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带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232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绳带卡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调节安装于衣服、帽子、手提包、帐篷、背包等上的绳带的紧固状态、长度位置而安装在绳带上的绳带卡扣。
背景技术
作为对安装在衣服、帽子、手提包、帐篷、背包等上的绳带的紧固状态、长度位置进行调节的绳带卡扣,一般使用专利文献(日本特开昭63-272302号公报)记载的调节固定件。
该文献记载的调节固定件由以下构件一体构成上表面及两个侧面开口的箱状外筒、以一部分从上表面开口突出的状态收容在该外筒内的滑动构件、收容在外筒的内底面并朝使滑动构件从外筒脱出的方向施力的弹簧构件。另外,在外筒及滑动构件上形成有绳带通孔。
当克服弹簧构件而将滑动构件压入外筒内时,外筒的绳带插通孔与滑动构件的绳带插通孔连通(一致),故可将绳带穿过该绳带通孔。当停止推压,滑动构件在弹簧构件的作用下回复至原来的位置。于是,外筒的绳带通孔与滑动构件的绳带插通孔错位,绳带被卡止。
上述文献记载的调节固定件中,由于是在外筒形成有绳带通孔、且在外筒内底面收容有朝使滑动构件从外筒脱出的方向施力的弹簧构件的结构,因而外筒的筒方向尺寸(滑动构件的滑动方向尺寸)增大。
因此,在安装在绳带上的状态下,成为在与绳带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较大地突出的形态,因此其突出部有可能与其他物体接触或勾住,造成其他物体或自身损伤。另外,也有损外观的美观。
为此,作为缩短滑动构件的滑动方向尺寸的研究,上述文献中提出了减小弹簧构件的弹性变形量的构成,例如缩短弹簧构件的长度或缩短弹簧构件的长度且加粗弹簧构件的构成。但是,这样的话,就存在着如下问题对绳带的卡止力削弱,或者与之相反,过于要确保卡止力,弹簧构件的刚性提高,弹簧构件与外筒的连接部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降低对绳带的固定力就能将操作体的操作方向尺寸抑制为较小的绳带卡扣。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1绳带插通孔的本体;具有可收容在该本体内的收容部以及设置在该收容部上且能与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连通的第2绳带插通孔的操作体;以及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操作体、同时朝所述第1、第2绳带插通孔错位的方向且所述操作体从所述本体突出的方向对所述操作体施力的弹性体,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弹性体连接,在所述收容部及所述本体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能与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变形同时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
在此,操作体的收容部是指操作体克服弹性体的施力被推入本体内时收容在本体内的部分,可以是操作体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
采用如此构成,当克服弹性体的施力将操作体推入本体内,使设置在收容部的第2绳带插通孔与本体的第1绳带插通孔一致时,第1、第2绳带插通孔所造成的绳带的卡止状态被解除。在该状态下,使绳带相对绳带卡扣滑动或者使绳带卡扣相对绳带滑动,在移动至任意的位置后,解除对操作体的推压。于是,操作体在弹性体的施力下从本体突出,第1、第2绳带插通孔错位,穿在它们中间的绳带被第1、第2绳带插通孔夹持。
在收容部及本体的至少一方设有与弹性体连接并能与弹性体的弹性变形同时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因此当克服弹性体的施力将操作体推入本体内时,弹性变形部也与弹性体同时弹性变形。即,不仅弹性体,而且收容部及本体的至少一方也能确保弹性变形能量,因此即使尽可能缩短弹性体的长度也不会降低对绳带的卡止力。其结果,不降低对绳带的卡止力就可将操作体的操作方向尺寸抑制为较小。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中,较理想的是所述收容部具有收容绳带的绳带收容部。
采用如此构成,可利用设置在收容部的绳带收容部引导绳带,因而能可靠地卡止绳带。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中,较理想的是在所述收容部形成有从所述操作体的自所述本体突出的突出端面起连续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
采用如此构成,由于在收容部形成有从操作体的自本体突出的突出端面连续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因而在操作体的部分也可确保大的变形弹性能量。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中,较理想的是所述弹性体在所述操作体移动的方向弹性变形,所述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在与所述弹性体不同的方向弹性变形。
尤其理想的是所述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在所述操作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可朝扩张的方向弹性变形。
采用如此构成,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在操作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可朝与弹性体不同的方向弹性变形,例如朝扩张的方向弹性变形,即,操作体扩张,操作方向尺寸缩短,因而能将操作体的操作方向尺寸抑制为较小。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中,较理想的是在所述本体上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操作体收容在所述本体内的第1开口部,并且在与该第1开口部相对的壁上形成有可收容所述弹性体的第2开口部。
采用如此构成,当将操作体推入本体内时,弹性体一边收容在第2开口部内一边弹性变形,即,因为在本体的壁上确保了收容弹性体的避让空间,因而能将操作体的操作方向尺寸抑制为更小。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中,较理想的是在所述本体的与所述弹性体连接的连接部附近,设有在所述弹性体弹性变形时可朝所述第2开口部扩张的方向弹性变形的本体侧弹性变形部。
采用如此构成,在本体的与弹性体连接的连接部附近设有本体侧弹性变形部,故本体部分也可确保变形弹性能量。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中,较理想的是所述本体包括形成有所述第1开口部的第1壁;形成有所述第2开口部的第2壁;彼此相对且连接所述第1、第2壁的一对第3壁,且所述本体构成为内部具有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的筒状,在所述第3壁上形成有切槽,所述切槽其一端在所述第2开口部开口且另一端到达所述第1开口部的跟前,所述切槽在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的孔方向上偏向所述弹性体的连接部侧,被该切槽分割后的第3壁中,所述弹性体的连接部侧的分割部分形成为所述本体侧弹性变形部。
采用该构成,利用切槽分割本体的第3壁,该被分割的第3壁中弹性体的连接部侧的分割部分形成为本体侧弹性变形部,所以在进行绳带的长度调节等时,若将操作体推入本体内,则弹性片发生弹性变形。于是,被切槽分割后的第3壁中,弹性片的连接部侧的分割部分(本体侧弹性变形部)相对其他分割部分发生变形,因而能以比较简单的结构构成本体侧弹性变形部。而且,由于弹性片的连接部侧的分割部分(本体侧弹性变形部)发生变形,所以将操作体推入本体内时集中作用于弹性体的连接部的力可被分割部分(本体侧弹性变形部)分散,故可避免弹性体的连接部的破损。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中,较理想的是形成在所述第3壁上的切槽设置在相对的一对第3壁的大致对角位置。
采用如此构成,由于切槽设置在相对的一对第3壁的大致对角位置上,因而既可确保本体的强度又可确保弹性变形能量。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中,较理想的是所述弹性体由弹性片构成,所述弹性片设置在所述操作体的从所述本体突出的突出端面的相反侧端面和与其相对的所述本体的壁部分之间,从所述本体的壁部分朝着所述操作体倾斜设置。
采用如此构成,弹性体由在本体和操作体之间从本体朝着操作体倾斜设置的弹性片构成,故能使弹性片的长度在本体与操作体之间的空间内尽可能延长。因此,能以较小的空间确保大的弹性变形能量。
在本发明的绳带卡扣中,较理想的是所述弹性体由一对弹性片构成,所述一对弹性片设置在所述操作体的从所述本体突出的突出端面的相反侧端面和与其相对的所述本体的壁部分之间,且倾斜设置成随着从所述本体的壁部分的分离位置往所述操作体而逐渐接近、交叉,之后又逐渐分离。
采用如此构成,弹性体由在本体与操作体之间倾斜交叉的一对弹性片构成,故在进行绳带的长度调节等时,将操作体推入本体内或操作体从本体突出时,能以大的卡止力及稳定的姿势使操作体进行推入、突出动作。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中,较理想的是所述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由利用深达所述第2绳带插通孔的切槽将所述收容部在所述第2绳带插通孔的孔方向分割后得到的多个分割部分构成,所述分割部分中至少一个分割部分与所述弹性片连接。
采用该构成,利用被切槽分割后得到的多个分割部分构成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且所述分割部分中至少一个分割部分与弹性片连接,故在进行绳带的长度调节等时,将操作体推入本体内,则弹性片发生弹性变形。于是,与该弹性片连接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的一个分割部分相对其他分割部分变形,故能以比较简单的构成形成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而且,能使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与弹性片的弹性变形连动,同时进行弹性变形。
本发明的其他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1绳带插通孔的本体;可收容在该本体内的操作体;以及朝所述操作体从所述本体突出的方向对所述操作体施力的弹性体,所述本体和所述操作体由所述弹性体连接,所述本体具有在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开口的至少一个开口部,所述操作体具有可与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连通的第2绳带插通孔;在该第2绳带插通孔形成并与所述弹性体连接、能与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变形同时进行弹性变形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所述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由利用深达所述第2绳带插通孔的切槽将所述第2绳带插通孔在所述第2绳带插通孔的孔方向分割后得到的多个分割部分构成,所述弹性体由弹性片构成,所述弹性片设置在所述操作体的从所述本体突出的突出端面的相反侧端面和与其相对的所述本体的壁部分之间,设置成随着从所述本体的分离位置趋往所述操作体而逐渐倾斜,该弹性片的顶端与所述分割部分中的一个分割部分连接。
采用该构成,除了上述各效果以外,本体、操作体及弹性体成形为一体,因而可削减零件个数。因此,可减少制作工序、组装工序,可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中,较理想的是所述本体包括第1壁、与该第1壁相对的第2壁、彼此相对且连接所述第1、第2壁的一对第3壁,且构成为内部具有第1绳带插通孔的筒状,在所述第1壁上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操作体收容在所述本体内的第1开口部,并且在所述第2壁上形成有可收容所述弹性体的第2开口部,在所述第3壁上形成有切槽,所述切槽其一端在所述第2开口部开口且另一端到达所述第1开口部的跟前,在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的孔方向上偏向所述弹性体的连接部侧,被该切槽分割后的第3壁中,所述弹性体的连接部侧的分割部分形成为能与所述弹性体的弹性变形同时进行弹性变形的本体侧弹性变形部。
采用该构成,本体侧弹性变形部也可与收容部侧弹性体一起弹性变形,因而能确保大的变形弹性能量。其结果,不降低对绳带的卡止力就可将操作体的操作方向尺寸抑制为较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剖视图(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将操作体从图4的状态推入本体内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从图5的状态解除了操作体的推入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仰视图。
图16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作用(弹性变形部的作用)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作用(弹性变形部的作用)的仰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第1实施形态)(构成)图1~图6表示第1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图1是该绳带卡扣1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该绳带卡扣1的主视图,图3是该绳带卡扣1的仰视图,图4~图6是表示该绳带卡扣1的作用的剖视图。
如图1~图3所示,第1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1包括本体10;收容在该本体10内的操作体20;朝使该操作体20从本体10突出的方向对操作体20施力的弹性体30。
本体10与操作体20由弹性体30连接,这些本体10、操作体20及弹性体30由树脂等成形为一体。例如,利用聚缩醛、聚酰胺、聚丙烯、ABS树脂、聚碳酸酯等较为硬质的树脂材料的注塑压缩成形等形成为一体成形件。
本体10形成为筒状,其内部贯穿形成有第1绳带插通孔11。具体而言,本体10形成为大致方筒状,其内部贯穿形成有截面大致呈方形的第1绳带插通孔11。
方筒状的周围壁的相对壁中,在上壁12及下壁13分别形成向第1绳带插通孔11开口的第1开口部16及第2开口部17。
第1开口部16用于使操作体20可收容在本体10内,从本体10的上壁12中央至侧壁14形成为矩形。第2开口部17用于收容弹性体30,在本体10的下壁13中央部分形成为大致矩形。
操作体20为可从本体10的第1开口部16收容到本体10内(第1绳带插通孔11内)的大小,包括可从第1开口部16收容到本体10内(第1绳带插通孔11内)的收容部20A;设置在该收容部20A的从本体10突出的突出端侧的操作部20B。在此,收容部20A是指操作体20克服弹性体30的施力被推入本体10内时收容在本体10内的部分。本实施形态中,是指操作体20中除上壁22以外的部分,但也可是操作体20的至少一部分或操作体20整体。
收容部20A形成为筒状,其内部贯穿形成有能与本体10的第1绳带插通孔11连通的第2绳带插通孔21,具体而言,收容部20A形成为大致方筒状,其内部贯穿形成有截面大致呈方形的第2绳带插通孔21。方筒状的周围壁中,在操作体20的沿移动方向的侧壁24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能与弹性体30的弹性变形同时进行弹性变形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
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是这样构成的以规定的角度与弹性体30连接的操作体20的下壁23及侧壁24由于两个深达第2绳带插通孔21的切槽27而将收容部20A沿第2绳带插通孔21的孔方向分割成三个分割部分28A、28B、28C,其中两端侧的分割部分28A、28C构成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由此,两个分割部分28A、28C能相对弹性体30的弹性变形方向(操作体20的移动方向)向不同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具体而言,能向第2绳带插通孔21的孔方向即切槽27扩大的方向弹性变形。
这三个分割部分28A、28B、28C中的位于外端侧的分割部分28A中,在第2绳带插通孔21内沿宽度方向并列形成有卡止绳带的两个卡止用突部29。即在操作体20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设有卡止用突部29。卡止用突部29是越往顶端直径就越小的圆锥状,且越往第2绳带插通孔21的中心就越往第2绳带插通孔21的外方斜上方(图2中左斜上方)突出。
操作部20B由从本体10的第1开口部16突出的操作体20的上壁22形成。在操作体20的上壁22的上表面上,与第2绳带插通孔21的孔方向呈直角地一体形成有两个在第2绳带插通孔21的孔方向分离的手指触摸突条25。
弹性体30由设置在操作体20的从本体10突出的突出端面的相反侧端面和与其相对的本体10的下壁13之间的一对弹性片31、32构成。这些弹性片31、32配设成倾斜状,即从本体10的下壁13的分开的位置具体而言从夹着第2开口部17而分离的下壁连接片13A、13B的内缘朝着操作体20逐渐接近、交叉,之后又逐渐分离(即配设成X字形),各顶端以规定的角度与构成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的三个分割部分28A、28B、28C中分开最远的两个分割部分28A、28C非直线地连接。弹性片31、32的根部厚度形成得比本体10的下壁连接片13A、13B的厚度大。
(作用)在图4的状态下,将手指放在操作体20的上表面,克服弹性体30的施力将操作体20推入本体10内。此时,由于在操作体20的上壁22上设有两个手指触摸突条25,故放在操作体20上表面的手指不易错位,能可靠地进行推入操作。
当操作体20被推入本体10内时,对弹性体30的一对弹性片31、32尤其是根部(与下壁连接片13A、13B的连接部分)作用有向下的力。由于一对弹性片31、32的根部形成为厚壁,因而该部分不会发生应力集中,能长期防止使用引起的破损。而且,由于一对弹性片31、32的根部形成为厚壁且从下壁连接片13A、13B的侧壁即形成第2开口部17的内壁突出,所以通过对一对弹性片31、32根部作用的力,使下壁连接片13A、13B也产生扭曲,故起到有助于一对弹性片31、32弹性变形的作用。
当操作体20推入至图5的状态时,在一对弹性片31、32弹性变形的同时,操作体20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也向与弹性体30不同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即,由于弹性片31、32与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以规定的角度连接为一体,故一对弹性片31、32一边沿操作体20移动的方向弹性变形,一边变形为水平姿势,另一方面,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的分割部分28A、28B、28C中,外侧的分割部分28A、28C向相互分开的方向扩展变形。因此,不仅一对弹性片31、32,而且操作体20也能确保弹性变形能量,而且能降低对弹性片31、32与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及下壁13的连接部作用的大的附加应力,因此即使尽可能缩短一对弹性片31、32的长度也不会降低对绳带的卡止力。其结果,不降低对绳带的卡止力就可将操作体20的操作方向尺寸抑制为较小。
在图5的状态中,弹性体30的一对弹性片31、32弹性变形为水平姿势,以其水平的姿势收容在第2开口部17内。因此,本体10的下壁13部分(第2开口部17)确保了收容一对弹性片31、32的空间,故能尽可能地缩短操作体20的操作方向尺寸。
又,操作体20的第2绳带插通孔21成为与本体10的第1绳带插通孔11大致一致的状态,使绳带101穿过第1、第2绳带插通孔11、21,使绳带卡扣1滑动至绳带101的任意位置后,解除对操作体20的推压。于是,如图6所示,操作体20在一对弹性片31、32的施力下从本体10突出,第1、第2绳带插通孔11、21错位,绳带101被第1、第2绳带插通孔11、21夹持。
此时,设置在第2绳带插通孔21内的卡止用突部29陷入绳带101内,故固定件1能可靠地固定在绳带101上。而且,卡止用突部29的突出方向相对于绳带101的长度方向斜向突出,故能对绳带的咬持力赋予方向性,能更可靠地固定绳带101。本实施形态中,卡止用突部29的突出方向在图4~图6中为朝左斜上方突出,因而成为对朝图4~图6的右方的拉力不会松动的结构。
(第2实施形态)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图7是第2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2的剖视图。
第2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2与第1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1有以下不同。
在第1实施形态的本体10上形成有第2开口部17,但在第2实施形态的本体10上没有形成第2开口部,从本体10的下壁13的内表面一体地成形有一对弹性片31、32。因此,操作体20的操作方向尺寸与第1实施形态相比稍大,但作为本体10的强度,第2实施形态比第1实施形态大(刚性大)。
(第3实施形态)图8及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图8是第3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3的立体图,图9是上述绳带卡扣3的主视图。
第3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3在以下几个方面与第1、2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1、2不同构成弹性体30的弹性片为一片;构成操作体20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的分割部分为两个。
第3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3其构成弹性体30的弹性片33的宽度尺寸与操作体20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形成为从本体10的下壁13的一端(第2开口部17的一侧内缘)朝向操作体20的下壁23的另一端的倾斜状。又,操作体20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由一个切槽27分割为两个分割部分28AB、28C,弹性片33的顶端与一侧的分割部分28C连接。分割部分28AB是将第1实施形态的分割部分28A、28B一体化后的大小。
另外,对于弹性片,既可如第3实施形态那样为一片,也可是三片以上。
(第4实施形态)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形态。图10是第4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4的剖视图。
第4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4是将第1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1中构成操作体20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的三个分割部分28A、28B、28C中的中间的分割部分28B切除。即,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由分离的两个分割部分28A、28C构成,因而能制成在绳带穿过方向上也短的绳带卡扣。
(第5实施形态)图11及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形态。图11是第5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5的剖视图,图12是该绳带卡扣5的立体图。
第5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5是将第1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1中构成操作体20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的三个分割部分28A、28B、28C中的两侧的分割部分28A、28C的下壁23切除。因此,第2绳带插通孔21仅在中央的分割部分28B形成,但在两端侧的分割部分28A、28C起到收容绳带的绳带收容部21A、21C的作用。因此,可利用该绳带收容部21A、21C将绳带引导至第2绳带插通孔21,因而能可靠地固定绳带。而且,在中央的分割部分28B的下壁23内表面设有卡止用突部29。
(第6实施形态)
图13~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形态。图13是第6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6的立体图,图14是上述绳带卡扣6的主视图,图15是上述绳带卡扣6的仰视图,图16~图17是用于说明上述绳带卡扣6的作用的示图。
第6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6在以下几个方面与第1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1不同弹性变形部设置在操作体20的收容部20A和本体10上;在本体10的侧壁14上设有绳带插通杆51。
即,本体10构成为内部具有第1绳带插通孔11的筒状,包括形成有第1开口部16的作为第1壁的上壁12;形成有第2开口部17的作为第2壁的下壁13;彼此相对且连接上壁12、下壁13的一对作为第3壁的侧壁14。在一对相对的侧壁14上设有切槽47。切槽47其长度为一端在第2开口部17开口且另一端到达第1开口部16跟前,并在第1绳带插通孔11的孔方向上,形成在偏向相邻的弹性片31、32的连接部侧的位置。即,设置在一对相对的侧壁14的大致对角位置。被该切槽47分割的侧壁14中,弹性片31、32的连接部侧的分割部分48A形成为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
绳带插通杆51在本体10的侧壁14外表面与侧壁14之间具有间隙地架设在靠上壁12的位置。通过将绳带102、103穿过该绳带插通杆51与侧壁14之间的间隙,将该绳带102、103固定在衣服等穿戴物上,就可将绳带卡扣6固定在穿戴物上。
在这样的构成中,当将操作体20推入本体10内时,弹性片31、32发生弹性变形。于是,如图16及图17所示,被切槽47分割了的弹性片31、32的连接部侧的分割部分48A(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的宽度形成得比其他分割部分48B狭窄,故分割部分48A向与弹性片31、32不同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即,切槽47扩大,第2开口部17扩张。
因此,由于设有可在弹性片31、32弹性变形的同时相对分割部分48B弹性变形的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所以本体10也可确保弹性变形能量。因此,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也可与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一起进行弹性变形,故能确保大的变形弹性能量。因此,不降低对绳带的固定力就可将操作体20的操作方向尺寸抑制为尽可能小。
又,由于弹性片31、32的连接部侧的分割部分48A(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发生变形,故将操作体20推入本体10内时集中作用于弹性片31、32的连接部的力被分割部分48A(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分散,因此可避免弹性片31、32的连接部的破损。这样,就不必像第1实施形态那样将弹性片31、32的根部(与本体10的连接部)形成得较厚,因此具有制作也变得容易的优点。
另外,利用切槽47分割本体10的侧壁14,该被分割的侧壁14中,弹性片31、32的连接部侧的分割部分48A形成为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因而能以简单的构成在本体10侧形成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而且,切槽47设置在相对的一对侧壁14的大致对角位置上,因而既可确保本体10的强度又可确保弹性变形能量。
另外,第6实施形态中,切槽47并不限定于设置在相对的一对侧壁14的大致对角位置上的情况,也可分别形成在相对的一对侧壁14的两端侧。
(第7实施形态)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形态。图18是第7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7的主视图。
第7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7与第6实施形态的绳带卡扣6相比,省略了设置在操作体20上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即,操作体20上没有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仅在本体10上设有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的结构。
这样的构成也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变形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形态,本发明包括在能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
上述各实施形态中,本体10、操作体20及弹性体30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体成形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利用树脂对本体10及操作体20成形,并且将构成弹性体的金属制的板簧的顶端埋入它们之中形成为一体。
或者可以在本体10及操作体20的树脂成形时,预先将板簧安放在它们的金属模具内,充填树脂并使其固化,从而使模制有板簧的本体10及操作体20一体成形。
也可使本体10、操作体20及弹性体30分别由不同构件形成,将它们组合后构成绳带卡扣1、2、3、4。
上述各实施形态中,本体10及操作体20形成为方筒状,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是其他形状。例如,也可是圆筒状。另外,也可不是筒状,只要具有第1绳带插通孔11和第2绳带插通孔21,无论什么形状都可以。
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在构成弹性体30的弹性片31、32、33的顶端所连接的操作体20的连接部分即操作体20的下壁23至侧壁24形成为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但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的位置也可仅在操作体20的侧壁24,或形成在侧壁24至上壁22的部位。
即,为了构成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形成在操作体20上的切槽27的深度只要是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能发生弹性变形的程度的深度即可,也可根据要求,仅在侧壁24的一部分上或在侧壁24至上壁22的部位形成。
上述各实施形态中,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由被一个或两个切槽27分割后的多个分割部分28A、28B、28C、28AB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又,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由利用切槽47分割侧壁14后得到的分割部分48A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总之,只要是能与弹性体30的弹性变形同时变形,且能变形使得操作体20的操作方向长度缩短的构成,也可是其他构成。
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弹性体30由沿第1绳带插通孔11及第2绳带插通孔21的贯穿方向倾斜状地延伸的弹性片31、32、33构成,但也可使弹性体30由沿相对第1绳带插通孔11及第2绳带插通孔21的贯穿方向交叉的方向具体而言沿下交的方向倾斜状地延伸的弹性片构成。
上述各实施形态中,是对一根绳带101进行固定,但也可是对两根或三根以上的绳带进行固定的结构。另外,绳带101的形状不限于圆形的绳带,也可是扁平状的绳带,形状不受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1绳带插通孔(11)的本体(10);具有可收容在该本体(10)内的收容部(20A)以及设置在该收容部(20A)上且能与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11)连通的第2绳带插通孔(21)的操作体(20);以及连接所述本体(10)和所述操作体(20)、同时朝所述第1、第2绳带插通孔(11,21)错位的方向且所述操作体(20)从所述本体(10)突出的方向对所述操作体(20)施力的弹性体(30),所述收容部(20A)与所述弹性体(30)连接,在所述收容部(20A)及所述本体(10)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能与所述弹性体(30)的弹性变形同时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26,4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20A)具有收容绳带的绳带收容部(21A,21C)。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容部(20A)形成有从所述操作体(20)的自所述本体(10)突出的突出端面起连续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30)在所述操作体(20)移动的方向弹性变形,所述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在与所述弹性体(30)不同的方向弹性变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在所述操作体(20)受到外力作用时,可朝扩张的方向弹性变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10)上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操作体(20)收容在所述本体(10)内的第1开口部(16),并且在与该第1开口部(16)相对的壁(13)上形成有可收容所述弹性体(30)的第2开口部(1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10)的与所述弹性体(30)连接的连接部附近,设有在所述弹性体(30)弹性变形时可朝所述第2开口部(17)扩张的方向弹性变形的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包括形成有第1开口部(16)的第1壁(12)、形成有第2开口部(17)的第2壁(13)、彼此相对且连接所述第1、第2壁的一对第3壁(14),且构成为内部具有第1绳带插通孔(11)的筒状,在所述第3壁(14)上形成有切槽(47),所述切槽(47)其一端在所述第2开口部(17)开口且另一端到达所述第1开口部(16)的跟前,所述切槽(47)在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11)的孔方向上偏向所述弹性体(30)的连接部侧,被该切槽(47)分割后的第3壁(14)中,所述弹性体(30)的连接部侧的分割部分(48A)形成为所述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第3壁(14)上的切槽(47)设置在相对的一对第3壁(14)的大致对角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30)由弹性片(31,32,33)构成,所述弹性片(31,32,33)设置在所述操作体(20)的从所述本体(10)突出的突出端面的相反侧端面和与其相对的所述本体(10)的壁部分之间,从所述本体(10)的壁部分朝着所述操作体(20)倾斜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30)由一对弹性片(31,32)构成,所述一对弹性片(31,32)设置在所述操作体(20)的从所述本体(10)突出的突出端面的相反侧端面和与其相对的所述本体(10)的壁部分之间,倾斜设置成随着从所述本体(10)的壁部分的分离位置趋往所述操作体(20)而逐渐接近、交叉,之后又逐渐分离。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由利用深达所述第2绳带插通孔(21)的切槽(27)将所述收容部(20A)在所述第2绳带插通孔(21)的孔方向分割后得到的多个分割部分(28A、28B、28C、28AB)构成,所述分割部分(28A、28B、28C、28AB)中至少一个分割部分与所述弹性片(31,32,33)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由利用深达所述第2绳带插通孔(21)的切槽(27)将所述收容部(20A)在所述第2绳带插通孔(21)的孔方向分割后得到的多个分割部分(28A、28B、28C、28AB)构成,所述分割部分(28A、28B、28C、28AB)中至少一个分割部分与所述弹性片(31,32,33)连接。
14.一种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1绳带插通孔(11)的本体(10);可收容在该本体(10)内的操作体(20);以及朝该操作体(20)从所述本体(10)突出的方向对所述操作体(20)施力的弹性体(30),所述本体(10)和所述操作体(20)由所述弹性体(30)连接,所述本体(10)具有在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11)开口的至少一个开口部(16),所述操作体(20)具有可与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11)连通的第2绳带插通孔(21);以及形成于该第2绳带插通孔(21)并与所述弹性体(30)连接、能与所述弹性体(30)的弹性变形同时进行弹性变形的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该收容部侧弹性变形部(26)由利用深达所述第2绳带插通孔(21)的切槽(27)将所述第2绳带插通孔(21)在所述第2绳带插通孔(21)的孔方向分割后得到的多个分割部分(28A、28B、28C)构成,所述弹性体(30)由弹性片(31,32)构成,所述弹性片(31,32)设置在所述操作体(20)的从所述本体(10)突出的突出端面的相反侧端面和与其相对的所述本体(10)的壁部分之间,设置成随着从所述本体(10)的分离位置趋往所述操作体(20)而逐渐倾斜,该弹性片(31,32)的顶端与所述分割部分(28A、28B、28C)中的一个分割部分(28A,28C)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绳带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包括第1壁(12);与该第1壁(12)相对的第2壁(13);彼此相对且连接所述第1、第2壁的一对第3壁(14),所述本体(10)构成为内部具有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11)的筒状,在所述第1壁(12)上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操作体(20)收容在所述本体(10)内的第1开口部(16),并且在所述第2壁(13)上形成有可收容所述弹性体(30)的第2开口部(17),在所述第3壁(14)上形成有切槽(47),所述切槽(47)其一端在所述第2开口部(17)开口且另一端到达所述第1开口部(16)的跟前,所述切槽(47)在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11)的孔方向上偏向所述弹性体(30)的连接部侧,被该切槽(47)分割后的第3壁(14)中,所述弹性体(30)的连接部侧的分割部分(48A)形成为能与所述弹性体(30)的弹性变形同时进行弹性变形的本体侧弹性变形部(46)。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绳带卡扣,包括具有第1绳带插通孔(11)的本体(10);具有可收容在该本体(10)内的收容部(20A)及设置在该收容部(20A)上且能与所述第1绳带插通孔(11)连通的第2绳带插通孔(21)的操作体(20);以及连接所述本体(10)和所述操作体(20)、同时朝第1、第2绳带插通孔(11,21)错位的方向且朝所述操作体(20)从所述本体(10)突出的方向对所述操作体(20)施力的弹性体(30)。在收容部(20A)及本体(10)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能与弹性体(30)的弹性变形同时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26)。
文档编号A44B11/00GK101073456SQ20071010499
公开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8日
发明者高桥义信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