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存室盖及布粘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909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贮存室盖及布粘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粘接剂的贮存室的贮存室盖及包括该贮存室盖的布粘接装置。
背景技术
布粘接装置不是用针和缝线来缝制布,而是用粘接剂来粘接布与布的。布粘接装置包括贮存室和喷嘴。贮存室贮存粘接剂,并对所贮存的粘接剂进行加热以使其熔化。喷嘴将被贮存室熔化后的粘接剂喷出,并使其附着到布与布之间。布粘接装置按压布与布,使其粘接。由于粘接的布不使用缝线,因此布上不会产生凹凸。日本专利特许公开2010年第222764号公报中公开有布粘接装置和贮存室的结构。该布粘接装置提高贮存室内的气压,将粘接剂压出,并将其供给到喷嘴。因此,贮存室内部需要密封。密封后的贮存室能防止粘接剂干燥。贮存室在其上端具有轴承,盖部具有轴部。盖部以轴部为中心转动。贮存室在其上部具有开口部,开口部被盖部覆盖。贮存室上部的开口部仅被板状的盖部覆盖。因此,可能无法可靠地密封贮存室内部。由于贮存室变成高温,因此,操作者需要戴着耐热手套来开闭板状的盖。耐热手套易滑。 因此,操作者很难戴着耐热手套进行盖的开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可靠地封闭贮存室并能容易且安全地进行盖的安装、拆卸的贮存室盖及包括该贮存室盖的布粘接装置。技术方案1的贮存室盖安装于内部贮存有粘接剂且对所贮存的粘接剂进行加热以使其熔化的贮存室,包括筒部,该筒部形成筒状并覆盖上述贮存室的外周;顶壁,该顶壁形成于上述筒部的两个开口中的一个;以及盖固定部,该盖固定部将通过旋入上述贮存室的开口部而安装的螺钉盖以上述螺钉盖的转轴与上述筒部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固定于上述筒部内侧,在上述筒部上至少形成有一个呈朝内侧凹下的形状的凹部。操作者通过转动贮存室盖,能将固定于贮存室盖内侧的螺钉盖牢固地安装于贮存室的开口部。因此,操作者能可靠地密封贮存室内部。由于贮存室盖位于螺钉盖的外侧,因此,当贮存室处于高温时,贮存室盖的温度比螺钉盖的温度低。因此,与操作者直接接触螺钉盖而使螺钉盖旋转的情形相比,能安全地安装、拆卸螺钉盖。贮存室盖的筒部具有朝内侧凹下的凹部。由于操作者用手指扣住凹部使贮存室盖转动,因此,即便在戴着耐热手套时, 手也不易打滑。因此,操作者能容易且安全地进行螺钉盖的安装、拆卸。技术方案2的贮存室盖在上述筒部和上述顶壁中的至少一方形成通气孔。贮存室盖能从通气孔朝外部排出内部的热。与没有形成通气孔的情形相比,能降低贮存室盖的温度。因此,操作者能安全地进行操作。技术方案3的贮存室盖以上述顶壁覆盖上述贮存室上方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贮存室的上部。上述通气孔形成于上述凹部的顶壁侧。变成高温的空气在贮存室盖内部上升, 并从凹部上部的通气孔朝外部排出。因此,通气孔能有效地抑制贮存室盖的温度上升。与通气孔形成于顶壁的情形相比,灰尘不易从通气孔进入贮存室盖内部。通过将通气孔形成于凹部,操作者的手容易扣住凹部。因此,操作者能更容易且安全地进行操作。技术方案4的贮存室盖在上述凹部的上端缘部形成朝远离上述筒部中心轴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操作者用手扣住凹部来搬运贮存室盖时,操作者的手卡住突出部。因此, 操作者不易弄掉贮存室盖。在技术方案5、6的贮存室盖中,上述盖固定部包括与形成于上述螺钉盖的螺钉孔旋紧的固定螺钉;以及与形成于上述螺钉盖的固定用凹部或固定用凸部嵌合的防止旋转部。贮存室盖能用固定螺钉牢固地固定螺钉盖。由于防止旋转部与螺钉盖的固定用凹部或固定用凸部嵌合,因此,能防止螺钉盖相对于贮存室盖旋转。所以,与仅利用固定螺钉固定螺钉盖的情形相比,贮存室盖能可靠地固定螺钉盖。操作者只要在使防止旋转部与螺钉盖的固定用凹部或固定用凸部嵌合之后旋紧固定螺钉,就能将螺钉盖以正确角度容易地固定于贮存室盖。技术方案7 10的布粘接装置包括上述贮存室盖、上述贮存室和上述螺钉盖,利用上述贮存室贮存的粘接剂来粘接布。因此,布粘接装置能发挥与上述贮存室盖同样的效果。操作者通过使用布粘接装置能安全且容易地进行布的粘接作业。


图1是布粘接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贮存部30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贮存部3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穿过图2的A-A线和贮存室31的中心轴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贮存室盖60的俯视图。
图6是贮存室盖60的仰视图。
图7是贮存室盖60的右视图。
图8是图5的B-B线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9是图5的C-C线箭头方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贮存室盖60和包括该贮存室盖60的布粘接装置1进行说明。参照图1,对布粘接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将图1的右斜下方、左斜上方、右斜上方、左斜下方分别作为布粘接装置1的前方、后方、右方、左方。布粘接装置1包括底座部 2、立柱部3、机臂部4。底座部2固定于工作台(未图示)。立柱部3从底座部2右端朝竖直上方延伸。机臂部4与立柱部3上端连接,并朝立柱部3左侧面的左方突出。底座部2在其内部包括下移送滚筒、下移送马达等(未图示)。下移送滚筒位于上移送滚筒17下方,驱动皮带18。下移送马达驱动下移送滚筒旋转。底座部2是支撑立柱部3的基座。立柱部3支撑机臂部4。机臂部4从后方依次包括梁部6、贮存部30、泵壳体 20。机臂部4在其内部包括各种马达等。下面对梁部6进行说明。梁部6包括主体部7、弹簧支撑部8、柱部9。主体部7是大致杆状的构件,从机臂部4的左侧后端部朝左方沿水平方向延伸。弹簧支撑部8呈板状, 从主体部7的左端部朝前方沿水平方向延伸。柱部9以与水平面大致成45度的角度从主体部7朝斜前下方延伸。柱部9的下端部与底座部2分离。弹簧支撑部8在其前方侧头端部具有孔。通过将轴部12的上端部分插入孔中,弹簧支撑部8将轴部12支撑成能上下运动。轴部12贯穿弹簧11。柱部9在其下端部左侧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柱部9利用该轴支撑滚筒保持部13的后端部14。滚筒保持部13 能使前端部15以该轴为摆动中心在上下方向上摆动。滚筒保持部13利用前端部15将上移送滚筒17支撑成能旋转。上移送滚筒17呈圆柱状,位于喷嘴25后方附近。滚筒保持部13在比其中央略靠前方侧的上表面具有轴支撑部16。轴支撑部16对贯穿弹簧11的轴部12的下端予以支撑。弹簧11设于弹簧支撑部 8与轴部12的下部之间。弹簧11朝下方对轴部12施力,藉此朝下方对滚筒保持部13施力。上移送滚筒17和皮带18夹着布旋转,使布沿前后方向移动。下面对泵壳体20进行说明。泵壳体20包括第一泵壳体21和第二泵壳体22。第一泵壳体21大致呈立方体形状,通过四根螺钉与机臂部4的左侧面连接。第一泵壳体21 的左侧形成凹部,在该凹部内设有齿轮泵(未图示)。第二泵壳体22通过四根螺钉与第一泵壳体21的左侧连接,并覆盖齿轮泵。第一泵壳体21与第二泵壳体22形成泵室。齿轮泵从贮存部30中汲取被贮存部30加热而熔化的粘接剂,并将适量的粘接剂加压供给到喷嘴 25。第二泵壳体22利用其下部支撑支撑部M。支撑部M从第二泵壳体22的下部朝左方延伸,并在其左端朝下方弯曲。支撑部M的下端部略微离开底座部2的上表面。支撑部M利用其下端支撑杆状的喷嘴25。喷嘴25从支撑部M朝左方突出。喷嘴25的突出方向也可以是右方。支撑部M在其内部包括供给路(未图示)。供给路从齿轮泵朝喷嘴25 延伸。喷嘴25将通过了供给路的粘接剂喷出。泵壳体20和支撑部M在其内部包括加热器(未图示)。加热器对通过泵壳体20和支撑部M的粘接剂进行加热。因此,被贮存部 30加热后的粘接剂不会在到达喷嘴25的中途固化。贮存部30呈将上下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大致长方体状。贮存部30从机臂部4的左侧且从泵壳体20的后方部分朝上方延伸。贮存部30主要包括贮存室31、贮存室盖60、 螺钉盖44(参照图3等)。参照图2 图4对贮存部30进行说明。在图2 图4中,为了易于说明,没有图示贮存室31的方筒状外框。贮存室盖60安装于贮存室31的上部。贮存室31为使贮存于内部的粘接剂熔化,因贮存室加热器(后述)的热而变成高温。贮存室盖60由热传导率比金属的热传导率低的合成树脂形成。因此,通过将贮存室盖60安装于贮存室31,能防止操作者直接接触高温的贮存室31而被烫伤。如图3、图4所示,贮存室盖60在其内部固定有螺钉盖44。螺钉盖44通过旋紧而安装于贮存室31的上部。因此,操作者只需旋转贮存室盖60就能将螺钉盖44和贮存室盖60同时安装于贮存室31的上部。下面对贮存室31进行说明。贮存室31包括盒体保持部32、腿部33、开口部39。盒体保持部32是圆筒状的构件。操作者将填充有粘接剂的圆筒状的盒体37插入盒体保持部32的上部开口,从而将盒体37安装于盒体保持部32。盒体保持部32在其上端右后方和左前方分别具有用于固定开口部39的螺钉孔35。盒体37在其底面(图3中上部的面)包括环状的垫圈52。腿部33分别形成于盒体保持部32的外周面的右前方、右后方、左前方、左后方。腿部33从盒体保持部32的下端延伸至上下方向中心。腿部33保持盒体保持部32的姿势。 右前方和左后方的腿部33分别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热器插入孔34。各加热器插入孔 34分别在其内部保持有杆状的贮存室加热器(未图示)。布粘接装置1对贮存室加热器通电来使盒体37内的粘接剂熔化。开口部39呈圆筒状。开口部39在其外周面具有用于安装螺钉盖44的两个螺旋槽40。两个螺旋槽40的形状以开口部39的中心轴为中心相互对称。开口部39在其下端部分包括俯视呈矩形的凸缘部41。凸缘部41在其右后方的角部和左前方的角部分别具有螺钉孔42。通过使凸缘部41的两个螺钉孔42的位置与盒体保持部32的两个螺钉孔35的位置对位并旋紧螺钉,从而将开口部39固定于盒体保持部32的上部。圆筒状的开口部39 的中心轴与盒体保持部32的中心轴一致。下面对螺钉盖44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螺钉盖44包括周壁部45、上部封闭部 50、空气管连接部M。周壁部45呈圆筒状。周壁部45的内径与贮存室31的开口部39的外径相等。如图4所示,周壁部45在其内侧面包括两个爪部46。两个爪部46朝周壁部45的内侧突出。 两个爪部46形成于以周壁部45的中心轴为中心相互对称的位置。操作者只要使两个爪部 46分别与两个螺旋槽40嵌合并使螺钉盖44俯视顺时针旋转,就能将螺钉盖44安装于开口部39。若操作者使螺钉盖44俯视逆时针旋转,则能从开口部39卸下螺钉盖44。如图3 所示,周壁部45在其上端缘部包括两个带槽片体47和两个无槽片体48。无槽片体48的上表面为平面。带槽片体47在其上表面形成有槽状的固定用凹部49。操作者利用带槽片体 47和无槽片体48能容易地固定贮存室盖60和螺钉盖44。详细情况将在后面阐述。上部封闭部50是下侧凹下的大致圆板状的构件。上部封闭部50在其上表面中心包括接头部51。接头部51将来自用于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管(未图示)的空气导入盒体 37内部。盒体37内部的粘接剂在压缩空气的力的作用下朝泵壳体20(参照图1)内的齿轮泵移动。如图4所示,上部封闭部50固定于周壁部45的上部。上部封闭部50在其下表面中心包括下端尖锐突出的针53。将螺钉盖44安装于开口部39时,针53进入盒体37的垫圈52的内侧,并在盒体37的底面开孔。该孔成为流向盒体37内部的压缩空气的流入路。 同时,盒体37的垫圈52封闭盒体37与螺钉盖44的间隙。空气管连接部M与上述空气管 (未图示)连接,且从上部与接头部51嵌合。下面对贮存室盖6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贮存室盖60的形状是上部封闭的大致四方筒状。贮存室盖60包括筒部61和顶壁62。筒部61的上部一条边的长度比下部一条边的长度略小。在贮存室盖60安装于贮存室31的状态下,筒部61覆盖贮存室31上部的外周面(侧面)。顶壁62形成于筒部6 1的上部开口。在贮存室盖60安装于贮存室31 的状态下,顶壁62封闭贮存室31的上方。因此,贮存室盖60能可靠地防止操作者直接接触高温的贮存室31的上部。顶壁62在其中心具有圆形的空气管插入孔72。空气管插入孔72供上述空气管(未图示)插入内部。顶壁62在空气管插入孔72的周围形成有表示用于拆卸螺钉盖44的旋转方向的箭头73。操作者通过观察箭头73能容易地把握用于拆卸螺钉盖44的旋转方向。
贮存室盖60主要包括凹部63 66、通气孔68、突出部70、盖固定部75。下面对凹部63 66进行说明。如图2、图5、图6所示,筒部61具有形状朝内侧凹下的正面凹部 63、背面凹部64、右凹部65、左凹部66 (以下总称为“凹部63 66”)。正面凹部63形成于筒部61的正面,背面凹部64形成于筒部61的背面,右凹部65形成于筒部61的右侧面,左凹部66形成于筒部61的左侧面。凹部63 66的形状是朝内侧平滑弯曲的形状。四个凹部63 66的形状除了有无后述通气孔68以外是互相相同的。凹部63 66从筒部61的四个面的各中心的略下方朝上端部形成。 当操作者用手旋转贮存室盖60时,能用手指扣住凹部63 66,并用手掌抵住筒部 61的角部。因此,操作者能容易地抓住筒部61的角部来使贮存室盖60旋转。即便在操作者戴着耐热手套时,也能容易且安全地进行贮存室盖60和螺钉盖44的安装、拆卸。下面对通气孔68进行说明。如图2、图5、图6所示,贮存室盖60在筒部61和顶壁62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一个或多个通气孔68。因贮存室31的加热而温度上升的空气通过通气孔68而流向贮存室盖60外部。因此,与没有形成通气孔68的情形相比,能降低贮存室盖60的温度。操作者能更安全地进行操作。本实施方式的贮存室盖60不是在顶壁62而是在筒部61具有通气孔68。因此,通气孔68朝向侧方。由于贮存室盖60的通气孔68朝向侧方,因此能降低从上方落下的灰尘经由通气孔68进入贮存室盖60内部的可能性。如图5 图7所示,贮存室盖60在其右凹部65的上端缘部和左凹部66的上端缘部分别具有五个通气孔68。变成高温的空气在贮存室盖60内部上升。因此,贮存室盖60能有效地使高温空气从筒部6 1的顶壁62侧(筒部 61的上部)的通气孔68流到外部。如上所述,操作者在旋转贮存室盖60时,用手指扣住凹部63 66。操作者能容易地用手指扣住右凹部65和左凹部66中形成通气孔68的部分。因此,操作者能更容易且安全地进行贮存室盖60和螺钉盖44的安装、拆卸。当使贮存室盖60旋转至爪部46 (参照图4)与螺旋槽40的终端部接触时,正面凹部63朝向正面侧停止。操作者在布粘接装置1的正面侧进行操作。贮存室盖60在右凹部 65和左凹部66具有通气孔68,而在正面凹部63不具有通气孔68。因此,贮存室盖60不会使从通气孔68排出的高温空气遇到在正面侧进行操作的操作者。下面对突出部70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贮存室盖60在凹部63 66(图8中仅图示了凹部65、66)的上端缘部包括突出部70。突出部70朝远离筒部61的中心轴的方向 (外侧)突出。操作者用手扣住凹部63 66来搬运贮存室盖60时,操作者的手卡住突出部70。因此,即便在操作者戴着易滑的耐热手套时,突出部70也能降低操作者弄掉贮存室盖60的可能性。如图7、图8所示,右凹部65上端的突出部70和左凹部66上端的突出部 70形成于通气孔68的上端。因此,突出部70能降低灰尘进入通气孔68的可能性。下面对盖固定部75进行说明。如图5、图6所示,贮存室盖60在其右前方、右后方、左前方、左后方分别包括盖固定部75。盖固定部75固定贮存室盖60和螺钉盖44。图9是贮存室盖60的右前方的盖固定部75的纵剖图。盖固定部75包括凹陷部 76、螺钉孔77、固定螺钉85。凹陷部76是从顶壁62的壁面朝下方凹陷的部位。螺钉孔77 形成于凹陷部76的底部。金属制的固定螺钉85旋入凹陷部76的螺钉孔77和螺钉盖44 (参照图幻的带槽片体47的螺钉孔,从而固定贮存室盖60和螺钉盖44。当固定贮存室盖60和螺钉盖44时,贮存室盖60的筒部6 1的中心轴与螺钉盖44的转轴一致。由于螺钉孔77 形成于凹陷部76的底部,因此,固定螺钉85的头部不会从顶壁62的表面露出。因此,操作者不易与热传导率较高的金属制的固定螺钉85接触,从而能降低烫伤的可能性。如图9所示,贮存室盖60的右前方和左后方的凹陷部76在其下端包括防止旋转部80。防止旋转部80是从凹陷部76的下端朝更下方突出的凸部。防止旋转部80与形成于螺钉盖44的带槽片体47的固定用凹部49嵌合。由于防止旋转部80与固定用凹部49 嵌合,因此,能防止螺钉盖44相对于贮存室盖60旋转。所以,与仅利用固定螺钉85固定螺钉盖44的情形相比,贮存室盖60能可靠地固定螺钉盖44。由于操作者在使防止旋转部80 与固定用凹部49嵌合之后旋紧固定螺钉85,因此能将螺钉盖44以正确角度容易地固定于贮存室盖60。如图6所示,四个盖固定部75中,贮存室盖60的右前方和左后方的盖固定部75 具有防止旋转部80。贮存室盖60的右后方和左前方的盖固定部75不具有防止旋转部80。 因此,贮存室盖60的形状以筒部61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如上所述,螺钉盖44在其右前方和左后方包括带槽片体47,在其右后方和左前方包括无槽片体48。防止旋转部80仅在将贮存室盖60相对于螺钉盖44调整到合适角度时,才与带槽片体47的固定用凹部49嵌合。若防止旋转部80与固定用凹部49嵌合,则贮存室盖60处于通气孔68朝向右方和左方的合适姿势。因此,操作者能容易地调整贮存室盖60的姿势,从而能固定贮存室盖60和螺钉盖44。根据本实施方式,操作者通过转动贮存室盖60能将固定于贮存室盖60内侧的螺钉盖44牢固地安装于贮存室31的开口部39。因此,操作者能可靠地密封贮存室31内部。 由于贮存室盖60位于螺钉盖44的外侧,因此,当贮存室31处于高温时,贮存室盖60的温度比螺钉盖44的温度低。因此,与操作者直接接触螺钉盖44使螺钉盖44旋转的情形相比,能安全地安装、拆卸螺钉盖44。贮存室盖60的筒部61具有朝内侧凹下的凹部63 66。由于操作者用手指扣住凹部63 66使贮存室盖60转动,因此,即便在戴着耐热手套时,手也不易打滑。因此,操作者能容易且安全地进行螺钉盖44的安装、拆卸。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筒部61可以不是方筒状而是圆筒状。筒部 61呈圆筒状时,操作者通过用手扣住形成于筒部61侧面的凹部,也能容易地旋转贮存室盖 60。凹部63 66的数量、形状等能进行变更。例如,凹部63 66也可以不是平滑地朝内侧弯曲的形状。凹部63 66可以从筒部61的壁面的上端延伸至下端。凹部63 66也可以形成仅壁面的中央部分凹下的形状。贮存室盖60也可以仅在筒部61的右侧面和左侧面具有凹部。用于固定贮存室盖60和螺钉盖44的结构也能进行变更。例如,贮存室盖60可以使用夹子等代替固定螺钉85来固定螺钉盖44。贮存室盖60的筒部61的中心轴无需与螺钉盖44的转轴一致,只需与螺钉盖44的转轴平行即可。即便筒部6 1的转轴与螺钉盖44 的转轴错位,操作者通过旋转贮存室盖60,也能进行螺钉盖44的安装、拆卸。此外,能改变通气孔68的形状、位置、数量等。例如,通气孔68可形成于顶壁62。 通气孔68也可形成于筒部61中除凹部63 66以外的部位。较为理想的是,通气孔68形成于凹部65、66的上端缘部,但也可使上端缘部与通气孔68分离。贮存室盖60可以设置横向较长的一个长孔来代替五个通气孔6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防止旋转部80形成为凸状,螺钉盖44的固定用凹部49形成为凹状。相反地,也可以将防止旋转部80形成为凹状,在螺钉盖44上设置固定用凸部。形成于带槽片体47的凹部也可以不是槽状的。凹部只要是能与防止旋转部80嵌合的形状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贮存室盖,安装于内部贮存有粘接剂且对所贮存的粘接剂进行加热以使其熔化的贮存室,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部,该筒部形成筒状并覆盖所述贮存室的外周; 顶壁,该顶壁形成于所述筒部的两个开口中的一个;以及盖固定部,该盖固定部将通过旋入所述贮存室的开口部而安装的螺钉盖以所述螺钉盖的转轴与所述筒部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固定于所述筒部内侧, 在所述筒部上至少形成有一个呈朝内侧凹下的形状的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贮存室盖,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部和所述顶壁中的至少一方形成通气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贮存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室盖以所述顶壁覆盖所述贮存室上方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贮存室的上部, 所述通气孔形成于所述凹部的所述顶壁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贮存室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的上端缘部形成朝远离所述筒部中心轴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贮存室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固定部包括与形成于所述螺钉盖的螺钉孔旋紧的固定螺钉;以及与形成于所述螺钉盖的固定用凹部或固定用凸部嵌合的防止旋转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贮存室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固定部包括与形成于所述螺钉盖的螺钉孔旋紧的固定螺钉;以及与形成于所述螺钉盖的固定用凹部或固定用凸部嵌合的防止旋转部。
7.一种布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贮存室盖、所述贮存室和所述螺钉盖, 利用所述贮存室贮存的粘接剂来粘接布。
8.一种布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贮存室盖、所述贮存室和所述螺钉盖, 利用所述贮存室贮存的粘接剂来粘接布。
9.一种布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所述的贮存室盖、所述贮存室和所述螺钉盖, 利用所述贮存室贮存的粘接剂来粘接布。
10.一种布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贮存室盖、所述贮存室和所述螺钉盖, 利用所述贮存室贮存的粘接剂来粘接布。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可靠地封闭贮存室并能容易且安全地进行盖的安装、拆卸的贮存室盖及包括该贮存室盖的布粘接装置。盖旋入安装于贮存室的开口部。贮存室在其内部贮存粘接剂,并对所贮存的粘接剂进行加热以使其熔化。贮存室盖安装于贮存室。贮存室盖包括筒部、顶壁、盖固定部。筒部形成筒状并覆盖贮存室的外周。顶壁形成于筒部的两个开口中的一个。盖固定部将螺钉盖以螺钉盖的转轴与筒部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固定于筒部内侧。筒部具有呈朝内侧凹下的形状的凹部。
文档编号A41H43/04GK102525000SQ2011103080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30日
发明者堀部美彦, 山浦宏贵, 岩越弘恭, 根本祥光, 梅田和俊, 皆川裕一朗, 盐谷哲司, 西村和人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