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391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功能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多功能鞋,尤指一种可以为多种用途变化而设计的 鞋体。
背景技术
按,现行市面上的鞋子是只有单一用途,且针对不同的用途,而生产出只限 于所述的用途使用的鞋子。然而使用者必须携带多双鞋子,以适用不同场合或状 态的使用,例如运动时专用的鞋子,进而增加使用者携带时的不便。有鉴于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乃针对前述的缺失进行研发与改良,再经过多次修 改后而有本实用新型的问世。发明内容缘是,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多功能鞋的新型,用以克服上述缺陷。为达致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提供一种多功能鞋,其包含有鞋本体; 支撑单元,其设在所述的鞋本体的底面,所述的支撑单元包含有一弹片,以及与 所述的弹片枢接的一支座,所述的弹片的两端部分别以枢轴与所述的支座枢接, 所述的支座与所述的弹片枢接的其中一枢接处设有一对呈对称状的长槽,用以使 所述的枢轴在所述的长槽内滑动。依据上述的构想,其中所述的弹片的两端部各别设有第一夹套与第二夹套, 所述的第一夹套与所述的第二夹套各设有供所述的枢轴穿设的枢接管,所述的枢 接管外侧向外延伸设有呈对称状并供与所述的弹片连接的一对夹持板。依据上述的构想,其中所述的鞋本体是以一鞋座,以及设在所述的鞋座的若 干绑带所组成。依据上述的构想,其中所述的鞋本体为一体成型的鞋体,所述的鞋体具有鞋 底与具包覆脚部的鞋面所组成。依据上述的构想,其中所述的支座底面设有与地面接触的鞋底。依据上述的构想,其中所述的支座底面整体成型有向下呈渐缩状的支撑部。 依据上述的构想,其中所述的支座的两端部分别各设有 一对轮体。 依据上述的构想,其中所述的支座枢接有呈径向排列的若干轮体。 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的目的,另提供一种多功能鞋,其包含有鞋本体,其包 含有一具包覆脚部的鞋面,以及与所述的鞋面连接的具有容置空间的鞋底;支撑 单元,其设在所述的鞋底的容置空间,所述的支撑单元包含有一弹片,以及与所 述的弹片枢接的一支座,所述的弹片的顶面设有一垫体,并在所述的弹片的底面 成型有一枢接部,用以使所述的枢接部以枢轴与所述的支座枢接,所述的弹片的 另一端部成型为呈弯曲状的支撑部,用以使所述的支撑部与所述的支座形成抵掣 状,所述的支座与所述的弹片的枢接部枢接处设有一对呈对称状的长槽,用以使 所述的枢轴在所述的长槽内滑动。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让同 一双鞋子具多种用途的功 效,并让使用者穿着其为行走或运动时,能感到轻松与舒适。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鞋第一较佳实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组成与对应关系;图2是图1所示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 图3是图1所示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鞋第二较佳实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说明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鞋加装轮体的组成与对应关系;图5是图4所示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 图6是图4所示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 图7是图1所示多功能鞋的鞋本体另一型态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鞋本体的另一种型态;图8是图4所示多功能鞋的鞋本体另一型态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鞋本体 的另一种型态;图9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鞋第三较佳实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 的组成与对应关系;图IO是图9所示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图11是图9所示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 图12是图9所示多功能鞋的鞋本体另一型态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鞋本体 的另一种型态;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鞋第四较佳实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组成与对应关系;图14是图13所示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 图15是图13所示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 图16是图13所示多功能鞋的鞋本体另一型态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鞋本体的另一种型态;图17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鞋第五较佳实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 的组成与对应关系;图18是图17所示多功能鞋的剖视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 图19是图17所示多功能鞋的剖视示意图,说明多功能鞋的使用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l-鞋本体;11-鞋座;12-绑带;121-扣合件;2 -支撑单 元;21-弹片;211-第一夹套;2111-枢接管;2112-枢轴;2113-夹持板;212 -第二夹套;2121-枢接管;2122-枢轴;2123 -夹持板;22 -支座;221-第一 枢接部;2211-突出部;2212-长槽;2213 -塑冲牛套;2214-长槽;222 -第二枢 接部;2221 —突出部;2222 —通孑L; 2223 —塑泮牛轴套;2224 —通孑L; 223 —鞋底; 23-轮体;231-螺杆;3 -支撑单元;31-弹片;311-第一夹套;3111-枢接管; 3112 — 3113 —夹持板;312 —第二夹套;3121—枢4妄管;3122 —枢轴;3123 —夹持 板;32-支座;321-突出部;3211-长槽;3213-通孔;322 -支撑部;4 -支撑 单元;41-弹片;411-第一夹套;4111-长臂;4112-通孔;4113-枢轴;4114 -夹持板;412-第二夹套;4121-长臂;4122-通孔;4123-枢轴;4124-夹持 氺反;42—支座;421-突出部;4211 —长槽;4212 —通孑L; 422 —4仑体;5 -鞋本体; 51-鞋面;52-鞋底;521-挡壁;6-支撑单元;61-弹片;611-枢接部;612 -枢接管;613-枢轴;614-支撑部;62 -支座;621-突出部;622 -长槽;63 -塾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首先请参阅图l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鞋第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在本例中,所述的多功能鞋包含有一鞋本体1与一支撑单元2,其中所述的鞋本体1是以一鞋座11,以及分别设在所述的鞋座11的前后端部的 二对绑带12所组成。各对的所述的绑带12都设有扣合件121。所述的支撑单元2是设在所述的鞋座11的底面。所述的支撑单元2包含有一 弹片21,以及与所述的弹片21枢接的一支座22。所述的弹片21是由弹性材料(例 如玻璃纤维、碳纤维、塑料材质或金属片)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并成型为弯曲 状。所述的弹片21的两端部分别各设有具相同结构的第一夹套211与第二夹套 212。所述的第一夹套211与所述的第二夹套212各设有枢接管2111、 2121,各 所述的枢接管2111、 2121各别对应穿设有一枢轴2112、 2122,所述的枢轴2112、 2113是呈中空管状。各所述的枢接管2111、 2121外侧延伸设有呈对称状并供与 所述的弹片21夹持连接的一对夹持板2113、 2123。所述的支座22位于所述的弹 片21的下方,且其两端部分别各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夹套211、第二夹套212枢接 的第一枢接部221与第二枢接部222。所述的第一枢接部221是在所述的支座22 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突出部2211,所述的突出部2211是呈相对状。所述的突出部 2211设有一长槽2212。所述的长槽2212是嵌入有一塑料套2213,所述的塑料套 2213设有一长槽2214,用以使所述的第一夹套211的枢轴2112嵌入限位。所述 的第二枢接部222是在所述的支座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突出部2221,所述的突 出部2221是呈相对状。所述的突出部2221设有一通孔2222。所述的通孔2222 是嵌入有一塑料轴套2223,所述的塑料套轴套2213设有一通孔2224,用以使所 述的第二夹套212的枢轴2122嵌入限位。所述的支座22的底面设有一鞋底223, 所述的鞋底223是以PU材质所制成。如是,即建构完成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多功 能鞋。续请参阅图2所示,当使用者使用前述的所述的多功能鞋时,使用者可将其 所穿的鞋子直接放在所述的鞋座11上,并通过所述的绑带12的扣合件121,使 所述的绑带12被束紧,令使用者的鞋子同时被限位于所述的鞋座11上。使用者 穿着所述的多功能鞋在路上行走过程中,所述的多功能鞋与地面接触时,使用者 本身的重量即会产生向下的重力。此时,所述的弹片21与所述的支座22的第一 枢接部221枢接的端部,通过限位于所述的第一枢接部221的枢轴2212,在所述 的塑料套2213的长槽2214中向后方滑动,致使所述的弹片21形成张开状。如图3所示,当所述的多功能鞋离开地面时,所述的弹片21所受的重力减轻,并通过所述的弹片21本身所具有的弹性,致所述的弹片21与所述的支座22的第一枢接 部221枢接的端部,通过限位于所述的第一枢接部221的枢轴2212,在所述的塑 料套2213的长槽2214中向前方滑动,而使所述的弹片21回复到原来状态,且所 述的鞋座11同时被所述的弹片21向上顶撑。此时,使用者即可感受到所述的多 功能鞋底部具有弹性,并在行走过程中形成有律动感,让使用者能在轻松与舒适 的状态行走。以下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且所述的实施例是与前 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相同部分,将附记相同的组件编号,且只要没有特别提到, 则当作是具有同等的构造与功能者。续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鞋第二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实施 例为前述第 一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鞋的变化。在本实施例是将前述多功能鞋的支 撑单元2枢接有四个轮体23,并以二个轮体23为一组,分部枢接在所述的支座 22的第一枢接部221与第二枢接部222。各所述的轮体23枢接有一螺杆231。当本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鞋在组设时,是以所述的螺杆231枢接在所述 的轮体23,再以各所述的轮体23的螺杆231端部分别对对应固设在被限位于所 述的第一枢接部221的枢轴2112,与所述的第二枢接部222的枢轴2122,使所述 的轮体23分别位于所述的第 一枢接部221与所述的第二枢接部222的两側。如是, 多功能鞋即变化成为轮式溜冰鞋。续请参阅图5所示,当使用者使用前述的轮式溜水鞋时,使用者将其所穿的 鞋子直接放在所述的鞋座11上,并通过所述的绑带12的扣合件121,使所述的 绑带12被束紧,令使用者的鞋子同时被限位于所述的鞋座11上。当所述的轮式 溜水鞋接触地面时,通过使用者本身的重量产生向下的重力。此时,所述的弹片 21与所述的支座22的第一枢接部221枢接的端部,通过限位于所述的第一枢接 部221的枢轴2212 (图式未显示),在所述的塑料套2213的长槽2214中向后方 滑动,致使所述的弹片21形成张开状,同时驱动所述的轮体23滚动滑行。如图 6所示,当所述的轮式溜冰鞋离开地面时,所述的弹片21所受的重力减轻,并通 过所述的弹片21本身所具有的弹性,致所述的弹片21与所述的支座22的第一枢 接部221枢接的端部,通过限位于所述的第一枢接部221的枢轴2212 (图式未显 示),在所述的塑料套2213的长槽2214中(图式未显示)向前方滑动,而使所述的弹片21回复到原状态,且所述的鞋座11同时被所述的弹片21向上顶撑。使 用者即可感受到所述的轮式溜冰鞋底部具有弹性,并在滑行过程中形成律动感, 让使用者在路上轻松的滑行。前述第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鞋中,所述的鞋本体1可以为另一种形 态。如图7、图8所示,所述的鞋本体l,为以一体成型方法制成,所述的鞋本体具有鞋底ir与具包覆脚部的鞋面12'所组成。所述的鞋本体r可供使用者直接以 其脚部穿着使用。所述的鞋本体r底面设有与前述多功能鞋与轮式溜冰鞋具有相同结构与功能的支撑单元2。以下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且所述的实施例是与前 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相同部分,将附记相同的组件编号,且只要没有特别提到, 则当作是具有同等的构造与功能者。续请参阅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鞋第三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实施例为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鞋的变化。在本例中,所述的多功能鞋包含有一鞋本体1与一支撑单元3,其中所述的鞋本体1是以一鞋座11,以及分别设在所述的鞋座11的前后端部的 二对绑带12所组成。各对的所述的绑带12都设有扣合件121。所述的支撑单元3是设在所述的鞋座11的底面。所述的支撑单元3包含有一 弹片31,与与所述的弹片31枢接的一支座32。所述的弹片31是由弹性材料(例 如玻璃纤维、碳纤维、塑料材质或金属片)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并成型为弯曲 状。所述的弹片31的两端部分别各设有具相同结构的第一夹套311与第二夹套 312。所述的第一夹套311与所述的第二夹套312各设有枢接管3111、 3121,各 所述的枢接管3111、 3121各别对应穿设有一枢轴3112、 3122,所述的枢轴3112、 3122是呈中空管状。各所述的枢接管3111、 3121外侧延伸设有呈对称状并供与 所述的弹片31夹持连接的一对夹持板3113、 3123。所述的支座32位于所述的弹 片31的下方,且所述的支座32的顶面成型有呈对称状并径向延伸的一对突出部 321。所述的突出部32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所述的第一夹套311、第二夹套312 枢接的长槽3211与通孔3212。所述的长槽3211用以供所述的第一夹套311的枢 轴3112嵌入限位。所述的通孔3212用以供所述的第二夹套312的枢轴3122嵌入 限位。所述的支座32的底面整体成型有向下延伸呈渐缩状的支撑部322。如是, 多功能鞋即变化成为冰刀鞋。续请参阅图IO所示,当使用者使用前述的水刀鞋时,使用者可将其所穿的鞋 子直接放在所述的鞋座11上,并通过所述的绑带12的扣合件121,使所述的绑带12被束紧,令使用者的鞋子同时被限位于所述的鞋座11上。当使用者穿着所 述的水刀鞋在水上滑行中,使所述的水刀鞋的支撑部322与冰面接触时,使用者 本身的重量即会产生向下的重力。此时,所述的弹片31与所述的支座32的长槽 3211枢接的端部,通过限位于所述的长槽3211的枢轴3112,在所述的长槽3211 中向后方滑动,致使所述的弹片31形成张开状,并驱动所述的冰刀鞋滑行。如第 十一图所示,当所述的水刀鞋离开地面时,所述的弹片31所受的重力减轻,并通 过所述的弹片31本身所具有的弹性,致所述的弹片31与所述的支座32的长槽 3211枢接的端部,通过限位于所述的长槽3211的枢轴3112,在所述的长槽3211 中自行向前滑动,而使所述的弹片31回复到原来状态,且所述的鞋座11同时被 所述的弹片31向上顶撑。此时,使用者即可感受到所述的水刀鞋底部具有弹性, 并在滑行时形成有律动感,让使用者在冰面上轻松滑行。前述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鞋中,所述的鞋本体1可以为另一种形态。如 图12所示,所述的鞋本体l,为以一体成型方法制成,所述的鞋本体具有鞋底ll, 与具包覆脚部的鞋面12,所组成。所述的鞋本体l,可供使用者直接以其脚部穿着使用。所述的鞋本体r底面设有与前述水刀鞋具有相同结构与功能的支撑单元3。 以下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鞋第四较佳实施例,且所述的实施例是与前 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具有相同部分,将附记相同的组件编号,且只要没有特别提到, 则当作是具有同等的构造与功能者。续请参阅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鞋第四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实施例为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鞋的变化。在本例中,所述的多功能鞋包含有一鞋本体1与一支撑单元4,其中所述的鞋本体1是以一鞋座11,以及分别设在所述的鞋座11的前后端部的 二对绑带12所组成。各对的所述的绑带12都设有扣合件121。所述的支撑单元4是设在所述的鞋座11的底面。所述的支撑单元4包含有一 弹片41,与与所述的弹片41枢接的一支座42。所述的弹片41是由弹性材料(例 如玻璃纤维、碳纤维、塑料材质或金属片)以一体成型方式制成,并成型为弯曲 状。所述的弹片41的两端部分别各设有具相同结构的第一夹套411与一第二夹套 412。所述的第一夹套411与所述的第二夹套412都设有一对长臂4111、 4121,使其整体呈n字型状,并在所述的长臂4111、 4121的端部设有通孔4112、 4122。 所述的通孔4U2、 4122对应穿设有枢轴4113、 4123。所述的第一夹套411与所 述的第二夹套412的顶端设有呈对称状并供与所述的弹片41夹持连接的一对夹持 板4114、 4124。所述的支座42位于所述的弹片41的下方,且所述的支座42的 顶面成型有呈对称状的一对突出部421。所述的突出部421的两端部分别i殳有与 所述的第一夹套411、第二夹套412枢接的长槽4211与通孔4212。所述的长槽 4211用以供所述的第一夹套411的枢轴4113嵌入限位。所述的通孔4212用以供 所述的第二夹套412的枢轴4123嵌入限位。所述的支座42本体枢接有呈径向排 列的四个轮体422。如是,多功能鞋即变化成为直排轮式溜冰鞋。续请参阅图14所示。当使用者使用前述的冰刀鞋时,使用者可将其所穿的鞋 子直接放在所述的鞋座11上,并通过所述的绑带12的扣合件121,使所述的绑 带12被束紧,令使用者的鞋子同时被限位于所述的鞋座11上。当使用者穿着所 述的直排轮式溜水鞋在路上滑行中,使所述的直排轮式溜水鞋的轮体422与路面 接触时,使用者本身的重量即会产生向下的重力。此时,所述的弹片41与所述的 支座42的长槽4211枢接的端部,通过限位于所述的长槽4211的枢轴4113,在 所述的长槽4211中向后方滑动,致使所述的弹片41形成被张开状,并驱动所述 的直排轮式溜水鞋滑行。如图15所示,当所述的直排轮式溜水鞋离开地面时,所 迷的弹片41所受的重力减轻,并通过所述的弹片41本身所具有的弹性,致所述 的弹片41与所述的支座22的长槽4211枢接的端部,通过限位于所述的长槽4211 的枢轴4113,在所述的长槽4211中自行向前滑动,而使所述的弹片41回复到原 来状态,且所述的鞋座11同时被所述的弹片41向上顶撑。此时,使用者即可感 受到所述的直排轮式溜冰鞋底部具有弹性,并在滑行时形成有律动感,让使用者 在路面上轻松滑行。前述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鞋中,所述的鞋本体1可以为另 一种形态。如 图16所示,所述的鞋本体l,为以一体成型方法制成,所述的鞋本体具有鞋底ll,与具包覆脚部的鞋面12,所组成。所述的鞋本体r可供使用者直接以其脚部穿着 使用。所述的鞋本体r底面设有与前述直排轮式溜水鞋具有相同结构与功能的支撑单元4。以下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鞋第五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为前述第 一 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鞋的变化。续请参阅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所述的多功能鞋包含有一鞋本体5与一支撑单元6,其中所述的鞋本体5包含有一鞋面51与一鞋底52。所述的鞋面51与所述的鞋底 52连接,使所述的鞋面51包覆使用者的脚部。所述的鞋底52的周缘围绕设有挡 壁521,使所述的鞋底52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的支撑单元6设在所述的鞋底52的容置空间。所述的支撑单元6包含有 一弹片61、 一支座62与一垫体63。所述的弹片61的底面成型有一枢接部611, 所述的枢接部611设有枢接管612,所述的枢接管612对应穿设有枢轴613,用以 供与所述的支座62枢接。所述的弹片61的另一端部成型为呈弯曲状的支撑部 614,用以使其与所述的支座62形成抵掣状。所述的支座62位于所述的弹片61 的下方,且所述的支座61与所述的弹片61枢接的端部成型有呈对称状的一对突 出部621。所述的突出部621设有长槽622,用以供所述的弹片61的枢轴613嵌 入限位。所述的垫体63设在所述的弹片61的顶面,用以供使用人的脚部踩踏。 如是,即建构完成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多功能鞋。续请参阅图18所示,当使用者穿着前述的多功能鞋在路上行走并接触地面 时,使用者本身的重量即会产生向下的重力。此时,被限位于所述的支座62的长 槽622的枢轴613,在所述的长槽622中向后方滑动,致使所述的弹片61形成被 张开状。如第十九图所示,当所述的多功能鞋离开地面时,所述的弹片61所受的 重力减轻,并通过所述的弹片61本身所具有的弹性,致所述的弹片61的枢轴613 在所述的长槽622中自行向前方滑动,而使所述的弹片6回复到原来状态。此时, 使用者即可感受到在行走过程中形成有律动感,让使用者能在轻松与舒适的状态 行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鞋是利用所述的弹片以所述的枢轴枢接在所述 的支座的长槽,并配合使用行走或运动,使所述的枢轴在所述的长槽为往复式滑 动,使所述的弹片产生上下的律动,让使用者不必使出太多的力量,即能轻松与 舒适地行走或运动。再者,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鞋是利用所述的弹片与所述的支座 以枢接的方式,使其二者结合为一体,只须在所述的支座加装轮体,或还换不同 形态的支座,即能使所述的多功能鞋轻松变化成为另一种形态的鞋体,例如前述 运动用的轮式溜水鞋、水刀鞋或直排轮式溜水鞋,达到一鞋多用途的功效,让使 用者想要运动时,即可马上随时运动,进而达到健身、瘦身的功效。还可不必为 了运动而需要再多带其它的鞋体,免除携带多双鞋体的不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手段确可达致预期的目的与功效且确具 进步性,诚属专利法所称的新型无误,依法提出申请。以上说明对本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 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多功能鞋,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鞋本体;支撑单元,其设在所述的鞋本体的底面,所述的支撑单元包含有一弹片,以及与所述的弹片枢接的一支座,所述的弹片的两端部分别以枢轴与所述的支座枢接,在所述的支座与所述的弹片枢接的其中一个枢接处分别设有一对呈对称状的长槽,用以使所述的枢轴在所述的长槽内滑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片的两端部分别 设有第一夹套与第二夹套,所述的第一夹套与所述的第二夹套分别设有供所述的 枢轴穿设的枢接管,所述的枢接管外侧向外延伸设有呈对称状并供与所述的弹片 连接的一对夹持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本体包括 一鞋 座,以及设在所述的鞋座的若干绑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鞋本体为一体成型 的鞋体,所述的鞋体包括鞋底与具包覆脚部的鞋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底面设有与地 面接触的鞋底。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底面整体成型 有向下呈渐縮状的支撑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的两端部分别 设有一对轮体。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座枢接有呈径向 排列的若干轮体。
9. 一种多功能鞋,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鞋本体,其包含有一具包覆脚部的鞋面,以及与所述的鞋面连接的具有容置 空间的鞋底;支撑单元,其设在所述的鞋底的容置空间,所述的支撑单元包含有一弹片, 以及与所述的弹片枢接的一支座,所述的弹片的顶面设有一垫体,并在所述的弹 片的底面成型有 一枢接部,用以使所述的枢接部以枢轴与所述的支座枢接,所述 的弹片的另一端部成型为呈弯曲状的支撑部,用以使所述的支撑部与所述的支座形成抵掣状,所述的支座与所述的弹片的枢接部枢接处设有一对呈对称状的长槽, 用以使所述的枢轴在所述的长槽内滑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鞋,其包含有鞋本体与支撑单元。所述的支撑单元包含有弹片与所述的弹片枢接的支座。所述的弹片以枢轴枢接在所述的支座的长槽,并使所述的枢轴在所述的长槽中滑动。通过所述的弹片与支座枢接的方式,让同一双鞋子具多种用途的功效,并让使用者穿着其为行走或运动时,能感到轻松与舒适。
文档编号A43B5/00GK201081963SQ20072013894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0日
发明者曾秋菊 申请人:曾秋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