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便携式硬币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币存取的容器,是一种便携式硬币包。
背景技术:
硬币作为小额金属货币,广泛地应用于市场流通中,因为硬币比纸币重,携带和存取较 为不便。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硬币容器较多,用于数量较多的硬币分类、存取,其中一些用 于少量硬币的存取。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ZL专利号94239058. X,授权公告日1995年6月 28日,实用新型名称"随身硬币夹带器",该硬币夹带器包括前、后夹片和中间承置片,硬 币放置于中间承置片中。其结构较为复杂,存取较为不便,硬币存取数量较少。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硬币包,使其解 决现有硬币携带、存取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硬币包,该硬币包设有包体和挂扣;通过包体存取硬币,通过挂扣将包体悬 挂于包带或腰带上。其设计要点是该硬币包的前盖与挂体连接,前盖设有存取口;前盖采用 弹性材料制成,前盖与挂体构成包体,通过前盖的存取口存取硬币。挂体设有挂扣,扣舌通 过固定销、扭簧与挂扣连接。挂体通过扣舌悬挂于包带或腰带上,扣舌通过固定销固定和扭 簧的受力与复位,实现硬币包中扣舌的开启和闭合。
所述后盖、挂扣与挂体连为一体,前盖的齿形棱插入挂体的齿形槽,前盖与挂体通过齿 形棱和齿形槽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装配、使用、携带方便,适用于少量硬币的存取。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中箭头为硬币存入方向。
以上附图序号及名称1、前盖,101、存取口, 102、齿形棱,2、挂体,201、后盖,202、 挂扣,203、齿形槽,3、扣舌,4、固定销,5、扭簧,6、硬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和使用进一步描述。挂体2的后盖201、挂扣202、
齿形槽203通过注塑机一次注塑成型。将弹性材料制成的前盖1过盈配合套入挂体,前盖的齿形棱102与挂体的齿形槽扣合,通过固定销4、扭簧5将扣舌3固定于挂体的挂扣202,扭 簧起到扳开扣舌复位的作用。
使用时,通过挂体的挂扣和扣舌将本实用新型悬挂于包带等处。硬币6存入挂体时(如 图4所示),因前盖与挂体通过齿形棱和齿形槽过盈配合,前盖与挂体装配后不分离。当下压 前盖的一侧,前盖与挂体的后盖相抵的距离接近或处于相碰状态,前盖中存取口的缝隙增大, 硬币从前盖的存取口 101存入挂体(同时须借助手指的推动硬币存入挂体);该下压力释放, 前盖中存取口的缝隙复位。当需要支付硬币时,再下压前盖的一侧,周而复始上述的原理, 硬币从前盖的存取口取出或存入。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硬币包,该硬币包设有包体和挂扣;其特征在于该硬币包的前盖(1)与挂体(2)连接,前盖设有存取口(101);挂体设有挂扣(202),扣舌(3)通过固定销(4)、扭簧(5)与挂扣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硬币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201)、挂扣(202)与挂 体(2)连为一体,前盖(1)的齿形棱(102)插入挂体的齿形槽(20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硬币包,是针对现有硬币携带不便的技术问题而设计的。该硬币包设有包体和挂扣,其设计要点是该硬币包的前盖与挂体连接,前盖设有存取口;挂体设有挂扣,扣舌通过固定销、扭簧与挂扣连接。所述后盖、挂扣与挂体连为一体,前盖的齿形棱插入挂体的齿形槽。前盖与挂体构成包体,通过前盖的存取口存取硬币,通过挂扣将包体悬挂于包带或腰带。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装配、使用、携带方便,适用于少量硬币的存取。
文档编号A45C1/04GK201426464SQ20092012108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黄吉力 申请人:黄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