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鞋的减震结构、具有该减震结构的中底和减震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00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鞋的减震结构、具有该减震结构的中底和减震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鞋的减震结构和具有该减震结构的中底和减 震鞋。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带有减震结构的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在运动
鞋领域。ZL 200720073774.2公开了一种带有拱形减震结构的减震鞋。 这种拱形减震结构与拉伸构件相配合,实现了良好的减震性能。然而, 在这种减震鞋中,鞋底需要专门设计以与拱形减震结构相配合。而鞋 底模具成本高,这增加了这种减震鞋的制造成本。
因此,存在对这种拱形减震结构进行改进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结构,这种减震结构与鞋底 的安装结构非常简单,从而简化了鞋底的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鞋底的减震结构,包
括拱形构件,所述拱形构件包括从所述拱形结构的中心向外向上延伸
的至少两个弹性拱形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拱形构件下方
的底板,和将所述拱形构件的拱形臂与所述底板相连,以将所述拱形
构件支撑在所述底板上的弹性支撑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减震结构还包括与每个拱形臂相连 的弹性拉伸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拱形构件、所述底板和所述支 撑肋一体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拱形构件的外端形成为水平延 伸的支撑平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至少两个拱形臂关于所述拱形
4构件的中心轴对称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 延伸到每个拱形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 该两个拱形臂成"一"字形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
该三个拱形臂成"Y"字形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 该四个拱形臂成"十"字形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 镂空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减震结构布置在中底的与脚底 在运动过程中受力较大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中底的所述减震结构的拱形构 件朝上或朝下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所述中底布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减震 结构,至少两个所述减震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的拱形构件朝上,且其余 所述减震结构的拱形构件朝下。
拉伸构件从拱形构件的中心轴水平
该减震结构包括两个所述拱形臂,
该减震结构包括三个所述拱形臂,
该减震结构包括四个所述拱形臂,
每个所述拱形臂与两个支撑肋相连。 所述底板具有在每个拱形臂下方的
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减震结构的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中底的華圭。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该减震结构能独立地实现减震和支撑,与 鞋底的安装结构非常简单,从而简化了鞋底的结构,降低了成本。另 外,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结构中拱形构件、拉伸构件和支撑肋一起变形, 能提供较强的减震功能。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减震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装有减震结构的鞋底; 图3是安装有减震结构(未示出)的减震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减震结构1。减震机构1
包括拱形构件4、圆形底板2和将拱形构件4与圆形底板2相连,以将 拱形构件4支撑在圆形底板2上的支撑肋3。如图1所示,圆形底板2 的圆心与拱形构件4的中心基本对准。在减震结构l中,拱形构件4、 圆形底板2和支撑肋3可由任何合适的弹性材料一体模制而成。拱形 构件4包括四个向上向外延伸的拱形臂41。当从上往下看时,该四个 拱形臂41布置成"十"字形。拱形臂41的外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 支撑平台42。减震结构1还包括两个弹性拉伸构件5。两个拉伸构件5 分别连接"十"字形拱形臂41中的相对两个臂,如图1所示。两个拉 伸构件5在中间部分连接在一起。每个拱形臂41通过两个支撑肋3而 支撑在底板2上,且两个支撑肋3分别布置在拱形臂41的外端两侧附 近。底板2具有镂空部分21。在图1中,镂空部分21位于每个拱形臂 下方。
在使用过程中,当减震结构1如图1所示拱形构件4朝上放置时, 来自脚底的压力作用在减震结构1的支撑平台42上,而来自鞋外底的 压力作用在减震结构1的底板2上。这时,拱形构件4的底部靠在底 板2上,拱形构件4的拱形臂41向下变形。此时,在拱形臂41向下 变形时,拉伸构件5被拉长,且支撑肋3也发生相应变形。g卩,拱形 臂41、拉伸构件5和支撑肋3同时发生变形,并一起提供回弹力,从 而提供了较强的减震效果。当来自脚底和鞋外底的压力消失时,减震 结构1恢复成原来的形状。
上文中结合图1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减震结构, 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结构不限于此,可以有多种变形。
在图l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拱形构件4、圆形底板2和支撑肋3 一体模制而成,然而这些部件也可以是分开的部分。这种情况下,这 些分开的部分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组装在一起形成减震结构1。在图 1的优选实施例中,拉伸构件5与拱形构件4是分开的部件,然而拉伸 构件5也可以与拱形构件4 一体形成。
在图l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拱形构件4包括四个拱形臂41,然
6而拱形构件4也可以包括多于四个或少于四个拱形臂41,从而形成 "一"形、"Y"形、"*"形等。同时,拱形臂41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不 相同。
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拱形臂41通过两个支撑肋进行 支撑,然而每个拱形臂41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两个支撑肋进行支撑。
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拱形臂41上连接有拉伸构件, 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拉伸构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或 者减震结构1也可以不包括拉伸构件。
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底板2是圆形的,然而底板2也可 以采用其他形状,如方形、椭圆形等。
图2是安装有减震结构1的中底。从图中可见,由于本实用新型 的减震结构的高度模块化,其安装方式非常简单。仅需要在中底上希 望安装减震结构的位置设置大小合适的通孔,然而将本实用新型的减 震结构安装到相应的通孔中即可。应该理解,图2中减震结构的排布 仅仅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需要将任何合适数目的减震结构布置在所 需的位置。另外,尽管图1中全部减震结构朝向一个方向,然而本实 用新型不限于此,减震结构的拱形构件可以朝上,也可以朝下,也可 以一部分拱形构件朝上,其余拱形部件朝下。
另外,人体运动时,整个脚底各个位置受力不同,对于减震的需 求也不同。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中 底的设计过程中,先通过实验或者分析找出人体脚底中几个较敏感, 运动中受力较大的部位,然后把上述减震结构安装到中底的相应位置。 可选地,中底中的几个减震结构可具有不同的材料和大小,从而可提 供不同的减震效果。对于人体脚底中最敏感,运动最受力的部位,可 以设置减震效果较强的减震结构,也可以设置几个减震结构以提供较 强的减震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实施例,其描述 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 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鞋底的减震结构,包括拱形构件,所述拱形构件包括从所述拱形结构的中心向外向上延伸的至少两个弹性拱形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拱形构件下方的底板,和将所述拱形构件的拱形臂与所述底板相连,以将所述拱形构件支撑在所述底板上的弹性支撑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拱形臂相互连接的弹性拉伸构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构件、 所述底板和所述支撑肋一体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构件的 外端形成为水平延伸的支撑平台。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臂关于 所述拱形构件的中心轴对称布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拱形构 件的中心轴水平延伸到每个拱形臂的弹性拉伸构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拱 形臂,该两个拱形臂成"一"字形布置。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所述拱 形臂,该三个拱形臂成"Y"字形布置。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所述拱 形臂,该四个拱形臂成"十"字形布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拱形臂 与两个支撑肋相连。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具有在 每个拱形臂下方的镂空部分。
12. —种鞋的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布置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结构。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布置 在所述中底的与在运动过程中脚底受力较大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的拱 形构件朝上或朝下。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布置有至 少两个所述减震结构,至少两个所述减震结构中的至少一个的拱形构 件朝上,且其余所述减震结构的拱形构件朝下。
16. —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底的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鞋的减震结构、具有该减震结构的中底和减震鞋。减震结构包括拱形构件,所述拱形构件包括从所述拱形结构的中心向外向上延伸的至少两个弹性拱形臂。减震结构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拱形构件下方的底板,和将所述拱形构件的拱形臂与所述底板相连,以将所述拱形构件支撑在所述底板上的弹性支撑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简化了鞋底的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提供较强的减震功能。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1349594SQ20092006670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9日
发明者慧 宛, 谢庆风, 郭万强 申请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