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用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110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用拉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拉链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拉链用拉头。



背景技术:

拉链因为其易于进行开合操作的便利性,被广泛应用于衣物、箱包等工业领域。拉链头作为拉链进行开合操作的连接部件,其作用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人们对拉链使用场合的多样性发展,对于拉链头的功能也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例如,为了防止拉链自动开合造成财物损失,就出现了具有自动锁止功能的拉链头。

现有具有自动锁止功能的拉链头,主要是由拉头主体、盖体、马钩和拉襻组成,以专利号为“ZL 200310114203.5”的中国发明专利为例,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停止装置的拉链的拉链头”,它包括拉链体、拉襻、制动单元、簧片、罩、安装支柱、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第一保持部设在安装支柱的顶面上,第二保持部设置在罩的内表面上,通过第一保持部限制弹片长度方向移动且第二保持部限制弹片宽度方向移动的方式来固定弹片的相对位置。该拉链头存在下述不足:即第一保持部需要对准插入弹片两端设置的缺口而延伸至罩的内侧壁处,罩的内侧壁需要对应该第一保持部顶端而设置凹陷,凹陷、第一保持部以及弹片缺口等的位置对应需要十分的精确,这样的拉链头生产要求较为苛刻,废品率较高;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第二保持部和弹片缺口的位置对应以及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的位置对应。据上述可知,该拉链头的生产精确度要求高,组装复杂,生产设备的要求也高,废品率也相对较高,生产成本大。

因此鉴于现有技术中拉链头存在组装不便、生产成本大的技术问题,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种拉链用拉头,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具有减少拉头组成部件,减少组装工序,方便拉头组装,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拉链用拉头,包括有主体、停止爪体及盖体;主体的上翼板上设有前安装部和后安装部,该前安装部和后安装部间构成有用于载置拉攀的拉攀载置部;前安装部上设有容纳部,后安装部上开设有爪孔;停止爪体具有体部和连接该体部两端的定部和爪部,停止爪体的体部跨置在拉攀载置部上,对应定部匹配容置在容纳部内,并且爪部从爪孔伸入主体内;盖体盖设在前安装部和后安装部上,并且该盖体内设有用于固定停止爪体的定部的固定部。

所述容纳部具有前后连通设置的沉槽和平槽,沉槽的槽底低于平槽的槽底设置;定部具有连接体部的平部和连接该平部的勾部,该平部匹配搭置在平槽内,勾部对应伸入沉槽内,盖体的固定部作用在平部上。

所述平槽的后侧呈开口式,平部与体部呈一字型连接。

所述盖体的靠后端处还设有作用于后安装部的后固定部。

所述平槽的后侧呈封闭式,平部与体部间作平部低位、体部高位的弧形过渡连接。

所述容纳部具有前后连通设置的平槽和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前端槽沿承接平槽的后端槽沿;定部具有连接体部的弧形凹部和连接该弧形凹部的平部,该弧形凹部匹配置于弧形凹槽内,平部匹配搭置在平槽内,盖体的固定部作用在平部上。

所述体部和平部呈同一直线上齐平设置。

所述盖体的靠后端处还设有作用于后安装部的后固定部。

所述前安装部的后侧壁及后安装部的前侧壁构成为呈V字型的倾斜引导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一种拉链用拉头,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拉头组成部件主要包括主体、停止爪体及盖体三部分,结构新颖简单,组装时,只需将停止爪体的爪部伸入爪孔,定部对应搭置于容纳部内,再安装上盖体,由盖体的固定部对应固定停止爪体的定部,即完成组装操作,组装工序十分简洁、方便,对生产设备的要求及精确度要求较低,废品率低,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再有,本发明拉链拉头的结构及组装简洁,同时还具有优越的拉头自锁性能,容纳部、定部及固定部的组装设计确保停止爪体一端支点式定位以及不易变形作用,保证停止爪体发挥耐用的弹性力。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发明拉链用拉头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2是图1中主体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中主体的截面图;

图1-4是图1中停止爪体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中盖体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拉链用拉头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1是本发明拉链用拉头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2是图1中主体的立体图;

图2-3是图1中主体的截面图;

图2-4是图1中停止爪体的立体图;

图2-5是图1中盖体的立体图;

图2-6是本发明拉链用拉头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1是本发明拉链用拉头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2是图1中主体的立体图;

图3-3是图1中主体的截面图;

图3-4是图1中停止爪体的立体图;

图3-5是图1中盖体的立体图;

图3-6是本发明拉链用拉头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主体1:

上翼板11,下翼板12,连接柱13,引导槽14,

前安装部15,后安装部16,拉攀载置部17,容纳部18,爪孔19,

沉槽181,平槽182,平槽183,弧形凹槽184;

停止爪体2:

体部21,定部22,爪部23;

勾部221,平部222,平部223,弧形凹部224;

盖体3:

开口31,固定部32,后固定部33/34;

拉攀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案涉及一种拉链用拉头,如图1-1至图3-6所示,主要包括有主体1、停止爪体2及盖体3,还包括有拉攀4。本发明给出三个具体实施例,下面对三个具体实施例作详细阐述。

第一具体实施例

参见图1-1至图1-3所示,主体1具有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上翼板11和下翼板12通过连接柱13连结。主体1内配置有从上翼板11及下翼板12之间的连结柱13侧的肩口连通至连结柱13的相反侧的后口的Y字状的链牙引导路,构成有引导槽14。

主体1以连结柱13所在的一侧为前端,另一相对侧为后端。上翼板11上前后设有前安装部15和后安装部16。该前安装部15和后安装部16间隔设置,二者间构成有拉攀载置部17,用于载置拉攀4作用。前安装部15上设有容纳部18,后安装部16上开设有爪孔19。为了利于拉攀4在拉攀载置部17内的适当限位及灵活动作,拉攀载置部17的前后两侧壁(即前安装部15的后侧壁及后安装部16的前侧壁)构成V字型的倾斜引导面结构。

参见图1-4所示,停止爪体2具有体部21、定部22及爪部23,定部22及爪部23分别一体连接于体部21的前后两端。参见图1-5所示,盖体3具有前壁、后壁、二侧壁和上壁,二侧壁在其各自中央处设置有开口31,供拉攀4的枢轴穿设。盖体3内部的上壁上设有固定部32,用于固定停止爪体2的作用。

装配时,如图1-6所示,停止爪体2的体部21跨置在拉攀载置部17上,对应定部22匹配容置在容纳部18内,并且爪部23从爪孔19伸入主体1内至引导槽14,起到对链牙的锁止作用。盖体3盖合固定在前安装部15和后安装部16上,并且盖体3的固定部32作用于停止爪体2的定部22,起适当固定作用。所述装配操作十分简便,结构也十分牢固耐用。拉头解锁时,只需握持拉攀4往上旋转翘起,拉攀4的枢轴旋转并顶起停止爪体2的体部21,从而带动爪部23适当上提,解除对链牙锁止作用。反之,拉头锁止时,拉攀4往下扬,拉攀4的枢轴旋转回位,停止爪体2的体部21自动弹性回位,带动爪部23下沉,实现对链牙锁止作用。

拉链拉头具备自锁功能,其发挥自锁功能的部件结构及装配十分关键,其是确保自锁功能的优劣所在。本发明采用的是本体1的容纳槽18、停止爪体2的定部22,以及盖体3的固定部32,这三者的灵活配合实现,顶部22借助容纳槽18的配合以及固定部32的直接顶持来实现稳固定位,同时为停止爪体2的体部21作弹性可调作用创造条件。下面对所述三者的配合结构作进一步优化设计。

优选的,如图1-3、1-4、1-6所示,容纳部18具有前后连通设置的沉槽181和平槽182,沉槽181的槽底低于平槽182的槽底设置。定部22具有连接体部21的平部222和连接该平部222的勾部221。平部222匹配搭置在平槽182内,勾部221对应伸入沉槽181内,盖体3的固定部32作用在平部222上。

所述容纳槽18和定部22的结构设计,勾部221与沉槽181在前沉式镶嵌配合,平部222与平槽182在后平面式配合过渡,起到利于固定停止爪体2的同时,使停止爪体2持续发挥有效的弹性力,避免一段时间后出现形变或者弹性力失效的问题。优选地,该第一实施例,所述平槽182的后侧呈开口式,于此停止爪体2的平部222与体部21呈一字型一体连接。

再有,为了利于前后平稳固定作用,盖体3的靠后端处还设有作用于后安装部16的后固定部33。

第二具体实施例

参见图2-1至图2-6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平槽182的后侧呈封闭式,则停止爪体2如图2-5所示,平部222与体部21间作平部222低位、体部21高位的弧形过渡连接。如此设计,借助弧形过渡的连接结构,削落固定的平部222和弹性调节的体部21的相互不利影响,平部222的固定作用更加牢固,同时体部21的弹性动作更加的灵活,弹性力性能更加优越。

该第二实施例,由于容纳部18(平部222)的更低位设计,盖体3的固定部32延长设置并伸入容纳部18,如此盖体3可以无需设置后固定部33。

第三具体实施例

参见图3-1至图3-6所示,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容纳槽18和定部22的结构设计。容纳部18具有前后连通设置的平槽183和弧形凹槽184,弧形凹槽184的前端槽沿承接平槽183的后端槽沿。定部22具有连接体部21的弧形凹部224和连接该弧形凹部224的平部223。弧形凹部224匹配置于弧形凹槽184内,平部223匹配搭置在平槽183内,盖体3的固定部32作用在平部223上。

停止爪体2的平部223与固定部32配合作固定,停止爪体2的体部21用来弹性调节,中间由弧形凹部224实现体部21和平部223间的前后弧式隔离,二者相互隔离互不影响,平部223的固定作用不会影响体部21的弹性调节性能,体部21的弹性调节作用不会影响到平部223的固定效果,如此既实现停止爪体2固定的高度稳定性,同时还确保停止爪体2弹性调节的高度灵活性。另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该实施例采用的是前后方向的弧式隔离设计,其和翻折式的上下定位结构设计存在实质区别,上下定位结构,翻折的部分不具有隔离作用,或者隔离作用可忽略不计,弹性调节的灵活性也会因为翻折结构而降低。

所述弧形凹部224的结构,指其凹部的最低位要低于体部21和平部223。优选的,体部21和平部223呈同一直线上齐平设置,则弧形凹部224呈前后对称的凹部结构。如此设计使弧形凹部224发挥的隔离效果更佳。

同理,第三实施例,为了利于前后平稳固定作用,盖体3的靠后端处还设有作用于后安装部16的后固定部34。

综上,本发明拉链用拉头,通过结构的创新设计,只需主体1、停止爪体2及盖体3三大部分巧妙组装配合,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而且实现优异自锁功能。其中特别是停止爪体2的设计给出三种优选实施例,其设计宗旨是,结构造型十分简洁,合理配置体部21和定部22的关系,体部21延展幅度要比定部22宽,定部22要设计紧凑小巧,其通过固定部32及容纳部18对其上下方向的合理装配来固定,无需再添设其他部件来配合。于此来同时达到组成部件最大化减少、各部件结构设计最简化、自锁功能优异且弹性调节耐力好等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和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