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助力鞋底,包括EVA中底,EVA中底分成中底前部分和中底后部分,中底后部分由水平部和倾斜部组成,倾斜部与中底前部分相接且相对中底前部分触地端面向上且向后方向倾斜,水平部与倾斜部后端水平相接,水平部对应设置在足后跟下方;还包括TPU弹力装置,TPU弹力装置包括承托板件和弹力板件,承托板件紧密连接在中底后部分下方;弹力板件设有多个,多个弹力板件沿承托板件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承托板件的与水平部相对应位置上,且每个弹力板件与承托板件同一材料一体成型并且向下且向后方向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发生较大变形并且在去力后反弹给鞋底,具有良好的缓冲减震和较高的能量回归值。
【专利说明】一种助力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助力鞋底。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人在行走或跑动过程中脚部受到地面反馈的冲击力非常大,容易对脚部造成损伤。为此,人们在对鞋,特别是鞋底进行设计时想尽办法要减缓这种冲击力。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是对鞋底进行如下设置:鞋底分成大底和中底两层,与地面摩擦、接触的是大底,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大底上方设置中底,中底采用弹性材料,利用弹性材料变形吸收上述冲击力,以此达成减缓冲击力对脚部的冲击。
[0003]现有的鞋底的设计虽然部分缓解了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中底与脚部接触,因此中底需要比较柔软,同时中底也不能过厚,以免给人们的行走带来不便。中底的上述特点导致中底本身能够吸收的能量有限,也就是对于地面反馈的冲击力缓解能力有限,使得脚部仍然容易受到损伤。
【发明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发生较大变形并且在去力后反弹给鞋底,具有良好的缓冲减震和较高的能量回归值的助力鞋底。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助力鞋底,包括EVA中底,所述EVA中底沿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分成中底前部分和中底后部分,所述中底前部分和所述中底后部分在与中足前端对应位置处相接,所述中底后部分由水平部和倾斜部组成,所述倾斜部与所述中底前部分相接并且相对所述中底前部分的触地端面向上且向后方向倾斜,所述水平部与所述倾斜部后端水平相接,所述水平部对应设置在足后跟下方;
[0007]还包括TPU弹力装置,所述TPU弹力装置包括承托板件和弹力板件,所述承托板件具有与所述中底后部分相适配的形状并且紧密连接在所述中底后部分下方;所述弹力板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弹力板件沿所述承托板件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承托板件的与所述水平部相对应位置上,且每个所述弹力板件与所述承托板件同一材料一体成型并且向下且向后方向倾斜设置。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弹力板件向下且向后倾斜设置,使得鞋底在触地初期即可迫使弹力板件受力变形,从而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而弹力板件在去力后能够快速反弹复位,从而为鞋底提供较高的能量回归值。由于弹力板件间隔设置在承托板件前后方向,保证鞋底随着脚步动作的进行前后方向上的弹力板件逐渐与地面接触并发挥缓冲和反弹的作用,而且每个弹力板件分别与承托板件同一材料一体成型,使得弹力板件在多次变形和反弹后仍能够保持原有的固定结构,增强结构稳固性,延长使用寿命。由于中底后部分包括倾斜部,利用倾斜部进一步加强鞋底的能量反弹作用,使得鞋底具有更佳的助力效果。本实用新型借助中底后部分结构和TPU弹力装置共同提升鞋底的缓冲减震能力和能量回归值。
[000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弹力板件后端设有触压部,所述触压部沿所述EVA中底内外两侧方向延伸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触压部是作为鞋底在与地面触地初期的着地部位和受力部位,内外两侧方向延伸设置的触压部有助于提高运动过程中的平衡控制感和起到均匀分散冲击力的积极效果。
[001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触压部上覆盖设置有橡胶防滑件,在所述橡胶防滑件触地端面的外侧端缘、内侧端缘和后侧端缘上设有多个纵向防滑纹,在所述橡胶防滑件触地端面的余下区域设有多个横向防滑纹。在该技术方案中,借助触压部上的横向防滑纹和纵向防滑纹的综合作用,共同提高鞋底在内外侧方向和前后方向上的防滑性能。
[0011]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纵向防滑纹为沿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字纹,多个所述横向防滑纹沿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呈阶梯状,且所述横向防滑纹靠近地面的端面的水平高度由前至后依次减小,使得鞋底具有绝佳的多层次的防滑和止步控制能力。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弹力板件相对所述承托板件倾斜角度为35°?45°。
[0013]进一步地,所述倾斜部相对所述中底前部分倾斜角度为40°?50°。
[0014]进一步地,所述TPU弹力装置还包括支撑板件,所述支撑板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承托板件前端,所述承托板件前端与所述中底前部分后端的触地端面相接,所述支撑板件水平向后延伸而与所述承托板件形成锐角结构,进一步提升鞋底缓震能力和能量反弹能力。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件和多个所述弹力板件分别在与所述承托板件的前后方向中心轴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上端与所述承托板件相通。在该技术方案中,分隔槽将每个弹力板件分隔形成靠近鞋底内侧的弹力内板和靠近鞋底外侧的弹力外板,从而进一步增强弹力板件受力变形能力、缓冲减震能力以及能量回归,使得鞋底助力效果更加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 TPU弹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 TPU弹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0.EVA中底;11.中底前部分;12.中底后部分;121.倾斜部;122.水平部;21.承托板件;22.弹力板件;23.支撑板件;221.纵向防滑纹;222.横向防滑纹;200.分隔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在本文中,所述的“内侧”是指单只鞋底穿在足部上后的靠近双足中心的一侧,所述的“外侧”是指单只鞋底穿在足部上后的远离双足中心的一侧,所述的“横向”是指单只鞋底的沿上述内外两侧方向延伸的方向,所述的“纵向”是指单只鞋底的沿鞋底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向。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助力鞋底,包括EVA中底10,所述EVA中底10沿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分成中底前部分11和中底后部分12,所述中底前部分11和所述中底后部分12在与中足前端对应位置处相接,所述中底后部分12由水平部122和倾斜部121组成,所述倾斜部121与所述中底前部分11相接并且相对所述中底前部分11的触地端面向上且向后方向倾斜,所述倾斜部121相对所述中底前部分11倾斜角度优选为40°?50°。所述水平部122与所述倾斜部121后端水平相接,所述水平部122对应设置在足后跟下方。
[0025]本实施例还包括TPU弹力装置,所述TPU弹力装置包括承托板件21、弹力板件22和支撑板件23。所述承托板件21具有与所述中底后部分12相适配的形状并且紧密连接在所述中底后部分12下方。所述支撑板件23固定连接在所述承托板件21前端,所述承托板件21前端与所述中底前部分11后端的触地端面相接,所述支撑板件23水平向后延伸而与所述承托板件21形成锐角结构。所述弹力板件2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弹力板件22沿所述承托板件21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承托板件21的与所述水平部122相对应位置上,且每个所述弹力板件22与所述承托板件21同一材料一体成型并且向下且向后方向倾斜,所述弹力板件22相对所述承托板件21倾斜角度优选为35°?45°。
[0026]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弹力板件22后端设有触压部,所述触压部沿所述EVA中底内外两侧方向延伸设置。每个所述触压部上覆盖设置有橡胶防滑件,在所述橡胶防滑件触地端面的外侧端缘、内侧端缘和后侧端缘上设有多个纵向防滑纹221,在所述橡胶防滑件触地端面的余下区域设有多个横向防滑纹222。优选地,每个所述纵向防滑纹221为沿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字纹,多个所述横向防滑纹222沿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呈阶梯状,且所述横向防滑纹222靠近地面的端面的水平高度由前至后依次减小。
[0027]实施例二:
[0028]如图1、3所不,本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助力鞋底,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弹力板件22受力变形能力、缓冲减震能力以及能量回归,使得鞋底助力效果更加明显,所述支撑板件23和多个所述弹力板件22分别在与所述承托板件21的前后方向中心轴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分隔槽200,所述分隔槽200上端与所述承托板件21相通。
[0029]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助力鞋底,包括EVA中底,所述EVA中底沿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分成中底前部分和中底后部分,所述中底前部分和所述中底后部分在与中足前端对应位置处相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底后部分由水平部和倾斜部组成,所述倾斜部与所述中底前部分相接并且相对所述中底前部分的触地端面向上且向后方向倾斜,所述水平部与所述倾斜部后端水平相接,所述水平部对应设置在足后跟下方; 还包括TPU弹力装置,所述TPU弹力装置包括承托板件和弹力板件,所述承托板件具有与所述中底后部分相适配的形状并且紧密连接在所述中底后部分下方;所述弹力板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弹力板件沿所述承托板件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承托板件的与所述水平部相对应位置上,且每个所述弹力板件与所述承托板件同一材料一体成型并且向下且向后方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弹力板件后端设有触压部,所述触压部沿所述EVA中底内外两侧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触压部上覆盖设置有橡胶防滑件,在所述橡胶防滑件触地端面的外侧端缘、内侧端缘和后侧端缘上设有多个纵向防滑纹,在所述橡胶防滑件触地端面的余下区域设有多个横向防滑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助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纵向防滑纹为沿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字纹,多个所述横向防滑纹沿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呈阶梯状,且所述横向防滑纹靠近地面的端面的水平高度由前至后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板件相对所述承托板件倾斜角度为35°?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相对所述中底前部分倾斜角度为40°?5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助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TPU弹力装置还包括支撑板件,所述支撑板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承托板件前端,所述承托板件前端与所述中底前部分后端的触地端面相接,所述支撑板件水平向后延伸而与所述承托板件形成锐角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助力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件和多个所述弹力板件分别在与所述承托板件的前后方向中心轴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上端与所述承托板件相通。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4245299SQ201420782477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3日
【发明者】吴春燕 申请人:吴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