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制造技术领域,更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拉链头及拉链。
背景技术:
传统的拉链在拉链头上活动安装拉片,由拉片带动拉链头上下滑动。拉链头仅用于将拉链的两根链条扣紧或分开,在裤子的门襟上一般分别设置拉链与纽扣。
普通的拉链在服装上使用时,在拉链闭合状态下通常是通过拉链头上的拉片起到点缀和装饰的功能,例如展示服装的商标,通过颜色、图案或者其结合,体现服装的修改和内涵。但拉片体积较小,承载的信息量会受到限制。
将纽扣的展示面积与拉链的拉合功能相互结合,即能实现拉链的作用,又能扩大展示面积。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一体式拉链纽扣的结构示意图。在传统拉链头的拉片01上安装按扣的公扣02,可以穿过一侧门襟上部的扣眼,与另一门襟上的母扣03相互配合锁定。此结构包含拉链头、拉片01、公扣02和母扣03等多个部件,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且在扣合状态下不够平整,影响到裤子的美观度。此外,拉片01上固定公扣02,增加了拉片01的重量,在日常活动时拉片01上下摆动容易打到皮肤,使用体验并不友好。
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计一种将拉链与纽扣相互结合的拉链,防止拉片摆动打到身体,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链头,包括用于分合拉链链条的拉座,所述拉座的顶部平面固定设置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连接纽扣。
可选地,所述支柱为圆柱或多边形柱体,所述支柱的轴线与所述拉座的顶面垂直。
可选地,所述纽扣与所述支柱垂直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拉座、所述支柱与所述纽扣三者一体铸造成型。
可选地,所述支柱与所述拉座一体铸造成型,所述支柱的顶端注塑固定所述纽扣。
可选地,所述支柱与所述拉座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纽扣的底部设置铆接块,所述铆接块与所述支柱顶端的平板配合铆接。
可选地,所述支柱与所述纽扣采用相异的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拉链,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链头,包括用于分合拉链两根链条的拉座,拉座的顶部平面固定设置支柱,支柱的顶端连接纽扣,底部连接拉座。通过支柱与纽扣的设置取代了传统拉链头上的拉片结构,使拉链头同时具有拉链本身的作用,还兼备纽扣的作用,当拉链头使两根链条闭合后,可以将拉链头上的纽扣穿过门襟上的扣眼。采用本结构,一来可以一次性完成拉链与纽扣的安装,简化了服装的生产步骤;二来对于裤子来说,在没有拉上拉链的情况下无法使用纽扣,还可以防止忘记拉上拉链的尴尬情况发生。由于支柱固定设置在拉座的顶部平面,即使在运动时也不造成大幅度的甩动,避免拉片打到人体,穿着的舒适性得以提高。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给出一种包含上述拉链头的拉链,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纽扣拉链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拉链头的轴测结构图;
图3为图2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图2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图2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种拉链头的轴测结构图;
图7为图6结构的正视图;
图8为图6结构的侧视图;
图9为图6结构的俯视图;
图10为图7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11为图7中B-B方向的剖面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三种拉链头的轴测结构图;
图13为图12结构的正视图;
图14为图12结构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2结构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3中C-C方向的剖面图;
图17为图13中D-D方向的剖面图。
其中:
拉片01、公扣02、母扣03;
拉座1、支柱2、纽扣3、铆接块3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头,将拉链与纽扣相互结合,能够同时实现拉链的作用与纽扣的作用,防止拉片打到人体。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提供的拉链头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拉链头包括用于分合拉链中两根链条的拉座1,拉座1的顶部平面上固定设置有支柱2,支柱2起到连接支撑的作用,在支柱2的顶端连接纽扣3。在使用过程中,人手直接接触纽扣3,并由支柱2传递拉力拉动拉座1,使拉座1移动使链条分开或合拢,此过程实现了拉链的功能。在门襟上链条上方的位置开设一处扣眼,将拉链的两根链条合拢后,纽扣3可以穿过扣眼将门襟扣合,实现纽扣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链头将拉链与纽扣相结合,对于裤子来说,在生产时不必单独缝制两个部件,简化生产流程。通过支柱2与纽扣3的相互结合,取代了原有拉链头上的拉片,人手直接拉动纽扣3,通过支柱2传递作用力给拉座1,完成开合动作。裤子上的纽扣设置在拉链的上端,有时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会忘记拉上拉链,造成尴尬,若采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拉链头结构,在不拉上拉链的情况下无法扣上纽扣,必须先拉上拉链再使用纽扣,从根本上解决了遗忘情况的出现。另外,在没有扣上纽扣时,由于支柱2的底端固定在拉座1上,因此即使进行剧烈运动,也不会使纽扣3大幅度甩动,拉座1与纽扣3的运动同步,纽扣3也不会在惯性作用下打到人体,提高了穿着的舒适度。以纽扣3替代了拉片,增加了外露的面积,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方便在纽扣上进行图案或者花纹的设计。
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柱2可设置为圆柱或多边形柱体,能够起到中间过渡连接作用的结构都是可以的。当然,并不仅限于平直的柱状,若支柱2采用弯曲的结构也可以,仅改变其形态,而实际作用并未发生改变,这些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内。若支柱2为柱体结构,则支柱2的轴线与拉座1的顶面垂直,使连接更稳固。若支柱2为弯曲结构,则与拉座连接时可依据其走势固定连接。
纽扣3与支柱2也可采用固定连接的结构,若支柱2为垂直于拉座2的柱体,则纽扣3也与支柱2垂直固定,保持纽扣3与拉座1相对平行。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垂直是针对不同情况而言的,若纽扣3为圆盘形的板状结构,则支柱2与纽扣3的板面垂直;若纽扣3为锥状或纺锤形,则与其中心线相互垂直。垂直的结构主要目的是使固定效果更为稳固,只要能够有效固定,倾斜的固连也是可以的。除此之外,支柱2与纽扣3之间也可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纽扣3可以相对于支柱2转动或者滑动。纽扣3和支柱2之间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可适用于不同的使用需求,增加适用的场景。
如图2至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设置方式下的拉链头的轴测结构图、正视图、侧视图及俯视图。拉座1、支柱2和纽扣3三者可为一体铸造成型,加工适当的模具,一次性浇注成型,拉座1、支柱2与纽扣3一次性成型,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加工过程相对简单。
如图6至图9所示,分别表示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拉链头的轴测图、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图10和图11分别为图7中A-A、B-B方向的剖面结构图。此结构中支柱2和拉座1为一体铸成型,加工出相应的模具,一次性浇注形成。在支柱2的顶端预留出一个较小的盘状凸起,支柱2的顶端盘状凸起上注塑形成纽扣3,使纽扣3牢固地固定在支柱2顶部。这里所说的顶端是指附图中给出的朝向,并不代表在使用过程中空间中的方向。
此实施例中支柱2和纽扣3可以采用相异的不同材料制成,由于拉座1需要承受不断的滑动摩擦,因此对耐磨性有较高的要求,而纽扣3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加工出不同的花纹或图案,采用相对较软的材料制成更方便后期加工设计。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分体式结构,如图12至图15所示,分别表示另一种实施例中拉链头的轴测图、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图16与图17分别为图13中C-C、D-D方向的剖面图。支柱2与拉座1采用一体铸造成型的方式加工,在支柱1的顶端预留出盘状的平板结构,尺寸大于支柱2的横向尺寸;纽扣3单独加工制造,在纽扣3的底部设置铆接块31,铆接块31与支柱2顶端设置的平板相互配合铆接固定。图17中给出的铆接块31设置为四块,呈环状将支柱2顶部的平板包围,使连接稳定。铆接块31在加工纽扣3时同时成型,将支柱2的顶端放入多个铆接块31之间,再将铆接块31向中心弯折压紧固定即可。
在此实施例中,支柱2与纽扣3也采用相异的材料制成,支柱2与拉座1同时加工采用相同的材料。分别加工的纽扣3和支柱2,可分别满足拉座1对于耐磨性的要求和纽扣3对于精细加工的要求。图2和图6中给出的两种实施例中,位于上方的纽扣3可依据传统留出通孔,但并不需要走线缝制,仅起到装饰作用;图12实施例中的纽扣上表面加工出三个同心圆,也是出于美观的选择。纽扣3由相对较软的材料制成,更容易实现各种图案的加工。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纽扣3结构并不仅能采用上述形式,纽扣是一种统称,若采用按扣结构也是可以的,将上述纽扣3设置为按扣的公扣或母扣,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因此这种方式也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实施例仅作为三种不同的具体情况,而在加工制造时并不仅限于上述三种结构,还可采用其他的连接和固定方式。例如还可将拉座1与支柱2分别加工,再通过与上述结构相似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这些情况也是可以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拉链,包括上述介绍的拉链头,能够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拉链的其他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