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00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幼儿鞋,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幼儿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幼儿鞋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样 式好看,同时对鞋子的舒适度,以及是否有利于幼儿足部保护、幼儿鞋爭本 身的透气性等问题也投入了很大的关注度。现在的幼儿制鞋工艺简单,鞋内 无法形成良好的空气循环,容易造成鞋内潮湿,从而滋生细菌、造成幼儿足 部不适;且很多鞋子底部结构较硬,行走时足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不利于 幼儿足部的发育,形成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幼儿鞋底结构,该鞋底结构透气性好且能 够有效缓解行走时地面对足部的冲击力,帮助形成正确的行走姿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鞋底结构,包括一鞋底本体,所述 鞋底本体的后部设有若干格栅,所述格栅的高度从鞋底本体中部到脚跟部逐 渐增大,所述格栅与鞋底本体之间形成若干空气导流沟槽。
其中,所述鞋底本体侧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鞋底本体的前1/3部分的 硬度小于鞋底本体后2/3部分的硬度;所述鞋底本体与地面接触的底部设有 防滑沟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 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 由于本实用新型鞋底后部的格栅与鞋底本体之间形成空气导流沟槽, 鞋内的空气可以循环对流,同时鞋底本体侧壁上的通气孔设置,达到鞋内空 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鞋内可长期保持干爽;
2. 鞋底前部硬度较小,对脚掌前部达到缓冲压力的作用及辅助脚部行走时脚掌前端弯曲的脚掌生理特性,而后部的空气导流沟槽同时在鞋子后部 形成一缓冲,穿着行走时,地面对足部的冲击力能得到很好的缓解;
3.鞋底前1/3部分柔软设计,防止幼儿跌倒,后2/3部分强化设计,符合 人行走时的人体工学,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走姿势。


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结构内底结构示意图。 图2为鞋底结构外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鞋底结构,包括一鞋底本体l,该鞋底本 体1的后部设有若干格栅2,格栅2的高度从鞋底本体1中部到脚跟部逐渐 增大,格栅2与鞋底本体1之间形成若干空气导流沟槽3。其中,在鞋底本 体1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孔4;鞋底本体1的前1/3部分的硬度小于鞋底本体 后2/3部分的硬度;鞋底本体1与地面接触的底部设有防滑沟槽5。
采用本实用新型鞋底结构的鞋子,当穿着行走时,脚对鞋底产生压力, 鞋底收到挤压,其后部的空气在空气导流沟槽3中循环对流,同时还通过侧 壁上的通气孔4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在两种空气运动的作用下,保持鞋内 长期干爽。行走时,地面对脚后跟的冲击力较大,而鞋底后部的空气导流沟 槽3形成空气气垫,可有效缓解地面对脚后跟的冲击力,地面对脚掌前部的 冲击力较小,鞋底前部较为柔软,足以达到缓解地面对脚掌前部的冲击力的 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鞋底结构,包括一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部设有若干格栅,所述格栅的高度从鞋底本体中部到脚跟部逐渐增大,所述格栅与鞋底本体之间形成若干空气导流沟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侧壁上设 有通气孔。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 1/3部分的硬度小于鞋底本体后2/3部分的硬度。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与地 面接触的底部设有防滑沟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幼儿鞋子,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结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底结构,该鞋底结构透气性好且能够有效缓解幼儿行走时地面对足部的冲击力。为此,本实用新型一种鞋底结构,包括一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后部设有若干格栅,所述格栅的高度从鞋底本体中部到脚跟部逐渐增大,所述格栅与鞋底本体之间形成若干空气导流沟槽,鞋底后部侧边有透气小孔,形成鞋内空气循环对流,长保鞋内干爽;鞋底前部硬度较小,对脚掌前部达到缓冲压力的作用及辅助脚部行走时脚掌前端弯曲的脚掌生理特性,而后部的空气导流沟槽同时在鞋子后部形成一缓冲,穿着行走时,地面对足部的冲击力能得到很好的缓解。
文档编号A43B3/30GK201370153SQ20092006672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2日
发明者刘仁玉, 刘正宗 申请人:康贝(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