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密合度的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92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强密合度的拉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特别涉及一种加强密合度的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主要是将两具有挠性的物质暂时进行接合的装置, 大多应用于衣物、皮件或其他纺织品上。根据结构上的差异,主要可分为线圈型(coil form)以及单体型(individual form);其中,线圈型拉链(coilzippers)因为制作方便、 成本低、加工容易等优点,成为成衣制造上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拉链。线圈型拉链为聚酯纤维 (polyester filament)卷曲而成,亦称为聚酯拉链(polyester zippers),又因过去常利用 尼龙为原料,亦可称为尼龙拉链(nylon zippers)。拉链的现有技术如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先前在美国申请核准的US7,703,183号专 利,该前案揭示了一种线圈型拉链结构,并且在该前案中揭示的拉链包含了一第一线圈以 及一第二线圈,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分别是由多个啮合环相互连接形成,每一啮合环 上设有一供该啮合环两两啮合的齿链部。其中,该啮合环具有一上缘部与一下缘部,该下缘 部固着于一基布上,该上缘部设有一强化平坦面。因此,该前案揭示的拉链通过在啮合环的 表面设有该强化平坦面,减少啮合环上凸出的区域,使得第一或第二线圈的结构更加紧密 稳固,延长使用寿命。但由于仅在该啮合环的上缘部设有强化平坦面,而下缘部的咬合仍不够紧密,导 致窃贼仍可施力恶意掰开该第一线圈、一第二线圈的下缘部。再者,如图1所示,图1中为一已知拉链的侧视角示意图。可见一已知拉链9被固 定于一基布40上,并且该已知拉链9上套有一滑动件30,该滑动件30的上翼部31与下翼 部32之间形成供该已知拉链9通过的轨道,且该滑动件30通过一拉柄35施力带动。该已 知拉链9包含了缝合于基布40上的多个已知啮合环91,所述已知啮合环91之间具有间隙 90。由于在已知技术中,所述已知啮合环91被直立的缝合于该基布40上,使得所述已知啮 合环91的间隙90的上端开口与下端开口大致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因此,恶意要撬开该已 知拉链9的人使用尖锐的工具穿过该上端开口与下端开口,即可轻易的拉开该已知拉链9。因此,已知的拉链在线圈的密合度上仍有不足,并且啮合环之间的间隙让人具有 破坏该拉链的空间,仍需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由于已知的拉链具有线圈的密合度不足、啮合环之间的间隙易受破坏的问题,因 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改良的拉链结构,改良上述的缺点以加强拉链密合、防 盗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强密合度的拉链,其包括分别位于两块 基布上的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二线圈,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分别是由多个啮合环相互 连接形成,每一啮合环上设有一供该啮合环两两啮合的齿链部;一设置于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间带动所述啮合环两两分离或啮合的滑动件;其中,所述啮合环具有一上缘部与 一下缘部,所述下缘部固着于一基布上,所述上缘部与下缘部各设有一强化平坦面;且该第 一线圈、第二线圈的啮合环与该基布之间具有一非垂直的夹角,令所述两啮合环上缘部相 接的间隙与下缘部相接的间隙位于不同的垂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强化平坦面与该滑动件之间形成隙道。进一步地,所述隙道的高度至少大于缠设于所述啮合环上一缝线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内各具有一芯线穿设于所述啮合环中。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强密合度的拉链,包括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二线 圈以及一滑动件,其中该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分别位于两块基布上,且该第一线圈与该第 二线圈分别是由多个啮合环相互连接形成,每一啮合环上设有一供该啮合环两两啮合的齿 链部。该滑动件设置于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间带动该啮合环两两分离或啮合。其中, 该啮合环具有一上缘部与一下缘部,该下缘部固着于一基布上,该上缘部与下缘部各设有 一强化平坦面;且该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啮合环与该基布之间具有一非垂直的夹角,令该 两啮合环上缘部相接的间隙与下缘部相接的间隙位于不同的垂直线上。通过该啮合环的上缘部与下缘部各设有一强化平坦面,可加强该啮合环的密合 度。并且由于两啮合环上缘部相接的间隙与下缘部相接的间隙位于不同的垂直线上,使该 拉链更不容易受到破坏,可降低窃贼破坏拉链行窃得逞的几率。

图1为已知拉链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链的结合示意图;图3为两啮合环扣合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拉链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链的侧视图;图6为两啮合环扣合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定。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加强密合度的拉链,请参阅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揭示的 拉链包括一第一线圈10以及一第二线圈20,该第一线圈10与第二线圈20分别通过至少 一缝线50定位而位于两块基布40上。该第一线圈10与该第二线圈20分别是由多个啮合 环11、21相互连接形成,每一啮合环11、21上设有一供该啮合环11、21两两啮合的齿链部 111、211,该第一线圈10与该第二线圈20间设置有一带动该啮合环11、21两两分离或啮合 的滑动件30。该滑动件30包含一上翼部31以及一下翼部32以及一拉柄35,该上翼部31 与该下翼部32是利用一分隔柱33相连结,其中,该上翼部31、该下翼部32以及该分隔柱 33之间所构成一 Y字型轨道34,该轨道34包含两分离口 341以及一啮合口 342,该第一线 圈10与该第二线圈20的啮合环11、21分别由轨道34的分离口 341进入,受到该分隔柱33 的引导,使得该啮合环11、21彼此啮合,最后相互啮合的啮合环11、21由啮合口 342离开该滑动件30。再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3,该啮合环11、21各具有一上缘部112、212与一下缘部
113、213,该上缘部112、212各具有一相互等高的强化平坦面114、214,该下缘部113、213亦 各设有一相互等高的强化平坦面115、215。因此该上缘部112、212的强化平坦面114、214 可保护该拉链的上表面,该下缘部113、213的强化平坦面115、215可保护该拉链的下表面。 令该拉链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皆形成平整相接的平面,让窃贼较难以对准啮合环11、21相接 处施力破坏。该强化平坦面114、115、214、215可为第一、第二线圈10、20螺旋卷曲后再塑 压成型,但其制作方法并不在本实用新型中有所限定,前述的塑压成型方式仅为其中一种 可能的实施方式。再一并参见图4与图5,多个啮合环11、21通过多个缝线50串接而形成 该第一线圈10、第二线圈20。该缝线50重复缠绕于该上缘部112、212与该基布40下侧, 紧迫压制该啮合环11、21,令多个啮合环11、21的下缘部113、213分别固着于两基布40上, 车缝该第一线圈10、第二线圈20的技术也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前述该缝线50的车 缝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先前所述,该第一线圈10、第二线圈20在通过该滑动件30 的轨道34后,该啮合环11、21相互扣合。该啮合环11、21的该强化平坦面114、214与该滑 动件30之间形成隙道116、216,该隙道116、216的高度至少大于缠设于该啮合环11、21上 的缝线50厚度。上述强化平坦面114、115、214、215为第一、第二线圈10、20螺旋卷曲后再 塑压上缘部112、212与下缘部113、213而成型,以致使该上缘部112、212与下缘部113、213 塑压后的强化平坦面114、115、214、215宽度,与已知拉链的线圈直径的宽度相比较,本实 用新型的强化平坦面114、115、214、215具有较大的宽度,且强化平坦面114、214、115、215 之间较为密合。再者,因该强化平坦面114、115、214、215的宽度增加方向,与上述滑动件30 滑动方向相同。即使该滑动件30在滑动的过程中若不慎有撞击或拉扯较宽的强化平坦面
114、115、214、215时,亦不易造成该第一、第二线圈10、20变形或损坏,而且该强化平坦面 114、214的部位,经塑压后强化平坦面114、115、214、215具有更密实的材质密度。此外,本 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重点在于该第一线圈10、第二线圈20的啮合环11、21与该基布40之间 具有一非垂直的夹角(如图5所示),通过该啮合环11、21与该基布40之间的夹角,令所述 两啮合环11、21上缘部112、212相接的间隙与下缘部113、213相接的间隙位于不同的垂直 线上。因此,窃贼无法利用尖锐工具一次穿过上缘部112、212相接的间隙以及下缘部113、 213相接的间隙,增加了窃贼破坏该拉链的困难度,进一步降低窃贼破坏拉链行窃得逞的几 率。请参阅图6,前述的第一线圈10与第二线圈20内亦可各具有一芯线60穿设于该 啮合环11、21中,该芯线60可为尼龙或棉纱等材质,有效增加第一、第二线圈10、20结构的 强度,也可防止因使用者施力过大不慎使滑动件30与第一、第二线圈10、20产生碰撞或拉 扯时造成结构上永久变形的损坏问题发生几率。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拉链较已知结构更为坚固,啮合环11、21之间更密 合,且该啮合环11、21与该基布40之间的夹角增加了窃贼破坏的难度,可降低窃贼破坏拉 链行窃得逞的几率。上述各实施例仅为阐述本实用新型所举的例示,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的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做出相应的改 变和变形,均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加强密合度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位于两块基布GO)上的一第一线圈(10)以及一第二线圈(20),该第一线圈(10) 与该第二线圈00)分别是由多个啮合环(11、21)相互连接形成,每一啮合环(11、21)上设 有一供该啮合环(11、21)两两啮合的齿链部(111、211);一设置于该第一线圈(10)与该第二线圈00)间带动所述啮合环(11、21)两两分离或 啮合的滑动件(30);其中,所述啮合环(11、21)具有一上缘部(112、212)与一下缘部(113、213),所述下缘 部(113、213)固着于一基布GO)上,所述上缘部(112、212)与下缘部(113、213)各设有一 强化平坦面(114、115、214、215);且该第一线圈(10)、第二线圈(20)的啮合环(11,21)与 该基布GO)之间具有一非垂直的夹角,令所述两啮合环(11、21)上缘部(112、21幻相接的 间隙与下缘部(113、213)相接的间隙位于不同的垂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密合度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平坦面(114、115、 214,215)与该滑动件(30)之间形成隙道(116、21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强密合度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隙道(116、216)的高度至 少大于缠设于所述啮合环(11、21)上一缝线(50)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加强密合度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10)与所述 第二线圈00)内各具有一芯线(60)穿设于所述啮合环(11、21)中。
专利摘要一种加强密合度的拉链,包括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二线圈以及一滑动件,其中该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分别位于两块基布上,且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分别是由多个啮合环相互连接形成,每一啮合环上设有一供该啮合环两两啮合的齿链部。该滑动件设置于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间带动该啮合环两两分离或啮合。其中,该啮合环具有一上缘部与一下缘部,该下缘部固着于一基布上,该上缘部与下缘部各设有一强化平坦面;且该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啮合环与该基布之间具有一非垂直的夹角,令该两啮合环上缘部相接的间隙与下缘部相接的间隙位于不同的垂直线上。
文档编号A44B19/12GK201869906SQ20102054168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6日
发明者翁雯君 申请人:翁雯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