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吹气防飘摩托车雨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684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免吹气防飘摩托车雨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雨衣,尤其涉及一种免吹气防飘摩托车雨衣。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摩托车雨衣种类繁多,但大多数没有防飘功能,个别的只在 雨衣左、右两边的下摆处,设有防飘气囊,雨衣的前、后两侧仍有被风吹起而弄湿骑车人衣 服的可能,故防雨效果不理想,更糟糕的是左、右两侧防飘气囊要用口吹充气,费时费力,而 且,雨衣共用时,众人口吹极不卫生,容易传染疾病。如果防飘气囊材质不佳,容易漏气,途 中无法补充。另外,雨衣前侧的后视镜杆罩由横向拉链密封,开车过程中因振动,拉链易松 开而漏水。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吹气防飘摩托车雨衣,以克服上述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免吹气防飘摩托车雨衣,包 括左、右两侧防飘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两侧防飘气囊2、2'的上方,各有一个进 气口 3、3',该进气口通过带有单向阀4、4'的导管5、5'与气囊2、2'连通,而后侧气囊6 上,设有可控排气阀7。所述的雨衣前方两上侧,各设有一个锥形后视镜杆罩8、8',该后视镜杆罩通过纵 向密封件11、11'调节其松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雨衣左、右两侧防飘气囊的上方,各开有一个进 气口,该进气口通过带有单向微型阀的导管与其下方的防飘气囊连通,这种单向阀只能进 气不能排气,这样,在摩托车运行过程中,空气通过进气口、单向阀和导管将气囊充满气,当 气囊中压力与大气压力相等时,进气口会自动停止充气,而当气囊中压力不足时,进气口 又会自动向气囊中充气(即便气囊有点漏气也会由进气口即时补充气),这就避免了用人 工口吹充气不卫生易传染疾病这一弊端,同时,把后视镜杆罩改为锥形并采用纵向密封件 (如拉链或纽扣或胶粘贴等),解决了罩子易漏水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中1-雨衣,2-左侧防飘气囊,2'-右侧防飘气囊,3、3'-进气口,4、4'-单 向阀,5、5'-导管,6-后侧防飘气囊,7-排气阀,8、8'-后视镜杆罩,9、9'-后视镜杆,10、 10'-后视镜,11、11'-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11]参见附图1-2,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两侧防飘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两 侧防飘气囊2、2'的上方,各有一个进气口 3、3',该进气口通过带有单向阀4、4'的导管 5、5'与气囊2、2'连通,而后侧气囊6上,设有可控排气阀7。所述的雨衣前方两上侧,各设有一个锥形后视镜杆罩8、8',该后视镜杆罩通过纵 向密封件11、11'调节其松紧。当摩托车运行时,雨衣左、右两侧防飘气囊2、2'的上方,开有进气口 3、3',空气 从进气口通过带有单向阀4、4'的导管5、5'向气囊2、2'充气,从而使整个气囊充满气 (因为整个气囊是连通的),当气囊的气压与大气压力相等时,进气口则停止进气,而当气 囊中的气压低于大气压时,进气口又重新恢复充气,单向阀(微型)只进气不排气,当雨衣 晴天不用时,可通过后侧气囊6上的排气阀7放气后折叠存放。雨衣前侧左、右后视镜杆罩 8,8'呈锥形(当然也可以制成其他的形状),采用纵向拉链或纽扣或胶粘贴等作为密封件 来调节罩子的松紧,既不影响安全行车,又防止漏水,本实用新型最大优点是避免了人工口 吹充气带来的不卫生和传染疾病的弊端,同时,也解决了 口吹充气费时、费力以及后视镜杆 罩处易漏水,前、后两侧无气囊易飘起湿衣等一系列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前、后、左、右均有 气囊且互相连通)。附图2中省略了后视镜10、10'以及密封件11、11'的具体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免吹气防飘摩托车雨衣,包括左、右两侧防飘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 两侧防飘气囊0、2')的上方,各有一个进气口(3、3'),该进气口通过带有单向阀(4、 4')的导管(5、5')与气囊0、2')连通,而后侧气囊(6)上,设有可控排气阀(7)。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衣前方两上侧,各设有一个锥形后 视镜杆罩(8、8'),该后视镜杆罩通过纵向密封件(11、11')调节其松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吹气防飘摩托车雨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免吹气防飘摩托车雨衣,不需人工口吹充气,避免由此带来的不卫生和费时费力等缺点。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两侧防飘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两侧防飘气囊的上方,各有一个进气口,该进气口通过带有单向阀的导管与气囊连通,而后侧气囊上,设有可控排气阀。所述的雨衣前方两上侧,各设有一个锥形后视镜杆罩,该后视镜杆罩通过纵向密封件调节其松紧。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作摩托车雨衣。
文档编号A41D3/04GK201821952SQ20102052963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5日
发明者周署明 申请人:周署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