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防风晴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29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旋转防风晴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风晴雨伞,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旋转防风晴雨伞。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使用的晴雨伞有两种,一种是不可折叠不可伸缩的,这种伞携带不便;另一种是可折叠可伸缩的,携带方便,应用广泛,以上两种伞遭遇强风容易变形弯折。现有防风伞,采用二层伞面设计,上面一层伞面遮住下层伞面的孔,虽不漏雨,但二层伞面间隙小,遇到大风易被风吹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缺点,提出一种操作方便、形状美观的可旋转 防风晴雨伞。当遇强风天气时,将下层雨伞旋转一定角度,风可从两层之间的间隙处排出,使伞面形状保持不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旋转防风晴雨伞,包括上层伞面
(I)、下层伞面(2)、主伞杆(3),上层伞布支撑杆(5)和下层伞布支撑杆(6)的一端与上部的伞帽(4)之间分别由固定连接套(9)和转动连接套(10)连接,主伞杆(3)与内层连接套
(7)之间滑动连接,内层连接套(7)和外层连接套⑶之间嵌套连接,其特征是上层伞布支撑杆(5)与固定连接套(9)之间、下层伞布支撑杆(6)与转动连接套(10)之间均为活动连接,固定连接套(9)和转动连接套(10)嵌套在主伞杆(3)上。所述内层内层连接套(7)和外层连接套(8)分别控制上层伞布支撑杆(5)和下层伞布支撑杆(6)的开闭,撑开雨伞后卡在凹槽(11)处。所述两滑动连接套可在主伞杆上同时滑动,控制两层伞的开闭状态,撑开雨伞后,内层连接套(7)固定,外层连接套(8)可在某一特定角度范围内旋转,所控制的下层雨伞面也随其一起旋转。所述伞帽下部转动连接套(10)与外层连接套(8) —起旋转。

图I是本实用新型晴雨伞展开状态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晴雨伞展开状态下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晴雨伞内层滑动连接套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晴雨伞外层滑动连接套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晴雨伞固定连接套、转动连接套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种可旋转防风晴雨伞,包括上层伞面I、下层伞面2、主伞杆3,上层伞布支撑杆5和下层伞布支撑杆6的一端与上部的伞帽4之间分别由固定连接套9和转动连接套10连接,主伞杆3与内层连接套7之间滑动连接,内层连接套7和外层连接套8之间嵌套连接,上层伞布支撑杆5与固定连接套9之间、下层伞布支撑杆6与转动连接套10之间均为活动连接,固定连接套9和转动连接套10嵌套在主伞杆3上。内层连接套7和外层连接套8分 别控制上层伞布支撑杆5和下层伞布支撑杆6的开闭,撑开雨伞后卡在凹槽11处。两滑动连接套可在主伞杆上同时滑动,控制两层伞的开闭状态,撑开雨伞后,内层连接套7固定,外层连接套8可在某一特定角度范围内旋转,所控制的下层雨伞面也随其一起旋转。滑动连接8和转动连接套10可在某一特定角度范围内旋转,使上层伞面与下层伞面之间产生足够大的间隙,便于排风。
权利要求1.一种可旋转防风晴雨伞,包括上层伞面(I)、下层伞面(2)、主伞杆(3),上层伞布支撑杆(5)和下层伞布支撑杆¢)的一端与上部的伞帽(4)之间分别由固定连接套(9)和转动连接套(10)连接,主伞杆(3)与内层连接套(7)之间滑动连接,内层连接套(7)和外层连接套(8)之间嵌套连接,其特征是上层伞布支撑杆(5)与固定连接套(9)之间、下层伞布支撑杆(6)与转动连接套(10)之间均为活动连接,固定连接套(9)和转动连接套(10)嵌套在主伞杆(3)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旋转防风雨伞,其特征是内层连接套(7)和外层连接套(8)分别控制上层伞布支撑杆(5)和下层伞布支撑杆¢)的开闭,撑开雨伞后卡在凹槽(11)处。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旋转防风雨伞,其特征是撑开雨伞后,内层连接套(7)固定,外层连接套(8)可在某一特定角度范围内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旋转防风雨伞,其特征是转动连接套(10)与外层连接套(8)—起旋转。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旋转防风晴雨伞(折叠式和非折叠式均可),该旋转防风雨伞分为上、下两层,两层均包括伞骨和伞面。下层可旋转一定的角度。遇无风天气时,不必旋转下层雨伞区域;当遇强风天气时,将下层雨伞旋转一定角度,风可从两层之间的间隙处排出,使伞面形状保持不变。
文档编号A45B23/00GK202566659SQ2011203331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日
发明者刘帅, 楚翠文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