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头套设方法及拉链头套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167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链头套设方法及拉链头套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形成于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上的链齿排上套设拉链头的套设方法及套设装置,尤其是涉及在下述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的左右各链齿排上套设拉链头的套设方法及套设装置,该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在左右一组的拉链带上每隔规定间隔交替形成有链齿排和没有配设拉链齿的间隔部,且在各链齿排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在另一端具有上止。
背景技术
以往,在拉链的制造中,例如,在左右一组的拉链带的相向的各侧端缘上安装多个拉链齿,每隔规定间隔地形成链齿排,从而制作交替形成有链齿排和间隔部的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接着,使如此得到的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的对应链齿排互相啮合而形成拉链链条,通过在该拉链链条的各链齿排上套设拉链头来制造拉链。
在这种以往的拉链的制造中,使拉链头套设于间歇地形成在拉链链条上的各链齿排上的装置和方法例如在日本专利实公昭45-12162号公报(专利文献1)、特公昭57-43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公昭63-6004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公昭63-7761号公报(专利文献4)及特公平7-4293号公报(专利文献5)等中有所记载。
例如,在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装置在将各链齿排啮合着的拉链链条在间隔部切断后,可使拉链头套设在与该切断的间隔部相邻的链齿排上,且可在该链齿排的一端安装前码(上止)。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主要包括把持载置于固定框架上的拉链链条的左右两侧部的第一夹钳、把持该拉链链条的最前端部的第二夹钳、将拉链链条在间隔部切断的上下运动刀具、以及在规定的空间将拉链头和两个前码以Y字型保持在三个部位的零件座,如下所述,可自动地进行拉链头及前码的安装和拉链链条的切断。
即,利用第一夹钳从两侧把持拉链链条的间隔部,且使将拉链头和两个前码保持为Y字型的零件座在拉链链条的移动面上移动。接着,使第一夹钳前进,在将拉链链条的链齿排前端导入保持于零件座上的拉链头的后口后,使该第一夹钳以扩大左右第一夹钳的间隔的形态进一步前进,从而使链齿排通过拉链头的Y字状引导通路内,且使该链齿排的最前端嵌插在保持于零件座上的前码中。接着,推压前码,并将其铆接固定在链齿排的最前端,从而拉链头及前码的安装结束。
安装好拉链头及前码后,利用第二夹钳夹持拉链链条的前端部,且解除第一夹钳的把持,利用第二夹钳将拉链链条向前方拉出到规定位置。并且,使上下运动刀具动作,将拉链链条在间隔部切断。由此,相对于间歇地形成有链齿排的拉链链条,可正确且迅速地进行拉链头及前码的安装和拉链链条的切断。
另外,在所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可实现装置小型化的拉链头套设装置,具体而言,在用拉链头夹将从斜槽供给的拉链头夹紧后、将该拉链头导入拉链链条的移动线上的工序中,采用使拉链头绕转和扭转的机构。
由此,例如与以前的拉链头套设装置中使用的那种仅通过摇臂的旋转来将拉链头导入拉链链条的移动线上的场合相比,不需在装置的前后设置大的空间,可大幅缩短装置整体的长度,从而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拉链链条的进给量也变短,故也可缩短拉链头套设所需的时间。而且,在该专利文献2记载的拉链头套设装置中,在解除所供给的拉链链条的啮合后,仅在一方的拉链纵条上套设有拉链头。另外,在将拉链头套设后,在左右的拉链纵条的端部一体成形合成树脂制的可分离底部止挡。
所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在每隔规定间隔交替具有链齿排和间隔部、且在各链齿排的后端安装有后码的拉链链条上套设拉链头的方法,在所述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在同样的拉链链条上安装拉链头及前码的方法。
在所述专利文献3中,在拉链链条的间隔部的左右拉链带间插入扩开杆,且在所述专利文献4中,分别利用夹钳把持间隔部的左右拉链带,使该夹钳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左右拉链带间扩开。接着,使拉链头移动到该左右拉链带间的扩开部分。然后,使左右拉链带间变窄,将该拉链带导入拉链头的链齿引导通路内,且通过进一步移送拉链链条,将拉链头套设在链齿排上。
尤其是在专利文献3中,拉链头的套设使用具有箭状部、宽幅部及窄幅部的一根扩开杆,因此,在将链齿排的前端导入拉链头的链齿引导通路内时,通过将扩开杆的窄幅部插入左右拉链带间使左右拉链带的间隔变窄,可防止链条产生破裂。另外,在链齿排的前端与拉链头内的连接柱冲撞之前,将扩开杆的宽幅部插入左右拉链带间,因此,可防止链齿排前头部分与拉链头冲撞,从而减小摩擦阻力。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4中,在将拉链带导入拉链头的链齿引导通路内时,在使拉链链条后退而使拉链头临时靠近先行的链齿排的后码后,通过使拉链链条前进来将链齿排导入链齿引导通路内。由此,可防止链条产生破裂。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在将链齿排导入链齿引导通路内后,重新将左右拉链带的间隔扩开而将前码铆接固定在链齿排的前端,通过用同一工序连续地在拉链链条上安装拉链头和前码,可提高生产率。
另外,所述专利文献5中指出在所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方法中,必须根据拉链头的套设状况来正确地控制扩开杆的上下运动,因此,需要设置使扩开杆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及其控制装置,从而存在装置结构复杂化且工序时间长的缺点。在此基础上,公开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拉链头套设装置。
例如,在制造带有可分离底部止挡的拉链时,有时在连续拉链链条的间隔部上设置用于安装插入销、箱形销及箱体的横向缺口部。所述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拉链头套设装置巧妙地利用设于该间隔部的横向缺口部使拉链头套设在链齿排上。
下面对使用所述专利文献5记载的装置使拉链头套设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在将设有横向缺口部且安装有插入销、箱形销及箱体的拉链链条定位在规定位置后,使拉链头以翻转后从箱体的下方重叠在箱体上的形态上升,将该箱体用拉链头抬起。结果是,与箱体相邻的下游侧的拉链带阶梯状地曲折,其曲折部在所述横向缺口部折弯。由此,由于横向缺口部的带切口缘与拉链头的后口相向,故之后将拉链链条在曲折的状态下向前方移送,从而将拉链带导入拉链头的链齿引导通路内,进行拉链头的套设。采用专利文献5的话,通过使用上述方法,例如可省去所述专利文献3中的扩开杆,不需进行繁杂的控制即可将拉链头可靠且迅速地套设在链齿排上。
除此之外,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公昭63-49508号公报(专利文献6)中记载有在前端安装有插入销和箱形销的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上套设拉链头的拉链头自动套设方法。例如,在不是拉链链条的状态、而是在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的链齿排上套设拉链头后使左右链齿排啮合的场合,重要的是在没有妨碍的情况下可靠地将拉链头套设在左右纵条上以及使左右链齿排正确地啮合。
因此,所述专利文献6记载的拉链头自动套设方法包括使固接有插入销的纵条和固接有箱形销的纵条在相分离的状态下在同一平面内平行地向被固定的拉链头的肩口前进的第一工序;将插入销及箱形销分别插入在拉链头的链齿引导通路内的第二工序;使从拉链头的后口出来的插入销及箱形销停止在左右两个纵条的第一链齿开始啮合的位置的第三工序;以及使左右两个纵条同时以同一速度前进从而使左右链齿排啮合的第四工序。
采用这种专利文献6的套设方法,通过进行所述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能使插入销及箱形销可靠地插入在拉链头内,并且,通过进行所述第三工序及第四工序,可使左右链齿排不产生链齿错位地正确啮合。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实公昭45-1216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公昭57-4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公昭63-600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公昭63-7761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公平7-4293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公昭63-49508号公报在制作在链齿排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在另一端具有上止的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或拉链链条时,例如,首先沿左右一组的拉链带的相向的侧端缘每隔规定间隔注射成形多个合成树脂制拉链齿、或沿左右一组的拉链带的相向的侧端缘铆接多个金属制拉链齿、或沿左右一组的拉链带的相向的侧端缘缝制、纺织或编织连续的线圈状或锯齿状的线条拉链齿,从而形成链齿排。
接着,在以与一方拉链带的链齿排的一端连续的形态安装作为可分离底部止挡的箱形销、且在另一方拉链带的链齿排的一端安装作为可分离底部止挡的插入销后,在另外形成的箱体中插入箱形销并进行卡扣来将箱形销和箱体固定为一体。而且,在左右拉链带的链齿排另一端上以与链齿排连续的形态铆接固定上止。由此,可得到在链齿排上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和上止的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且通过使这些链齿排啮合可得到拉链链条。
另外,作为其他的方法,通过同时使用合成树脂通过注射成形形成可分离底部止挡和上止,可得到在链齿排的端部一体成形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和上止的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
这样,由于同时注射成形可分离底部止挡及上止,故与上述的形成链齿排后再另外安装可分离底部止挡及上止的场合相比,可使拉链纵条的制造工序简单化,且可减少工序数。因此,可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生产率,缩短交货期。
然而,在如上所述地制作一体成形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及上止的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或拉链链条)时,由于在链齿排的端部分别安装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和上止,因此,当在所得到的左右拉链纵条上套设拉链头时,使用所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6记载的方法和装置不能实现拉链头的套设作业的自动化。
更加具体地说,所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5记载的方法和装置均没有在链齿排的至少一端安装可分离底部止挡及上止,而是形成为拉链齿。因此,在使拉链头套设在链齿排上时,以链齿排端部的拉链齿为前头将链齿排向拉链头的链齿引导路径内导入。因此,在所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5中,即使想使拉链头套设在一端安装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另一端安装有上止的链齿排上,可分离底部止挡或上止也会卡在拉链头的链齿引导路径上,因此,不能进行拉链头的套设。
另外,在所述专利文献6中,在左右链齿排的一端分别安装箱形销和插入销,以该箱形销及插入销为前头将链齿排导入拉链头的链齿引导路径中并使其通过,然后,进行在该链齿排的箱形销上安装箱体的工序。因此,即使在该专利文献6中,也不能使拉链头套设在端部已经安装有箱体的链齿排上。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具体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拉链头自动地套设于在链齿排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在另一端具有上止的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的链齿排上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及拉链头套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拉链头套设方法的基本构成为是在下述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左右链齿排上套设拉链头的套设方法,该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在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带的相向的侧端缘上每隔规定间隔交替形成有排列有多个拉链齿的链齿排、以及没有配设所述拉链齿的间隔部,在所述各链齿排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该可分离底部止挡在第一拉链带侧一体形成有箱形销及箱体,在第二拉链带侧形成有插入销,在所述各链齿排另一端的第一及第二拉链带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上止,该套设方法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序,移送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并使其停止在规定位置,从而对供所述拉链头套设的左右链齿排进行定位,使形成在该定位好的链齿排与比该链齿排先行一个并至少一部分已经处于啮合状态的链齿排之间的间隔部向所述第一拉链纵条侧、以平行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带的面的形态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移动规定距离,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处于左右弯曲的状态;第二工序,使所述拉链头向与所述链齿排的移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间隔部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纵条位于该拉链头的上下凸缘间的间隙的侧方,且使所述第二拉链纵条抵接在该拉链头的下翼板上;第三工序,使所述处于左右弯曲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向与所述第一工序中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所述第一拉链纵条的间隔部从所述拉链头的上下凸缘间的间隙导入链齿引导通路内;第四工序,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沿移送方向前进,从而将所述第一拉链纵条的链齿排及箱形销导入所述链齿引导通路内;以及第五工序,使所述插入销在移动到所述拉链头的移送方向前方后后退,从而将该插入销从所述拉链头的肩口经由链齿引导通路插入箱体内,且使插入有该插入销的可分离底部止挡后退,从而将所述拉链头套设在所述左右链齿排上。
本发明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在所述第一工序中最好进行以下动作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以所述上止为前方的形态移送;利用检测部件对移送中的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所述上止进行检测,根据该检测到的信号使所述拉链纵条停止在规定位置,从而对所述链齿排进行定位;利用夹持部件对所述先行的处于啮合状态的链齿排的可分离底部止挡进行夹持;以及使所述夹持部件向所述第一拉链纵条侧、以平行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带的面的形态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移动规定距离。
另外,在所述第二工序中最好进行以下动作利用拉链头保持部件保持所述拉链头,使该所述拉链头的下翼板与所述间隔部相向,且使该拉链头的肩口侧朝向所述拉链纵条的移送方向前方;以及使所述拉链头保持部件上升,从而使所述拉链头向所述间隔部移动。
在所述第三工序中最好进行以下动作使所述夹持部件放开所述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且使所述第二拉链纵条利用间隔部推压部件向与所述第一工序中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或者,使夹持着所述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的夹持部件向与所述第一工序中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相同距离。
在所述第四工序中最好进行以下动作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沿移送方向前进规定距离,且将位于所述拉链头的移送方向前方的所述第一拉链带的一部分通过推压部件从带移送面压下或抬起,从而一边使所述第一拉链纵条的移送面从直线状态变为向下或向上弯曲的状态,一边将所述第一拉链纵条的链齿排从所述拉链头的后口导入链齿引导通路内;将所述箱形销插入所述拉链头的链齿引导通路内,且使所述箱体与所述拉链头的后口抵接;以及利用所述第一拉链纵条将所述推压部件推回,在所述第一拉链纵条的移送面从所述上下弯曲的状态恢复成直线状态时,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前进停止。
另外,此时最好在使所述第一拉链纵条的链齿排导入并穿过所述链齿引导通路内时,使形成在该链齿排上的所述上止在所述链齿引导通路内转动。
再者,在所述第五工序中最好进行以下动作利用夹钳对与所述第二拉链纵条的所述插入销的移送方向上游侧相邻的间隔部进行把持;使所述夹钳沿移送方向前进,从而使所述插入销移动到所述拉链头的移送方向前方;使所述夹钳向所述拉链头以弯曲线形态后退,将所述插入销经由所述拉链头向所述箱体内插入;以及使所述夹钳继续后退,从而将所述拉链头套设在所述左右链齿排上。
此时,在所述第五工序中最好还进行以下动作在使所述夹钳沿移送方向前进时,将位于所述拉链头的移送方向前方的所述第二拉链带的一部分通过推压部件从带移送面压下或抬起;以及在使所述夹钳后退时,所述第二拉链带将所述推压部件推回。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拉链头套设装置的基本构成为是在下述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左右链齿排上套设拉链头的套设装置,该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在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带的相向的侧端缘上每隔规定间隔交替形成有排列有多个拉链齿的链齿排、以及没有配设所述拉链齿的间隔部,在所述各链齿排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该可分离底部止挡在第一拉链带侧一体形成有箱形销及箱体,在第二拉链带侧形成有插入销,在所述各链齿排另一端的第一及第二拉链带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上止,该套设装置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装置,移送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并使其停止在规定位置,从而对供所述拉链头套设的左右链齿排进行定位,使形成在该定位好的链齿排与比该链齿排先行一个并至少一部分已经处于啮合状态的链齿排之间的间隔部向所述第一拉链纵条侧、以平行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带的面的形态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移动规定距离,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处于左右弯曲的状态;第二装置,使所述拉链头向与所述链齿排的移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间隔部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纵条位于该拉链头的上下凸缘间的间隙的侧方,且使所述第二拉链纵条抵接在该拉链头的下翼板上;第三装置,使所述处于左右弯曲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向与所述第一工序中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所述第一拉链纵条的间隔部从所述拉链头的上下凸缘间的间隙导入链齿引导通路内;第四装置,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沿移送方向前进,从而将所述第一拉链纵条的链齿排及箱形销导入所述链齿引导通路内;以及第五装置,使所述插入销在移动到所述拉链头的移送方向前方后后退,从而将该插入销从所述拉链头的肩口经由链齿引导通路插入所述箱体内,且使插入有该插入销的可分离底部止挡后退,从而将所述拉链头套设在所述左右链齿排上。
在本发明的拉链头套设装置中,所述第一装置最好包括移送辊,移送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检测部件,对移送中的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所述上止进行检测,根据该检测到的信号使所述拉链纵条停止在规定位置,从而对所述链齿排进行定位;夹持部件,对所述先行的处于啮合状态的链齿排的可分离底部止挡进行夹持;以及第一移动部件,使所述夹持部件向所述第一拉链纵条侧、以平行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带的面的形态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移动规定距离。
另外,所述第二装置最好包括拉链头保持部件,保持所述拉链头,使该所述拉链头的下翼板与所述间隔部相向,且使该拉链头的肩口侧朝向所述拉链纵条的移送方向前方;以及升降部件,使所述拉链头保持部件上升或下降。
所述第三装置最好包括间隔部推压部件,该间隔部推压部件使所述第二拉链纵条向与利用所述第一移动部件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或者,包括使所述夹持部件向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部件。
所述第四装置最好包括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将位于所述拉链头的移送方向前方的所述第一拉链带的一部分从带移送面压下或抬起。
所述第五装置最好包括夹钳,对与所述第二拉链纵条的所述插入销的移送方向上游侧相邻的间隔部进行把持;夹钳前进装置,使所述夹钳沿移送方向前进;以及夹钳后退装置,使所述夹钳向所述拉链头以弯曲线形态后退后,再使其沿移送方向后退。
此时,所述第五装置最好还包括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将位于所述拉链头的移送方向前方的所述第二拉链带的一部分从带移送面压下或抬起。
本发明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包括第一及第二工序,相对于在链齿排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在另一端具有上止的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对所述左右的拉链纵条的链齿排进行定位,使左右的拉链纵条与拉链头移动而处于规定的位置关系;第三及第四工序,使拉链头套设在具有箱形销及箱体的第一拉链纵条上;以及第五工序,将插入销插入箱体后使拉链头套设在第二拉链纵条上。
为了实现拉链的成本降低、生产率提高及交货期的缩短,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对使拉链头自动地套设在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另一端具有上止的链齿排上的方法进行了潜心实验及研究后发现只要不像现有技术那样,将左右的拉链纵条同时导入拉链头的链齿引导通路内后套设拉链头,而是将左右的拉链纵条分别单独地导入拉链头的链齿引导通路内后套设拉链头即可,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在本发明的拉链头套设方法中,进行所述第一及第二工序,使左右的拉链纵条及拉链头移动到规定位置后,进行所述第三及第四工序,首先在第一拉链纵条的链齿排上套设拉链头后,进行所述第五工序,在第二拉链纵条的链齿排上也套设拉链头。由此,可使拉链头自动地套设在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及上止的链齿排上。结果是,例如即使相对于上述可分离底部止挡及上止一体成形在链齿排上的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也可使拉链头自动地套设,因此,可降低拉链的成本,提高生产率,缩短交货期。
本发明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在第一工序中,将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以上止为前方的形态移送,利用检测部件对上止进行检测后使拉链纵条停止在规定位置,从而对链齿排进行定位,然后利用夹持部件对比该链齿排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进行夹持,使该夹持部件以平行于第一及第二拉链带的面的形态、沿与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移动规定距离。由此,可使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维持在左右弯曲的状态。
另外,在所述第一工序后的第二工序中,利用拉链头保持部件保持拉链头,使拉链头的下翼板与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间隔部相向,且使拉链头的肩口侧朝向拉链纵条的移送方向前方,然后使拉链头保持部件上升,从而使拉链头向所述间隔部移动。由此,可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和拉链头处于下述状态第一拉链纵条位于拉链头的上下凸缘间的间隙的侧方、且第二拉链纵条抵接在拉链头的下翼板上。
再者,在所述第三工序中,使夹持部件放开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且使第二拉链纵条利用间隔部推压部件向与所述第一工序中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或者,使夹持着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的夹持部件向与所述第一工序中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可将第一拉链纵条的间隔部从拉链头的上下凸缘间的间隙稳定地导入链齿引导通路内。
接着,在所述第四工序中,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沿移送方向前进规定距离,且将位于拉链头的移送方向前方的第一拉链带的一部分通过推压部件从带移送面压下或抬起,从而一边使所述第一拉链纵条的移送面从直线状态变为向下或向上弯曲的状态,一边将第一拉链纵条的链齿排从拉链头的后口导入链齿引导通路内。由此,能将箱形销可靠地导入拉链头的链齿引导通路内,且使箱体与拉链头的后口抵接。然后,在利用第一拉链纵条将推压部件推回而第一拉链纵条的移送面恢复成直线状态时,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前进停止。由此,可防止第一拉链纵条产生松弛,使得第一拉链纵条的拉链齿的位置稳定,当在后续工序中将插入销插入拉链头的引导通路内时,可防止与第二拉链纵条的拉链齿产生啮合错误。
另外,在该第四工序中,在使第一拉链纵条的链齿排导入并穿过链齿引导通路内时,使与链齿排连续地形成的上止在链齿引导通路内转动。由此,上止不会卡在链齿引导通路内,拉链头能非常圆滑地套设在第一拉链纵条的链齿排上。
并且,在所述第五工序中,利用夹钳对与第二拉链纵条的插入销相邻的间隔部进行把持,并使该夹钳前进,使插入销移动到拉链头的前方,然后使该夹钳向拉链头以弯曲线形态后退后,再沿移送方向平行后退。由此,可将插入销经由拉链头插入箱体内,且使插入有插入销的可分离底部止挡后退,从而可使拉链头相对于拉链链条相对地前进。因此,可使拉链头稳定地套设在左右链齿排上。
另外,在该第五工序中,在使夹钳沿移送方向前进时,将位于拉链头的移送方向前方的所述第二拉链带的一部分通过推压部件从带移送面压下或抬起,且在使夹钳后退时,第二拉链带将推压部件推回。由此,当在第五工序中将插入销经由拉链头插入箱体内时,第二拉链纵条被施加适度的张力,第二拉链纵条不会成为波浪状态,其链齿排的间距稳定,因此,可防止与第一拉链纵条的拉链齿产生啮合错误,使左右的链齿排稳定地啮合。
本发明的拉链头套设装置由于具有所述第一装置~第五装置,从而可依次进行所述第一工序~第五工序。即,本发明的拉链头套设装置可在使左右的拉链纵条及拉链头定位在规定位置后,首先在第一拉链纵条的链齿排上稳定地套设拉链头,然后在第二拉链纵条的链齿排上稳定地套设拉链头,因此,可使拉链头自动地套设在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另一端具有上止的链齿排上。
在本发明的拉链头套设装置中,第一装置包括移送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移送辊;对链齿排进行定位的检测部件;对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进行夹持的夹持部件;以及使夹持部件向第一拉链纵条侧平行移动规定距离的第一移动部件。由此,可稳定地进行所述第一工序,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维持在左右弯曲的状态。
另外,第二装置包括以拉链头的下翼板与间隔部相向、且拉链头的肩口侧朝向移送方向前方的形态保持拉链头的拉链头保持部件;以及使拉链头保持部件上升或下降的升降部件。由此,可稳定地进行所述第二工序,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和拉链头处于下述状态第一拉链纵条位于拉链头的上下凸缘间的间隙的侧方、且第二拉链纵条抵接在拉链头的下翼板上。
再者,第三装置包括间隔部推压部件,该间隔部推压部件使第二拉链纵条向与利用所述第一移动部件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可稳定地进行所述第三工序,将第一拉链纵条的间隔部从拉链头的上下凸缘间的间隙导入链齿引导通路内。
另外,第三装置也可包括使夹持部件向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相反的方向移动相同距离的第二移动部件,以代替所述间隔部推压部件。采用该第二移动部件,与所述间隔部推压部件相同,可将第一拉链纵条的间隔部从拉链头的上下凸缘间的间隙稳定地导入链齿引导通路内。
再者,第四装置包括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将位于拉链头前方的第一拉链带的一部分从带移送面压下或抬起。由此,在将第一拉链纵条的链齿排及箱形销从拉链头的后口导入链齿引导通路内、且使箱体与拉链头的后口抵接时,可防止第一拉链纵条产生松弛,使得第一拉链纵条的拉链齿的位置稳定。
并且,第五装置包括对与第二拉链纵条的插入销相邻的间隔部进行把持的夹钳;使夹钳前进的夹钳前进装置;以及使夹钳以规定的路线后退的夹钳后退装置。由此,可稳定地进行所述第五工序,可将插入销经由拉链头插入箱体内,且使拉链头稳定地套设在左右链齿排上。
另外,该第五装置还包括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将位于拉链头的移送方向前方的第二拉链带的一部分从带移送面压下或抬起,从而当在所述第五工序中将插入销经由拉链头插入箱体内时,可将第二拉链带的一部分利用推压部件压下或抬起,对第二拉链纵条施加适度的张力。由此,第二拉链纵条不会成为波浪状态,其链齿排的间距稳定,因此,可防止与第一拉链纵条的拉链齿产生啮合错误,使左右的链齿排稳定地啮合。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1的拉链头套设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地说明将链齿排定位后与拉链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3是示意性地说明定位部件、夹持部件及拉链头保持部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4是将利用夹持部件夹持着箱体时的状态示意性地放大表示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使可分离底部止挡与带移送面平行地移动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使拉链头上升时图6的VII-VII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将第二拉链纵条推回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使拉链头保持部件旋转而使拉链头的姿势朝向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的移送方向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拉链纵条的上止通过链齿引导通路内时的状态、以及上止转动的样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从第一拉链纵条的侧面侧示意性地表示推压部件压下第一拉链带的一部分的样态的示意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箱形销插入拉链头中后、夹钳把持着第二拉链带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3是从第二拉链纵条的侧面侧示意性地表示推压部件压下第二拉链带的一部分的样态的示意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使插入销移动到拉链头的移动方向前方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使夹钳以弯曲线的形态后退而将插入销插入在箱体的插入孔中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使拉链头套设在左右链齿排上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2的拉链头套设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三工序中第一拉链纵条的间隔部进入到拉链头的链齿引导通路内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在第四工序中第一拉链纵条的链齿排从拉链头10的后口向链齿引导通路19a内插入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符号说明)1第一拉链纵条2第二拉链纵条3a、3b链齿排 3a’、3b’链齿排4、4’可分离底部止挡 5箱形销6、6’箱体 7插入销8上止9上止10拉链头 11第一拉链带12第二拉链带 13间隔部14膨胀芯线部 15拉链齿16拉链头的后口侧拐角部 17a上凸缘17b下凸缘18下翼板19a链齿引导通路 19b引导柱20拉链头套设装置 21检测部件21a、21b检测辊 22移送辊23定位部件 23a、23bL字形部件23c旋转轴24夹持部件
24a夹持部 24b升降部24c第一缸体 25间隔部推压部件25a推压杆 25b第二缸体26拉链头保持部件 26a纵槽27升降部件28推压部件28a、28b推压辊29夹钳30夹钳移动装置40拉链头套设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列举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态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述的实施例1及2中,对在下述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的链齿排上套设拉链头的场合进行说明,该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在第一拉链带11侧的链齿排3a的一端一体成形有箱形销5及箱体6,在另一端一体成形有上止8,另外,在第二拉链带12侧的链齿排3b的一端一体成形有插入销7,在另一端一体成形有上止9,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场合。
本发明可有效应用在将拉链头套设于下述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上的场合,该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是以往不能自动插入纵条的、在链齿排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在另一端具有上止的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例如在第一拉链带侧的链齿排的一端注射成形箱形销后将另外成形的箱体安装在箱形销上、或在链齿排上铆接固定有金属制的可分离底部止挡和上止等。另外,以下说明的各装置及各部件的配设位置等并不限定于附图的记载,例如可根据拉链纵条的长度、装置的结构及大小等进行任意变更。
另外,在拉链纵条上每隔规定间隔交替形成有链齿排和间隔部,分别在多个链齿排上套设拉链头。在下述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冗长,主要对在任意一个链齿排上套设拉链头的工序进行说明,但由于连续地反复进行这种工序,故可依次分别在多个链齿排上套设拉链头。
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对可分离底部止挡、插入销、箱形销、箱体、上止没有特殊限定的场合,基本上指形成在进行拉链头套设的该左右链齿排上的部件。例如,在以下的说明中,特定为“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时表示形成在比该左右链齿排3a、3b先行一个、已经部分啮合的链齿排3a’、3b’上的可分离底部止挡,仅记载为“可分离底部止挡4”时表示形成在该左右链齿排3a、3b上的可分离底部止挡。
实施例1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拉链头套设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该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1的拉链头套设装置20具有以下的第一装置~第五装置。
第一装置包括移送第一拉链纵条1及第二拉链纵条2的移送辊22;对供拉链头10套设的对象链齿排3a、3b进行定位的检测部件21;与链齿排3a、3b的上止8、9接触、可靠地确定链齿排3a、3b的位置的定位部件23;对形成在比该链齿排3a、3b先行一个的链齿排3a’、3b’上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进行夹持的夹持部件24;以及使夹持部件24向第一拉链纵条1侧、与拉链带11、12的带面平行地沿与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移动规定距离的作为第一移动部件发挥作用的第一缸体24c。
所述移送辊22具有分别与第一拉链带11及第二拉链带12接触的两个上下一组的辊,通过使移送辊22旋转,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以上止8、9为前方的形态被移送。
所述检测部件21包括随着第一、第二拉链纵条1、2的移送、依次与第一拉链纵条1的上止8、链齿排3a、箱形销5及箱体6接触地旋转的检测辊21a;依次与第二拉链纵条2的上止9、链齿排3b、插入销7接触地旋转的检测辊21b;以及可控制移送辊22的驱动的未图示的控制部。当各检测辊21a、21b利用箱体6或插入销7与间隔部13之间的台阶检测到间隔部13时,该检测部件21向控制部发送检测信号,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控制部在经过了规定时间后使移送辊22停止。
所述定位部件23配设在检测部件21的移送方向下游侧,如图3所示,包括与第一拉链纵条1的上止8接触的L字形部件23a;与第二拉链纵条2的上止9接触的L字形部件23b;以及L字形部件23a、23b的旋转轴23c。该定位部件23通过将L字形部件23a、23b卡在所移送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拉链带11、12与上止8、9之间的台阶上而可检测出上止8、9,另外,在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停止后,通过使L字形部件23a、23b绕旋转轴23c旋转,从而可脱离上止8、9。再者,定位部件23构成为在检测到上止8、9时所述移送辊22未被所述检测部件21的控制部停止而正在进行驱动的场合,可马上停止所述移送辊22的旋转。
所述夹持部件24由夹持部24a和使该夹持部24a升降的升降部24b构成。因此,夹持部件24通过利用升降部24b使夹持部24a下降,从而从上方夹持所述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的箱体6’,另外,通过利用升降部24b使夹持着该可分离底部止挡4’的夹持部24a上升,从而放开该可分离底部止挡4’。
第二装置包括保持拉链头10的拉链头保持部件26;使该拉链头保持部件26上升或下降的升降部件27;以及使拉链头保持部件26绕其垂直的中心轴旋转的未图示的旋转装置(伺服电动机)。
所述拉链头保持部件26具有纵槽26a,能以拉链头10的下翼板18与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间隔部13相向、且拉链头10的肩口侧朝向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前方的形态,将拉链头10的拉手收容在纵槽26a内,从而可保持拉链头10。另外,将拉链头10向拉链头保持部件26供给的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只要能将拉链头10从未图示的拉链头供给装置逐个地向拉链头保持部件26供给即可。
第三装置具有间隔部推压部件25,该间隔部推压部件25使利用所述第一装置的第一缸体24c使夹持部件24移动而处于左右弯曲的状态的拉链带11、12向与利用第一缸体24c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该间隔部推压部件25包括与第二拉链纵条的拉链带12的膨胀芯线部14接触的推压杆25a;以及将该推压杆25a向第二拉链纵条2侧与拉链带11、12的面平行地、沿与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规定距离的第二缸体25b。另外,推压杆25a的前端面以易于保持拉链带12的膨胀芯线部14的形态形成为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凹陷地弯曲的弯曲面,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形成为平坦面或向上端朝内侧弯曲的弯曲面。
第四装置具有推压部件28,该推压部件28将位于拉链头10与移送辊22之间的第一及第二拉链带11、12的一部分压到带移送面的下方。该推压部件28由左右一对的推压辊28a、28b构成,在第四装置中,主要使用将第一拉链带11压下的推压辊28a。另外,在推压部件28中,将第二拉链带12压下的推压辊28b主要在下述的第五装置中使用。
该推压部件28的各推压辊28a、28b通常在第一及第二拉链带11、12的上方待机,通过未图示的推压部件升降装置使左右的推压辊28a、28b下降,从而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拉链带11、12从直线状态成为上下弯曲的状态,分别对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施加规定的张力。由此,可防止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产生松弛。另外,当施加在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上的张力增大到规定以上时,推压辊28a、28b被第一及第二拉链带11、12推回,从而张力得到缓和,可调整施加在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上的张力。
第五装置包括把持与安装在第二拉链纵条2上的插入销7的移送方向上游侧相邻的间隔部13的夹钳29;使该夹钳29沿移送方向前进、后退的夹钳移动装置30;以及将第二拉链带12压下的所述推压部件28(推压辊28b)。
所述夹钳29可把持第二拉链带2的间隔部13,另外,在下述第五工序结束后可将该把持解除。另外,夹钳移动装置30用于使把持着第二拉链带2的夹钳29沿移送方向前进、后退,尤其是在使夹钳29后退时,构成为在使夹钳29向拉链头10以弯曲线形态后退后,还以与移送方向平行的直线形态后退。
下面参照图2~图16对使用上述拉链头套设装置20在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链齿排3a、3b上套设拉链头10的方法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1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可使用所述第一装置~第五装置,通过依次进行下述的第一工序~第五工序,在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左右链齿排3a、3b上套设拉链头10。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如图2等所示,在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相向的侧端缘具有膨胀芯线部14,沿该膨胀芯线部14安装拉链齿15而形成链齿排3a、3b。以下依次对第一工序~第五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在第一工序中,使用所述第一装置,将供拉链头10套设的对象即左右链齿排3a、3b定位在规定位置,然后,使形成在该链齿排3a、3b与比其先行一个而一部分已经处于啮合状态的链齿排3a’、3b’之间的间隔部13向第一拉链纵条1侧水平移动规定距离,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处于左右弯曲的状态。
下面对该第一工序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首先,将以上止8、9为前方的形态供给的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通过移送辊22移送。此时,与定位部件23相比配置在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上游侧的检测部件21进行间隔部13的检测。检测部件21在一边使所述检测辊21a、21b分别旋转一边利用箱体6或插入销7与间隔部13之间的台阶检测到间隔部13时,向未图示的控制部发送检测信号。另外,接收到检测信号的控制部在经过了规定时间后停止移送辊22的驱动,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停止在规定位置。
在该第一工序中,利用检测部件21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停止在预先确定的位置上,因此,形成在链齿排3a、3b上的上止8、9在由检测部件21检测到后,在移送辊22停止之前的期间移动规定距离,在移送辊22的驱动停止时,能成为与定位部件23的L字形部件23a、23b接触的状态。由此能使链齿排3a、3b停止在规定位置,当在下述的第二工序中将拉链头10由拉链头保持部件26保持时,链齿排3a、3b被进行定位,使拉链头10及拉链头保持部件26相对于间隔部13处于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关系。
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停止后,与第二拉链纵条2的上止9接触的定位部件23的L字形部件23b绕旋转轴23c向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从而离开上止9。另一方面,L字形部件23a不旋转,使其与第一拉链纵条1的上止8接触。此时,夹持部件24的夹持部24a处于夹持比链齿排3a、3b先行一个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的箱体6’的状态。
即,夹持部24a在检测部件21及定位部件23使上止8、9定位之前已经下降,在上止8、9被定位之前的期间,先行的啮合状态的链齿排3’在夹持部24a内移动。并且,上止8、9在被检测部件21及定位部件23定位时,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成为导入夹持部24a内的状态,夹持部24a成为夹持可分离底部止挡4’的箱体6’的状态。由该夹持部24a夹持箱体6’时拉链纵条1、2的主视图如图4所示,另外,图4所示的V-V线的箭头剖视图如图5所示。另外,在本发明中,例如夹持部件24也可在上方待机直到上止8、9被定位,在上止8、9被定位而定位部件23的L字形部件23a离开上止9后,夹持部件24的夹持部24a下降,从而夹持箱体6’。
接着,使夹持着箱体6’的夹持部件24通过第一缸体24c向第一拉链纵条1侧以平行于拉链带面的形态沿与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移动规定距离。由此,第一拉链纵条1以定位部件23的L字形部件23a与上止8接触的部分为基点向箱体6’已经移动的方向弯曲,处于L字形部件23b与上止9的接触解除的状态的第二拉链纵条2被拉向第一拉链纵条1侧,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处于左右弯曲的状态(参照图6)。这样,第一工序结束。
接着,在第二工序中,使用所述第二装置将拉链头10保持在拉链头保持部件26上,使其向与链齿排3a、3b的移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间隔部13移动。
下面对该第二工序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首先,如图3所示,拉链头保持部件26在与所述第一工序中被定位的链齿排3a、3b的下游侧相邻的间隔部13的下方待机,因此,从未图示的拉链头供给装置向该拉链头保持部件26的上端部供给拉链头10,以拉链头10的拉手收容在纵槽26a内的状态保持拉链头10。此时,保持在拉链头保持部件26上的拉链头10的下翼板18与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间隔部13相向,另外,拉链头10的肩口侧朝向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前方。
在拉链头10由拉链头保持部件26保持后,通过未图示的旋转装置使拉链头保持部件26绕中心轴以规定角度θ旋转,如图2所示,使拉链头10的姿势成为相对于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倾斜的状态。接着,利用升降部件27使将拉链头10保持为倾斜姿势的拉链头保持部件26向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上升,使拉链头10向间隔部13移动,使拉链头保持部件26在第一拉链纵条1的拉链带面的位置来到拉链头10的上下凸缘17a、17b间的状态下停止。由此,如图6及图7所示,第一拉链纵条1的间隔部13位于拉链头10的上下凸缘17a、17b间的间隙的侧方,且第二拉链纵条2的间隔部13处于抵接在拉链头10的下翼板18上的状态。此时,拉链头10的后口侧的一方拐角部16成为处于最靠近第一拉链纵条1的间隔部13的膨胀芯线部14的位置的状态。这样,第二工序结束。
接着,使用所述第三装置进行第三工序。在该第三工序中,使夹持着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的夹持部件24的夹持部24a上升,放开对箱体6’的夹持。与此同时,利用第二缸体25b使推压杆25a沿图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向位于拉链头10的下翼板18上的第二拉链纵条2前进,从而推压杆25a的前端与第二拉链纵条2的拉链带12的膨胀芯线部14接触而进行推压,使第二拉链纵条2及第一拉链纵条1向与所述第一工序中平行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向移动前的初始位置移动。
由此,上述图7所示的第一拉链纵条1侧的间隔部13从拉链头10的上下凸缘17a、17b间的间隙进入链齿引导通路19a内,如图8所示,第一拉链纵条1的膨胀芯线部14成为导入链齿引导通路19a内的状态。此时,由于第一拉链纵条1的膨胀芯线部14从拉链头10的后口侧的拐角部16缓慢地进入链齿引导通路19a内,故可使膨胀芯线部14容易且可靠地进入链齿引导通路19a内。另外,第二拉链纵条2的膨胀芯线部14通过推压杆25a移动到不与拉链头10的下翼板18接触的拉链头10的侧方位置,并保持在该位置。在该图8中,拉链头10的第一拉链纵条1侧的半部分以拉链头的截面表示。
将所述膨胀芯线部14导入链齿引导通路19a内后,利用第二装置的未图示的旋转装置使拉链头保持部件26向与所述第二工序中旋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以规定角度旋转,从而如图9所示,使拉链头10的姿势朝向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这样,第三工序结束。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利用旋转装置使拉链头保持部件26旋转而使拉链头10的姿势倾斜,另外,在第三工序中即使不进行返回拉链头10的倾斜姿势的作业,图9所示的第一拉链纵条1的膨胀芯线部14也可成为导入拉链头10的链齿引导通路19a内的状态,但如前所述由于在第一拉链纵条1的膨胀芯线部14导入时预先使拉链头10的姿势倾斜,从而可使该膨胀芯线部14容易地导入拉链头10的链齿引导通路19a内。
接着,使用所述第四装置进行第四工序,从而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沿移送方向前进,将第一拉链纵条1的链齿排3a及箱形销5插入拉链头10的链齿引导通路19a内。
下面对该第四工序进行更加具体的说明,首先,使与第一拉链纵条1的上止8接触的定位部件23的L字形部件23a绕旋转轴23c旋转,从而离开上止8。接着,相对于拉链头10,利用移送辊22使处于上述图9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沿移送方向前进。由此,如图10所示,第一拉链纵条1的链齿排3a以上止8为前头从拉链头10的后口向链齿引导通路19a插入,并且,从肩口拉出。另一方面,第二拉链纵条2的链齿排3b不通过拉链头10的链齿引导通路19a内地一边与拉链头10的侧面抵接一边沿移送方向前进。
此时,形成在第一拉链纵条1上的上止8即使在通过链齿引导通路19a的途中与拉链头10的引导柱19b抵触,也会像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转动,因此,不会卡在链齿引导通路19a内,能圆滑地通过。由于仅第一拉链纵条1的链齿排3a进入链齿引导通路19a内,而第二拉链纵条2的链齿排3b不进入,故该上止8容易转动。另外,因此,在本实施例1中,在利用注射成形将上止8成形在链齿排3a的端部上时,最好将上止8成形为易于产生上述转动的形状。
接着,利用移送辊22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进一步前进,使第一拉链纵条1的多个拉链齿15依次通过链齿引导通路19a。此时,使所述推压杆25a利用第二缸体25b后退而待机。与此同时,在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前进的途中,使推压辊28a沿图11中箭头所示方向下降,将与拉链头10相比位于移送方向前方的第一拉链带11的一部分利用推压辊28a压向带移送面的下方。由此,第一拉链纵条1在从拉链头10的肩口到移送辊22的期间从直线状走行的状态变为弯曲走行的状态、即变为走行距离比直线状走行距离长的状态。
接着,箱形销5插入拉链头10的链齿引导通路19a内,并且,如图12所示,箱体6与拉链头10的后口抵接,然后使移送辊22停止。此时,从箱体6与拉链头10的后口抵接到移送辊22停止产生时间延迟。移送辊22在箱体6与拉链头10的后口抵接后仍然将第一拉链纵条1向下游侧移送,因此,在拉链头10的后口与移送辊22之间产生拉伸第一拉链纵条1的力(张力)。
因此,第一拉链纵条1在移送辊22停止前的期间一边将推压辊28a向上推一边从弯曲走行的状态返回直线状走行的状态,从而吸收施加在第一拉链纵条1上的张力。由此,插入在拉链头10的引导通路19a内的第一拉链纵条1的拉链齿15的位置稳定,当在后续工序中将插入销7插入在拉链头10的引导通路19a内时,可防止与第二拉链纵条2的拉链齿15产生啮合错误。这样,第四工序结束。
最后,使用所述第五装置进行第五工序。在该第五工序中,在利用夹钳29使与第二拉链纵条2的插入销7的移送方向上游侧相邻的间隔部13将第二拉链带12从表里两面把持后(参照图12),利用夹钳移动装置30使夹钳29向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下游侧移动到规定位置。与此同时,使推压辊28b向图1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下降,将第二拉链带12的一部分利用推压辊28b压到带移送面的下方。
这样,由于将第二拉链纵条2利用推压辊28b压下,从而可防止处于拉链头10下游侧的第二拉链纵条2产生松弛。因此,之后使把持着第二拉链带12的夹钳29后退时,第二拉链纵条2被施加适度的张力,第二拉链纵条不会成为波浪状态,链齿排3b的间距稳定。因此,当将插入销7插入在拉链头10的引导通路19a内时,可防止与第一拉链纵条1的拉链齿15产生啮合错误。
另外,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推压辊28a、28b从上方将第一及第二拉链带11、12压下,但例如也可将该推压辊28a、28b预先配设在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下方而使其待机,使该推压辊28a、28b上升来将第一及第二拉链带11、12从下侧向上推。
在该第五工序中,如图14所示,使把持着间隔部13的夹钳29利用夹钳移动装置30沿移送方向前进,使插入销7移动到拉链头10位置的移送方向下游侧。此时,只要使插入销7前进到其后端位于拉链头10的肩口的下游侧位置即可,该插入销7的前进距离(使插入销7前进后的位置)可由夹钳移动装置30来控制。
另外,在如上所述地使夹钳29前进时,夹钳移动装置30最好在使夹钳29沿移送方向前进的同时,以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间的间隔扩大的形态使夹钳29向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规定距离。这样,由于使夹钳29向与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如图14所示,可将插入销7保持在易于插入拉链头10内的位置。
接着,在使插入销7前进到规定位置后,如图14中的箭头所示,使把持着间隔部13的夹钳29利用夹钳移动装置30向拉链头10以弯曲线形态后退。由此,将插入销7从拉链头10的肩口向链齿引导通路19a内导入,并使其通过链齿引导通路19a内,从而如图15所示,可插入箱体6的插入孔内。
另外,在使夹钳29后退时,由于在把持于夹钳29上的部位的下游侧的第二拉链带12上施加的张力变大,故第二拉链带12将推压辊18b向上推,使第二拉链带12的带面从弯曲状态返回直线状态。由此,可调节施加在第二拉链纵条2上的张力,且使第二拉链纵条2的拉链齿15的位置稳定,在将插入销7从拉链头10的肩口向箱体6内插入时,可防止与第一拉链纵条1的拉链齿15产生啮合错误。
在将插入销7插入箱体6内后,使夹钳29进一步与移送方向平行地后退。此时,拉链头10由拉链头保持部件26保持而不能移动。因此,由于使夹钳29后退,从而插入有插入销7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后退,可与第二拉链纵条2一起地也使第一拉链纵条1同时后退。因此,拉链头10相对于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相对地前进,结果是,如图16所示,可将拉链头10套设在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左右链齿排3a、3b上。
接着,在使夹钳29后退到规定位置而使拉链头10套设在左右链齿排3a、3b上后,使拉链头保持部件26下降而使拉链头10的拉手脱离拉链头保持部件26的纵槽26a。由此,拉链头10套设在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左右链齿排3a、3b上,可得到左右链齿排3a、3b的一部分已经啮合的拉链链条。
然后,将该拉链链条利用移送辊22送出,同时提供下一个供拉链头10套设的对象的左右链齿排。接着,反复进行所述第一工序~第五工序,在该左右链齿排上也套设拉链头。
使用上述实施例1的套设方法,可使拉链头10自动且稳定地套设于在左右链齿排3a、3b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在另一端具有上止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上。由此,例如可使拉链头自动且容易地套设于可分离底部止挡及上止成形在链齿排上而一体化的拉链纵条的链齿排上,因此,与以往相比,可降低拉链的成本,提高生产率,缩短交货期。
实施例2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2的拉链头套设装置及套设方法进行说明。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例2的拉链头套设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2的说明及其参考附图中,对与所述实施例1中已经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构成的部件标记同一符号,这样,由于用同一符号表示故省略该部件的说明。
本实施例2的拉链头套设装置40具有以下的第一装置~第五装置。在本实施例2中,第一、第二、第四、第五装置实质上与上述实施例1的拉链头套设装置20相同。
即,第一装置包括移送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移送辊22;进行链齿排3a、3b定位的检测部件21;与链齿排3a、3b的上止8、9接触的定位部件23;对可分离底部止挡4’进行夹持的夹持部件24;以及使夹持部件24水平移动的作为第一移动部件发挥作用的第一缸体24c。第二装置包括保持拉链头10的拉链头保持部件26;使拉链头保持部件26上升或下降的升降部件27;以及使拉链头保持部件26绕垂直的中心轴旋转的未图示的旋转装置。
第四装置包括推压部件28,该推压部件28具有将第一及第二拉链带11、12的一部分压下的推压辊28a、28b。第五装置包括把持第二拉链纵条2的夹钳29;使夹钳29前进、后退的夹钳移动装置30;以及将第二拉链带12压下的所述推压部件28(推压辊28b)。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2的第三装置不具有上述实施例1中的间隔部推压部件25,而具有使夹持部件24向与所述第一装置的第一移动部件(第一缸体24c)相反的方向以相同距离水平移动的第二移动部件,该第二移动部件由第一缸体24c构成。即,第一缸体24c作为第一装置的第一移动部件以及第三装置的第二移动部件这两个部件发挥作用,与拉链带11、12的带面平行地、向与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使夹持部件24向第一拉链纵条1或第二拉链纵条2侧水平移动规定距离。
下面对使用所述拉链头套设装置40在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链齿排3a、3b上套设拉链头10的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例2的拉链头套设方法,使用所述第一装置~第五装置,依次进行下述的第一工序~第五工序。
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实质上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即,若对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进行简单说明,则在第一工序中,使用所述第一装置,移送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并根据检测部件21的信号使其停止在规定位置,从而对供拉链头10套设的对象左右链齿排3a、3b进行定位(参照图2)。
接着,使夹持着可分离底部止挡4’的箱体6’的夹持部件24的夹持部24a通过第一缸体24c向第一拉链纵条1侧水平移动。由此,使形成于链齿排3a、3b的移送方向下游侧的间隔部13与第一及第二拉链带面平行的形态向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移动规定距离,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处于左右弯曲的状态。
接着,在第二工序中,使用所述第二装置将拉链头10保持在拉链头保持部件26上,通过旋转装置使拉链头保持部件26以规定角度θ旋转而使拉链头10的姿势倾斜后,使其向与链齿排3a、3b的移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间隔部13移动。由此,第一拉链纵条1的间隔部13位于拉链头10的上下凸缘17a、17b间的间隙的侧方,且第二拉链纵条2的间隔部13处于抵接在拉链头10的下翼板18上的状态(参照图7)。
接着,使用本实施例2的第三装置进行第三工序。在该第三工序中,使夹持着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的夹持部件24通过第一缸体24c向与所述第一工序中平行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以相同距离移动,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从左右弯曲的状态返回直线状态。并且,利用未图示的旋转装置使拉链头保持部件26以规定角度旋转,使拉链头10的姿势朝向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
由此,如图18所示,第一拉链纵条1的间隔部13从拉链头10的上下凸缘17a、17b间的间隙进入链齿引导通路19a内,第一拉链纵条1的膨胀芯线部14成为进入链齿引导通路19a内的状态。另外,第二拉链纵条2的间隔部13成为抵接在拉链头10的下翼板18上的状态。在该图18中,拉链头10在第一拉链纵条1侧的一半部分以拉链头的截面表示。此时,在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从左右弯曲的状态返回直线状态后,夹持着可分离底部止挡4’的夹持部件24放开该可分离底部止挡4’。
接着,使用所述第四装置进行第四工序。在该第四工序中,使定位部件23的L字形部件23a绕旋转轴23c旋转而离开上止8后,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利用移送辊22沿移送方向前进。由此,如图19所示,第一拉链纵条1的链齿排3a以上止8为前头从拉链头10的后口向链齿引导通路19a插入,并且,从肩口拉出。
另一方面,第二拉链纵条2的链齿排3b不通过拉链头10的链齿引导通路19a内地一边抵接在拉链头10的下翼板18上一边沿移送方向前进。接着,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进一步前进,将箱形销5插入拉链头10的链齿引导通路19a内,若箱体6与拉链头10的后口抵接,则使移送辊22停止。并且,在第四工序中,在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前进时,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将第一拉链带11的一部分利用推压辊28a向下方压下,因此拉链齿15的位置稳定。
最后,使用所述第五装置进行第五工序。在该第五工序中,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在利用夹钳29把持第二拉链纵条2后,利用夹钳移动装置30使夹钳29前进,且将第二拉链带12的一部分利用推压辊28b压下,使插入销7移动到拉链头10的移送方向下游侧。
然后,利用夹钳移动装置30使夹钳29后退,将插入销7从拉链头10的肩口经由引导通路19a插入箱体6内,并且,使插入有该插入销7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后退,将拉链头10套设在左右链齿排3a、3b上。由此,拉链头10套设在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左右链齿排3a、3b上,可得到左右链齿排3a、3b的一部分已经啮合的拉链链条。
使用上述实施例2的套设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可使拉链头10自动且稳定地套设于在左右链齿排3a、3b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在另一端具有上止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上,可得到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例,并不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定,只要与本发明具有实质上相同的构成、且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可进行各种变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可有效地应用在将拉链头套设在下述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的左右各链齿排上的场合,该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在左右一组的拉链带上每隔规定间隔交替形成有链齿排和间隔部,在各链齿排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在另一端具有上止。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头套设方法,是在下述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左右链齿排(3a、3b)上套设拉链头(10)的套设方法,该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在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带(11、12)的相向的侧端缘上每隔规定间隔交替形成有排列有多个拉链齿(15)的链齿排(3a、3b)、以及没有配设所述拉链齿(15)的间隔部(13),在所述各链齿排(3a、3b)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4),该可分离底部止挡(4)在第一拉链带(11)侧一体形成有箱形销(5)及箱体(6),在第二拉链带(12)侧形成有插入销(7),在所述各链齿排(3a、3b)另一端的第一及第二拉链带(11、12)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上止(8、9),该套设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序,移送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并使其停止在规定位置,从而对供所述拉链头(10)套设的左右链齿排(3a、3b)进行定位,使形成在该定位好的链齿排(3a、3b)与比该链齿排(3a、3b)先行一个并至少一部分已经处于啮合状态的链齿排(3a’、3b’)之间的间隔部(13)向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侧、以平行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带的面的形态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移动规定距离,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处于左右弯曲的状态;第二工序,使所述拉链头(10)向与所述链齿排(3a、3b)的移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间隔部(13)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纵条(1)位于该拉链头(10)的上下凸缘(17a、17b)间的间隙的侧方,且使所述第二拉链纵条(2)抵接在该拉链头(10)的下翼板(18)上;第三工序,使所述处于左右弯曲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向与所述第一工序中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的间隔部(13)从所述拉链头(10)的上下凸缘(17a、17b)间的间隙导入链齿引导通路(19a)内;第四工序,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沿移送方向前进,从而将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的链齿排(3a)及箱形销(5)导入所述链齿引导通路(19a)内;以及第五工序,使所述插入销(7)在移动到所述拉链头(10)的移送方向前方后后退,从而将该插入销(7)从所述拉链头(10)的肩口经由链齿引导通路(19a)插入箱体(6)内,且使插入有该插入销(7)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后退,从而将所述拉链头(10)套设在所述左右链齿排(3a、3b)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序中进行以下动作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以所述上止(8、9)为前方的形态移送;利用检测部件(21)对移送中的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所述上止(8、9)进行检测,根据该检测到的信号使所述拉链纵条(1、2)停止在规定位置,从而对所述链齿排(3a、3b)进行定位;利用夹持部件(24)对所述先行的处于啮合状态的链齿排(3a’、3b’)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进行夹持;以及使所述夹持部件(24)向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侧、以平行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带的面的形态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移动规定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工序中进行以下动作利用拉链头保持部件(26)保持所述拉链头(10),使该所述拉链头(10)的下翼板(18)与所述间隔部(13)相向,且使该拉链头(10)的肩口侧朝向所述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前方;以及使所述拉链头保持部件(26)上升,从而使所述拉链头(10)向所述间隔部(13)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工序中进行以下动作使所述夹持部件(24)放开所述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且使所述第二拉链纵条(2)利用间隔部推压部件(25)向与所述第一工序中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工序中进行以下动作使夹持着所述先行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的夹持部件(24)向与所述第一工序中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工序中进行以下动作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沿移送方向前进规定距离,且将位于所述拉链头(10)的移送方向前方的所述第一拉链带(11)的一部分通过推压部件(28)从带移送面压下或抬起,从而一边使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的移送面从直线状态变为向下或向上弯曲的状态,一边将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的链齿排(3a)从所述拉链头(10)的后口导入链齿引导通路(19a)内;将所述箱形销(5)插入所述拉链头(10)的链齿引导通路(19a)内,且使所述箱体(6)与所述拉链头(10)的后口抵接;以及利用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将所述推压部件(28)推回,在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的移送面从所述上下弯曲的状态恢复成直线状态时,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前进停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的链齿排(3a)导入并穿过所述链齿引导通路(19a)内时,使形成在该链齿排(3a)上的所述上止(8)在所述链齿引导通路(19a)内转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五工序中进行以下动作利用夹钳(29)对与所述第二拉链纵条(2)的所述插入销(7)的移送方向上游侧相邻的间隔部(13)进行把持;使所述夹钳(29)沿移送方向前进,从而使所述插入销(7)移动到所述拉链头(10)的移送方向前方;使所述夹钳(29)向所述拉链头(10)以弯曲线形态后退,将所述插入销(7)经由所述拉链头(10)向所述箱体(6)内插入;以及使所述夹钳(29)继续后退,从而将所述拉链头(10)套设在所述左右链齿排(3a、3b)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头套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五工序中还进行以下动作在使所述夹钳(29)沿移送方向前进时,将位于所述拉链头(10)的移送方向前方的所述第二拉链带(12)的一部分通过推压部件(28)从带移送面压下或抬起;以及在使所述夹钳(29)后退时,所述第二拉链带(12)将所述推压部件(28)推回。
10.一种拉链头套设装置,是在下述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左右链齿排(3a、3b)上套设拉链头(10)的套设装置,该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在左右一组的第一及第二拉链带(11、12)的相向的侧端缘上每隔规定间隔交替形成有排列有多个拉链齿(15)的链齿排(3a、3b)、以及没有配设所述拉链齿(15)的间隔部(13),在所述各链齿排(3a、3b)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4),该可分离底部止挡(4)在第一拉链带(11)侧一体形成有箱形销(5)及箱体(6),在第二拉链带(12)侧形成有插入销(7),在所述各链齿排(3a、3b)另一端的第一及第二拉链带(11、12)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上止(8、9),该套设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装置,移送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并使其停止在规定位置,从而对供所述拉链头(10)套设的左右链齿排(3a、3b)进行定位,使形成在该定位好的链齿排(3a、3b)与比该链齿排(3a、3b)先行一个并至少一部分已经处于啮合状态的链齿排(3a’、3b’)之间的间隔部(13)向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侧、以平行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带的面的形态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移动规定距离,从而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处于左右弯曲的状态;第二装置,使所述拉链头(10)向与所述链齿排(3a、3b)的移送方向下游侧相邻的间隔部(13)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纵条(1)位于该拉链头(10)的上下凸缘(17a、17b)间的间隙的侧方,且使所述第二拉链纵条(2)抵接在该拉链头(10)的下翼板(18)上;第三装置,使所述处于左右弯曲状态的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向与所述第一工序中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的间隔部(13)从所述拉链头(10)的上下凸缘(17a、17b)间的间隙导入链齿引导通路(19a)内;第四装置,使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沿移送方向前进,从而将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的链齿排(3a)及箱形销(5)导入所述链齿引导通路(19a)内;以及第五装置,使所述插入销(7)在移动到所述拉链头(10)的移送方向前方后后退,从而将该插入销(7)从所述拉链头(10)的肩口经由链齿引导通路(19a)插入所述箱体(6)内,且使插入有该插入销(7)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后退,从而将所述拉链头(10)套设在所述左右链齿排(3a、3b)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拉链头套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置包括移送辊(22),移送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检测部件(21),对移送中的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所述上止(8、9)进行检测,根据该检测到的信号使所述拉链纵条(1、2)停止在规定位置,从而对所述链齿排(3a、3b)进行定位;夹持部件(24),对所述先行的处于啮合状态的链齿排(3a’、3b’)的可分离底部止挡(4’)进行夹持;以及第一移动部件(24c),使所述夹持部件(24)向所述第一拉链纵条(1)侧、以平行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带的面的形态沿与所述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移动规定距离。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拉链头套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置包括拉链头保持部件(26),保持所述拉链头(10),使该所述拉链头(10)的下翼板(18)与所述间隔部(13)相向,且使该拉链头(10)的肩口侧朝向所述拉链纵条(1、2)的移送方向前方;以及升降部件(27),使所述拉链头保持部件(26)上升或下降。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拉链头套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装置包括间隔部推压部件(25),该间隔部推压部件(25)使所述第二拉链纵条(2)向与利用所述第一移动部件(24c)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拉链头套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装置包括使所述夹持部件(24)向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24c)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部件(24c)。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头套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装置包括推压部件(28),该推压部件(28)将位于所述拉链头(10)的移送方向前方的所述第一拉链带(11)的一部分从带移送面压下或抬起。
16.如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头套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装置包括夹钳(29),对与所述第二拉链纵条(2)的所述插入销(7)的移送方向上游侧相邻的间隔部(13)进行把持;夹钳前进装置(30),使所述夹钳(29)沿移送方向前进;以及夹钳后退装置(30),使所述夹钳(29)向所述拉链头(10)以弯曲线形态后退后,再使其沿移送方向后退。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拉链头套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装置还包括推压部件(28),该推压部件(28)将位于所述拉链头(10)的移送方向前方的所述第二拉链带(12)的一部分从带移送面压下或抬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使拉链头自动地套设于在链齿排的一端具有可分离底部止挡、在另一端具有上止的左右一组的拉链纵条上的拉链头套设方法。本发明的拉链头套设方法是将拉链头(10)套设在第一及第二纵条(1、2)的链齿排(3a、3b)上的方法,包括对链齿排(3a、3b)进行定位、使第一及第二拉链纵条(1、2)处于左右弯曲的状态的第一工序;使拉链头(10)移动以使第一纵条(1)位于该拉链头(10)的侧方、且使第二纵条(2)抵接在下翼板(18)上的第二工序;将第一纵条(1)导入拉链头(10)内的第三工序;使第一及第二纵条(1、2)前进以将箱形销(5)导入拉链头(10)内的第四工序;以及使插入销(7)在移动到拉链头(10)的前方后后退以将拉链头(10)套设在左右链齿排(3a、3b)上的第五工序。
文档编号A44B19/42GK101044928SQ20071008965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0日
发明者泽田敏昭, 山崎诚, 尾崎雅秀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