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鞋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一种新型鞋底,包括与地面相接触的鞋底触地面,鞋底触地面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上设有多个四边形单体,四边形单体与相邻的鞋底触地面之间设有与四边形单体四边分别相互平行的分隔槽,四边形单体的触地端面与鞋底触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每个四边形单体的长对角线沿鞋底触地面的内外两侧方向设置,每个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沿鞋底触地面的前后两侧方向设置,在多个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的连接线上设有分离线,分离线的深度为分隔槽深度的35%~55%。本实用新型利用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上的四边形单体及其分离线和分隔槽使得鞋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减震性和舒适度。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鞋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鞋底,包括鞋底触地面。
【背景技术】
[0002]对人们来说鞋子要给予一定的运动保护,同时也要结合运动环境对人们的运动给予保护。传统的鞋底基本为整块设计,除了防滑必要的花纹设计以外,鞋底无明显凹凸度且相对比较平缓,这样限制了鞋底的变形。而在户外即使相对平缓的路面也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状况,人体穿着传统的鞋子运动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时,鞋底相对变形不大,此时为了保证身体的平衡,人体会通过下肢的调整来实现平衡,但是稍不注意就会引起运动损伤。
[0003]为了实现鞋底的柔软以便保证鞋底充分的变形,常见的做法是降低鞋底的硬度或者降低鞋底的厚度,但这样会造成鞋底的减震和反弹性能的下降,同时鞋底厚度的变薄,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时容易造成足底部的不适感,进而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减震性和舒适度的新型鞋底。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新型鞋底,包括与地面相接触的鞋底触地面,所述鞋底触地面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上设有多个四边形单体,所述四边形单体与相邻的所述鞋底触地面之间设有与所述四边形单体四边分别相互平行的分隔槽,所述四边形单体的触地端面与所述鞋底触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每个所述四边形单体的长对角线沿所述鞋底触地面的内外两侧方向设置,每个所述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沿所述鞋底触地面的前后两侧方向设置,在多个所述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的连接线上设有分离线,所述分离线的深度为所述分隔槽深度的35%?55%。
[0007]进一步地,与后脚跟外侧相对应的所述四边形单体的触地端面上设有后跟橡胶层。
[0008]进一步地,与前脚掌内侧相对应的所述四边形单体的触地端面上设有前掌橡胶层。
[0009]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四边形单体由所述分离线分成内侧三角部和外侧三角部,所述内侧三角部的触地端面上设有内侧防滑纹,所述内侧防滑纹相对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向后且向内倾斜45°?60° ;所述外侧三角部的触地端面上设有外侧防滑纹,所述外侧防滑纹相对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向后且向外倾斜45°?60°。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在鞋底触地面上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处设置四边形单体和分隔槽,一方面使得四边形单体在鞋底触地后受力易发生适应性变化,能够满足在不同地面状况下的平衡稳定支撑,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另一方面实现在不降低鞋底厚度和硬度的情况下,保证鞋底运动所需的缓冲减震。由于四边形单体上设有分离线,一方面可增强鞋底的顺压变形能力,另一方面借助四边形单体远离鞋底触地面的完整上部结构所具有的强而有力的回弹复位特点,及时有效地复位,增强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的抗冲击强度,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而四边形单体上设置的内侧防滑纹和外侧防滑纹可为鞋底提供各个方向上的防滑作用力,鞋底防滑效果出众,进一步提升鞋底在运动中的平衡稳定性和舒适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所示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3]图3为图1中所示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四边形单体剖面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0.内侧边缘;100.前掌橡胶层;20.外侧边缘;200.后跟橡胶层;30.四边形单体;31.内侧三角部;32.外侧三角部;310.内侧防滑纹;320.外侧防滑纹;40.分隔槽;50.分尚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在本文中,所述的“内侧”是指鞋底或鞋底中的某部件靠近双足中心的一侧,所述的“外侧”是指鞋底或鞋底中的某部件远离双足中心的一侧,比如左脚鞋底的“内侧”即该只鞋底的右边,右脚鞋底的“外侧”即为该只鞋底右边。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鞋底,包括与地面相接触的鞋底触地面,所述鞋底触地面的内侧边缘10和外侧边缘20上设有多个四边形单体30,所述四边形单体30与相邻的所述鞋底触地面之间设有与所述四边形单体30四边分别相互平行的分隔槽40,所述四边形单体30的触地端面与所述鞋底触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了增强鞋底的使用寿命,提高鞋底的防滑性和耐磨度,分别在与后脚跟外侧相对应的所述四边形单体30的触地端面上设有后跟橡胶层200,在与前脚掌内侧相对应的所述四边形单体30的触地端面上设有前掌橡胶层100。
[002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四边形单体30的长对角线沿所述鞋底触地面的内外两侧方向设置,每个所述四边形单体30的短对角线沿所述鞋底触地面的前后两侧方向设置。为使得鞋底内侧边缘10和外侧边缘20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受力变形而适应不同的地面状况,增强鞋底的平衡支撑性和缓冲减震效果,本实施例在多个所述四边形单体30的短对角线的连接线上设有分离线50,所述分离线50的深度为所述分隔槽40深度的35%?55%,如图4所示。而且分离线50的深度设计同时使得内侧边缘10和外侧边缘20在离地去力后能够及时有效的回弹复位,增强内侧边缘10和外侧边缘20的抗冲击强度,延长鞋底的使用寿命。每个所述四边形单体30由所述分离线50分成内侧三角部31和外侧三角部32。所述内侧三角部31的触地端面上设有内侧防滑纹310,所述内侧防滑纹310相对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向后且向内倾斜45°?60°,所述外侧三角部32的触地端面上设有外侧防滑纹320,所述外侧防滑纹320相对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向后且向外倾斜45°?60°,内侧防滑纹和外侧防滑纹为鞋底提供各个方向上的防滑作用力,增强鞋底防滑性能,如图2、3所不ο
[0021]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鞋底,包括与地面相接触的鞋底触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触地面的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上设有多个四边形单体,所述四边形单体与相邻的所述鞋底触地面之间设有与所述四边形单体四边分别相互平行的分隔槽,所述四边形单体的触地端面与所述鞋底触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每个所述四边形单体的长对角线沿所述鞋底触地面的内外两侧方向设置,每个所述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沿所述鞋底触地面的前后两侧方向设置,在多个所述四边形单体的短对角线的连接线上设有分离线,所述分离线的深度为所述分隔槽深度的35%?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与后脚跟外侧相对应的所述四边形单体的触地端面上设有后跟橡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与前脚掌内侧相对应的所述四边形单体的触地端面上设有前掌橡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四边形单体由所述分离线分成内侧三角部和外侧三角部,所述内侧三角部的触地端面上设有内侧防滑纹,所述内侧防滑纹相对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向后且向内倾斜45°?60° ;所述外侧三角部的触地端面上设有外侧防滑纹,所述外侧防滑纹相对所述鞋底前后方向向后且向外倾斜45。?60° 。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4245305SQ20142078247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3日
【发明者】吴春燕 申请人:吴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