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储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4309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储物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车用储物器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一种车用储物器;一种车用储物器,包括:提手、软性袋体、袋体压边、袋顶折叠缝边、托盘主体、托盘袋体连接装置、卡袋圈、圈式抱卡、提手抱卡装置、抱卡臂、抱卡脚、抱卡支座;其特征在于:软性袋体上缝接连接有对称的提手两个,提手为椭圆环形,其中一个提手上半椭圆环的内侧水平装有提手抱卡装置;软性袋体下部通过托盘袋体连接装置连接托盘主体;托盘袋体连接装置,包括卡袋圈和圈式抱卡,圈式抱卡下部为与托盘主体连接。一种车用储物器具有在车辆行驶晃动时,多汁物品的汤汁不会倾洒到车箱内;一种车用储物器,耐酸碱,不易被电解质的液体腐蚀;易折收便携带;结构简单、可工艺性强、制作简便、成本低廉。
【专利说明】—种车用储物器
【技术领域】
[0001 ] 一种车用储物器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经济的发展迅猛,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甚至老年人也多开上了四轮的老年代步车,近年来私家汽车业已成为人们交通工具的主流。私家车的用途也更加多样化,不仅上下班使用,周末或假期自驾旅游、接送子女上学、购物等使用也越来越多。随车携带物品也由公车使用的办公物品转化为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如携带如上下班途中买的早餐、快餐,再如自驾旅游携带饮料及固液混合的食品,亦或是买菜,往往有些多汁的液体物品,车辆行驶时的晃动,或是急刹车,极易将携带的液体倾洒到车内。给人们带来困难。
[0003]现有技术的车用储物装置,多是安装在车内固定的,因此不方便携带,也不能解决液体多汁物品的携带。
[0004]现有技术的车用储物装置,如中国专利201220361628.0,是固定安装与车内的,不便于携带,也不能储放多汁的物品,再如201320081361.4,其目的在于防盗,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储物箱,以加强储物箱的防盗功能。但往往这些储物装置均是金属件制作,如果被含有电解质的汤汁浸溃,则很容易生锈损坏。

【发明内容】

[0005]基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的一种车用储物器;本申请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当车晃动,液体特别的汤汁不会倾洒在车内;本申请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简便、价格低廉的便携式一种车用储物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1、一种车用储物器,包括:提手1、软性袋体2、袋体压边2-1、袋顶折叠缝边2-2、托盘主体3、托盘袋体连接装置4、卡袋圈4-1、圈式抱卡4-2、提手抱卡装置5、抱卡臂5-1、抱卡脚5-2、抱卡支座5-3 ;其特征在于:软性袋体2上缝接连接对称的提手I两个,提手I为椭圆环形,椭圆的长轴位于水平,短轴位于垂直位置;
[0007]其中一个提手上半椭圆环的内侧水平装有提手抱卡装置5 ;软性袋体2上部通过折边的袋顶折叠缝边2-2连接提手I ;
[0008]软性袋体2下部通过袋体压边2-1、托盘袋体连接装置4连接托盘主体3 ;托盘袋体连接装置4,包括卡袋圈4-1和圈式抱卡4-2,圈式抱卡4-2为连接托盘主体3外圆的截面呈“U”形的环形圈,圈式抱卡4-2下部为与托盘主体3连接,且“U”外缘与托盘主体3连接;袋体压边2-1上部连接软性袋体2,软性袋体2底部在圈式抱卡4-2的“U”形槽内,卡袋圈4-1位于袋体压边2-1之上的圈式抱卡4-2内。
[0009]2、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托盘主体3为向下凹的圆盘。
[0010]3、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圈式抱卡4-2为橡塑材料。[0011]4、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盘主体3、圈式抱卡4-2均为橡塑材料。
[0012]5、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性袋体2为无纺布料。
[0013]6、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抱卡装置5,包括抱卡臂5-1、抱卡脚5-2、抱卡支座5-3,抱卡臂5-1通过抱卡支座5-3连接提手I,抱卡臂5_1呈横向的“U”形,“U”形抱卡臂5-1的开口方向向内侧,抱卡臂5-1的“U”形开口内侧各有凸起的抱卡脚5_2。
[0014]7、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抱卡装置5、提手I均为橡塑材料。
[0015]有益效果
[0016]1、一种车用储物器,在车辆行驶晃动时,多汁物品的汤汁不会倾洒到车箱内;
[0017]2、一种车用储物器,耐酸碱,不易被电解质的液体腐蚀;
[0018]3、一种车用储物器携带方便;
[0019]4、一种车用储物器不存储物品时可以折收,节省车内空间;
[0020]5、一种车用储物器的软性袋体成本低,损坏时易于更换;
[0021]6、一种车用储物器结构简单、可工艺性强、制作简便、成本低廉;
[0022]7、一种车用储物器的软性袋体2具有柔韧耐撕扯、质轻、不助燃、易分解、价格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 一种车用储物器主视图;
[0024]图2: —种车用储物器俯视图;
[0025]图3: —种车用储物器I局部放大剖视图;
[0026]图4:一种车用储物器II局部放大图;
[0027]图5:—种车用储物器提手和提手抱卡装置图;
[0028]图中:1提手、2软性袋体、2-1袋体压边、2-2袋顶折叠缝边、3托盘主体、4托盘袋体连接装置、4-1卡袋圈、4-2圈式抱卡、5提手抱卡装置、5-1抱卡臂、5-2抱卡脚、5_3抱卡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30]实施例
[0031]1、一种车用储物器,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提手1、软性袋体2、袋体压边2-1、袋顶折叠缝边2-2、托盘主体3、托盘袋体连接装置4、卡袋圈4-1、圈式抱卡4_2、提手抱卡装置5、抱卡臂5-1、抱卡脚5-2、抱卡支座5-3 ;其特征在于:软性袋体2上缝接连接对称的提手I两个,提手I为椭圆环形(便于握持),提手I为椭圆环形,椭圆的长轴位于水平,短轴位于垂直位置;
[0032]其中一个提手上半椭圆环的内侧水平装有提手抱卡装置5 (提手I上加有提手抱卡装置5可将软性袋体2的袋口拢住,避免车辆行驶时车体晃动时物品滚落到回车箱内);软性袋体2上部通过折边的袋顶折叠缝边2-2连接提手I ;[0033]软性袋体2下部通过袋体压边2-1、托盘袋体连接装置4连接托盘主体3 (软性袋体2其作用之一在于拢住车用便携防水储物装置,使其在开车、急刹车、转弯等车身剧烈晃动时不被甩出车用便携防水储物装置外;软性袋体2的作用之二在于,可以拢住不同形状的物品,可随物品形状改变,特别取走时又可收缩起来);托盘袋体连接装置4,包括卡袋圈4-1和圈式抱卡4-2,圈式抱卡4-2为连接托盘主体3外圆的截面呈“U”形的环形圈,圈式抱卡4-2下部为与托盘主体3连接,且“U”外缘与托盘主体3连接;袋体压边2-1上部连接软性袋体2,软性袋体2底部在圈式抱卡4-2的“U”形槽内,卡袋圈4-1位于袋体压边2-1之上的圈式抱卡4-2内(防止袋体压边2-1在车用便携防水储物装置内的物品晃动时逐渐松动,滑托出圈式抱卡4-2)。
[0034]2、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托盘主体3为向下凹的圆盘。
[0035]3、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圈式抱卡4-2为橡塑材料。
[0036]4、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盘主体3、圈式抱卡4-2均为橡塑材料。
[0037]5、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性袋体2为无纺布料(无纺布料具有柔韧耐撕扯、质轻、不助燃、易分解、价格低的特点,用于一种车用储物器,用后可弃与分类垃圾箱中,其易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可再循环)。
[0038]6、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抱卡装置5,包括抱卡臂5-1、抱卡脚5-2、抱卡支座5-3,抱卡臂5-1通过抱卡支座5-3连接提手I,抱卡臂5_1呈横向的“U”形,“U”形抱卡臂5-1的开口方向向内侧,抱卡臂5-1的“U”形开口内侧各有凸起的抱卡脚5_2。
[0039]7、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抱卡装置5、提手I均为橡塑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车用储物器,包括:提手、软性袋体、袋体压边、袋顶折叠缝边、托盘主体、托盘袋体连接装置、卡袋圈、圈式抱卡、提手抱卡装置、抱卡臂、抱卡脚、抱卡支座;其特征在于:软性袋体上缝接连接有对称的提手两个,提手为椭圆环形,椭圆的长轴位于水平,短轴位于垂直位置; 其中一个提手上半椭圆环的内侧水平装有提手抱卡装置;软性袋体下部通过袋体压边、托盘袋体连接装置连接托盘主体; 托盘袋体连接装置,包括卡袋圈和圈式抱卡,圈式抱卡为连接托盘主体外圆的截面呈“U”形的环形圈,圈式抱卡下部为与托盘主体连接,且“U”外缘与托盘主体连接;袋体压边上部连接软性袋体,软性袋体底部在圈式抱卡的“U”形槽内,卡袋圈位于袋体压边之上的圈式抱卡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托盘主体为向下凹的圆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圈式抱卡为橡塑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盘主体、圈式抱卡均为橡塑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性袋体为无纺布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抱卡装置,包括抱卡臂、抱卡脚、抱卡支座,抱卡臂通过抱卡支座连接提手,抱卡臂呈横向的“U”形,“U”形抱卡臂的开口方向向内侦彳,抱卡臂的“U”形开口内侧各有凸起的抱卡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用储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手抱卡装置、提手均为橡塑材料。
【文档编号】A45C3/00GK203381554SQ201320519544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3日
【发明者】薛应东 申请人:薛应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