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减震鞋底及采用该减震鞋底的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底,特别涉及一种减震鞋底及具有该减震鞋底的鞋。
背景技术:
目前的减震鞋底一般采用在鞋内置入减震层来达到减震的效果,其减震效果不明显,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减震功能的鞋底,以及采用该减震鞋底的鞋,穿着舒适,经久耐用,易于制造。一种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还包括弹性突起物,所述弹性突起物具有一个结合面,所述鞋底本体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纳一个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凹部,所述凹部具有一个内底面;所述弹性突起物的结合面通过与所述凹部的内底面配合或连接与所述鞋底本体结合;所述弹性突起物的高度大于所述凹部的深度,所述弹性突起物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孔的中空结构。所述弹性突起物为多个弹性突起物,所述弹性突起物与至少一个相邻的弹性突起物通过各自的所述开孔使其各自的所述中空结构连通;所述多个弹性突起物为一体结构;所述弹性突起物与所述鞋底本体之间设置有减震气垫,所述减震气垫密封有气体,所述减震气垫与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形状相配合;所述凹部为多个凹部,所述凹部与至少一个相邻的凹部连通。所述鞋底本体设置有贯穿所述凹部内底面和鞋底本体上侧的透气孔,所述凹部内底面有至少一个所述透气孔;弹性突起物的所述开孔与所述透气孔连通,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开孔在其结合面处。所述弹性突起物水平方向的最小尺寸远大于所述透气孔的直径。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形状是球体切去一个球冠后剩余部分的形状,所述被切去的球冠的高小于球体半轴线的长度,所述弹性突起物的结合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为切面,所述开孔在所述结合面上。所述球体是正球体、或椭球体、或由两个具有相同的底的球冠体以各自的底扣合形成的组合球体,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球体的轴线。所述弹性突起物还包括在其平面处结合一个与该平面的圆形同轴的、且直径大于该平面直径的圆环片,所述弹性突起物通过所述圆环片与所述凹部的内底面配合或连接。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外弧面部分具有花纹;和/或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壁厚为Imm 2mm之间;和/或所述弹性突起物向下高出所述鞋底本体下表面4 6mm ;和/或所述弹性突起物的结合面至弹性突起物的最下端之间的距离为10 15mm ;和/或所述弹性突起物是由高弹性橡胶或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成;和/或所述凹部内底面为圆形,其直径为IOmm 15mm,和/或所述弹性突起物在水平方向的最小尺寸在15mm 25mm之间,和 /或所述弹性突起物的中空结构内可设置有弹簧或内部密封气体的减震气垫;所述鞋底本体的脚掌部设置有3至9个凹部和/或弹性突起物,和/或所述鞋底本体的脚跟部设置3至9个凹部和/或弹性突起物;多个所述弹性突起物在所述鞋底本体下表面沿纵向成至少一列排列。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和中底,在所述大底下表面设置所述凹部,在所述鞋底本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凹部内底面和所述大底以及所述中底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在5mm 8mm之间;所述大底由TPU或橡胶制成;所述中底由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成;所述大底与所述弹性突起物是一体结构;或所述中底是一体结构,所述大底是与所述中底的脚掌部和脚跟部对应结合的分体结构。一种减震鞋,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减震鞋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向下凸出于鞋底本体的弹性突起物提供弹性,具有优异的减震功能。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鞋底受力时,通过互相连通的多个弹性突起物内封闭的气体提供缓冲力,使鞋底具有优异的减震功能。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的减震气垫受力时由于其内部气体不会外泄,所以可以通过气体平均分散所受到的力,从而减轻了脚部受力,具有优异的减震效果,而且提供了更大的缓冲力和反弹力,使使用者感到穿着舒适、行动灵便。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使弹性突起物通过其开孔和透气孔与鞋底本体上侧连通,不仅对鞋底提供了缓冲力,而且在鞋底受力时使弹性突起物内的气体与鞋底本体内的气体发生对流,使鞋底同时具有了透气的功能。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弹性突起物受力并产生形变时,弹性突起物内的气体不会通过透气孔一下子泄漏,而是缓慢的流出,这样就有足够的气压使弹性突起物减慢压缩或者进行反弹,从而更好地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可使气体进行流动,达到减震又透气的功能。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的弹性突起物的形状具有较大的弹性,使弹性突起物在受力时更易恢复原状。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提供了几种符合上述形状的优选方案,易于加工制造,并且经久耐用。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通过圆环片使得弹性突起物与鞋底本体的连接面更大,从而使得二者的连接更加牢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提供了一系列优选方案,使得鞋底的减震性能和/或透气性能达到最佳。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提供了优选的大底和/或中底的材料和/或结构,使得鞋底的减震性能和/或透气性能达到最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减震鞋,由于包括了上述的减震鞋底,因此也具有了上述减震鞋底的有益效果。
图Ia是本发明的减震鞋底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Ib是本发明的减震鞋底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Ic是本发明的减震鞋底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Id是本发明的减震鞋底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Ie是本发明的减震鞋底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If是用于图Ie的一个实施例的减震气垫的平面图。
图2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弹性突起物的安装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弹性突起物的侧视图。
图2c是图2b的弹性突起物的俯视图。
图2d是图2b的弹性突起物的剖视图。
图2e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弹性突起物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减震鞋底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b是本发明的减震鞋底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4a是的平面图。
图4b是图如的大底的立体图。
图4c是图如的中底的立体图。
图4d是本发明的减震鞋底的一个实施例的中底的平面图。
图5a是本发明的减震鞋底的一个实施例的中底的平面图。
图5b是与图如相对应的分体大底的平面图。
图5c是图fe和图恥的分解图。图中各标号列示如下1-鞋底本体,2-弹性突起物,3-凹部,4-透气孔,5-大底,6-中底,7-减震气垫, 21-弹性突起物的结合面,22-弹性突起物的开孔,23-弹性突起物的中空结构,24-弹性突起物的圆环片,31-凹部的内底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减震功能的鞋底,以及采用该减震鞋底的鞋,穿着舒适,经久耐用,易于制造。一种减震鞋底,如图Ia至图Ie以及图加所示,包括鞋底本体1, 还包括弹性突起物2,所述弹性突起物2具有一个结合面21。所述鞋底本体1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纳一个所述弹性突起物2的凹部3,所述凹部3具有一个内底面31 ;所述弹性突起物2的结合面21通过与所述凹部3的内底面31配合或连接,比如粘结或嵌合或卡合等方式,与所述鞋底本体1结合,如图加所示,当然也可以是一体结构;所述结合面21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与所述鞋底本体的凹部相嵌合的凹凸不平的面,所述弹性突起物2的高度大于所述凹部3的深度,即所述弹性突起物2超出所述凹部3向下突出,如图la、图lb、图Ic 所示。所述弹性突起物2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孔22的中空结构23,如图4b所示。所述弹性突起物2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孔22的中空结构23。所述弹性突起物2在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可以带有花纹,如图la、图2b、图2d所示,当然也可以是没有花纹的平滑结构,如图la、lb、 2e所示。所述弹性突起物2可以是多个弹性突起物。多个弹性突起物在鞋底本体1的排布可以是如图IaUbda的以规则的三角形、六边形或其它多边形排列排列,使脚部受力更加均勻;也可以是如图Id、图Ie所示的沿鞋底本体1下表面的纵向排列,比如成一列或两列, 或一列、两列组合的形式排列。总之,所述弹性突起物2在鞋底本体1下表面的排列可以是规整、均衡的,以便更好的分散所受压力。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突起物2与至少一个相邻的弹性突起物通过各自的所述开孔22使其各自的所述中空结构23连通;如图Id、Ie所示,此时弹性突起物 2之间互相通过各自的开孔22连通,而弹性突起物2与鞋底本体1的上侧可以不通气,此时,所述鞋底本体1与所述弹性突起物2的中空结构23形成密封结构。这时,在鞋底受力时,通过互相连通的多个弹性突起物2内封闭的气体提供缓冲力,使鞋底具有良好的减震功能。本实施例的一个扩展是在多个连通的弹性突起物2与鞋底本体1之间放置减震气垫 7,所述减震气垫7内部密封有气体(因此也可以称为气囊),在减震气垫7受力时由于其内部气体不会外泄,所以可以通过气体平均分散所受到的力,从而减轻了脚部受力,具有优异的减震效果,而且提供了更大的缓冲力和反弹力,使使用者感到穿着舒适、行动灵便;图If 就是其形状与图Ie的弹性突起物2的形状相适应的减震气垫7的示意图,这种减震气垫7 就可以合适的放置在图Ie的弹性突起物2与其鞋底本体1之间;所述减震气垫7可以与弹性突起物2粘结使其一体变形,也可以不粘结,只依靠两者形状的配合协同变形。当然在多个弹性突起物2互相连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鞋底本体1与所述弹性突起物2之间设置透气孔4使鞋底本体1与弹性突起物2连通以便通气。所述多个弹性突起物2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粘合或卡合或嵌合连接方式将多个单独的弹性突起物2连接。所述凹部 3可以为多个凹部。所述凹部3可以与至少一个相邻的凹部3连通。即,在多个弹性突起物 3相互连通的情况下,多个凹部可以连通或不连通,多个凹部是否连通取决于多个弹性突起物的连接位置是否需要穿过所述凹部的侧壁。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鞋底本体1可以设置有贯穿所述凹部内底面31 和鞋底本体1上侧的透气孔4,如图加所示,所述凹部内底面31 (当然也可以是在凹部的内侧面上)有至少一个所述透气孔4 ;弹性突起物2的所述开孔与所述透气孔连通,所述弹性突起物2的开孔22在其结合面21处。在所述弹性突起物2的结合面21 (可以是平面)与所述凹部的内底面31结合之后,所述弹性突起物的中空结构23中的空气与鞋底本体1上部的空气是连通的,如图4b所示,这样在鞋底与地面接触、压缩过程中,由于弹性突起物2 被压缩,从而将中空结构23中的气体通过鞋底本体1的透气孔4压到鞋底本体1上方,在鞋底离开地面时,弹性突起物2恢复原状,将鞋底本体1上方空气吸入弹性突起物2中,从而达到了换气的作用。该具体实施方式
使弹性突起物2通过其开孔22和透气孔4与鞋底本体1上侧连通,不仅对鞋底提供了缓冲力,而且使鞋底同时具有了透气的功能。优选地,所述弹性突起物2水平方向的最小尺寸远大于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如图加所示。这里所述的远大于是指前者至少大于后者2倍以上,即前者是后者的3倍以上,比如若透气孔4的直径为5mm,则弹性突起物2在水平方向的最小直径至少为15mm ;若透气孔
74的直径为8mm,则弹性突起物2在水平方向的最小直径至少为24mm,这样在弹性突起物2 受力并产生形变时,弹性突起物2内的气体不会通过透气孔4 一下子全部泄漏到鞋底本体1 的上侧,而是缓慢的流出,这样就有足够的气压使弹性突起物2减慢压缩或者进行反弹,从而更好地起到减震的作用,同时可使气体进行流动,达到减震又透气的功能。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突起物2的形状可以是球体切去一个球冠后剩余部分的形状,所述被切去的球冠的高小于球体半轴线的长度,所述弹性突起物2的结合面 21可以为平面,所述平面为切面,如图2e所示。此时所述开孔优选地在所述结合面21上。 所述弹性突起物2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比如水平截面为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或至少一条直边改为弧线的长方形的柱体,还可以是水平截面为三角形或圆角三角形或至少一条直边改为弧线的三角形的柱体等等。上述的球体可以是正球体(如图Ia所示)、或椭球体(如图Ie所示)、或由两个具有相同的底的球冠体以各自的底扣合形成的组合球体(如图加所示),所述平面21垂直于所述球体的轴线。对于椭球体而言,所述平面21可以垂直于椭球体的长轴或短轴,所述平面21垂直于椭球体的短轴的情况可以如图Id、图Ie所示。所述弹性突起物2还可以包括在其平面21处结合一个与该平面21的圆形同轴的、且直径大于该平面21直径的圆环片M,所述弹性突起物2通过所述圆环片M与所述凹部的内底面31配合或连接,如图2a、图2c所示。所述弹性突起物2的外弧面部分可以具有花纹,如图Id、图le、图2b、图2d、图3a、 图3仏图如、图恥所示,所述花纹可以是凹陷或凸起的纹路,以增加摩擦力,能起到良好的防滑作用,优选凹陷的纹路,如图2b、图2d所示。所述弹性突起物2的壁厚优选为Imm 2mm之间,当然也可以更厚些。所述壁厚影响着减震的效果。所述弹性突起物2向下高出所述鞋底本体1下表面的高度优选为4 6mm,可以保证所述弹性突起物发生足够的形变提供足够的缓冲,起到最好的减震效果。所述弹性突起物的结合面21至弹性突起物2的最下端之间的距离,即弹性突起物 2的高优选为10 15mm ;为制作鞋底的厚度预留了充分的空间。所述弹性突起物2优选地是由高弹性橡胶或TPU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成,这样受力容易产生形变,起到减震的作用。所述凹部内底面31可以为圆形,其直径优选为IOmm 15mm,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比如椭圆形或方形等。所述弹性突起物2在水平方向的最小尺寸优选在15mm 25mm之间,方便现有工艺的制作。所述弹性突起物2的中空结构23内优选地设置有弹簧,以增强鞋底的减震作用。所述鞋底本体1的脚掌部可以设置有3至9个凹部和/或弹性突起物。所述鞋底本体1的脚跟部可以设置3至9个凹部和/或弹性突起物。多个所述弹性突起物2的排布可以是在所述鞋底本体1下表面沿纵向成至少一列排列,比如图Id是成两列排布,图Ie是在鞋掌成两列排布,而在鞋跟部成两列、一列混合式排列。所述鞋底本体1可以包括大底5和中底6,在所述大底5下表面设置所述凹部3,在所述鞋底本体1上可以设置有贯穿所述凹部内底面31和所述大底5以及所述中底6的透气孔4,如图4b至图4d所示。所述透气孔4的直径优选在5mm 8mm之间。所述大底5优选地由TPU或橡胶制成,受力容易产生形变,能起到减震的作用。所述中底6优选地由EVA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成。所述弹性突起物2可以与大底5粘结或嵌合。当然所述大底5与所述弹性突起物 2也可以是一体结构,此时所述大底5与弹性突起物2 —起再与中底粘结。这样可以通过一次成型完成该一体结构。所述中底6也可以是一体结构,如图fe所示,而所述大底5是与所述中底6的脚掌部和脚跟部对应结合的分体结构,如图恥所示,此时所述中底6是一体结构,大底5与弹性突起物2 —起再与中底6粘结或嵌合在一起成为鞋底,如图5c所示。当然所述大底5也可以是一体结构,如图4b所示。一种减震鞋,使用了上述的减震鞋底,具有上述减震鞋底的所有有益技术效果。
9
权利要求
1.一种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突起物,所述弹性突起物具有一个结合面,所述鞋底本体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纳一个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凹部,所述凹部具有一个内底面;所述弹性突起物的结合面通过与所述凹部的内底面配合或连接与所述鞋底本体结合;所述弹性突起物的高度大于所述凹部的深度,所述弹性突起物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孔的中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突起物为多个弹性突起物, 所述弹性突起物与至少一个相邻的弹性突起物通过各自的所述开孔使其各自的所述中空结构连通;和/或所述多个弹性突起物为一体结构;和/或所述弹性突起物与所述鞋底本体之间设置有减震气垫,所述减震气垫密封有气体,所述减震气垫与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形状相配合;和/或所述凹部为多个凹部,所述凹部与至少一个相邻的凹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设置有贯穿所述凹部内底面和鞋底本体上侧的透气孔,所述凹部内底面有至少一个所述透气孔;弹性突起物的所述开孔与所述透气孔连通,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开孔在其结合面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突起物水平方向的最小尺寸远大于所述透气孔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形状是球体切去一个球冠后剩余部分的形状,所述被切去的球冠的高小于球体半轴线的长度,所述弹性突起物的结合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为切面,所述开孔在所述结合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是正球体、或椭球体、或由两个具有相同的底的球冠体以各自的底扣合形成的组合球体,所述平面垂直于所述球体的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突起物还包括在其平面处结合一个与该平面的圆形同轴的、且直径大于该平面直径的圆环片,所述弹性突起物通过所述圆环片与所述凹部的内底面配合或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外弧面部分具有花纹;和/或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壁厚为Imm 2mm之间;和/或所述弹性突起物向下高出所述鞋底本体下表面4 6mm ;和/或所述弹性突起物的结合面至弹性突起物的最下端之间的距离为10 15mm ;和/或所述弹性突起物是由高弹性橡胶或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成;和/或所述凹部内底面为圆形,其直径为IOmm 15mm,和/或所述弹性突起物在水平方向的最小尺寸在15mm 25mm之间,和/或所述弹性突起物的中空结构内可设置有弹簧或内部密封气体的减震气垫;和/或所述鞋底本体的脚掌部设置有3至9个凹部和/或弹性突起物,和/或所述鞋底本体的脚跟部设置3至9个凹部和/或弹性突起物;和/或多个所述弹性突起物在所述鞋底本体下表面沿纵向成至少一列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之一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和中底,在所述大底下表面设置所述凹部,在所述鞋底本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凹部内底面和所述大底以及所述中底的透气孔;和/或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在5mm 8mm之间;和/或所述大底由TPU或橡胶制成;和/或所述中底由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制成;和/或所述大底与所述弹性突起物是一体结构;或所述中底是一体结构,所述大底是与所述中底的脚掌部和脚跟部对应结合的分体结构。
10. 一种减震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鞋使用了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减震鞋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减震功能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和弹性突起物,所述弹性突起物具有一个结合面,所述鞋底本体具有开口向下的、容纳一个所述弹性突起物的凹部,所述凹部具有一个内底面;所述弹性突起物的结合面通过与所述凹部的内底面配合或连接与所述鞋底本体结合;所述弹性突起物的高度大于所述凹部的深度,所述弹性突起物为具有至少一个开孔的中空结构。所述减震鞋底及采用该减震鞋底的鞋,穿着舒适,经久耐用,易于制造。
文档编号A43B13/12GK102349727SQ201110308738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丁思博, 丁思恩, 郑荣大, 黄雪琼 申请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