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用于控制伞面张合的摇手装置的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369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用于控制伞面张合的摇手装置的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尤其涉及其中用于控制伞面张合的摇手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200820088054. 8公开了一种遮阳吊伞摇手装置,包括相互配合连 接的扶手机构、摇手机构和转向机构,扶手机构内安装有与把手开关连动配合的弹性定位 销,扶手机构前端设置包括摇手轴及与绕绳轮的摇手机构,绕绳轮上绕接设置用于控制伞 面张合的伞绳,扶手机构前端通过与摇手轴同轴活动配合的左摇手壳、右摇手壳连接设置 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内设置用于连接外管的斜齿套及相互啮合的蜗轮,可以通过摇手机构 控制伞面张合。 但现有技术中的摇手机构一般都是只能将伞面完全的展开后收合,而无法在伞面 张合不同程度时定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位效果好,操作方便的带有用于控制伞面张合的摇手装置 的伞,可以在伞面张合到任意程度时定位。 —种带有用于控制伞面张合的摇手装置的伞,设置在伞杆上的用于通过伞绳控制 伞面张合的摇手装置,所述的摇手装置包括 壳体, 位于壳体内的用于绕巻伞绳的绕绳轮; 位于壳体内的用于带动绕绳轮转动的摇手轴,摇手轴一端外连驱动其转动的驱动 部件,所述的绕绳轮套在摇手轴上; 位于壳体内的用于限制摇手轴转动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内壁 的支撑柱、套在支撑柱外壁的扭簧,所述的摇手轴远离其驱动部件的一端套在扭簧外壁。 所述的扭簧胀紧在支撑柱与摇手轴之间,使得摇手轴无法自行转动,这样绕巻在 绕绳轮上的伞绳可以避免被伞面牵动,使得伞面张合到预定程度时,停止人为的转动摇手 轴后,伞面张合程度不会再变化。 所述的摇手装置壳体以及壳体内的部件可以是位于伞杆的内部,当然此时的伞杆 为空心结构,所述的摇手装置壳体也可以就是空心结构的伞杆的侧壁,摇手装置的其余部 件均位于空心伞杆内部,摇手装置壳体也可以套在伞杆外部,壳体内的部件位于空心伞杆 内部,相关的部件穿过伞杆的侧壁与壳体配合,因此所述的摇手装置壳体只要对内部的部 件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可以是任何形式的。 所述的驱动摇手轴转动的驱动部件为摇手柄,摇手轴与摇手柄相互配合的端面带 有方孔,摇手柄沿其转动轴方向延伸出一摇杆,该摇杆穿过摇手装置的壳体直至伸入摇手 轴的方孔中。 摇手柄转动时可以带动摇手轴克服与扭簧之间的摩擦力,继而带动绕绳轮转动。[0014] 所述的摇手轴与扭簧配合的一端带有一侧壁带缺口的环形带,该环形带绕摇手轴 的轴线布置且绕置在扭簧的外壁; 所述的绕绳轮侧壁带有与环形带缺口形状相配合的且置入该缺口的传动凸起; 扭簧带有两个外翻的端头,分别于置入传动凸起两侧边与环形带缺口边缘形成的 两个间隙中。 这样,当摇手轴转动时,其环形带缺口的一个边缘拨动扭簧的一个端头,而这个端 头又会拨动绕绳轮的传动凸起,传动凸起又拨动扭簧的另一个端头,使得扭簧的两个端头 同时运动,这样才可以促使扭簧绕壳体内的支撑柱转动,否则只会将支撑柱抱紧无法转动。 支撑柱、扭簧和摇手轴的环形带之间配合是比较紧密的,当摇手轴停止转动时,单 靠绕绳轮无法带动摇手轴旋转,这也是是实现伞面定位的关键。 为了避免扭簧转动时磨损支撑柱外壁,作为优选,支撑柱外壁套有保护垫圈,支撑 柱外壁表面设有定位条,保护垫圈带有与定位条形状位置相应的定位缺口 ,为了保证扭簧 转动的顺畅,所述的定位条的高度与保护垫圈的厚度相同,或者略低于保护垫圈的厚度。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扭簧转动时其侧面摩擦摇手装置的壳体,在支撑柱根部套有 保护垫圈,保护垫圈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扭簧的外径,安装时先将保护垫圈套在支撑柱根部, 然后在套上扭簧,可以避免扭簧转动时摩损摇手装置的壳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柱轴心部位设有轴心定位孔,所述的摇手轴与扭簧配合端的
端头设有置入轴心定位孔的轴心定位柱,进一步保证了摇手轴转动的平稳。 为了便于安装和加工,摇手装置的壳体由两部分构成,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伞中采用的摇手机构利用的扭簧的张力实现摇手轴既伞面得定位,不
仅操作方便,而且构造合理最大限度减少部件之间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伞中摇手装置的部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伞中摇手装置另一个视度的部件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带有用于控制伞面张合的摇手装置的伞,包括空心的伞杆 IO,摇手装置100设置在伞杆10内部通过伞绳控制伞面张合。
摇手装置包括 位于伞杆10内部的壳体,壳体由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8两部分构成,通过螺钉 7连接固定在一起; 位于壳体内用于绕巻伞绳的绕绳轮6 ; 位于壳体内用于带动绕绳轮6转动的摇手轴5,绕绳轮6套在摇手轴5上,摇手轴 5 —端外连驱动其转动的驱动部件; 位于壳体内的用于限定摇手轴5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壳 体内壁的支撑柱20、套在支撑柱20外壁的扭簧4,摇手轴5远离其驱动部件的一端套在扭 簧4外壁。[0033] 驱动摇手轴5转动的驱动部件为摇手柄9,摇手轴5与摇手柄9相互配合的端面带 有方孔22,摇手柄9沿其转动轴方向延伸出一摇杆27,该摇杆27穿过伞杆10外壁和摇手 装置的壳体直至伸入摇手轴5的方孔22中。 摇手轴5与扭簧4配合的一端带有一侧壁带缺口的环形带24,该环形带24绕摇手 轴5的轴线布置且绕置在扭簧4的外壁;绕绳轮6侧壁带有与环形带24缺口形状相配合的 且置入该缺口的传动凸起23 ;扭簧4带有两个外翻的端头,分别于置入传动凸起23两侧边 与环形带24缺口边缘形成的两个间隙中。 支撑柱20外壁套有保护垫圈3,支撑柱20外壁表面设有定位条21,保护垫圈3带 有与定位条21形状位置相应的定位缺口 ,为了保证扭簧4转动的顺畅,所述的定位条21的 高度与保护垫圈3的厚度相同。 在支撑柱20根部套有保护垫圈2,保护垫圈2的略外径大于扭簧4的外径,安装时 先将保护垫圈2套在支撑柱20根部,然后在套上扭簧4,可以避免扭簧4转动时摩损摇手装 置的壳体。 支撑柱20轴心部位设有轴心定位孔26,所述的摇手轴5与扭簧4配合端的端头设
有置入轴心定位孔26的轴心定位柱25,进一步保证了摇手轴5转动的平稳。 本实用新型伞需要改变伞面张合程度时,摇动摇手柄9,摇手柄9带动摇手轴5转
动,当摇手轴5转动时,其环形带24缺口的一个边缘拨动扭簧4的一个端头,而这个端头又
会拨动绕绳轮6的传动凸起23,传动凸起23又拨动扭簧4的另一个端头,使得扭簧4的两
个端头同时运动,这样才可以促使扭簧4绕壳体内的支撑柱20转动,否则只会将支撑柱20
抱紧无法转动。 摇手轴5转动带动扭簧4及绕绳轮6转动,绕绳轮6会牵动伞绳控制伞面张合程 度,至于伞绳控制伞面张合程度的部件传动完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伞面张合到预定程度时,停止人为的转动摇手轴5,由于支撑柱20、扭簧4和摇手 轴5的环形带24之间配合是比较紧密的,扭簧4胀紧在支撑柱20与摇手轴5之间,当摇手 轴5停止转动时,单靠绕绳轮6无法带动摇手轴5旋转,这样绕巻在绕绳轮6上的伞绳可以 避免被伞面牵动,使伞面张合程度不会再变化。
权利要求一种带有用于控制伞面张合的摇手装置的伞,包括设置在伞杆(10)上的用于通过伞绳控制伞面张合的摇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手装置(100)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用于绕卷伞绳的绕绳轮(6);位于壳体内的用于带动绕绳轮(6)转动的摇手轴(5),摇手轴(5)一端外连驱动其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的绕绳轮(6)套在摇手轴(5)上;位于壳体内的用于限制摇手轴(5)转动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内壁的支撑柱(20)、套在支撑柱(20)外壁的扭簧(4),所述的摇手轴(5)远离其驱动部件的一端套在扭簧(4)外壁。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摇手轴(5)转动的驱动部件为摇手 柄(9),摇手轴(5)与摇手柄(9)相互配合的端面带有方孔(22),摇手柄(9)沿其转动轴方 向延伸出一摇杆(27),该摇杆(27)穿过摇手装置的壳体直至伸入摇手轴(5)的方孔(22) 中。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手轴(5)与扭簧(4)配合的一端带 有一侧壁带缺口的环形带(24),该环形带(24)绕摇手轴(5)的轴线布置且绕置在扭簧(4) 的外壁;所述的绕绳轮(6)侧壁带有与环形带(24)缺口形状相配合的且置入该缺口的传动凸 起(23);扭簧(4)带有两个外翻的端头,分别于置入传动凸起(23)两侧边与环形带(24)缺口 边缘形成的两个间隙中。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20)外壁套有保护垫圈(3),支 撑柱(20)外壁表面设有定位条(21),保护垫圈(3)带有与定位条(21)形状位置相应的定 位缺口。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条(21)的高度与保护垫圈(3)的 厚度相同。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20)根部套有保护垫圈(2),保 护垫圈(2)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扭簧(4)的外径。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柱(20)轴心部位设有轴心定位孔 (26),所述的摇手轴(5)与扭簧(4)配合端的端头设有置入轴心定位孔(26)的轴心定位柱 (2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用于控制伞面张合的摇手装置的伞,设置在伞杆上的用于通过伞绳控制伞面张合的摇手装置,所述的摇手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用于绕卷伞绳的绕绳轮;位于壳体内的用于带动绕绳轮转动的摇手轴,摇手轴一端外连驱动其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的绕绳轮套在摇手轴上;位于壳体内的用于限制摇手轴转动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壳体内壁的支撑柱、套在支撑柱外壁的扭簧,所述的摇手轴远离其驱动部件的一端套在扭簧外壁。本实用新型伞中采用的摇手机构利用的扭簧的张力实现摇手轴既伞面得定位,不仅操作方便,而且构造合理最大限度减少部件之间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A45B25/14GK201499742SQ20092019736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
发明者曾智伟, 王成华 申请人:吕苗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