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式收容体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04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携带式收容体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手提箱等的携带式收容体的外面部,以供该携 带式收容体的搬运等用的把手装置的改良。
技术背景装配在手提箱等的携带式收容体上的把手(把手) 一般只不过是将装配在 把持部的两端的臂杆部可转动地组合在携带式收容体的外面部。因此,在不使 用把手时,把手常常闲置、碍事,另外,在将携带式收容体向车辆等上搬运时, 会发出异常噪音等。在不使用时如果通过加力机构将携带式收容体置于倒伏位 置,虽然这样的不良情况会消除,但单纯这样作的场合,在停止把手的把持的 同时,要通过加力机构的加力使把手转动到倒伏位置,由此会发生不良情况, 或产生撞击音,或把手一侧或携带式收容体的外面部发生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是使构成这种携带用收容体的把手装置的把手 主体在不使用时稳定地置于倒伏位置,并在停止使用的同时能使其緩慢地转动 回归到该倒伏位置。为了完成上述课题,在该实用新型中,携带式收容体用把手装置具备 把手主体,其可起伏地装配在携带式收容体上,跨越一对臂杆部之间具有把持部,该臂杆部可转动地组合在携带式收容体的外面部;加力机构,其通过加力使该把手主体定位于其把持部与携带式收容体的外面部接触的倒伏位置;以及制动机构,在解除对抗上述加力而把持竖起的把手主体的该把持时,对由于上述加力而使把手主体向倒伏位置转动作用制动力。由于把手主体只要没有通过加力机构的加力而竖起,就会定位于使把持部接触携带式收容体的外面部的倒伏位置,所以,在不^f吏用该把手主体时,把手主体不会晃荡、也不会成为障碍。另外,在把持把手主体竖起后,如果解除该
把持,则能够通过加力机构强制性地使把手主体转动到倒伏位置,并能够通过 制动机构使该转动緩慢进行。上述制动机构只要是做成具备能以把手主体的转动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 转体和该旋转体的轴承体,并对该旋转体的旋转或相对的旋转付与粘性流体阻 力的阻尼装置,就能够将阻尼装置和把手主体合理配置,对该把手主体的转动 付与制动力。只要通过将阻尼装置的旋转体及轴承体的任一方组装在该臂杆部一侧,且 将其另 一方组装在携带式收容体一侧,使把手装置的把手主体的一对臂杆部双 方或任一方可转动地组合在携带式收容体上,就能够将构成把手主体的一对臂 杆部双方或任一方通过阻尼装置可转动地组合在携带式收容体上。这种场合,进一步通过将阻尼装置的旋转体及轴承体的任一方组装在该臂 杆部一侧,且将其另一方组装在携带式收容体一侧,使把手主体的一对臂杆部 的一方可转动地组合在携带式收容体上,并且,只要预先通过巻绕在把手主体的一对臂杆部的另一方的轴部上的受扭螺 旋弹簧构成加力机构,就能够恰当地构成具备把手主体的把手装置,该把手主体不会使零件件^:过多、不使用时稳定地定位于倒伏位置、在停止使用的同时 緩慢地转动回归到该倒伏位置。也可以在预先介由固定在携带式收容体的外面部的安装基座将把手主体 装配在携带式收容体上,并且,由可转动地组合的把手主体的臂杆部的端部部件和覆盖部件构成该安装基座,在将设于该覆盖部件和端部部件的一方的配合卡爪组合在设于其另一方 的被配合部上时,通过弹射配合来组合该覆盖部件和端部部件。该实用新型涉及的携带式收容体用把手装置能够使构成了该装置的把手 主体在不使用时稳定地定位于倒伏位置,并且在停止使用的同时使其緩慢地转 动回归到该倒伏位置。

图1是携带式收容体B的重要部位立体图。 图2是把手装置H的截面构成图。 图3是该重要部位截面构成图。图4是该重要部位分解立体图成图。图5是显示了把手装置H的其他的构成例的重要部位截面构成图。 图6是该重要部位截面构成图(在与图5不同朝向的截面)。 图中H—把手装置;B—携带用收容体;Ba—外面部;1—把手主体;10—臂杆 部;11—把持部;2—加力机构;3—制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 ~图6说明用于实施该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另外,在此,图1是表示包括所述把手装置H构成的携带式收容体B的 一例,另外,图2在沿着构成该把手装置H的把手主体1的转动轴线x的方 向将所述4巴手装置H的重要部位作成截面进行表示,另外,图3将图2的局 部进一步放大表示,进而r图4表示使构成图3的局部的各部件分离了的状态。 另外,图5及图6表示把手装置H的其他的构成例,在两图中,特别是在阻 尼装置3,上,付与一样的剖面线并省略其内部结构进行表示。该实施方式涉及的把手装置H安装在携带式收容体B的外面部Ba上,以 供该携带式收容体B的搬运等用。作为所述的携带式收容体B,预定至少装备了把手装置H的地方是由金 属和硬质的树脂构成。典型的是作为所述携带式收容体B,预定了硬壳式的皮 箱,例如手提公文箱、手提箱、皮箱等。所述把手装置H具备(1) 把手主体1;(2) 加力机构2;(3) 制动机构3。把手主体1具有跨越一对臂杆部10、 10之间的4巴持部11。把持部11基 本上构成可把握的棒状。臂杆部IO分别在如此构成的把持部11的一端部和另 一端部,在与该把持部11之间形成拐角,向该把持部11的侧面突出。 一对臂 杆部10、 IO从把持部11向相同方向突出。而且,该把手主体1的所述臂杆部 10可转动地组合在携带式收容体B的外面部Ba上,可起伏地装配在该携带式
收容体B上。把手主体1装备在携带式收容体B上,使一对臂杆部IO、 10的 前端一侧分别可转动地组装在携带式收容体B —侧,能以一个转动轴线X为 中心,从使把持部11与携带式收容体B的外面部Ba接触的倒伏位置(图1 的位置)转动竖起。在图示的例中,把手主体1通过固定在携带式收容体B的外面部Ba上的 安装基座4装配在携带式收容体B上。安装基座4具有跨越一对把持部11之 间的长度,同时,其一面一侧为外观面40,另一面一侧为向携带式收容体B 安装的安装面41,并且,在两端分别具备把手主体1的臂杆部10的支撑部42。 在图示的例中, 一对臂杆部10、 10的一方通过组装进安装基座4的一方的支 撑部42中的后述的阻尼装置3',可转动地组合在安装基座4上,另外, 一对 臂杆部10、 IO的另一方通过使面向另一方的臂杆部IO—侧突出的轴部10a可 旋转地进入安装基座4的另 一方的支撑部42,可转动地组合在安装基体4上。更具体地说,安装基座4是由具备上述支撑部42的端部部件43和分别收 放一对端部部件43、 43并^争越该一对端部部件43之间的覆盖部件44构成。 端部部件43被螺旋固定安装在携带式收容体B上。在覆盖部件44的端部, 在向携带式收容体B安装的一侧形成开放的端部部件43的进入部44a,端部 部件43和覆盖部件44通过使端部部件43进入该进入部44a而组合。在图5及图6所示的例中,在端部部件43向覆盖部件44的进入部44a进 入时,通过使分别在沿着把手装置H的转动轴线x的朝向的端部部件43的两 侧部形成的配合卡爪43a弹射配合在设于覆盖部件44的端部的呈窗口状的被 配合部44b上,由此用 一次操作将覆盖部件44的端部和端部部件43的一部分 组合。所述把手主体1在例如装配在手提皮包上的场合,如图1所示,其装备在 与该手提皮包的合页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框架侧面的中央,作为该手提皮包的把 手使用。另夕卜,所述把手主体l在装配在带轮的手提箱上的场合,其是装配在 箱主体的顶部或箱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侧面,作为该手提箱的上部把手或主把手 使用。加力机构2通过加力,使上述把手主体1定位在使其把持部11与携带式 收容体B的外面部Ba接触的倒伏位置。
在图示的例中,通过装配在上述一对臂杆部10、 IO的另一方的轴部10a 上巻绕的受扭螺旋弹簧20构成所述加力机构2。在图示的例中,所述弹簧20 收放在安装基座4的另 一方的支撑部42内,弹簧一端20a固定在该支撑部42 的内壁上,且使弹簧另一端20b固定在轴部10a上。而且,如果使把手主体l 从倒伏位置转动竖起,则弹簧巻绕部20c弹性变形,所述弹簧20将使该把手 主体1向倒伏位置回转方向的加力作用于该把手主体1。在解除了对抗上述加力机构2的加力把持竖起的把手主体1的该把持时, 制动机构3对由于上述加力而使对把手主体向倒伏位置的转动作用制动力。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机构3由具备能以把手主体1的转动轴线x 为中心旋转的S走转体30,以及该旋转体30的轴承体31,并且对该旋转体30 的旋转或相反的旋转付与无图示的粘性流体阻力的阻尼装置3'构成。而且,通过将如此构成的阻尼装置3,的旋转体30及轴承体31中的任一 方组装在该臂杆部IO—侧,且将它们的另一方组装在携带式收容体B—侧, 使把手主体1的一对臂杆部10、 10的一方可转动地组合携带式收容体B上。 在图示的例中,阻尼装置3,的旋转体30组装在臂杆部10—侧,轴承体31 组装在安装基座4即携带式收容体B —侧。在图示的例中,通过组合旋转体30和轴承体31,以使旋转体30的外筒 部30b i^A轴承体31的周围间隙31c中,使旋转体30的内筒部30a进入轴承 体31的内筒部31a的内侧,由此构成所述阻尼装置3,。其中,旋转体30是 使圓筒状的内筒部30a和圆筒状的外筒部30b在两者之间形成了周围间隙30c 的状态下一体连接在两者的筒一端侧,轴承体31是使圆筒状的内筒部31a和 圆筒状的外筒部31b在两者之间形成了周围间隙31c的状态下一体连接在两者 的筒一端侧。作为粘性流体是使用硅油和润滑脂等,充填在轴承体31的周围间隙31c 中。图中符号32是防止所述粘性流体漏出的密封环。在图示的例中,在将旋 转体30和轴^fc体31如上组合后,将旋转体30的内筒部30a上的与外筒部30b 连接侧相反的一側的筒端部30d面向外铆接,通过使其与轴承体31的内筒部 31a的与外筒部31b连接側的筒端部挂接,来维持两者的组合状态。旋转体30 相对于轴承体31旋转或相对旋转时,充填在轴承体31的周围间隙31c内的粘 性流体成为旋转体30的外筒部移动的阻力,由此,对旋转体30的旋转即把手 主体1的转动施加制动力。在图示的例中,在阻尼装置3,的轴承体31的外筒部31b的外面形成沿 着把手主体1的转动轴线x的肋31d。另一方面,安装基座4的支撑部42的 一方构成在安装基座4的一端部开放并沿着上述转动轴线x延续的凹部42a, 同时还具备从凹部入口 42b面向凹部里面42c延续的上述肋3 ld的进入槽42d。 在该例中,使肋31d进入该进入槽42d,使轴承体31的连接一侧在先,将阻 尼装置3,嵌入所述支撑部42中,由此阻尼装置3,收放在该支撑部42中, 这样,阻尼装置3,的轴承体31固定在安装基座4上。另一方面,在把手主体1的一对臂杆部10、 10的一方形成沿着其转动轴 线x的贯通孔10b,同时,在该臂杆部IO的一方的面向另一方的臂杆部10的 一侧,在夹住该贯通孔10b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用突部10c。另外,在阻尼装 置3,的旋转体30的外筒部30b与内筒部30a的连接侧,在夹住内筒部30a 的筒口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用突部30e。而且,在图示的例中,将一方的筒口 堵塞并在该堵塞部12a上具备长孔12b的呈筒状的阻尼装置3,收放在内侧, 在与阻尼装置3, 一起收放在支撑部42中的联接体12的该长孔12b中,从外 侧放入臂杆部10的连接用突部10c,且从内侧放入旋转体30的连接用突部30e 后,使轴13通到互相连通的臂杆部10的贯通孔10b和联接体12的长孔12b 和阻尼装置3,的旋转体30的内筒部30a的内部,使其进入支撑部42的凹部 里面42c的轴岸义凹部42e中,由此,该一对臂斥干部10、 10的一方可转动地组 装在安装基座4即携带式收容体B上,同时,使该一对臂杆部10、 10的一方 与阻尼装置3'的旋转体30—体化。把手主体1通过加力机构2的加力,只要没有将其把持竖起,就会定位在 使把持部11接触携带式收容体B的外面部Ba的倒伏位置,由此,在不使用 该把手主体1时,把手主体1不会晃荡、碍事。另夕卜,把持把手主体1使其竖 起后,如果解除该把持,则能够通过加力机构2使把手主体1强制性转动到的 倒伏位置,同时,能够通过制动机构3使该转动緩慢进行。作为制动机构3的阻尼装置3,的旋转体30能够以把手主体1的转动轴 线x为中心旋转,所以,能够合理地配置阻尼装置3,与把手主体l,对该把 手主体1的转动施加制动力。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恰当地构成具备把手主体1的把手装置H, 该把手主体1是介由阻尼装置3,将构成把手主体1的一对臂杆部10、 10的 一方可转动地组合在携带式收容体B上,且在一对臂杆部10、 IO的另一方, 通过作为加力机构2的受扭螺旋弹簧20,将该4巴手主体1向倒伏位置加力, 能够使零件件数不会过多,并在不使用时稳定地定位于倒伏位置,且在停止使 用的同时緩慢地转动回归到该倒伏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携带式收容体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把手主体,其可起伏地装配在携带式收容体上,跨越一对臂杆部之间具有把持部,该臂杆部可转动地组合在携带式收容体的外面部;加力机构,其通过加力将该把手主体定位在使其把持部与携带式收容体的外面部接触的倒伏位置;以及制动机构,在解除对抗上述加力而把持竖起的把手主体的该把持时,对由于上述加力而使把手主体向倒伏位置的转动作用制动力。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携带式收容体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制动机构是阻尼装置,具备能以把手主体的转动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体;以及该旋转体的轴承体,并且对该旋转体的旋转或相对的旋转付与粘性流 体的阻力。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式收容体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阻尼装置的旋转体及轴承体的任一方组装在该臂杆部一侧,而且将它们的另 一方组装在携带式收容体一侧,由此将把手主体的 一对臂杆部的双方 或任一方可转动地组合在携带式收容体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式收容体用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阻尼装置的旋转体及轴承体的任一方组装在该臂杆部一侧,而且将它们的另 一方组装在携带式收容体一侧,由此将把手主体的一对臂杆部的一方 可转动地组合在携带式收容体上,并且,通过巻绕在把手主体的一对臂杆部的另一方的轴部上的受扭螺旋弹簧构 成加力才几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携带式收容体用把手装置,其特 征在于,把手主体通过固定在携带式收容体的外面部的安装基座装配在携带式收 容体上,并且,该安装基座由可转动地组合了把手主体的臂杆部的端部部件和覆盖部件 构成,在将设于该覆盖部件和端部部件中的一方的配合卡爪在设于它们的另一 方的被配合部上进行它们的组合时,通过弹射配合来组合该覆盖部件和端部部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带式收容体用把手装置,使构成携带式收容体的把手装置的把手主体在不使用时稳定地定位于倒伏位置,并在停止使用的同时使其缓慢地转动回归到该倒伏位置。该携带式收容体用把手装置包括把手主体(1),可起伏地装配在携带式收容体(B)上,跨越一对臂杆部(10、10)之间具有把持部(11),并将臂杆部(10)可转动地组合在携带式收容体(B)的外面部(Ba)上;加力机构(2),通过加力使该把手主体(1)定位于使其把持部(11)接触携带式收容体(B)的外面部(Ba)的倒伏位置;以及制动机构(3),在解除了对抗上述加力把持竖起的把手主体(1)的该把持时,对由于上述加力而使把手主体(1)向倒伏位置的转动作用制动力。
文档编号A45C13/26GK201022448SQ20072014220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3日
发明者木村顺一, 清泽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