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20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胸托。
技术背景现有女性用的胸罩结构大都是双杯罩,两罩杯的中心距是固定的,不可调 整的,且两个罩杯的大小也是固定的,女性穿戴乳罩时,经常出现罩杯的大小 与乳房的立体几何尺寸不相配的现象,当罩杯比乳房的立体几何尺寸大时,容 易造成乳房下垂;当罩杯比乳房的立体几何尺寸小时,容易使乳房有紧勒的感 觉;上述两种现象都会造成乳房变形,长此下去使两个乳房的间距加大或减小, 还能导致乳房血液微循环不好,引起乳房的各种疾病,轻微的会使女性第二 特征形体不美,给女性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压力;有的女性采用医学手术来改变 乳房形状,但是手术存在诸多副作用。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乳罩易造成女性乳房变形和下垂的问题,提供 一种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本发明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它包括底布、左袖笼托片、右袖笼托片、两 根后肩带、两个第一母扣、底边、加强带、左边子扣、右边母扣、左腋下加强 带、右腋下加强带和连接带,底布上分为前片、左胸围带、右胸围带和两根前 肩带,连接带的左边与左袖笼托片的右边连接,连接带的右边与右袖笼托片的 左边连接,左袖笼托片设置在底布上的左胸围带位置,右袖笼托片设置在底布 上的右胸围带位置,两个后第一母扣分别设置在左袖笼托片和右袖笼托片正前 面的外端,后肩带的上端与底布上的前肩带顶端连接,两根后肩带的下端分别 与两个第一母扣连接,左边子扣与底布的左边连接,右边母扣与底布的右边连 接,加强带由左加强片、右加强片和正前片组成,正前片的左边与左加强片的 右边连接,正前片的右边与右加强片的左边连接,加强带上的左加强片设置在 左袖笼托片的前面,加强带上的右加强片设置在右袖笼托片的前面,加强带上 的正前片设置在底布上的前片的前面,左腋下加强带设置在左加强片的前面,右腋下加强带设置在右加强片的前面,底边的上边沿与底布的下边沿缝制在一 起。本发明的优点是 一、由于本发明是托在乳房下面的,所以在兜住乳房的 同时还能够避免乳房变形和下垂。二、本发明能扶正乳房、调节双乳间距。三、 使用本发明能避免长期穿戴乳罩引起的各种乳房疾病。


图1是本发明乳房扶正托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底布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左袖笼托片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右袖笼托片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连接带19与左袖笼托片2和右袖笼托片3连接成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 6是左加强片14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右加强片15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加强 带10的结构示意图(正前片18与左加强片14和右加强片15连接成一体),图 9是加强带10与底布1缝制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左腋下加强带16和 右腋下加强带17与底布1缝制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下底边9、包缝带 20、左边子扣12和右边母扣13与底布1缝制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后 肩带5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胸罩布21与底布1缝制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结合图l、图8~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 底布1、左袖笼托片2、右袖笼托片3、两根后肩带5、两个第一母扣6、底边9、 加强带10、左边子扣12、右边母扣13、左腋下加强带16、右腋下加强带17和 连接带19,底布l上分为前片l-l、左胸围带l-2、右胸围带1-3和两根前肩带 1-4,图2,连接带19的左边与左袖笼托片2的右边连接,连接带19的右边与 右袖笼托片3的左边连接,图5,左袖笼托片2设置在底布l上的左胸围带l-2 位置,右袖笼托片3设置在底布1上的右胸围带1-3位置,两个后第一母扣6 分别设置在左袖笼托片2和右袖笼托片3正前面的外端,后肩带5的上端与底 布1上的前肩带1-4顶端连接,两根后肩带5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母扣6连 接,左边子扣12与底布1的左边连接,右边母扣13与底布1的右边连接,加 强带10由左加强片14、右加强片15和正前片18组成,见图8,正前片18的 左边与左加强片14的右边连接,正前片18的右边与右加强片15的左边连接, 加强带10上的左加强片14设置在左袖笼托片2的前面,加强带10上的右加强片15设置在右袖笼托片3的前面,加强带10上的正前片18设置在底布1上的 前片1-1的前面,左腋下加强带16设置在左加强片14的前面,右腋下加强带 17设置在右加强片15的前面,底边9的上边沿与底布1的下边沿缝制在一起。 这样设计可以将本发明托在乳房下面,如果胸围不合适可利用左边子扣12和右 边母扣13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女性胸围和乳房的几何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二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左加强片14由 左侧腋下弹力带14-1和左侧弹力带14-2组成,左侧腋下弹力带14-1上的右侧 凹边与左侧弹力带14-2上的左侧弧边对接缝制。左侧弹力带14-2加强左侧托乳 房力和把左侧乳房外侧脂肪往乳房中心推移调节乳房中心间距、丰胸及运动时 防止乳房自由摆动产生的乳房韧带伸长乳房永久性变形,14-1防止左腋下脂肪、 肌肉挤堆;左加强片14向上的斜拉力,防止紧勒乳房及紧勒乳房产生的乳房组 织微循环不好、产生乳房疾病,提高形体美。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右加强片15由 右侧腋下弹力带15-1和右侧弹力带15-2组成,右侧腋下弹力带15-1上的左侧 凹边与右侧弹力带15-2上的右侧弧边对接缝制。右侧弹力带15-2加强右侧托乳 房力和把右侧乳房外侧脂肪往乳房中心推移调节乳房中心间距、丰胸及运动时 防止乳房自由摆动产生的乳房韧带伸长乳房永久性变形,15-1防止右腋下脂肪、 肌肉挤堆,右加强片15向上的斜拉力,防止紧勒乳房及紧勒乳房产生的乳房组 织微循环不好、产生乳房疾病,提高形体美。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左袖笼托片2 由左托片2-1、左肩带2-2和第一活动扣2-3组成,左托片2-1的顶端与活动扣 2-3的下端连接,左肩带2-2的下端与活动扣2-3的上端连接。左肩带2-2根据 每个人的实际肩带的所需长度和托左乳房力量大小来调节肩带长度,在实际穿 着和调节托乳房力度上比较方便。左袖笼托片2根据大乳房立体几何尺寸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五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右袖笼托片3 由右托片3-l、右肩带3-2和第二活动扣3-3组成,右托片3-1的顶端与活动扣 2-3的下端连接,右肩带3-2的下端与活动扣2-3的上端连接。右肩带3-2根据 每个人的实际肩带的所需长度和托左乳房力量大小来调节肩带长度,在实际穿 着和调节托乳房力度上比较方便。左袖笼托片3根据大乳房立体几何尺寸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六结合图11和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与具 体实施方式五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还增加有两个第二子扣7、两个第二母扣8 和两个第一子扣11,两个第二子扣7分别缝制在两根前肩带1-4上端的正面, 两个第二母扣8分别缝制在两侧后肩带5上端的背面,两个第一子扣11分别缝 制在两侧后肩带5下端的背面。此种结构可以通过调整第二亍扣7与第二母扣8、 后肩带5与第一母扣6、第一子扣11与后肩带5使肩带到乳房的高度达到合适 的长度。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结合图3~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底布l、 左托片2-l、左肩带2-2 、右托片3-l、右肩带3-2和连接带19的面料材质为负 离子远红外线面料,左侧腋下弹力带14-1、左侧弹力带14-2、右侧腋下弹力带 15-1、右侧弹力带15-2、左腋下加强带16、右腋下加强带17和正前片18的面 料材质为棉布或针织品。负离子远红外线面料能够抑制生命体细胞组织之氧化、 活化细胞、增强免疫力、抗炎症、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自律神经、抗菌防臭, 负离子远红外线面料具有温热效应,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强乳房血液循环、促 进乳房发育和消散乳房炎症、镇痛起医疗保健作用。棉布或针织品具有弹性, 这种面料贴附在身体上,使用者感到舒适。
具体实施方式
八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底布1 上的左胸围带1-2底边为具有斜度的左斜边1-5,底布1上的右胸围带1-3底边 为具有斜度的右斜边1-6,底布1的左斜边1-5与前片1-1的底边之间的夹角a 为10-45° ,底布1的右斜边1-6与前片1-1的底边之间的夹角P为10-45° 。 此种结构可以使左胸围带1-2和右胸围带1-3产生向上提升的拉力,有效防止乳 房下垂。
具体实施方式
九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底布1 的左斜边1-5与前片1-1的底边之间的夹角a为35° ,底布1的右斜边1-6与前 片1-1的底边之间的夹角e为35。。这个角度值是最佳值,此种结构可以使左 胸围带1-2和右胸围带1-3产生向上提升的拉力,有效防止乳房下垂。
具体实施方式
十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九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还增加有两个调节扣4,两个调节扣4分别设置在两 根前肩带1-4上。这样设计是为调节肩带的长短。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
九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一结合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 式九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还增加有胸罩布21,胸罩布21设置在底布1的前片1-1和正前片18的上方,胸罩布21的两侧边掐摺后将两侧边和底边与底布1 的各边对齐后将胸罩布21与底布1缝制成一体。胸罩布21的材质为棉布或针 织品。这样设计使胸罩布21遮挡乳房,在不穿胸罩的情况下避免乳房暴露在外 面。
权利要求
1、一种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它包括底布(1)、左袖笼托片(2)、右袖笼托片(3)、两根后肩带(5)、两个第一母扣(6)、底边(9)、加强带(10)、左边子扣(12)、右边母扣(13)、左腋下加强带(16)、右腋下加强带(17)和连接带(19),底布(1)上分为前片(1-1)、左胸围带(1-2)、右胸围带(1-3)和两根前肩带(1-4),其特征在于连接带(19)的左边与左袖笼托片(2)的右边连接,连接带(19)的右边与右袖笼托片(3)的左边连接,左袖笼托片(2)设置在底布(1)上的左胸围带(1-2)位置,右袖笼托片(3)设置在底布(1)上的右胸围带(1-3)位置,两个后第一母扣(6)分别设置在左袖笼托片(2)和右袖笼托片(3)正前面的外端,后肩带(5)的上端与底布(1)上的前肩带(1-4)顶端连接,两根后肩带(5)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母扣(6)连接,左边子扣(12)与底布(1)的左边连接,右边母扣(13)与底布(1)的右边连接,加强带(10)由左加强片(14)、右加强片(15)和正前片(18)组成,正前片(18)的左边与左加强片(14)的右边连接,正前片(18)的右边与右加强片(15)的左边连接,加强带(10)上的左加强片(14)设置在左袖笼托片(2)的前面,加强带(10)上的右加强片(15)设置在右袖笼托片(3)的前面,加强带(10)上的正前片(18)设置在底布(1)上的前片(1-1)的前面,左腋下加强带(16)设置在左加强片(14)的前面,右腋下加强带(17)设置在右加强片(15)的前面,底边(9)的上边沿与底布(1)的下边沿缝制在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其特征在于左加强片(14) 由左侧腋下弹力带(14-1)和左侧弹力带(14-2)组成,左侧腋下弹力带(14-1) 上的右恻凹边与左侧弹力带(14-2)上的左侧弧边对接缝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其特征在于右加强片(15) 由右侧腋T弹力带(15-1)和右侧弹力带(15-2)组成,右侧腋下弹力带(15-1) 上的左侧凹边与右侧弹力带(15-2)上的右侧弧边对接缝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其特征在于左袖笼托片(2) 由左托片(2-1)、左肩带(2-2)和第一活动扣(2-3)组成,左托片(2-1)的 顶端与活动扣(2-3)的下端连接,左肩带(2-2)的下端与活动扣(2-3)的上 端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其特征在于右袖笼托片(3) 由右托片(3-1)、右肩带(3-2)和第二活动扣(3-3)组成,右托片(3-1)的 顶端与活动扣(2-3)的下端连接,右肩带(3-2)的下端与活动扣(2-3)的上 端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其特征在于本发明还含有 两个第二子扣(7)、两个第二母扣(8)和两个第一子扣(11),两个第二子扣(7)分别缝制在两根前肩带(1-4)上端的正面,两个第二母扣(8)分别缝制 在两侧后肩带(5)上端的背面,两个第一子扣(11)分别缝制在两侧后肩带(5) 下端的背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其特征在于底布(1)、左 托片(2-1)、左肩带(2-2)、右托片(3-1)、右肩带(3-2)和连接带(19)的 面料材质为负离子远红外线面料,左侧腋下弹力带(14-1)、左侧弹力带(14-2)、 右侧腋下弹力带(15-1)、右侧弹力带(15-2)、左腋下加强带(16)、右腋下加 强带(17)和正前片(18)的面料材质为棉布或针织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其特征在于底布(1)上 的左胸围带(1-2)底边为具有斜度的左斜边(1-5),底布(1)上的右胸围带(1-3) 底边为具有斜度的右斜边(1-6),底布(1)的左斜边(1-5)与前片(1-1)的 底边之间的夹角(a )为10-45° ,底布(1)的右斜边(1-6)与前片(1-1)的 底边之间的夹角(3 )为10-45° 。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其特征在于本发明还含有 两个调节扣(4),两个调节扣(4)分别设置在两根前肩带(1-4)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其特征在于本发明还含 有胸罩布(21),胸罩布(21)设置在底布(1)的前片(1-1)和正前片(18) 的上方。
全文摘要
开放式乳房扶正托罩,它涉及一种胸托。本发明为解决现有乳罩易造成女性乳房变形和下垂的问题。本发明的连接带与左袖笼托片和右袖笼托片的连接体设置在底布上,两个后第一母扣分别设置在左袖笼托片和右袖笼托片正前面,后肩带的上端与前肩带顶端连接,两根后肩带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母扣连接,左边子扣与底布的左边连接,右边母扣与底布的右边连接,加强带上的左加强片设置在左袖笼托片的前面,加强带上的右加强片设置在右袖笼托片的前面,加强带上的正前片设置在底布上的前片的前面,左腋下加强带设置在左加强片的前面,右腋下加强带设置在右加强片的前面。本发明在兜住乳房的同时还能够避免乳房变形和下垂。
文档编号A41C3/14GK101327047SQ20081006458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6日
发明者李春虹, 李贵列 申请人:李贵列;李春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