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744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吊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吊带装置。
技术背景有时会将环状的吊带挂于使用者的颈部,并安装卡片保持件吊带装 置,在上述卡片保持件吊带装置中插入有记载了名字或照片等的名片或 者通信卡片等对象物,其中,上述通信卡片存储有自我识别用的数据并利用RJ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标签来与读 取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以往,由于在名片等对象物上记载有个人信息,所以佩戴了对象物 的使用者有想要在外出等时使别人无法看到对象物的要求。因此,通过 将吊带装置从使用者的颈部取下,能够使别人无法看到对象物,但是, 该作业由于要将手臂绕到肩的上侧,所以对于使用者来说负担很大。此 外,由于在该作业中吊带有可能与头发接触,所以有可能将发型弄乱。 因此,使用者根本就不愿意进行该作业,而且即使进行该作业也必须非 常慎重。对于女性来说,由于要避免粉底等附着在吊带上,所以需要更 加慎重地进行作业,因而该作业很麻烦。因此,使用者有想要将对象物 收纳在胸袋等中进行隐藏、而不用从颈部取下吊带的要求。在现有的吊带装置中,开发出如下的吊带装置通过巻绕在巻轴机 构上并介于对象物和巻轴机构之间的绳体,能够使对象物向离开吊带的 方向自由地伸长,上述巻轴机构安装在吊带上(例如,参照引用文献l)。 在该吊带装置中,例如当对象物是存储有自我识别用的数据并利用RPID 标签来与读取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IC卡的情况下,在将该IC卡靠近IC 卡天线部等时,即使绳的长度无法够到IC卡天线部,也能够通过解除巻 绕在巻轴机构上的对象物的巻绕以使对象物向离开吊带的方向伸长,来和对象物侧分离。此外,开发出如下的吊带装置将安装在吊带上的蘑燕状凸起部经由切口安装到在对象物上安装的圆孔中(例如,参照引用文献3)。在该吊带装置中,通过使切口扩大来使蘑菇状凸起部从圆孔中脱离,由此,能够使吊带侧和对象物侧分离。另外,开发出如下的吊带装置通 过设置于吊带的夹紧机构来夹持对象物的一部分,将吊带和对象物连接 起来(例如,参照引用文献4)。在该吊带装置中,打开夹紧机构,来释 放夹紧机构夹紧对象物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吊带侧和对象物侧分离。此外,以往,已知有从使用者的颈部等悬吊移动电话或名片等的悬吊器(也称为吊带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在悬吊例如收纳名片的名片保持件的悬吊器中,在作为保持部的名片保持件上设置的贯通 孔中贯穿插入有吊带。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h日本特开2005 — 1525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2257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086961号公报 参考文献4:日本特许第3590326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218613号公报(例如图1) 关于现有的吊带装置,绳体巻绕在安装于吊带的巻轴机构上并介于 对象物和巻轴机构之间,通过利用绳体解除巻绕在巻轴机构上的对象物 的巻绕以使对象物向离开吊带的方向伸长,能够使IC卡靠近IC卡天线 部,但是,当绳体一直处于伸长状态时,保持巻轴机构巻绕绳体的力的 部件发生塑性变形,由此,该巻绕力减小,从而无法完全地进行巻绕。 此外, 一般来说,由于绳体被设想成只有在需要时(使对象物靠近出入 管理系统的天线部等情况下)才会被拉伸,所以绳体大多比吊带要细。 因此,当使绳体一直处于伸长状态时,存在因绳体的耐久性很弱而断裂 的情况。如果为了防止该情况而使绳体变粗,则巻轴机构增大,吊带装置对使用者来说变得不易使用。此外,关于解除巻绕在巻轴机构上的对 象物的巻绕以使对象物向离开吊带的方向伸长的作业,由于需要有臂力, 所以对于臂力弱的使用者来说,使用时的负担大、不合适。此外,现有的吊带装置通过将对象物插入到由薄而透明的塑料形成 的对象物保持部中,并将对象物保持部的卡定孔安装到设置于吊带的卡 定件上,来将对象物安装到吊带上,上述现有的吊带装置通过将上述卡 定孔从上述卡定件上卸下,能够使吊带侧和对象物侧分离和结合,但是, 该作业需要进行将上述卡定件从对象物侧卸下这一细微作业,作业效率 极差。并且,在吊带装置拉伸了的情况下,由于载荷作用于卡定孔,所 以存在卡定孔破裂的可能性。另外,现有的吊带装置将安装在吊带上的蘑菇状凸起部经由切口安 装到在对象物上安装的圆孔中,上述现有的吊带装置通过使切口被迫扩 大,来使蘑菇状凸起部从圆孔中脱离,从而使吊带侧和对象物侧能够分 离,然而,通过使蘑菇状凸起部不易从圆孔中脱离,使得吊带侧和对象 物侧难以分离,从而构成了防止对象物丢失的结构。因此,关于将吊带 侧和对象物侧分离的行为,不仅对于使用者来说很困难,而且在未料想 有频繁的分离的机构中,由于反复进行分离和结合,有可能使蘑菇状凸 起部和圆孔损坏。另外,现有的吊带装置通过将对象物插入到由薄而透明的塑料形成 的对象物保持部中,并利用夹紧机构夹持对象物保持部的一部分,来将 对象物安装到吊带上,上述现有的吊带装置需要进行如下所述的繁杂的 作业在维持用一只手固定对象物保持部、用另一只手打开夹紧机构的 状态的同时,将对象物保持部从夹紧机构上卸下,因而作业效率极差。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吊带侧和对象 物侧容易地分离和结合的吊带装置。此外,如上所述,现有的悬吊器不能改变保持部中的吊带的安装位 置。此外,关于在吊带和保持部之间设置有间接部件的悬吊器、例如通 过在吊带上安装夹紧件等并利用该夹紧件夹持保持部来将吊带和保持部 连接起来的悬吊器,也同样不能改变吊带相对于保持部的安装位置(夹7紧件等间接部件中的吊带的接合位置/贯穿插入位置)。还存在这样的悬吊器为了改变安装位置,例如在名片保持件(也 称作卡片保持件)上设置多个上述贯通孔,通过对使吊带贯穿插入到哪 个贯通孔(使哪个贯通孔位于吊带的安装位置)进行变更,来改变吊带 相对于保持部的安装位置,然而,安装位置变更作业需要有将吊带从当 前的安装位置卸下并安装到预期的安装位置上等极其繁杂的作业。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带装置,该吊带装置无需使吊带和保 持部成为暂时切断的状态(即使经由间接部件也不连续的状态),就能够 改变吊带相对于保持部的安装位置。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吊带(以下,记述为绳)侧和对象物 侧之间的分离和结合操作上想出了办法。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用者无 需将绳从颈部取下就能够安装和卸下对象物的吊带装置。此外,本发明是通过将环状的绳挂在使用者身体的一部分上来使使 用者经由该绳佩戴对象物的吊带装置,该吊带装置包括基部,其安装 在上述绳上;对象物安装部,其与上述基部卡合,并用于安装上述对象 物;以及滑动部,其设置在上述对象物安装部上,并且该滑动部形成为 在维持了上述基部和该对象物安装部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下该基部能够相 对于该对象物安装部滑动,通过使上述基部滑动至上述滑动部的端部来 解除卡合。在上述吊带装置中,由于绳安装在基部上,对象物安装在对象物安 装部上,对象物安装部能够相对于基部进行安装和拆卸,所以能够使绳 侧和对象物侧分离和结合。具体地说,滑动部设置成在维持了基部和 对象物安装部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下,基部能够相对于对象物安装部滑动。 并且,通过使基部滑动至滑动部的端部,能够解除该基部和对象物安装 部之间的卡合,从而使绳侧和对象物侧分离。因此,在使用者由于外出 等而不想让别人看到对象物时,可以仅将对象物侧收纳到提包或裤兜等 内,而无需将绳侧从使用者的颈部取下。此外,在存储有自我识别用的数据并利用RFID标签来与读取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IC卡中,在使IC卡 靠近IC卡天线部等的时候,即使绳的长度无法够到IC卡天线部,也能 够通过使对象物侧和绳侧分离,简单地使IC卡靠近IC卡天线部。此外,在本发明的吊带装置中,也可以是上述基部具有凸起状的 凸起部和钩状的勾挂部,上述对象物安装部具有槽状的槽部、和通过勾 挂在上述勾挂部上而相对于上述基部卡合的轨道状的轨道部,上述滑动 部由上述槽部和上述轨道部构成,通过上述槽部与上述凸起部的卡合、 以及上述勾挂部与上述轨道部的卡合中的任一方或者两方,上述滑动部 成为维持了上述基部和上述对象物安装部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上述勾挂 部在与上述轨道部卡合了的状态下相对于该轨道部滑动,通过该勾挂部 滑动至该轨道部的端部,上述槽部与上述凸起部之间的卡合、以及上述 勾挂部与上述轨道部之间的卡合被解除,从而成为解除了上述基部和上 述对象物安装部之间的卡合的状态。关于本发明的吊带装置,通过使轨道部勾挂在勾挂部上,对象物安 装部相对于基部卡合。通过使勾挂部滑动至轨道部的端部,能够使相互 卡合在一起的对象物安装部和基部之间的卡合解除,从而能够使绳侧和 对象物侧分离。因此,关于本发明的吊带装置,当使用者因外出等而不 想让别人看到对象物时,可以仅将对象物侧收纳在提包或裤兜等内,而 无需将绳侧从使用者的颈部取下。此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上述凸起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的 与钩状的勾挂部的底部接近的底部侧的面较高,与该底部侧的面对置的、 与开口部接近的开口部侧的面较低,其中,上述开口部是用于使上述对 象物安装部与上述凸起部卡合的开口部。由于上述凸起部的上述开口部侧的面较低,所以在上述对象物安装 部与上述基部卡合时,凸起部容易与槽部卡合。其结果为,能够使绳侧 和对象物侧容易地结合。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底部侧的面较高,所以槽 部和凸起部之间的卡合不易脱离。其结果为,容易维持上述基部和上述 对象物安装部之间的卡合。此处,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上述卡合解除部使上述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解除所需的力比使上述基部滑动至上述滑动部的端 部所需的力要大。此外,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具有滑动限制部,在上述基部滑动至上 述滑动部的端部、该基部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之间的卡合被解除之前, 该滑动限制部对该滑动进行限制,并且,通过由使用者施加预定的力, 能够解除该限制。滑动限制部在基部与对象物安装部之间的卡合被解除之前,对上述 基部相对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的滑动进行限制。其结果为,能够防止使 用者所不希望的基部和对象物安装部之间的相对滑动,能够防止绳侧和 对象物侧意外分离。因此,本发明的吊带装置能够提供可防止对象物丢 失的吊带装置。另外,通过由使用者施加预定的力,能够滑动限制部对 滑动的限制解除。其结果为,即使本发明的吊带装置具有滑动限制部, 也能够使上述基部相对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滑动,并能够使绳侧和对象 物侧分离。此处,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槽部还具有一个或多个孔部, 该一个或多个孔部与上述槽部连接、并与上述凸起部配合,通过使上述 凸起部与上述孔部配合,使得上述对象物安装部相对于上述基部的相对 位置保持固定。此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对象物安装部还具有孔状的孔 部,上述滑动限制部通过使上述凸起部与上述孔部配合,来对上述基部 相对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的滑动进行限制。通过使设置于对象物安装部的孔部与设置于基部的凸起部配合,滑 动限制部对上述基部相对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的滑动进行限制。因此, 本发明的吊带装置能够将基部与对象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维持在使用 者所希望的状态。此外,上述孔部也可以设置在至少上述对象物安装部的长度方向的 两端部。通过设置于基部的凸起部与对象物安装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 所具有的孔部的配合,在滑动部滑动至基部和对象物安装部的一端时, 能够在基部与对象物安装部的卡合即将解除之前对滑动进行限制。因此,本发明的吊带装置能够防止使用者所不希望的、利用滑动部实现的基部 与对象物安装部之间的相对滑动,能够防止绳侧和对象物侧意外分离。此处,在本发明中,上述孔部也可以至少设置在上述槽部的朝向外 部开放的端部附近。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对象物安装部也可以从与上述基部相对于 该对象物安装部滑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与上述基部卡合。在解除了基部 和对象物安装部之间的卡合、使绳侧和对象物侧分离了的吊带装置中, 使用者将安装有基部的绳佩戴在颈部,当在将基部相对于对象物安装部 滑动的方向设定为与重力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状态下、将安装有对象物的 对象物安装部安装到基部上的情况下,对象物安装部从重力方向与基部 卡合。换言之,使用者通过使把持对象物安装部的手从基部上方沿重力 方向下移,能够使基部和对象物安装部卡合。因此,关于本发明的吊带 装置,由于对象物安装部能够简单地与基部卡合,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可 使绳侧和对象物侧容易地结合的吊带装置。此处,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上述轨道部在与上述基部相对于该 轨道部滑动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收纳上述勾挂部,从而上述卡合部与 被卡合部卡合。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基部也可以具有旋转部,该旋转部使上述 勾挂部以上述基部相对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滑动的方向为基准进行旋 转。在维持了基部与对象物安装部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下,当使基部和对 象物安装部相对滑动时,旋转部借助于为了实现该滑动而作用于对象物 安装部上的外力,使勾挂部以上述基部相对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滑动的 方向为基准进行旋转。其结果为,能够使上述对象物安装部相对于上述 基部滑动的力仅朝向滑动方向。因此,关于本发明的吊带装置,即使使 用者没有为了使基部相对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滑动而施加很大的力,也 能够使绳侧和对象物侧容易地分离。本发明的第一吊带装置包括保持部,其保持被悬吊物;轨道部, 其与保持部连接;轨道配合部,其与轨道部配合,该轨道配合部与轨道 部连接的连接位置设定在任意位置;以及吊带部,其与轨道配合部连接。本发明的第二吊带装置包括吊带部;轨道部,其与吊带部连接; 轨道配合部,其与轨道部配合,该轨道配合部与轨道部连接的连接位置 设定在任意位置;以及保持部,其对与轨道配合部连接的被悬吊物进行 保持。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使绳侧和对象物侧容易地分离和结合 的吊带装置。此外,如上述说明中阐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无需 使保持部和吊带之间成为暂时切断的状态就能够改变吊带相对于保持部 的安装位置的吊带装置。


图1是使用者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时的正视图。 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时的立体图。 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的剖视图。 图5是从侧面观察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的基部时的 侧视图。图6是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的基部的剖视图。 图7是从正面观察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的基部的正 视图。图8是从正面观察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的基部的第 一基部的正视图。图9是从侧面观察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的基部的侧 视图。图IO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中、设置于基部的旋 转部旋转的状况的图。图11是从背面侧观察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的对象物 安装部时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轨道部的沿A—A'线的剖视图和沿B—B'线的图13是从正面侧观察到的、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 器的对象物安装部与基部卡合的状况的图。图14是从侧面侧观察到的、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 ;器的对象物安装部与基部卡合的状况的图。图15是表示使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的基部和对象物 安装部相对滑动、从而使基部和对象物安装部之间的卡合解除的状况的 图。图16是表示将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的卡片保持件收'纳在使用者的胸袋中的状况的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的变形例的图。 图18是实施例2的悬吊器的立体图。图19是沿着定位凹部42'的延伸方向剖切图18中的悬吊器的剖视图。图20是图18中的悬吊器的吊带安装部5的侧视图。 图21 (A)是图18中的悬吊器的颈部50r的剖视图。图21 (B)是 示出了正面侧壳体51'的正面侧的正视图。 图22是实施例3的悬吊器的立体图。 图23是实施例4的悬吊器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1:名片保持器;2:绳;3:卡片保持件;4:对象物安装部;41: 轨道部;411:第一轨道部;412:第二轨道部;413:勾挂部止挡部;42: 槽部;43:孔部;5:基部;51:第一基部;511:第一安装孔;512:第 二安装孔;513:安装孔;52:第二基部;53:旋转部;531:圆盘部; 532:旋转轴部;533:末端部;54:勾挂部;541:第一勾挂部;542: 第二勾挂部;55:凸起部;551:倾斜部;56:绳凸出部;57:绳固定部; 6:胸袋;61:开口部;2':吊带;3,名片保持件;30':正面部;31': 背面部;32,盖部;33':凹槽;34,凸状部;4,轨道部;41,勾挂 凸状部;42,定位凹部;43,第一壁部;44,轨道基部;45,第二壁说明书第10/26页部;46,保持件安装部;47,轨道空间;48,引导凹部;5,吊带安装 部;50':轨道配合部;500,轨道配合部基部;501':颈部;502':头部; 503':轨道配合部凸状部;504':轨道配合部壁部;505':引导板部;506': 轨道配合部侧引导空间;507': L字形配合部;508':凸出部;51':正面 侧壳体;510':正面侧壳体基部;511':贯通孔部;52':背面侧壳体; 520,背面侧壳体基部;521,背面侧壳体壁部;522,凸起部;523, 吊带收纳空间;525,头部收纳空间;53':吊带收纳空间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根据附图对具有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吊带装置的名片保持器 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吊带装置应用于 对收纳有记载了使用者姓名等的名片的卡片保持件等进行保持的名片保 持器中,但这并不是想要将本发明限定于该实施例1,只要技术思想与本 发明处于同一范围内,就可以在使用者携带对象物等时为了提高方便性 而使用本发明。在图1至图4中,表示名片保持器1的整体结构。图1表示使用者 使用名片保持器1时的正视图。图2是安装有绳2的名片保持器1的正 面侧的立体图,图3是其背面侧的立体图。图4是没有安装绳2的名片 保持器l的剖视图。该名片保持器1用于以下情况使用者为了携带记载有自己的名字 和所属岗位的卡片保持件3 (对象物),而将该卡片保持件3经由挂于颈 部的绳2保持在使用者的胸前等。此外,该卡片保持件3也可以具有利 用RFID标签实现的无线功能。该名片保持器1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要, 使绳2侧和卡片保持件3侧(对象物侧)容易地分离和结合。因此,关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在绳2挂于颈部的状态下使绳2侧 和卡片保持件3侧分离,并将该卡片保持件3贴近具有预定的读取功能 的读取设备,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进行出入房间等预定的安全操作, 而无需将颈部靠近读取设备。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 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卡片保持件3相当于被悬吊物,绳2相当于绳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中,卡片保持件3安装在对象物安装部4上,绳2安装在基部5上,对象物安装部4能够相对于基部5 进行安装和拆卸,所以能够使绳2侧和卡片保持件3侧分离和结合。该名片保持器l的主要结构构件包括环状的绳2,其挂在使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上;基部5,其安装在绳2上;和对象物安装部4,其用于安装卡 片保持件3,并且能够相对于基部5进行安装和拆卸。此外,对象物安装 部4也可以保持卡片保持件3。 <基部的结构>首先,对基部5的结构进行说明。基部5的主要结构包括安装绳 2的第一基部51和第二基部52;使勾挂部54旋转的旋转部53;与对象 物安装部4卡合的勾挂部54;以及处于维持与对象物安装部4的卡合的 状态的凸起部55。图5是基部5的侧视图,图6是其剖视图。图7是安 装有绳2的基部5的正视图。图8是设置有用来安装旋转部53的安装孔 513的第一基部51的正视图。图9是具有勾挂部54和凸起部55的旋转 部53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旋转部53旋转的状况的基部5的正视图。 此外,勾挂部54和凸起部55相当于被卡合部。基部5安装在环状的绳2上,该环状的绳2挂在使用者身体的一部 分上。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利用直径大致相同的圆盘状的第一基部 51和第二基部52夹持环状的绳2的一部分,通过超声波焊接将第一基部 51和第二基部52连接起来,由此将基部5安装在绳2上。此外,第一基 部51设置在当使用者佩戴有名片保持器1时能够被别人看见的一侧,第 二基部52设置在不能被别人看见的一侧、即与使用者的正面对置的一侧。 此外,关于基部5,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基部51和第二基部52的上方的 两个部位具有使绳2凸出的绳凸出部56 (参照图5和图7)。另外,关于 第二基部52,在与第一基部51对置的面的、上方的绳凸出部56附近和 下方这两方,设置有多个圆锥状的绳固定部57 (参照图5和图6)。关于 该绳固定部57,由于在第一基部51和第二基部52连接在一起的时候, 通过使三棱锥状的顶点啮入到绳2中防止了绳2的横向滑动,所以能够将绳2固定在基部5上。此外,基部5具有使勾挂部54旋转的旋转部53。旋转部53具有圆 盘部531,该圆盘部531的直径与第一基部51的圆盘直径大致相同(参 照图6和图9)。圆盘部531设置成和第一基部51的与第二基部52对置 的面的相反面接触。此外,旋转部53还具有圆柱状的旋转轴部532, 其设置在旋转部53的与第一基部51接触的面的中心部;和圆盘状的末 端部533,其设置在旋转轴部532的末端,并且该末端部533的直径比旋 转轴部的直径稍大(参照图9)。此处,在第一基部51的与圆盘部531接 触的面的中心,设置有不倒翁型的安装孔513,该安装孔513由如下两个 孔连接而成第一安装孔511,其为直径与旋转部53具有的末端部533 大致相同的圆形的孔;和第二安装孔512,其为比上述第一安装孔511稍 小的孔,并且为直径与旋转部53具有的旋转轴部532大致相同的圆形的 孔(参照图8)。将旋转部53具有的末端部533插入到第一安装孔511中, 并使其滑动至第二安装孔512,由此能够将旋转部53容易地安装在第一 基部51上(参照图6)。此外,旋转部53能够以旋转轴部532为轴相对 于基部5自由旋转360。。另外,基部5具有与对象物安装部4卡合的勾挂部54。勾挂部54 是将第一勾挂部541和第二勾挂部542的端部连接在一起而成的、设置 在旋转部53上的钩状的勾挂部54,其中,上述第一勾挂部541从旋转部 53的与具有旋转轴部532的面相反的面的圆的端部向与该面垂直的方向 延伸,上述第二勾挂部542与旋转部53的面平行地向圆的中心方向延伸 (参照图5至图7以及图9)。因此,由于勾挂部54设置在旋转部53上, 所以当旋转部53旋转时勾挂部54也一起旋转(参照图10)。由于旋转部 53能够自由旋转360°,所以勾挂部54能够相对于基部5旋转至任意角 度。此外,在使用者将名片保持器1挂在颈部时,通常旋转部53因勾挂 部54的自重而旋转,使勾挂部54位于重力方向,因此第二勾挂部542 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参照图5和图7)。此外,基部5具有凸起部55。凸起部55设置在旋转部53的与具有 旋转轴部532的面相反的面上,并且凸起部55设置在与勾挂部54的第)。此外,凸起部55具 有倾斜部551,该倾斜部551相对于重力方向变高、并且相对于重力方向 的相反方向变低。此外,凸起部55也可以设置在与基部主体侧对置的、 勾挂部54的自由端侧的内侧。此外,关于凸起部55,其位于勾挂部54 的自由端方向的壁面相对于设置有凸起部55的基部主体和勾挂部54中 的任一方平缓地隆起。此外,位于勾挂部54的自由端方向的壁面相当于 倾斜部551。此外,关于凸起部55,其位于自由端方向的相反侧的壁面 是相对于设置有凸起部55的基部主体和勾挂部中的任一方急剧隆起的形 状。<对象物安装部的结构>接下来,对对象物安装部4进行说明,该对象物安装部4与上述基 部5卡合,并且用于安装卡片保持件3。对象物安装部4的主要结构包括-轨道部41,其勾挂在上述勾挂部54上从而与基部5卡合;槽部42,其 处于维持与上述凸起部55的卡合的状态;和孔部43,其与上述凸起部 55配合。图11是对象物安装部4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 的对象物安装部4的沿A—A'线的剖视图。此外,图12所示的虚线是图 11所示的对象物安装部4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沿B—B'线的剖视图。 此外,轨道部41相当于卡合部。对象物安装部4具有轨道部41。轨道部41是具有截面为〕字形的 形状(参照图12)的、长度与卡片保持件3的长度大致相同的结构(参 照图2和图3)。具体地说,轨道部41具有互相对置的第一轨道部411 和第二轨道部412;以及勾挂部止挡部413,其将上述第一轨道部411和 上述第二轨道部412的一端侧连接起来,并且止挡勾挂部54 (参照图4 和图12)。在第一轨道部411上安装卡片保持件3,第二轨道部412勾挂 在第二勾挂部542和圆盘部531之间。其结果为,构成了第一轨道部411 和第二轨道部412夹持第二勾挂部542的结构。此外,第二轨道部412 的未与勾挂部止挡部413连接一侧的一端侧与第一勾挂部541抵接。此 外,勾挂部止挡部413也可以止挡第二勾挂部542的延伸端部从而与其 抵接。此外,此处轨道部41相当于轨道主体部。此外,对象物安装部4具有槽部42。槽部42设置在第二轨道部412 的与圆盘部531接触的面上(参照图4、图11和图12),并且槽部42沿 着第二轨道部412的长度方向形成。此外,槽部42是大小能够与设置于 基部5的凸起部55卡合的槽。通过凸起部55与槽部42卡合,成为维持 基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之间的卡合的状态。
此外,对象物安装部4具有孔状的孔部43 (参照图11和图12)。如 图12的虚线所示,孔部43是具有比槽部42更深的槽的孔。此外,孔部 43设置于上述槽部42上的、轨道部4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和轨道部41 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上述孔部43是形状与基部5具有的凸起部55大 致相同的孔(参照图ll)。因此,孔部43能够与设置于基部5的凸起部 55配合。此外,关于对象物安装部4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如图12的虚 线所示,勾挂部止挡部413具有槽状的槽部414、和凸起状的凸起部415。 凸起部415呈半圆柱状地设置在勾挂部止挡部413的长度方向的外侧中 间部(参照图11)。
<绳侧和卡片保持件侧的结合方法>
此处,对绳2侧和卡片保持件3侧的结合方法进行说明。图13是从 正面侧观察到的、表示对象物安装部4与基部5卡合的状况的图。图14 是从侧面侧观察到的、表示对象物安装部4与基部5卡合的状况的图。
基部5安装在绳2上,对象物安装部4用于安装卡片保持件3。因 此,在绳2侧和卡片保持件3侧分离开的状态下,通过使对象物安装部4 与基部5卡合,能够使绳2侧和卡片保持件3侧结合起来。在将环状的 绳2挂于使用者的颈部时,安装在绳2上的基部5因自重而位于重力方 向。另外,通过设置于基部5的旋转部53旋转,勾挂部54因自重而位 于重力方向,第二勾挂部542向重力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参照图l、图 13和图14)。其结果为,使用者使持有对象物安装部4的手从勾挂部54 的上方沿重力方向下移,将轨道部41勾挂在勾挂部54上,由此能够使 基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卡合。因此,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 持器l,由于能够很简单地使对象物安装部4与基部5卡合,所以能够使 绳2侧和卡片保持件3侧容易地结合起来。此外,在将轨道部41勾挂在勾挂部54上时,对象物安装部4所具 有的槽部42与基部5所具有的凸起部55卡合。其结果为,成为维持了 基部5与对象物安装部4之间的卡合的状态(参照图4)。此外,由于凸 起部55具有倾斜部551,该倾斜部551在将轨道部41勾挂到勾挂部54 上的方向上相对于起点侧、即勾挂部的开口部侧变低,并且在该勾挂方 向上相对于终点侧、即勾挂部的底部侧变高,所以槽部42相对于凸起部 55容易卡合,并且卡合不易脱离。其结果为,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l的 名片保持器l,由于对象物安装部4相对于基部5容易卡合,所以能够使 绳2侧和卡片保持件3侧容易地结合起来,并且相对于对象物安装部4 与基部5卡合的卡合方向、以及与该卡合方向相反的方向,容易维持基 部5与对象物安装部4之间的卡合。
另外,在使用者佩戴有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时,由于 旋转部53能够以旋转轴部532为轴相对于基部5自由旋转360°,所以能 够使卡片保持件3因风而受到的力不会传递至绳2。此外,由于旋转部 53相对于基部5旋转,所以基部5成为旋转部53的旋转支承面,使得旋 转部53更容易旋转。并且,由于卡片保持件3安装在轨道状的轨道部41 上,所以卡片保持件3因风而受到的力容易传递至旋转部53。因此,本 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具有卡片保持件3不易因风等而翻转的 效果。
<绳侧和卡片保持件侧的分离方法>
接下来,对绳2侧和卡片保持件3侧的分离方法进行说明。在绳2 侧和卡片保持件3侧结合在一起的状态下,通过解除对象物安装部4和 基部5之间的卡合,能够使绳2侧和卡片保持件3侧分离。图15是表示 使基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相对滑动、从而使基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 之间的卡合解除的状况的图。下面,根据图4和图15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设置成在维持基部5与对象物 安装部4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下,勾挂部54能够相对于轨道部41滑动。 因此,使用者通过用手把持勾挂部54上勾挂的轨道部41,并使轨道部 41沿着勾挂部54滑动,能够改变勾挂部54与轨道部41之间的相对位置。此外,关于旋转部53,从维持基部5与对象物安装部4之间的卡合的状 态,使基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受到单手施加的微小力而相对滑动,此 时,借助于为了实现该滑动而作用于对象物安装部4上的外力,旋转部 53使勾挂部54以上述基部5相对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4滑动的方向为基 准旋转,由此能够使滑动部的使基部5与对象物安装部4相对滑动的力 仅朝向滑动方向。因此,即使使用者没有为了使轨道部41滑动而施加很 大的力,也能够容易地改变勾挂部54和轨道部41之间的相对位置。另 外,在对象物安装部4与基部5卡合时,凸起部55与槽部42卡合。因 此,使用者能够在维持基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下, 使基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相对滑动。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设置成通过使勾挂部54 滑动至轨道部41的端部,来解除基部5与对象物安装部4之间的卡合。 此外,当勾挂部54位于轨道部41的端部时,能够解除基部5和对象物 安装部4之间的卡合,这相当于卡合解除部。因此,使用者通过使轨道 部41滑动至勾挂部54的一端,能够使轨道部41从勾挂部54脱离,使 基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之间的卡合解除,从而使绳2侧和卡片保持件3 侧分离。其结果为,当使用者因外出等而不想让别人看到卡片保持件3 时,可以仅将卡片保持件3侧收纳在提包或裤兜等内,而无需将绳2侧 从使用者的颈部取下。此外,在存储有自我识别用的数据并利用RFID标 签来与读取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IC卡中,在使IC卡靠近IC卡天线部等 的时候,即使绳2的长度无法够到IC卡天线部,也能够通过使IC卡侧 和绳2侧分离,来简单地使IC卡靠近IC卡天线部。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具有滑动限制部,该滑动 限制部在解除基部5与对象物安装部4之间的卡合之前,对基部相对于 该对象物安装部的滑动进行限制。具体地说,滑动限制部通过使对象物 安装部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所具有的孔部43、和基部5具有的凸起部 55配合,来限制滑动。即,在卡合解除部解除卡合部与被卡合部之间的 卡合所需的力,比使基部5滑动至滑动部的端部所需的力要大。其结果 为,能够防止使用者所不希望的、通过滑动部实现的基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之间的相对滑动,能够防止绳2侧和卡片保持件3侧意外分离。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能够防止卡片保持件3的丢失。 此外,关于对象物安装部4,孔部43除了设置在轨道部41的长度方向的 两端部以外,还设置在轨道部4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点,通过在轨道部41 的中间点与基部5卡合,使得名片保持器1左右对称,从而在使用者佩 戴名片保持器1时提高了美观度。此外,通过在轨道部41的由使用者确 定的任意部位设置孔部43,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能够使基 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维持使用者所希望的相对位置。
此外,通过使用者对滑动限制部施加预定的力,能够解除滑动限制 部对基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之间的相对滑动的限制。即,通过由使用 者以预定的力使轨道部41沿勾挂部54滑动,相互配合的孔部43和凸起 部55之间的配合被解除,从而能够解除滑动限制部实现的限制。其结果 为,即使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具有滑动限制部,也能够使 基部5滑动至对象物安装部4的端部,能够使绳2侧和卡片保持件3侧 分离。
<纵向型卡片保持件〉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也能够应对纵向书写的卡 片保持件3。图16是表示卡片保持件3收纳在使用者的胸袋6中的状况 的图。通过将设置于基部5的凸起部55与对象物安装部4的长度方向的 两端部所具有的孔部43配合,能够使安装在对象物安装部4上的卡片保 持件3维持在旋转了90。的位置。其结果为,能够提供还可应对纵向书写 的卡片保持件3或IC卡的、使用方便的名片保持器l。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具有旋转部53,由此能够 对绳2相对于卡片保持件3的安装方向进行旋转调节。在将卡片保持件3 收纳到使用者的胸袋6中时,使轨道部41滑动至勾挂部54的端部,并 利用旋转部53对绳2的安装方向进行旋转调节,由此能够使基部5位于 胸袋6的开口部61附近,从而能够使绳2从开口部61伸出,而不会有 载荷作用于对象物安装部4或基部5 (参照图16)。其结果为,本发明的 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能够使基部5或安装有基部5的绳2从开口部61侧伸出,而不是从胸袋6内伸出,从而无需将基部5或安装有基部5 的绳2与卡片保持件3和对象物安装部4 一起收纳在胸袋6内。因此,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在胸袋6等收纳部的宽度狭窄等 情况下,无需将基部5或安装有基部5的绳2向卡片保持件3侧折叠, 防止了基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之间的卡合由于折叠上述基部5或上述 绳2而变弱,能够使卡片保持件3不受到载荷地收纳在收纳部中。此外, 由于收纳部不会因为将基部5和对象物安装部4折叠向卡片保持件3侧 而变厚,所以能够提供一种使用者容易使用的名片保持器1。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名片保持器1的实施例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 明的名片保持器l并不限定于此。图17是表示如下状况的图卡片保持 件3安装在基部5上,绳2安装在对象物安装部4的轨道部41的端部, 并且基部5与对象物安装部4卡合。通过设置成设于基部5的勾挂部54 位于重力方向的相反方向、并且第二勾挂部542向重力方向延伸,能够 具有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名片保持器1相同的效果。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至4。各实施例的悬 吊器(也称为吊带装置)在吊带(也称为绳)和保持部(名片保持件) 之间具有轨道部和轨道配合部,轨道配合部构成为与轨道部配合并且能 够沿轨道部移动。因此,能够改变轨道部中轨道配合部的配合位置,由 此能够改变吊带相对于保持部的安装位置。实施例2
图18是表示能够悬吊实施例2的名片保持件的第一悬吊器的立体 图。如图18所示,第一悬吊器包括吊带2,;吊带安装部5',其上安装 有吊带2',并具有轨道配合部50,;轨道部4',其与轨道配合部50,配合; 以及作为保持部的名片保持件3,(也称为卡片保持件),其焊接在轨道部 4,上。
图19是在吊带安装部5'存在于轨道部4,的一端侧(图18中的A的 位置)的状态下的、沿着图18中的标号42'(定位凹部)的延伸方向(从 纸面左下侧朝向右上侧的方向)的剖视图。图20是吊带安装部5'的侧视图。图21 (A)是与颈部501'的中心线正交的剖视图,图21 (B)是从 表面侧(正面侧)观察正面侧壳体51'的正视图。下面,以图19为中心 详细说明各结构构件。 <名片保持件3'>
名片保持件3'是名片的保持部,其在对透光性树脂构成的正面部30' 和背面部31'的端部进行熔接等而形成的空间内收纳和保持名片。背面部 31'的一边(图18中的上侧的边)不与正面部30,接合,从而构成了用于 使名片进出上述空间的开口部。在上述开口部设置有盖部32',设置在盖 部32'上的凸状部34'和设置在背面部31'的凹槽33'配合,从而关闭开口部。
关于名片保持件3',其正面部30,的端部侧(图19中的上侧)熔接 在保持件安装部46'上从而与轨道部4'连接在一起。
<轨道部4'>
关于轨道部4',从轨道基部44,立起有一对壁部、即第一壁部43'和 第二壁部45'。在由第一壁部43'、轨道基部44'以及第二壁部45'围成的 空间(轨道空间)47'内插入有吊带安装部5'的L字形配合部507'。在第 一壁部43'的与轨道空间47'相反的一面侧,在图18所示的2个部位(轨 道部4,的延伸方向两端部这2个部位)设置有定位凹部42'。作为比定位 凹部42'浅的槽部的引导凹部(在实施例2中未图示。也可以参照实施例 3所涉及的图22中的引导凹部48')在2个定位凹部42'之间延伸。第一 壁部43,中的比定位凹部42,靠末端侧(图19中的下侧)壁厚比定位凹部 42,处的壁厚要厚,从而构成了勾挂凸状部41'。在第二壁部45'的末端部 (图19中的下侧)设置有保持件安装部46',如上所述,在该保持件安 装部46,上接合有名片保持件3,。
<吊带安装部5'>
吊带安装部5'由轨道配合部50'、正面侧壳体51'和背面侧壳体52'构成。
关于轨道配合部50',在轨道配合部基部500'的一面侧设置有颈部 501,,在颈部501,的末端侧(图19中的右侧)设置有直径比颈部501'要 大的头部502'。在通常时(组装好的状态下),颈部501'贯穿插入在正面侧壳体基部510'的贯通孔部511'内并且能够转动,头部502'不能贯穿插
入到贯通孔部5ir中。因此,轨道配合部50,能够以颈部5or和贯通孔部
511'为中心相对于正面侧壳体基部510'转动。
颈部5or原则上为圆筒状,但是该颈部5or以中心轴为基准隔开90
度间隔地设置有总共4个凸出部508'(参照图21 (A))。贯通孔部511' 是大致矩形形状的贯通孔,其一条边的长度比头部502,的直径要短,其 对角线的长度比该头部502,的直径要长(参照图21 (B))。因此,当颈 部501,转动时,凸出部508,朝向贯通孔部511,的对角线方向(配置在上 述贯通孔部511'的顶点侧的空间内),从而凸出部508'相对于贯通孔部
5lr的相对角度固定。由于从贯通孔部5lr的顶点到中心线(与颈部5or
的中心线大致重合的线)的距离,比从颈部501'的中心线到凸出部508' 的最外侧的距离要短,所以只要不施加预定量以上的力,贯通孔部511, 就会与凸出部508'勾挂,从而阻止颈部501'的转动。g卩,轨道配合部50' 相对于正面侧壳体基部510,能够以头部502,、贯通孔部511,为中心旋转 360度,然而,通过凸出部508'和贯通孔部5ir,该轨道配合部50'被固 定在朝向彼此成直角或180度关系的4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的相对位置
(相对方向/相对角度)。
关于轨道配合部50',在轨道配合部基部500,的另一个面上,从端部 设置有L字形配合部507'。 L字形配合部507'的轨道配合部壁部504'从 轨道配合部基部500'上立起,从该轨道配合部壁部504,的端部(图19中 的左侧)设置有引导板部505,,该引导板部505,是与轨道配合部基部500, 大致平行的板状部。通过引导板部505'、轨道配合部壁部504'以及轨道 配合部基部500'形成了轨道配合部侧引导空间506'。在轨道配合部基部 500'的轨道配合部侧引导空间506'中,设置有与定位凹部42,和引导凹部 配合的轨道配合部凸状部503'。
由于通过引导板部505'限制了第一壁部43'向离开轨道配合部基部 500'的方向(图19中的左侧方向)的移动,所以轨道配合部凸状部503' 必然与定位凹部42'和引导凹部中的某一方配合。由此,如图19所示, 轨道配合部凸状部503'与勾挂凸状部41'相互卡合,从而限制了轨道部4'相对于轨道配合部50,向图19中的上侧方向的相对移动。此外,如上所 述,由于引导板部505'插入在轨道空间47,中,所以也限制了轨道部4' 相对于轨道配合部50,向图19中的下侧方向的相对移动。因此,轨道配 合部凸状部503'只能够沿着引导凹部在定位凹部42'、 42'之间相对移动。 即,具有轨道配合部50'的吊带安装部5'构成为能够沿着安装有名片保持 器3的轨道部4'相对移动。
正面侧壳体51,是如上所示地在正面侧壳体基部510'设置有贯通孔 部511'的壳体部件,该正面侧壳体51'与背面侧壳体52'—起形成头部收 纳空间525,和对贯穿插入的吊带2'进行保持(使相对位置固定)的吊带 收纳空间523'。结合背面侧壳体52'的说明,对吊带收纳空间523'进行说 明。头部收纳空间525'是用于防止在轨道配合部基部500'相对于正面侧 壳体51'转动时阻碍头部502'的动作的空间。
背面侧壳体52'在背面侧壳体基部520'的端部处与正面侧壳体51'连 接,从而构成了吊带安装部5'中的壳体部(主体部)。背面侧壳体基部520' 设置有一对背面侧壳体壁部521,、 521'。背面侧壳体壁部521'、 521'沿 着吊带安装部5'内吊带2的贯穿插入方向(延伸方向)进行设置,该背 面侧壳体壁部521'、521'与背面侧壳体基部520'以及正面侧壳体基部510' 一起构成吊带收纳空间523'。吊带收纳空间523'经由吊带收纳空间开口 部53,、 53'(参照图18、图20)与外部空间连接,上述吊带收纳空间开 口部53'、 53'是延伸方向端部设置在壳体侧面的一对开口部。
在背面侧壳体基部520'的靠吊带收纳空间523'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 起部522,。凸起部522'通过啮入吊带2'或者将吊带2'按压向正面侧壳体 基部510,等,来限制吊带收纳空间523,中的吊带2'的相对移动。因此, 在通常使用时无法将吊带2'从吊带安装部5'中抽出。
接下来,对如下两种状况进行说明使吊带安装部5'相对于轨道部 4'的接合位置(安装位置)从图18中的A位置(A状态)变更为B位置 的状况、以及在B状态下使吊带安装部5'以轨道部4'为基准旋转(改变 与吊带2'的连接方向(延伸方向)(成为C状态))的状况。
<从状态A到状态B的移动顺序>在图18中的状态A时,如图19的剖视图所示,轨道配合部凸状部 503,与定位凹部42,配合在一起,此外,如上所述,定位凹部42'比引导 凹部要深,因此稳定地维持了轨道配合部50'在轨道部4'上的相对位置。 另一方面,由于通过上述凸出部508'和贯通孔部511'维持了轨道配合部 50'与构成壳体的正面侧壳体5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以也稳定地维 持了从吊带安装部5'中伸出的吊带2'相对于状态A时的轨道部4'的延伸 方向(吊带收纳空间开口部53'附近的吊带2'的方向)。因此,稳定地维 持了图18所示的状态A。
当对状态A的吊带安装部5'沿着轨道部4'的延长方向施加一定量以 上的力时,轨道配合部凸状部503,越过定位凹部42,和引导凹部之间的阶 梯差,从而成为轨道配合部凸状部503'与引导凹部相配合的状态。由于 配合凹部的深度在任何部位都是大致相同的,所以轨道配合部凸状部 503'在引导凹部方向(轨道部4'的延伸方向)的位置不受限制。因此, 能够使吊带安装部5'移动至轨道部4'的位于另一端部侧的状态B的位置。
在图18中B所示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凹部42,。 一旦轨道配合部凸状 部503'与定位凹部42'配合,如果不向比定位凹部42'浅的引导凹部侧施 加预定量以上的力,该轨道配合部凸状部503'就无法移动,因而能够持 续稳定地进行配合。因此,在状态B所示的位置稳定地维持了吊带安装 部5'相对于轨道部4'的相对位置。
<从状态B到状态C的移动顺序>
如果在状态B下夹持正面侧壳体51,使其相对于轨道配合部基部 500'(以颈部501,为基准)转动,则颈部501'的凸出部508,从之前一直 收纳有该凸出部508'的贯通孔部511'的顶点侧空间抵接于相邻顶点侧的 贯通孔部511'的外周边。如果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施力,则凸出部508'从 上述抵接部位向相邻的顶点侧移动(越过上述抵接部位),而收纳到相邻 的顶点侧的空间内。要进一步向相邻的顶点侧移动,仍需要施加预定量 以上的力,此外,要向原来的顶点侧移动也需要施加预定量以上的力。 即,只要不施加预定量以上的力,凸出部508,就维持收纳在上述相邻的 顶点侧的空间内的状态。因此稳定地维持了状态C。这样,第一悬吊器能够沿着轨道部4,自由地改变吊带安装部.5'的位
置。此外,由于设置有定位凹部42',所以能够在特定的位置处稳定地维
持吊带安装部5'相对于轨道部4'的相对位置。
关于第一悬吊器,由于颈部501,与贯通孔部5ir配合,正面侧壳体
基部510'被头部502'和轨道配合部基部500'夹持,所以能够相对于轨道
部4'改变吊带收纳空间开口部53'的开口方向。此外,由于在颈部501'
设置有凸起部508',并且贯通孔部511,设计成上述形状,所以能够在特
定的方向上稳定地维持上述开口方向。
因此,第一悬吊器例如也可以如下所述地进行应用。
成为能够应对纵向型名片和横向型名片的任意一种的悬吊器(名
片吊带装置)。
在图18中的状态A或状态B下,当将在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上横向 书写的名卡或名片放入名片保持件3'内时,该名卡等(横向型名卡)的 上下方向(天地方向)与悬吊方向一致。即,状态A或状态B是与横向
型名卡对应的位置。另一方面,在状态C下,当将在长方形的长度方向 上纵向书写的名卡或名片放入名片保持件3'内的情况下,该名卡等(纵 向型名卡)的上下方向与悬吊方向一致。S口,状态C是与纵向型名卡对 应的位置。
这样,第一悬吊器就能够应对纵向型名卡和横向型名卡的任意一种。
容易将名片保持件3'放入胸袋内。
使用者在将悬吊器悬挂在颈部的状态下,有时希望无法从外部目视 确认到名片保持件3'(收纳在名片保持件3'中的名卡等),该情况下,一 般将名片保持件3'收纳在使用者的西服的胸袋中。并且,由于名卡等的 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一般比胸袋的开口部(入口)的宽度要长,所以在将 名片保持件3'放入胸袋的情况下,通常以名片保持件3'的长度方向作为 上下方向插入到胸袋中。
在该情况下,由于吊带安装部5'处于以名片保持件3'为基准而凸出 的位置,所以存在吊带安装部5'勾挂住胸袋的入口、无法将整个名片保 持件3'放入胸袋的情况。与此相对,由于第一悬吊器能够使吊带安装部5'相对于名片保持件3'的位置从状态A变更为状态B或状态C,所以能够 将整个名片保持件3'(或者大部分)收纳到胸袋中,而使吊带安装部5' 位于胸袋的外部,从而能够使从外部无法目视确认到名片保持件3'中收 纳的名卡等的内容。
此外,还存在吊带2的长度不够,无法将名片保持件3,完全收纳在 胸袋中的情况。例如,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将由吊带2'构成的环状部挂 在使用者的颈部、并使吊带安装部5'靠近了胸袋的情况下,吊带安装部5' 位于胸袋的开口部附近,只能将名片保持件3'的一部分收纳在胸袋中。 在该情况下,实施例2的悬吊器使吊带安装部5'相对于轨道部4'的相对 位置从状态A变为状态B,由此,即使吊带安装部5'的位置无法改变, 也能够将名片保持件3'的大部分(包括全部)收纳到胸袋中。
另外,由于上述悬吊器能够相对于轨道部4'使从吊带收纳空间开口 部53'伸出的吊带2'的延伸方向从状态B变更为状态C,所以能够使吊带 收纳空间开口部53'、 53'更靠近使用者的颈侧。因此,与状态B相比能 够增大名片保持件3'在胸袋中的收纳量。
实施例3
如图22所示,实施例3的第二悬吊器的重要特征在于轨道部4'的形 状与第一悬吊器不同。下面,对第二悬吊器与第一悬吊器的主要的不同 点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2中,对于第二悬吊器中的具有与第一悬吊器 相同功能的结构构件,标以同一标号,并且除上述不同点以外其余省略 说明。由于吊带安装部5'相对于轨道部4'的卡合机构采用与第一悬吊器 相同的机构(包括具有相同作用的机构)即可,所以也省略了使用与图 19相当的剖视图等所作的详细说明。
如图22所示,第二悬吊器的轨道部4'具有曲线部,该轨道部4'具有 从名片保持件3'的一边(图中D的位置)到与该边相邻的边(图中E的 位置)的、大致沿着中心角为90度的扇形(1/4个圆)的圆弧的形状。 轨道部4'的保持件安装部46'粘接在图22中的纸面里侧,从名片保持件 3'的正面侧(表面侧;图22中的纸面里侧)不易目视确认到轨道部4'。 轨道部4'在两端这2个部位(图22中D的位置和E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凹部42'。
关于名片保持件3,,其开口部的位置与第一悬吊器不同,盖部32' 在与轨道部4'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但是名片保持件3'的基本功能与第一 悬吊器的名片保持件3'相同。
吊带安装部5'不具备轨道配合部,L字形配合部从正面侧壳体延伸 出来,轨道配合部凸状部等也设置在正面侧壳体部上。即,第二悬吊器 的吊带安装部5'构成为在第一悬吊器的吊带安装部5'中省略了使吊带收 纳空间开口部53'附近的吊带2'相对于轨道部4'的延伸方向改变的机构 (旋转机构)。
此外,吊带安装部5'(正面侧壳体和背面侧壳体)形成为如下大小 在L字形配合部与轨道部4'配合的状态下,无法从名片保持件3'的正面 侧目视确认到该吊带安装部5'。因此,从名片保持件3'的正面侧大致能 够目视确认到名片保持件3'和吊带2'。
在图22所示的状态D时,与轨道配合部凸状部503'相当的表侧壳 体凸状部与定位凹部42'配合,从而稳定地维持了状态D。通过在该状态 下对吊带安装部5'向轨道部4'的延伸方向施加预定量以上的力,正面侧 壳体凸状部与上述一样地越过定位凹部42,和引导凹部48'之间的阶梯 差,成为正面侧壳体凸状部与引导凹部48'配合的状态,从而能够使吊带 安装部5'沿着轨道部4'自由地移动。
另夕卜,当吊带安装部5'移动至图22所示的E的位置时,正面侧壳体 凸状部与处于E位置的定位凹部42'相互配合,从而在E的位置(状态) 稳定地维持了吊带安装部5'相对于轨道部4'的相对位置(状态)。
关于第二悬吊器,如图22所示轨道部4大致为"L"字形状,在吊带 安装部5,上没有旋转机构,因此在状态E下,从吊带安装部5,伸出的吊 带2'的延伸方向与状态D的情况相比成为倾斜了 90度的状态(在图22 中,状态D大致为图的上侧方向,状态E大致为图的左侧方向)。
第二悬吊器作为特别是能够应对纵向型名卡和横向型名卡的任意一 种的悬吊器是有用的,但轨道部的形状也可以是适合其它用途的形状。实施例4图23所示的实施例4的第三悬吊器与第一悬吊器相比,主要的不同 点在于轨道部4'的长度不同这一点、以及轨道空间47,在端部处与外部空 间连通这一点。下面,以后一不同点为中心对第三悬吊器进行说明。
在轨道部4'上设置有3个定位凹部42,,各定位凹部42'之间通过引 导凹部48,连接。另外,关于第三悬吊器,弓l导凹部48'、 48,从存在于轨 道部4'的两端侧的定位凹部42,、 42'进一步向轨道部4'的延伸方向外侧 延伸至轨道部4'的端部侧。轨道空间47'在沿着引导凹部48'和定位凹部 42'的方向上延伸,在实施例4中轨道空间47'进一步在轨道部4'的延伸 方向端部处形成开口。即,L字形配合部能够从位于轨道部4'两端侧的 开口部自由进出轨道空间47'。
关于第三悬吊器,如上所述L字形配合部能够自由地贯穿插入到轨 道部4,中,并且,通过定位凹部42,与轨道配合部凸状部配合,在状态F、 G、 H下稳定地维持了轨道部4'与吊带安装部5'的相对位置。
在使处于状态G的位置的吊带安装部5'向状态F的位置或状态H的 位置移动、进而从轨道部4'卸下该吊带安装部5'的情况下,当使用者把 持名片保持件3'向远离吊带2的方向施加预定量以上的力时,通过由作 为绳的吊带2产生的旋转(扭转)、和正面侧壳体通过旋转机构而相对于 轨道配合部产生的旋转,引导凹部48,朝向与上述力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 向。因此,当轨道配合部凸状部越过定位凹部42'和引导凹部48'之间的 阶梯差时,L字形配合部移动至与上述力的方向侧的定位凹部42'相对应 的位置,当进一步施加力时,L字形配合部被从轨道部4,上卸下。
另外,第三悬吊器的状态F、状态H的定位凹部42,还作为安全装置 发挥作用,在状态G的定位凹部42'和轨道配合部凸状部之间的配合状态 解除了的情况下,该安全装置防止吊带安装部5,直接从轨道部4,上脱离。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进行解释,可以按照其主旨和精神进 行适当变更。例如,在名片保持件等被悬吊物的靠保持部一侧设置L字 形配合部等轨道配合部,在吊带侧设置轨道部,也具有与上述相同的作 用和效果。轨道机构也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30
权利要求
1.一种吊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吊带装置包括环状的绳部,其挂在使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上;基部,其安装于上述绳部;对象物安装部,其保持被悬吊物;卡合部,其设置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被卡合部,其设置于上述基部,并能够与上述卡合部卡合;滑动部,其能够在维持了上述卡合部和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下,使上述基部相对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滑动;以及卡合解除部,其在上述基部位于上述滑动部的端部时,能够解除上述卡合部和上述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
2. —种吊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吊带装置包括环状的绳部,其挂在使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上;基部,其安装于上述绳部;对象物安装部,其保持被悬吊物;卡合部,其设置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以及被卡合部,其设置于上述基部,并能够与上述卡合部卡合,上述卡合部是轨道部,该轨道部能够在维持了与上述被卡合部的卡 合的状态下,使上述基部相对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滑动,在上述轨道部上具有卡合解除部,该卡合解除部在上述被卡合部位 于上述轨道部的端部时,能够解除上述轨道部和上述被卡合部之间的卡 合,上述被卡合部具有凸起部和钩状的勾挂部,上述凸起部设置在上述 勾挂部的自由端侧的内侧和与该勾挂部对置的基部主体侧的至少一方 上,上述轨道部具有轨道主体部,其能够收纳上述勾挂部;和槽部,其设置在当上述勾挂部收纳了上述轨道主体部时与上述凸起 部对应的位置,当上述勾挂部收纳了上述轨道主体部时,上述槽部收纳 上述凸起部,在上述凸起部收纳在上述槽部中的状态下,上述被卡合部被限制成 不能够在上述轨道主体部的延伸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相对移动,上述轨道主体部和槽部的端部之中的至少一方朝向外部开放。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起部为如下形状位于上述勾挂部的上述自由端方向的壁面相对于设置有该凸起部的 上述基部主体和勾挂部中的任一方平缓地隆起,位于上述自由端方向的相反侧的壁面相对于设置有该凸起部的上述 基部主体和勾挂部中的任一方急剧隆起。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吊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卡合解除部使上述卡合部和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解除所需的力比使上述基部滑动至上述滑动部的端部所需的力要大。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吊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槽部还具有一个或多个孔部,该一个或多个孔部与该槽部连接、并与上述凸起部配合,通过使上述凸起部与上述孔部配合,使得上述对象物安装部相对于 上述基部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孔部至少设置在上述槽部的朝向外部幵放的端部附近。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轨道部在与上述基部相对于该轨道部滑动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收纳上述勾挂部,从而使上述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卡合。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部还具有旋转部,在该旋转部中,具有上述被卡合部的部位相对于与上述绳部结合的部位能够随着上述对象物安装部的相对移动而旋转。
9. 一种吊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吊带装置包括保持部,其保持被悬吊物; 轨道部,其与上述保持部连接;轨道配合部,其与上述轨道部配合,该轨道配合部与轨道部连接的连接位置设定在任意位置;以及吊带部,其与轨道配合部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轨道配合部还具有连接方向变更部,该连接方向变更部用于改变与该轨道配合部连接的吊带部的连接方向。
11. 一种吊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吊带装置包括吊带部;轨道部,其与吊带部连接在一起;轨道配合部,其与上述轨道部配合,该轨道配合部与轨道部连接的 连接位置设定在任意位置;以及保持部,其对与上述轨道配合部连接的被悬吊物进行保持。
12. 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吊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轨道部和上述轨道配合部还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将轨道配合部在轨道部上的位置保持在预定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吊带装置,该吊带装置能够使吊带侧和对象物侧容易地分离和结合。上述吊带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吊带装置包括环状的绳部,其挂在使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上;基部,其安装于上述绳部;对象物安装部,其保持被悬吊物;卡合部,其设置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被卡合部,其设置于上述基部,并能够与上述卡合部卡合;滑动部,其能够在维持了上述卡合部和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下,使上述基部相对于上述对象物安装部滑动;以及卡合解除部,其在上述基部位于上述滑动部的端部时,能够解除上述卡合部和上述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
文档编号A45C13/30GK101617883SQ20091013980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30日
发明者谷本康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锦宫事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