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鞋底减震装置的减震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384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鞋底减震装置的减震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特别涉及一种鞋底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今人们对鞋的要求已不满足于美观舒适,还 希望鞋在各项运动中对人脚乃至身体提供稳定持久的保护。带有减震功能的运动鞋的出现 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减震结构不仅有助于提高舒适感、减轻疲劳感,还能够缓冲运动 中地面对脚的剧烈冲击力。减震结构可以设置在鞋底的各个位置,包括整个脚底或者重点 部位。从走路、慢跑以及跳跃等运动的特点和在这些运动中的人体重心位置来考虑,脚跟容 易受到较大的震动和反冲力,因此用于鞋跟部位的减震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使用的鞋跟部位的减震结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气垫来减震,二是单纯依 靠减震材料本身的形变来实现减震,第三种是将弹性材料设计成某些结构使之受力形变来 产生减震效果。气垫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减震手段,其原理主要是将特殊、高压的大分子气体注入 由聚氨酯、合成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气囊内来制成气垫,其中注入的气体分子较气囊本身的 空隙大,以保证气体不会流失。当气垫受到外部冲击时,它能够迅速变形以提供缓冲作用。 例如,在W09639884A1中公开了一种鞋用气垫。消费者会发现,气垫鞋的价格往往比普通运 动鞋要高出很多,这是由于生产这种气垫的成本较高,工艺比较复杂,为了保证气垫正常工 作,有时还需设置例如W003000083A1中所公开的气垫过滤器等辅助装置,这就进一步增加 了气垫鞋的成本。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减震材料包括各种品牌的减震胶、减震片和吸震材质等,这些 材料通常以简单的形状(例如,楔形或片状)或涂层的形式设置在中底的鞋跟部位,因此制 作工艺不像气垫那样复杂。但是,通过材料本身形变达成的减震功能受限于材料本身的性 质,且一般减震性能和反弹性能难以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减震结构没有形变空间,最终会 导致材料强制形变,所以减震效果和耐久性并不出色。减震结构的一个例子是李宁公司的CN 201085119Y中所公开的减震装置,主要由 拱形构件和拉伸构件构成,拉伸构件设置在拱形构件的凹面任意两点之间或两端之间。在 鞋的特定部位,例如,鞋底的前掌或后跟处,可以使用单个的这种拱形结构,也可以采用多 个有序排列或叠加的拱形结构,来有效吸收震动能量。这种拱形减震结构的优点是,与气垫相比结构简单得多,因而生产工艺简单,成本 低,同时减震效果也相当出色;与单纯使用减震材料相比,由于拱形形状使得减震效果更加 突出,且重量轻,不容易引起材料强制形变,所以耐久性好,并且因为有多种组合方式而灵 活性好。但是,简单的拱形结构的形变空间是有限的,其能够承受的力也是有限的。如何改 进拱形结构,在使用相同的空间和材料的情况下,增加其抗震缓冲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运 动鞋的减震性能,同时不会导致成本显著增加,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减震装置,在拱形减震结构的基础上,在拱形的两端进一步设置悬架结构,为拱形提供更大的形变空间。使用此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减震装 置并不是只有拱形结构可受力形变,拱形结构两端的悬架结构也可发生形变,从而分担震 动能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缓冲能力更强。该减震装置尤其适于用在鞋底的 后跟部位处。安装有这种改进的减震装置的鞋,不仅具备传统拱形减震结构的重量轻、成本 低、不易引起材料强制形变等优点,而且对震动和冲击力的缓冲效果更好,能够更好地满足 日常穿着以及诸如慢跑、篮球等各项运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鞋,该减震装置设置在鞋 底的鞋跟部位,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带有拱形结构的拱形构件和带有平面结构的基底构件, 所述拱形构件位于所述基底构件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 突起的拱形构件突起部;所述基底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基底构件突起部,其 中,所述拱形构件前后两端的拱形构件突起部分别悬挂并固定在所述基底构件前后两端的 基底构件突起部上以形成悬架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鞋,该减震装置设置在 鞋底的鞋跟部位,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带有拱形结构的拱形构件和带有平面结构的基底构 件,所述拱形构件位于所述基底构件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 上突起的拱形构件突起部;所述基底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基底构件突起部, 其中,所述拱形构件前后两端的拱形构件突起部分别与所述基底构件前后两端的基底构件 突起部连接以形成悬架结构。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减震鞋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减震装置10的截面图;图3是图2的减震装置10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减震装置10的减震原理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减震装置20的截面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减震装置30的截面图;图7是图6的减震装置30的立体图;图8是图6的减震装置30的减震原理示意图;以及图9是图6的减震装置30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图1示出了将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安装在中底内的鞋跟部位,从而用于鞋跟部 位的减震的一个例子。图2-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 例中,减震装置10是一体形成的,包括拱形构件1和基底构件2。拱形构件1中部为拱形结 构,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拱形构件突起部4,图2-4中示为从拱形结构两端沿一定角 度向上向外延伸的斜面。基底构件2中部为平面结构,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基底构
4件突起部3,图中示为从平面结构的两端向上向内延伸的弧形面,且前后两端的基底构件突 起部3的高度相等。拱形构件1前后两端的拱形构件突起部4分别与基底构件2前后两端 的基底构件突起部3连接。基底构件突起部3和拱形构件突起部4构成悬架结构,将拱形 构件悬空支撑在基底构件上方。在该装置中,之所以采用拱形构件作为主要的缓冲构件,是因为拱形是最有效的 载荷承载结构之一,与其它结构相比,它在单位质量和厚度上提供相对较大的载荷承载刚 性。使用拱形构件作为缓冲构件,当经受一定的载荷时它会产生顺应挠曲,而当载荷消失 时,它能够迅速回复原状。由于悬架结构将拱形构件支撑起一定的高度,这就为拱形构件提 供了更大的形变空间,其所能够承受压力也更大。如图4所示,减震装置10类似于悬挂系 统,在受到压力时,拱形构件1从自然状态1’发生形变,其中,拱形构件两端的拱形构件突 起部4也从自然状态4’转动一个角度,从而承担一部分压力。这样,该减震装置能够承受 的压力较简单的拱形构件更大,减震性能更好。在该实施例中,拱形构件1、基底构件突起部3和拱形构件突起部4均由弹性材料 制成。减震功能的发挥主要依靠拱形构件1的形变,同时,基底构件突起部3和拱形构件突 起部4组成的悬架结构辅助拱形构件1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悬架结构本身也发生形变, 分担一部分震动能量。图5示出的多重余量的减震装置20是对上述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其结构与图2的 减震装置10类似,除了在拱形构件突起部4上还包括至少一个锯齿状结构5。容易理解,与 图2的结构相比,具有该锯齿状结构的减震结构相当于多个图2的结构的叠加,在受压时, 两端部位能够分担的压力更多,从而改变整个减震装置的受力分布情况。在应用时,可根据 需要来设计这种多种余量的减震装置。图6-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不同,该减震装置30由 两部分组成。如图9的分解图所示,第一部分由拱形构件1构成,拱形构件1中部为拱形结 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拱形构件突起部7a和7b。第二部分由基底构件2构成,基底构件 2中部为平面结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基底构件突起部6a和6b,且位于基底构件2前端 的基底构件突起部6a低于后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6b。拱形构件突起部7a和7b悬挂在基 底构件突起部6a和6b上,且悬挂的两端被固定。通过这种方式,组合形成减震装置。基底构件2两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6a和6b可以设计成对称的,也可以设计成不 对称的。该实施例示出了不对称的情况的一个例子。例如,一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6a比另 一端6b的高度低。在将这种减震装置安装到中底的鞋跟部位时,如图1所示,可以将较低 的基底构件突起部6a布置在前端,即,靠近脚掌的一侧,将较高的基底构件突起部6b布置 在后端,即,远离脚掌的一侧,以适应鞋的坡度。基底构件2两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6a和6b 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本实施例仅举出一个可行的例子。例如,位于前端的基底构件突起 部6a沿鞋的长度方向剖开的横截面是三角形,而位于后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6b沿鞋的长 度方向剖开的横截面是四边形。基底构件突起部6a和6b可以与基底构件2 —体形成,以确保整个装置的牢固性。 另外,在制鞋过程中,可以将基底构件和基底构件突起部与鞋的中底一体形成。优选地,基 底构件也可以制成中底的一部分,而不需另外设置。从图6可以看出,这种组合的减震装置也具有悬架式的结构。当受到压力时,如图8所示,由于拱形构件突起部7a、7b和基底构件突起部6a、6b组成的悬架结构的支撑为拱 形构件1提供了形变空间,拱形构件1在一定的空间内发生自然形变,同时拱形构件突起部 7a和7b发生转动,分担一部分压力。图8中的虚线1’和7a’、7b’分别表示在收到压力的 情况下,拱形构件和拱形构件突起部的状态,即,发生形变的状态;相应地,实线绘出的1和 7a、7b表示没有发生形变的拱形构件和拱形构件突起部的状态,S卩,自然状态。当压力消失 时,由于由弹性材料制成,它们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还提供一定的反弹力。因此,这种减震 装置同时拥有减震性能和反弹性能,由于有形变空间,结构受力后不会发生强制形变,减震 效果好,且耐用性好。对于拱形构件和基底构件分开形成的减震结构来说,可以用相同的基底构件2来 搭配不同的拱形构件1。可以使用不同材料、厚度或工艺等,制成具有不同压力承受能力的 拱形构件1。可选地,可以在制鞋时,将基底构件及其基底构件突起部与中底一体形成,只需 根据诸如鞋的号码(例如,穿着大号鞋的人可能要比穿小号鞋的人体重更大,因此可能产 生的震动也更大些)或者适用的运动类型(例如,相同尺码的篮球鞋比慢跑鞋需要的减震 功能要强)等因素,来选择不同强度的拱形构件进行组装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可将本实用新型的多种特征以多种方式组合,以适 应不同应用的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中,一体形成的减震装置两端的悬架结构可以 是不对称的,并且其结构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所公开的特定组合,而可以设计成多种形状和 高度的组合,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理解的,这里不再赘述。同样,分开形成的减 震装置也可以采用对称的结构。无论是一体形成的减震装置还是分开形成的减震装置,都可以进一步应用图5的 锯齿状结构5,以改变整个装置的受力情况,进一步增加减震性能,锯齿状结构的形状和数 量则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对于分开形成的减震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拼 接、组装或连接方式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虽然本文举例说明的实施例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用在鞋跟部位,但容易想 到,通过简单的适应性的修改或变形,也可以将该减震装置用在鞋的其它部位,例如,鞋的 后半部分,或者整个鞋底。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鞋,该减震装置设置在鞋底的鞋跟部位,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带 有拱形结构的拱形构件和带有平面结构的基底构件,所述拱形构件位于所述基底构件上 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拱形构件突起部;所述基底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基底构件突起部,其中,所述拱形构件前后两端的拱形构件突起部分别悬挂并固定在所述基底构件前后 两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上以形成悬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基底构件前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低 于后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基底构件前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沿 鞋的长度方向剖开的横截面是三角形,并且所述后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沿鞋的长度方向剖 开的横截面是四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前后两端的所述基底构件突起部的高度相等。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拱形构件突起部上,还包括 至少一个锯齿状结构。
6.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鞋,该减震装置设置在鞋底的鞋跟部位,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带 有拱形结构的拱形构件和带有平面结构的基底构件,所述拱形构件位于所述基底构件上 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拱形构件突起部;所述基底构件在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基底构件突起部,其中,所述拱形构件前后两端的拱形构件突起部分别与所述基底构件前后两端的基底 构件突起部连接以形成悬架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前后两端的所述基底构件突起部的高度相等。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基底构件前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低 于后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基底构件前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沿 鞋的长度方向剖开的横截面是三角形,并且所述后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沿鞋的长度方向剖 开的横截面是四边形。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拱形构件突起部上,还包 括至少一个锯齿状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减震装置的鞋,该减震装置设置在鞋底的鞋跟部位,该减震装置包括带有拱形结构的拱形构件和带有平面结构的基底构件,该拱形构件位于基底构件上面,其特征在于,拱形构件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拱形构件突起部;基底构件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基底构件突起部,其中,拱形构件前后两端的拱形构件突起部分别悬挂并固定在基底构件前后两端的基底构件突起部上以形成悬架结构。
文档编号A43B7/32GK201813942SQ201020255889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2日
发明者徐信铭, 江源, 谢庆风 申请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