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口红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96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排口红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妆品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排口红管。
背景技术
口红可以增加嘴唇的色泽或改变嘴唇的颜色,是彩妆中重要的化妆品之一,口红的主要成份包含了蜡、油和色素。口红的包装通常采用口红管,现有技术中的口红管通常由中束芯,固定在中束芯外围的底座以及与底座相配合封装口红的盖体构成。授权公告号为CN201767294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油口红管中束芯,包括中束、中节、珠子和螺旋,中束与中节固定连接,螺旋内周面上设有螺旋形的导向槽,顶端伸入中节内并与其内壁轴向固定,珠子底部伸入螺旋内腔并被中节径向固定,底端设有与导向槽相配合的凸起,所述的中节壁面上设有若干弹片,每个弹片内侧设有仅靠螺旋外壁面的凸点。口红位于中束芯的中束内与珠子相固定,底座固定套设在螺旋外,使用时,将盖体打开,旋转底座,珠子相对中束滑动,将口红顶出。现有技术中,也有其他形式的口红管,授权公告号为CN202060223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隐藏式口红管,包括盖和中束芯,所述盖包括同轴穿套且过渡配合的外盖和内盖,所述外盖口部内侧边沿设有防止内盖逃脱的卡环,所述中束芯完全隐藏于外盖内腔中,头部与内盖内腔配合;所述外盖和内盖之间设有用于拉动内盖使中束芯底部露出外盖的拉绳,该拉伸一端延伸至外盖内腔底部与内盖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外盖侧壁的通孔并连接有拉件。
口红管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了更大程度的实现口红使用时的方便快捷,需要提供操作更简单,更易携带的口红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排口红管,可同时容纳两支口红,适合不同场合的使用,同时,利用按压操作取出口红,操作更方便快捷。一种双排口红管,包括相互配合的中束芯和盖体,还设有外壳,该外壳内带有两个相互隔离的内腔,每个内腔中均装有所述中束芯和盖体。所述外壳由两个并排布置的管体构成,两个内腔分别处在对应的管体中。管体的内腔中容纳相互配合的中束芯和盖体,可以同时携带两支口红,便于不同场合的使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内腔的一端为开放的按压口,所述盖体为透明材料,且盖体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对应的按压口处,所述内腔的另一端为用于插入中束芯的承插口。每个管体的内腔两端均开放,其中一端为按压口,另一端为承插口,中束芯由承插口插入与盖体配合,需要使用口红时,通过按压口按压盖体,将中束芯由承插口推出即可。[0014]盖体为透明材料,通过盖体可以直接观察口红的颜色,便于正确选择口红。作为优选,所述内腔中设有用于防止盖体脱出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盖体封装在所述内腔中,分别由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阻挡盖体由管体的内腔中脱出。作为优选,所述内腔中还设有与中束芯紧配合的第三限位件。中束芯由承插口插入管体的内腔中后,第三限位件与中束芯紧配合,防止中束芯从管体的内腔中脱出。中束芯插入内腔中与盖体相配合,推动盖体与第一限位件相接触,中束芯与第三限位件紧配合,中束芯与盖体在管体的内腔中的位置被限定,便于携带。作为优选,所述盖体具有与中束芯相配合的插接口,该插接口的边缘处为用于推动中束芯与第三限位件分离的抵接边。使用时,由按压口推动盖体,利用盖体与中束芯相抵接的抵接边向中束芯施力,使中束芯脱离第三限位件,由管体的内腔中滑出即可使用。作为优选,所述插接口的边缘为扩口。扩口即抵接边朝向盖体内部倾斜设置,中束芯由内腔一端的承插口插入后,与倾斜设置的抵接边相接触,沿倾斜的抵接边滑入盖体内,并推动盖体与第一限位件相接触,中束芯与第三限位件紧配合,限定盖体和中束芯在内腔中的位置。倾斜设置的抵接边便于中束芯与盖体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束芯与盖体的加工精度要求,使中束芯与盖体接触后与管体的内腔配合更紧密。作为优选,所述中束芯远离盖体的一端套有底座,所述中束芯通过该底座的外壁与第三限位件形成紧配合。所述底座的顶沿为与所述抵接边相配合的受力部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件为设置在按压口处的内翻边。按压口处的内翻边与管体具有平齐的端面,便于按压盖体,也使口红管的造型更简洁。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凸设于内腔内壁的限位环。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为凸设于内腔内壁的同一限位圈,该限位圈的端沿用于防止盖体脱出,限位圈的内壁与中束芯紧配合。限位圈邻近所述承插口设置,限位圈的一侧端沿与管体的承插口边沿平齐,另一侧端沿位于内腔中,用于阻挡盖体,防止盖体由内腔中脱出。限位圈的内壁与中束芯紧配合,防止中束芯插入内腔后,从内腔中滑出。限位圈对中束芯的插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中束芯完全插入内腔中后,底座的外壁与限位圈的内壁紧配合,限定中束芯在内腔中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双排口红管,通过按压口按压盖体,即可从管体中取出口红,操作方便快捷,并且可同时容纳两支口红,便于不同场合的选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排口红管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双排口红管做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双排口红管,包括相互配合的中束芯6和盖体2,还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管体4,每个管体4的内腔中均装有中束芯6和盖体2。内腔的一端为开放的按压口 1,盖体2为透明材料,且盖体2暴露于对应的按压口I处,内腔的另一端为用于插入中束芯6的承插口 8。管体4 一端设有内翻边9,即第一限位件,管体4的另一端内置有限位圈7,该限位圈7的一侧端沿位于内腔中,为限制盖体2脱出内腔的第二限位件,限位圈7的内壁为与中束芯6过盈配合,限制中束芯6从内腔中滑出的第三限位件。中束芯6由承插口 8插入后,与盖体2相配合,将盖体2推至与内翻边9相接触,中束芯6与限位圈7的内壁过盈配合,将中束芯6以及盖体2封装在管体4的内腔中。内翻边9与管体4具有平齐的端面,便于按压盖体2。限位圈7的另一侧端沿与管体4的承插口边沿平齐,使整个管体4造型更简洁。盖体2具有与中束芯6相配合的插接口,该插接口的边缘处为用于推动中束芯6与限位圈7分离的抵接边5,该抵接边5朝向盖体2内部倾斜设置。中束芯6由内腔一端的承插口 8插入后,与倾斜设置的抵接边5相接触,沿倾斜的抵接边5滑入盖体2内,并推动盖体2与内翻边9相接触,中束芯6与限位圈7的内壁紧配合,限定盖体2和中束芯6在内腔中的位置。中束芯6上还固定套设有底座3,底座3的底沿设有与限位圈7的内壁紧配合的凸起10,限位圈7对中束芯6的插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中束芯6完全插入内腔中后,底座3的凸起10与限位圈7的内壁紧配合,限定中束芯6在内腔中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双排口红管使用时,从按压口 I处按压盖体2,盖体2的抵接边5与中束芯6相接触,将中束芯6上套设的底座3推离限位圈7,中束芯6即从管体4的内腔中滑出以供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双排口红管,包括相互配合的中束芯和盖体,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外壳,该外壳内带有两个相互隔离的内腔,每个内腔中均装有所述中束芯和盖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口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一端为开放的按压口,所述盖体为透明材料,且盖体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对应的按压口处,所述内腔的另一端为用于插入中束芯的承插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口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中设有用于防止盖体脱出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排口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中还设有与中束芯紧配合的第三限位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排口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具有与中束芯相配合的插接口,该插接口的边缘处为用于推动中束芯与第三限位件分离的抵接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排口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的边缘为扩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排口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束芯远离盖体的一端套有底座,所述中束芯通过该底座的外壁与第三限位件形成紧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排口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设置在按压口处的内翻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排口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凸设于内腔内壁的限位环。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双排口红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和第三限位件为凸设于内腔内壁的同一限位圈,该限位圈的端沿用于防止盖体脱出,限位圈的内壁与中束芯紧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排口红管,包括相互配合的中束芯和盖体,还设有外壳,该外壳内带有两个相互隔离的内腔,每个内腔中均装有所述中束芯和盖体。所述内腔的一端为开放的按压口,所述盖体为透明材料,且盖体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对应的按压口处,所述内腔的另一端为用于插入中束芯的承插口。本实用新型双排口红管,通过按压口按压盖体,即可从管体中取出口红,操作方便快捷,并且可同时容纳两支口红,便于不同场合的选用。
文档编号A45D40/10GK203041103SQ20122072502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王林斌 申请人:浙江阿克希龙舜华铝塑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