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扣、使用该表扣的表带及扣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14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扣件,具体涉及一种表扣及使用该表扣的表带。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扣件,该扣件可用于手链、手环、项链、帽子、背包等上的扣紧部件。
背景技术
:手表通常需要表带扣以实现手表的佩戴和摘除。通常,当手表带的材质为橡胶或皮质时,与该手表带相匹配的表带扣多为金属制的针扣。通过在表带上开设通孔,让通孔与针扣的针等配合,以起到固定的作用。然而,这种连接方式易脱落,且扣针易划伤表带。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表扣及表带,其扣接牢固、可靠,不会对与其相配合的表带造成伤害,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表扣,适用于一表带,该表带上设有与该表扣相配合的扣孔。该表扣包括一基底及自该基底延伸出的一扣件组件。该扣件组件包括一第一柱体,及位于该第一柱体末端的头部。该第一柱体的中轴线与该基底的中轴线倾斜相交,该头部与该第一柱体垂直相交。本发明所提供的表带,包括一表带本体及表扣。该表带本体上设有与该表扣相配合的扣孔。该表扣包括一基底及自该基底延伸出的一扣件组件。该扣件组件包括一第一柱体,及位于该第一柱体末端的头部。该第一柱体的中轴线与该基底的中轴线倾斜相交,该头部与该第一柱体垂直相交。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扣件,适用于一扣紧带,该扣紧带上设置扣孔。所述扣件通过该扣孔将所述扣紧带的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扣合在一起。该扣件包括一基底及自该基底延伸出的一扣件组件。该扣件组件包括一第一柱体,及位于该第一柱体末端的头部。该第一柱体的中轴线与该基底的中轴线倾斜相交,该头部与该第一柱体垂直相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表扣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且扣接牢固可靠,不会对与其相配合的连接物造成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表带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图2中的表扣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表扣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表扣与表带扣合在一起的部分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表带100表带本体10第一末端11第二末端12扣孔111,121扣件20顶盖21第二柱体22基底23扣件组件30第一柱体31头部32内表面321外表面322第一外表面3221第二外表面3222中轴线40,50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与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的表带100的示意图。该表带100包括一表带本体10及与该表带本体10相配合使用的表带扣件20。该表带本体10包括一第一末端11及一第二末端12。该第一末端11设有扣孔111,该第二末端12上也设有扣孔121。扣件20通过扣孔111与121可将该表带本体10的第一末端11与第二末端12扣合在一起,以将固定在该表带本体10上的手表(图未示)佩戴到用户的手腕上。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扣件20包括一顶盖21、一第二柱体22、一基底23及一扣件组件30。其中,所述顶盖21与所述基底23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柱体22夹设在所述顶盖21与所述基底23之间,且与所述顶盖21及所述基底23相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21与所述基底23的形状相一致。该顶盖21的尺寸大于所述基底23的尺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顶盖21与所述基底23的形状可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21与所述基底23同为圆盘形,且该顶盖21的直径大于该中间基底23的直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顶盖21与基底23可同为十字架形或方形或倒W或T字形等。该扣件组件30包括一自所述基底23延伸出的第一柱体31及位于该第一柱体31末端的头部32。头部32的形状适用于与另一扣件相结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另一扣件为表带本体10第二末端12上的扣孔121。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另一扣件可为手链、项链、手镯等饰品的上的扣孔或扣环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另一扣件也可为衣服如帽子或衣袖等上的扣孔或扣环等。该头部32包括一内表面321及一外表面322。该头部32与第一柱体31垂直相交,即,该头部32的内表面321与该第一柱体31远离所述基底23的末端垂直相交。该第一柱体31与所述基底23倾斜相交。请再次参见图4,即该第一柱体31的中轴线50与所述基底23的中轴线40之间具有一预设的夹角θ。其中,该预设的夹角θ的角度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该预设的夹角θ的角度大小与该扣件20的材质相关。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柱体22与第一柱体31均为圆柱形。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柱体22与第一柱体31可均为方柱形、或三角柱形,其形状与另一扣件的扣孔相匹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柱体22与第一柱体31的形状可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圆柱形、方柱形或三角柱形是指该柱体的横截面呈圆形、方形或三角形。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柱体22的高度可恰好等于表带本体10的厚度。该扣件20的基底23穿过表带本体10的第一末端11上的扣孔111,基底23的朝向顶盖21的上表面与顶盖21朝向基底23的下表面与表带本体10相抵接。如此,该扣件20与表带本体10的第一末端11可以非常稳固地扣合在一起。请一并参见图5,由于第一柱体31的中轴线40与基底23的中轴线40倾斜相交,因此,以该基底23的中轴线40为分界线,该头部32位于该中轴线40一侧的第一外表面3221所在的位置比位于该中轴线40相对的另一侧的第二外表面3222所在的位置要高。即,该头部32整体并不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呈倾斜状,其一侧边比另一侧边的位置要高。当该头部32的厚度比较薄时,能够通过使该头部32经材料挠曲变形而插入到与其相配合的第二末端12上的扣孔12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头部32呈圆拱形。需要说明的是,该圆拱形是指该拱形的一底面为圆盘,且该圆盘围绕其周围向下弯曲从而形成蘑菇状拱形的顶部。在一实施方式中,该圆拱形的厚度为该圆拱形的底面圆盘直径的5%到1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头部32还可为其他形状,如方形盘或矩形盘,或W形或T形。这些头部形状特别有利于该扣件20与另一扣件相结合。如,拱形头部能够平滑地穿入如图5所示的扣孔121且能使得扣孔121的侧边能够嵌入头部32的内表面321上。如此,可使接合在一起的扣件组件更难以松脱。在具体使用时,先将该扣件20的基底23穿过表带本体10的第一末端11上的扣孔111,使基底23朝向顶盖21的上表面与顶盖21朝向基底23下表面与表带本体10相抵接。如此,该扣件20与表带本体10的第一末端11便稳固地扣合在一起了。接着,再将该扣件20的头部32的第二外表面3222先接触表带本体10第二末端12上的扣孔121,在外力的作用下,该第二外表面3222发生形变并被推进扣孔121内,同时带动头部32的第二外表面3222也被挤进到扣孔121内。继续使用外力,使头部32整个地穿过扣孔121,使头部32的内表面321与第一柱体31与该扣孔121相接触。此时,该扣件20便将该表带本体10的第一末端11与第二末端12固定在一起了,也即,固定在表带本体10上的手表便可佩带到用户的手上了。请再次参见图5,当扣件组件30与表带本体10相扣合,且该扣件组件30的第一柱体31与头部32与表带本体10相抵接时,由于第一柱体31处于倾斜的状态,故,该倾斜状态的第一柱体31会对与该第一柱体31相抵接的表带本体10产生一个如图5所示的作用力F1。在该作用力F1的作用下,该扣件组件30会在如图5所示的X轴的正方向上及Z轴的正方向上对表带本体10产生相应的作用效果。特别是该作用力F1在Z轴正方向上的作用效果会加强头部32对该表带本体10的卡合与支撑作用。如此,该扣件组件30可使表带本体10更加稳固地卡合在扣件20上以避免表带100从扣件20上脱落下来。假若当该扣件组件30与表带本体10相扣合,且该第一柱体31未与表带本体10相抵接时,该整个扣件组件30的头部32会对表带本体10产生一个沿Z轴正方向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的支撑下,该表带本体10也不会从该扣件20上脱落下来。当需要从用户的手腕上卸下该表带时,则需要借助外力使扣件20与表带100发生弹性或塑性变形,使扣件20的头部32的第二外表面3222先形变进入扣孔121内,再带动第一外表面3221发生形变并进入到扣孔121内,之后借助外力,将头部32从扣孔121内拔出,便可完成表带本体10的第一末端11与第二末端12相分离。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扣件20可以由各种柔性、可模制的热塑塑料制成,包括聚烯烃、聚氨酯以及含乙烯基的热塑塑料。这些材料依照拉伸强度、延伸性、冲击强度以及相关的物理特性具有所需要的弹性。在该实施方式中,该扣件20可通过模具注塑一体化成型。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扣件20可以仅包括基底23及扣件组件30。在使用该扣件20时,先将扣件组件30的头部32借助外力穿过表带本体10的第一末端11上的扣孔111,使第一末端11放置在基底23的下面;接着再借助外力使头部32继续穿过表带本体10的第二末端12上的扣孔121,使扣件20的头部32置于表带本体10的第二末端12的外侧,即第二末端12放置在头部32的上面。此时,第一柱体31上套设有表带本体10的第一末端11与第二末端12。如此,该扣件20将该表带本体10的第一末端11与第二末端12固定在一起了,也即,固定在表带本体10上的手表便可佩带到用户的手上了。当需要从用户的手腕上卸下该表带100时,也需要借助外力使扣件20与表带100发生弹性或塑性变形,使扣件20的头部32与第二末端12相分离。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该扣件20可以不可拆卸的固定在表带本体10的一末端上,如扣件20的基底23与表带本体10的第一末端11是一体成型。扣件组件30凸设在该第一末端上,用于与表带本体10的第二末端12上的扣孔121扣合。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该扣件20还可适用于一扣紧带,该扣紧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连接到如鞋子、女士内衣、背包、帽子、外套、夹克、等物品上。该扣紧带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上均设有扣孔或扣环等固定部件。该扣件20穿过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上的扣孔或扣环将该扣紧带扣合在一起。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表扣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且扣接牢固可靠,不会对与其相配合的连接物造成伤害。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