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减震助力鞋底部件、鞋底及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鞋底的部件,具有减震助力的功能。本发明还涉及设置所述鞋底部件的鞋底和鞋。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人在行走或跑动过程中,脚部会受到地面反馈的冲击力非常大,容易对脚部造成损伤。为此,人们在对鞋,特别是鞋底进行设计时想尽办法要减缓这种冲击力。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是对鞋底进行如下设置鞋底分成大底和中底两层,与地面摩擦、接触的是大底,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大底上方(与脚部接近的一侧)设置中底,中底采用弹性材料,利用弹性材料变形吸收上述冲击力,以此达成减缓冲击力对脚部的冲击。现有的鞋底的设计虽然部分缓解了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中底与脚部接触,因此中底需要比较柔软,同时中底也不能过厚,以免给人们的行走带来不便。中底的上述特点导致中底本身能够吸收的能量有限,也就是对于地面反馈的冲击力缓解能力有限。这在人们剧烈运动时尤为明显,高强度的运动带来了巨大的地面冲击力对脚部进行冲击,而中底的减震能力不足,使得脚部仍然容易受到损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鞋底减震能力不足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震助力鞋底部件,本发明也提供了设置上述鞋底减震部件的鞋底和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减震助力鞋底部件,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连接的弹性倾斜板,所述倾斜板倾斜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底板呈U形,所述倾斜板在所述U形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倾斜板一体成型。在所述倾斜板的侧边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中底紧固凸缘;和/或在所述底板的侧边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大底紧固凸缘。所述底板和所述倾斜板之间的夹角为30度-60度。所述鞋底部件的材质为TPU或碳纤维。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在所述中底和所述大底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减震助力鞋底部件,所述倾斜板与所述中底触压,所述底板与所述大底连接。所述减震助力鞋底部件设置在所述鞋底的前掌部位和/或后掌部位。在所述大底上设置有与所述底板相应的装配凹槽。鞋,设置有如前所述鞋底。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减震助力鞋底部件作为一个单独部件设置在鞋底,承担减缓地面冲击力的任务。由于没有材料特性的限制,本发明的减震助力鞋底部件可以采用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制成,因此,本发明的减震助力鞋底部件可以吸收较大的外部冲击力。另外,本发明的减震阻力鞋底部件的弹性倾斜板与底板之间具有活动空间,这一空间可以容纳弹性倾斜板进行较大的弹性变形,从而吸收较多的能量,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地面反馈力对脚部的冲击,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鞋底与鞋能够耐受较大的地面冲击力,对脚部进行良好保护。
图1为本发明减震助力鞋底部件的一个实例的正视图。图2为图1所不减震助力鞋底部件的俯视图。图3为减震助力鞋底部件在鞋底的装配位置图。图4为图1所示减震助力鞋底部件的立体图。图5为减震助力鞋底部件装配到大底上的装配立体图。图6为在图5基础上装配中底的装配立体图。图中标识说明如下1、减震助力鞋底部件;2、大底;3、中底;10、倾斜板;11、底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图1显示了本发明减震助力鞋底部件的一个实例。减震助力鞋底部件I包括底板11和倾斜板10两部分。倾斜板10和底板11两个板状结构呈一定夹角交汇连接在一起,倾斜板10和底板11之间的夹角优选在30度-60度之间。倾斜板10至少应当具有弹性,可以进行弹性变形。图2从俯视的角度进一步展现了减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结构,图4则从立体视角展现了减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结构。底板11呈U形,倾斜板10与底板11在所述U形的底部(即U形的下凹部)连接,倾斜板10自与底板11连接之处向底板11的斜上方延伸(在图2中向左侧延伸)。底板11自与倾斜板10连接处向图2中的左侧延伸,这样,倾斜板10和底板11之间的夹角就可以呈现优选的30度至60度之间的值。这种结构,使得倾斜板10受到压力时,底板11可以给予相应的支撑,无须在鞋底设置其他支撑部件。本发明的减震助力鞋底部件I最好选用板材(板材的厚度在1. 5-2. 8毫米)一体成型,加工成本低,且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本发明的减震助力鞋底部件的材质优选TPU或碳纤维。TPU名称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这种材料能在一定热度下变软,而在常温下可以保持不变,可以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碳纤维是由碳元素构成的无机纤维,具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又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碳纤维板材具有拉伸强度高、耐腐蚀性、抗震性、抗冲击性等良好性能。本发明的减震助力鞋底部件采用碳纤维板材进行加工而成。图3显示了减震助力鞋底部件I在本发明鞋底上的装配位置,可以装配在前掌部位(图3中右侧的减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位置),也可以装配在后掌部位(图3中左侧的减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位置),也可以在前掌部位和后掌部位同时装配。
图5和图6以立体的角度展示了本发明鞋底的结构。图5和图6为了清楚起见,只以减震助力鞋底部件I设置在前掌部位为例。减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底板11设置在大底2上,大底2上的相应位置可以预先加工出适当形状的凹槽(装配凹槽),以便放置底板11。倾斜板10的上表面与中底3接触。另一优选的方案是在倾斜板10的两侧沿图5和图6中向上方向延伸出两个凸缘(为了图5和图6显示清楚,没有显示该凸缘结构),该凸缘包夹住中底3,使得中底3与减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结合更加可靠。本发明的鞋底的中底3采用EVA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大底采用EVA材料并贴合少许橡胶片在摩擦部位,可以保持整个大底的轻又耐磨的特点。结合图6对本发明减震助力鞋底部件I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以便进一步说明其原理。当脚部落下时冲压中底3,进而压缩减震助力鞋底部件I。受到这一压力后,倾斜板10发生弹性变形,向底板10压去。由于倾斜板10的弹性变形吸收了大部分能量,因此相当大程度上减少了地面产生的对脚部的冲击力。当脚部抬起时,倾斜板10向上弹起,形成向上的弹力,对脚部的抬起起到了助推的作用。由此,本发明的减震助力鞋底部件实现了减震和助力的效果。本发明的鞋设置了本发明的鞋底,具有良好的减震助力效果。同时,减震助力鞋底部件选用适当的材料(不受中底和大底的材料限制)可以达成较强的减震助力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还可以采用等同技术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减震助力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连接的弹性倾斜板,所述倾斜板倾斜于所述底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震助力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呈U形,所述倾斜板在所述U形的底部与所述底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减震助力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倾斜板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减震助力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倾斜板的侧边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中底紧固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减震助力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倾斜板之间的夹角为30度-60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减震助力鞋底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部件的材质为TPU或碳纤维。
7.鞋底,包括中底和大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底和所述大底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I至6之一所述减震助力鞋底部件,所述倾斜板与所述中底触压,所述底板与所述大底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助力鞋底部件设置在所述鞋底的前掌部位和/或后掌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鞋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底上设置有与所述底板相应的装配凹槽。
10.鞋,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7至9之一所述鞋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震助力鞋底部件、鞋底及鞋。其中,减震助力鞋底部件,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连接的弹性倾斜板,所述倾斜板倾斜于所述底板设置。本发明的减震助力鞋底部件、鞋底及鞋,减震助力能力强,对脚部保护效果好。
文档编号A43B13/18GK103005780SQ2012105300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丁思博, 丁思恩, 郑荣大, 黄雪琼, 郑艺文, 余常彬, 黄明显 申请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