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691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李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被收纳的行李箱结构。
技术背景 在旅游前的准备时,旅行者会希望将旅行过程中所会使用到的所有物品一并收纳进行李箱中。但旅行者能携带的物品的数量往往受限于行李箱的容量而只能选择携带较为重要的随身物品,其余次重要的随身物品只能留在家中,并到目的地再行添购次重要的随身物品。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购买因无法携带的次重要的随身物品而造成浪费,旅行者往往喜爱用大容量的行李箱,好将众多私人物品收纳入行李箱内。然而大容量的行李箱虽然可于旅途中带来便利,但旅途结束后却为旅行者带来收纳上的不便,尤其是硬壳的行李箱,不像软壳的行李箱可直接压缩及靠拢壳体而达到缩减行李箱所需占据的收纳空间。此时,若家中的收纳柜刚好仅剩下狭小空间,而此收纳空间不足以让行李箱摆放进去,收纳者就必需要另外寻找空间摆放。再者,若刚好柜子内均无足够空间摆放,收纳者就必需让行李箱摆放于收纳柜外,这样会让家里感觉更拥挤、更杂乱。因此,如何让旅行者在不使用行李箱时,可将行李箱的厚度缩小,让收纳者更易于找到足够空间收纳行李箱,将是设计人员应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结构,藉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行李箱不易于被收纳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李箱结构,包含—箱背构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边与一第二边以及相对的一第三边与一第四边;二箱侧构件,活动地连接于该箱背构件的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以及一箱面构件,可挠曲,该箱面构件活动地连接于该箱背构件的该第三边,该二箱侧构件与该箱面构件具有一组合位置及一叠置位置,于该组合位置,该二箱侧构件竖立于该箱背构件,且该箱面构件以一结合手段结合于该二箱侧构件及该箱背构件的该第四边,以共同组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于该叠置位置,该二箱侧构件及该箱面构件叠置于该箱背构件上。上述的行李箱结构,其中该结合手段为一拉链构件、一魔鬼毡组件或一夹链组件。上述的行李箱结构,其中还包含一补强构件,该补强构件活动地连接于该箱背构件的该第四边,该补强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能够选择地连接于该二箱侧构件。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行李箱结构,包含一箱背构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边与一第二边以及相对的一第三边与一第四边;二箱侧构件,活动地连接于该箱背构件的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以及二箱面构件,可挠曲,该二箱面构件活动地连接于该箱背构件的该第三边及该第四边,该二箱侧构件与该二箱面构件具有一组合位置及一叠置位置,于该组合位置,该二箱侧构件竖立于该箱背构件,且该二箱面构件分别以一结合手段结合于该二箱侧构件,以共同组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于该叠置位置,该二箱侧构件及该二箱面构件叠置于该箱背构件上。上述的行李箱结构,其中还包含一连接构件,可挠曲,该连接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该二箱侧构件,该二箱面构件分别以该结合手段结合于该二箱侧构件及该连接构件,以共同组成该封闭的容置空间。上述的行李箱结构,其中还包含一补强构件,该补强构件活动地连接于该箱背构件的该第四边,该补强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能够选择地连接于该二箱侧构件。上述的行李箱结构,其中该结合手段为一拉链构件、一魔鬼毡组件或一夹链组件。
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行李箱结构,系利用箱侧构件及箱面构件可相对箱背构件活动而于组合位置及叠置位置间切换,利用箱侧构件于上述两位置间切换所产生的高度差,令行李箱结构于组合位置时具有大的容置空间能塞入所需的物品,而于叠置位置时,能缩小行李箱结构叠置时的厚度以便于被收纳。另外,因为箱面构件为可挠曲的特性,所以箱面构件与二箱侧构件相组合时,箱面构件可沿箱侧构件边缘弯折成罩覆状态,而箱面构件与二箱侧构件相分离时,箱面构件可摊开成平面状态。因此,箱面构件于叠合位置时并不会另外增加叠置时的厚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I为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被打开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结构被打开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第三实施例的行李箱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的被打开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第四实施例的行李箱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被打开的立体示意图;图8A至图8C为图3的折叠过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 行李箱结构100 箱背构件110 第一边120 第二边130 第三边140 第四边200 箱侧构件210 第一结合件220 第一连接件230 轮子[0041]240止挡块300箱面构件310第二结合件320黏合件 400补强构件410第二连接件500连接构件600结合手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同时参阅图I至图2,图I为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被打开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行李箱结构10的材质可为软性、半软性或硬性,可依实际需求而定,其包含一箱背构件100、二箱侧构件200、二箱面构件300及一连接构件500。其中箱背构件100适于配置一拉杆构件(未绘示)供使用者拖拉行李箱。本实用新型的重点为二箱侧构件200与二箱面构件300可相对箱背构件100弯折而具有一组合位置及一叠置位置,于组合位置,二箱侧构件200竖立于箱背构件100,且二箱面构件300各以一结合手段600结合于二箱侧构件200及连接构件500,以共同组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于叠置位置,二箱侧构件200及二箱面构件300叠置于箱背构件100上。其中,结合手段600可以为一拉链构件、一魔鬼毡组件或一夹链组件,并不以此为限,而本实施例是以拉链构件作为说明。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行李箱结构10的外形以常见的立方体状来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实际上行李箱结构10的外形也可以是三角柱状或圆柱状。故本实施例的箱背构件100包含相对的一第一边110与一第二边120以及相对的一第三边130与一第四边140。二箱侧构件200可活动地连接于箱背构件100的第一边110及第二边120。换句话说,二箱侧构件200分别可相对箱背构件100弯折。为了方便描述,二箱侧构件200如图2所示一样为竖立于箱背构件100,而每一箱侧构件200具有一厚度t及一高度h,厚度t为箱侧构件200自与箱背构件100连接处至最外侧的距离,而高度h为箱侧构件200自箱背构件100凸起的距离,高度h远大于厚度t。其中,高度h远大于厚度t,让箱侧构件200于组合位置与叠置位置时产生一高度差h-t,即为高度h减掉厚度t。换言之,当箱侧构件200于组合位置时,行李箱结构10的厚度为箱侧构件200的高度h,而当箱侧构件200于叠置位置时,行李箱结构10的厚度为箱侧构件200的厚度t加上箱背构件100的厚度。再者,各箱侧构件200的底部设有多个轮子230,以便于跟拉杆构件搭配而拖拉行李箱结构10。连接构件500也可挠曲,而连接构件500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二箱侧构件200。连接构件500可以如图2所示一样,是与二箱侧构件200 —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各别独立的构件,并不以此为限。而连接构件500可让二箱侧构件200维持于组合位置。二箱面构件300可活动地连接于箱背构件100的第三边130及第四边140,而二箱面构件300均可挠曲,是以二箱面构件300能够沿着各箱侧构件200的边缘包覆箱背构件100与二箱侧构件200所围成的空间。也因为箱面构件300是可挠曲的,所以叠置完的行李箱结构10的总厚度约等于箱背构件100的厚度加上箱侧构件200的厚度t,故能有效缩小行李箱结构10叠置时的厚度。其中,为了让行李箱结构10于相互叠置时,能够保持于叠置位置,二箱面构件300各可具有一黏合件320,二黏合件320可相互结合。其中,为了让行李箱结构10能承受更高的强度,二箱侧构件200靠近箱背构件100的第三边130的一侧各可包含一第一结合件210,而箱面构件300另可包含一对第二结合件310。当二第一结合件210与二第二结合件310相互结合时,可强化箱面构件300与二箱侧构件200间的连接强度,且通过这些结合件能够让箱面构件300预先于组合位置就位,以便于后续的结合程序。在其他实施例中,行李箱结构10也可以包含一补强构件400,请参阅图3,图3为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结构被打开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部分将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行李箱结构10包含一箱背构件100、二箱侧构件200、二箱面构件300及一补强构件400。二箱侧构件200可活动地连接于箱背构件100的第一边110及第二边120,二箱面构件300可活动地连接于箱背构件100的第三边130及第四边140,补强构件400可活动地连接于箱背构件100的第四边140。本实施例的箱侧构件200靠近箱背构件100的第四边140的一侧各可包含一第一连接件220,而补强构件400另可包含一对第二连接件410,当第一连接件220结合于第二连接件410时,可同时补强行李箱结构10底部以及侧向的强度。其中补强构件400不限于设置于行李箱结构10的底部,也可以同时设置于行李箱结构10的前面以获得较佳的保护。在其他实施例中,行李箱结构10也可以是不具有连接构件500,请参阅图4与图5,图4为第三实施例的行李箱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的被打开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部分将不再赘述。而本实施例的二箱侧构件200的边缘于相对的位置处各具有一止挡块240,止挡块240用以将箱侧构件200的边缘划分成两个结合路径,让二箱面构件300可各以一结合手段600与二箱侧构件200相结合。另外,二箱面构件300各具有一黏合件320,二黏合件320相结合可闭合行李箱结构10的容置空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行李箱结构10也可以是由一箱面构件300组合而成,请参阅图6与图7,图6为第四实施例的行李箱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的被打开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部分将不再赘述。而本实施例的行李箱结构10包含一箱背构件100、二箱侧构件200及一箱面构件300。二箱侧构件200可活动地连接于箱背构件100的第一边110及第二边120,以及箱面构件300可活动地连接于箱背构件100的第三边130,让二箱侧构件200与箱面构件300具有一组合位置及一叠置位置。于组合件置,二箱侧构件200竖立于箱背构件100,且箱面构件300以一结合手段600结合于二箱侧构件200及箱背构件100的第四边140,以共同组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于叠置位置,二箱侧构件200及箱面构件300叠置于箱背构件100上。接下来,将以第二实施例继续描述行李箱结构10的收折过程,请参阅图8A至图8C,图8A至图8C为图3的折叠过程的立体示意图。[0066]首先,如图8A所示,将二箱面构件300与二箱侧构件200间的拉链拉开,同时将第一结合件210与第二结合件310分开以及将第一连接件220与第二连接件410分开。此时,补强构件400是平躺于箱背构件100上,而二箱面构件300与二箱侧构件200相互分离而
可自由弯折。接着,如图SB所示,沿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分别将二箱侧构件200叠置于箱背构件100上。接着,如图SC所示,沿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分别将二箱面构件300叠置于二箱侧构件200上。此时,二箱面构件300将二箱侧构件200包覆于其中,同时,二箱面构件300通过二黏合件320相互结合,并将二箱侧构件200牢牢地包覆于其中。换句话说,行李箱结构10被固定于叠置位置。因此,使用者可轻易地将叠置后的行李箱结构10收纳于柜子内。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行李箱结构,是利用箱侧构件及箱面构件可相对箱背构件活动而于组合位置及叠置位置间切换,利用箱侧构件于上述两位置间切换所产生的高度差,、令行李箱结构于组合位置时具有大的容置空间能塞入所需的物品,而于叠置位置时,能缩小行李箱结构的厚度以便于被收纳。另外,因为箱面构件为可挠曲的特性,所以箱面构件与二箱侧构件相组合时,箱面构件可沿箱侧构件边缘弯折成罩覆状态,而箱面构件与二箱侧构件相分离时,箱面构件可摊开成平面状态。因此,箱面构件于叠合位置时并不会另外增加叠置时的厚度。再者,虽然箱面构件为可挠曲的软性材质,但因为行李箱结构具有补强构件,使行李箱可同时具有硬壳的保护效果及结构强度。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箱背构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边与一第二边以及相对的一第三边与一第四边; 二箱侧构件,活动地连接于该箱背构件的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以及 一箱面构件,可挠曲,该箱面构件活动地连接于该箱背构件的该第三边,该二箱侧构件与该箱面构件具有一组合位置及一叠置位置,于该组合位置,该二箱侧构件竖立于该箱背构件,且该箱面构件以一结合手段结合于该二箱侧构件及该箱背构件的该第四边,以共同组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于该叠置位置,该二箱侧构件及该箱面构件叠置于该箱背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手段为一拉链构件、一魔鬼租组件或一夹链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补强构件,该补强构件活动地连接于该箱背构件的该第四边,该补强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能够选择地连接于该二箱侧构件。
4.一种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箱背构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边与一第二边以及相对的一第三边与一第四边; 二箱侧构件,活动地连接于该箱背构件的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以及 二箱面构件,可挠曲,该二箱面构件活动地连接于该箱背构件的该第三边及该第四边,该二箱侧构件与该二箱面构件具有一组合位置及一叠置位置,于该组合位置,该二箱侧构件竖立于该箱背构件,且该二箱面构件分别以一结合手段结合于该二箱侧构件,以共同组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于该叠置位置,该二箱侧构件及该二箱面构件叠置于该箱背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连接构件,可挠曲,该连接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该二箱侧构件,该二箱面构件分别以该结合手段结合于该二箱侧构件及该连接构件,以共同组成该封闭的容置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补强构件,该补强构件活动地连接于该箱背构件的该第四边,该补强构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能够选择地连接于该二箱侧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手段为一拉链构件、一魔鬼租组件或一夹链组件。
专利摘要一种行李箱结构,其包含一箱背构件、二箱侧构件及一箱面构件。二箱侧构件与箱面构件可活动地连接于箱背构件其中三边而具有一组合位置及一叠置位置。于组合位置,二箱侧构件竖立于箱背构件,且箱面构件以一结合手段结合于二箱侧构件及箱背构件,以共同组成一封闭的容置空间,于叠置位置,二箱侧构件及箱面构件叠置于箱背构件上。藉此,可让叠置后的行李箱扁平化而便于被收纳。
文档编号A45C5/04GK202456880SQ20122010692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9日
发明者曾姿玮, 林宏盛, 王豪逸, 陈政丞, 黄威名 申请人:香港商景烁皮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