的挂片34上,如图9、11所示,此时的鞋子是处于穿着状态,如图6、11所示,即便在行走时,脚面向鞋舌部11施力,由于此时的鞋垫133是固定在中底132上,鞋垫133又是与鞋舌部11固定连设在一起,鞋垫133不松脱,使用者的脚是不会从鞋体中脱出的。
当使用者欲进行脱鞋动作时,如图12所示,只需脚后跟向后施力按压开关31,同时抬动脚面向上对鞋舌部11施力,由于开关31相对向鞋体内移动,关关31上的推杆311向前移动推动控勾体32上推块324向前移动,前后挂勾322、323亦同步为相同动程的向前移动,与此同时控勾体32上的复位弹簧328又受凸柱333推顶,使复位弹簧328处于压缩蓄能状态,如图10,当前后挂勾322、323对准中底132与挂片34的通孔341、342与二穿扣通孔136、137时,配合使用者脚背向上抬起的动作,推顶鞋舌部11向上移动连动鞋垫133产生向上施力的作用下,前后挂勾322、323会由中底132与挂片34的通孔341、342与穿扣通孔136、137中脱出,在复位弹簧328的作用下,控勾体32相对鞋垫132向后移动回复常态,使用者的脚即可从鞋体中脱出,如图5、7、9所示。
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具体实施例结构中,如应用于鞋底较薄的鞋子时,如图13~15所示,本实用新型前述具体组成结构中,将该控勾体32的前后挂勾322、323延伸高度降低,采用偏平形的挂勾成型设置,并在控勾体32下方前挂勾322的前方枢设扭簧329,扭簧329的一支脚是贴合在控勾体32的下面,另一支脚320是张开状态,弹性顶抵于一抵制片327,对应此抵制片327的位置在中底132或是中底132的挂片34上凸设有两凸块139、130,如图13A所示。
根据上述实施例结构,如图13所示,当使用者欲进行穿鞋动作时,此时的鞋舌部11是处于打开状态,即鞋垫133的后部是处于抬起的状态,当人的脚部斜向穿入鞋体内时,脚后跟向下移动,同时在动作调整机构2的带动下鞋舌部11向下移动,与此同时,鞋垫133上控勾体32的前后挂勾322、323欲对准中底132上的穿扣通孔136、137,控勾体32上的扭簧329的另一支脚320顶抵的抵制片327,一端顶制在中底132的前凸块139上,如图13A所示,在鞋垫133向下移动的同时,此抵制片327会在前凸块139的顶抵下使控勾体32相对鞋垫133向鞋体前方移动,挂片34即会推动控勾体32上的复位弹簧328,受到凸柱333的顶抵,使复位弹簧328处于压缩能状态,当前后挂勾322、323完全对准中底132与挂片34的两通孔341、342与穿扣通孔136、137且插入时,即鞋垫133将与中底132贴合时,后凸块130是位于抵制片327的中部位置,再向鞋垫133向下施力,后凸块130对抵制片327的杠杆作用,使抵制片327脱离对前凸块139的顶抵作用,在复位弹簧328的作用下,控勾体32会相对鞋垫133及中底132向鞋垫133的后方移动,使前后挂勾322、323完全扣制于中底132的挂片34上,如图14所示。
当使用者欲进行脱鞋动作时,配合图15所示,其动作与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赘述。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机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控勾体亦可设置在鞋底上,挂片可设置在鞋垫上,同样可以实现鞋垫与中底、鞋底的挂持作用。因此大凡配合开关即可实现鞋垫与中底及鞋底的固定与松开的功能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将动作调整机构由在先技术的利用一动作调整机构中翼形牵引片配合导引片与插片实现动作调整用一组牵引带来代替,因而其在结构上更为精简,且动作更加顺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是配合鞋体部份及控制机构而实施;其特征在于该动作调整机构,是由一组间隔设置的牵引带构成,各牵引带的两端是跨过鞋体部份的鞋舌后穿入鞋帮后与鞋垫后部固定在一起,通过抬起脚面和踏下脚跟实现同步移动配合穿脱运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牵引带可配合鞋体两侧设置为两组,各牵引带的一端是固定在鞋垫后部上,另一端是穿出鞋体部份的鞋舌或鞋帮后与鞋舌上设置的可调节鞋带的两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牵引带可配合鞋体两侧设置为两组,各牵引带的一端是固定在鞋垫后部上,其中鞋体一侧的各牵引带的另一端是穿出鞋体部份的鞋舌或鞋帮后连接一环扣,鞋体另一侧的各牵引带的另一端是穿出鞋体部份的鞋舌或鞋帮后跨过鞋舌后再穿过各环扣进行活动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穿过各环扣的牵引带部份设有配合的黏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牵引带可配合鞋体两侧设置为两组,各牵引带的一端是固定在鞋垫后部上,另一端是固定鞋体部份的鞋舌或鞋帮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牵引带的一端固定在鞋舌时,则在鞋帮端面设有导出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牵引带的一端固定在鞋帮时,则在鞋帮分离位置的下部鞋帮端面设有导出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鞋体部份,由鞋舌部、鞋帮与鞋底构成;鞋舌部具有一鞋舌;鞋底包括厚大底、中底及鞋垫;鞋垫前部与中底固装,脚跟部份与中底分离相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鞋舌部与鞋帮间设有一开合区;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由开关、控勾体、固定片与挂片组成,控勾体与固定片装在鞋垫脚跟部份,相对穿着动作与装在中底的挂片勾扣,由装在鞋体后方的开关,控制勾扣解除松脱鞋垫与中底,控制鞋的自动穿脱。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鞋底的厚大底后部端面开设有一导槽与凹坑;固定于厚大底上的中底,在后部的脚跟部份端面开设有二穿扣通孔及一通孔。
12.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机构包括一开关,固装在鞋体后方,其向大底开设的导槽延伸一推杆;一控勾体,具有一板体,板体下方凸设至少一挂钩,另在板体下方且位于挂钩的前方凸设有挡块,同时在板体面开设有复数卡组通孔;一挂片,为一片体,固定在鞋底的中底上,挂片端面设有至少一相对供上述控勾体的挂勾通过的通孔,并与中底端面开设的穿扣挂片相对应,同时还开设有一供上述控勾体的挡块通过的通孔;一固定片,上方的四周凸设有挡垣,围设成一提供控勾体组装的容置空间,固定片中部开设有一长条槽,固定片是连设控勾体后嵌置于鞋垫脚后跟的下方,控勾体的挂勾及挡块是向下伸置于固定片的长条槽之外,控勾体可以在固定片与鞋垫之间组成的空间内前后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勾体对应挂钩两侧位置的板体上,设有复数个长形通孔,同时在至少一卡组通孔内设置一复归弹簧,前述该固定片的上方,凸设有复数个凸柱是分别伸置于控勾体的长形通孔中,并由其至少一凸柱在相对的卡组通孔内顶抵复归弹簧,形成控勾体前后移动动程的自动复归动力。
14.如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各牵引带是在鞋帮的内里与外表面的夹层之间运动。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穿脱鞋的动作调整机构,是配合鞋体部份及控制机构而实施;其中该动作调整机构,是由一组间隔设置的牵引带构成,各牵引带的两端是跨过鞋体部份的鞋舌后穿入鞋帮后与鞋垫后部固定在一起,通过抬起脚面和踏下脚跟实现同步移动配合穿脱运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将动作调整机构由在先技术的利用一动作调整机构中翼形牵引片配合导引片与插片实现动作调整用一组牵引带来代替,因而其在结构上更为精简,且动作更加顺畅。
文档编号A43B11/00GK2901950SQ2006200571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7日
发明者周龙修 申请人:周龙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