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头,尤其是指一种无鼻拉头。
背景技术:
目前象鼻头拉攀连接部设置在翼板的上表面,对于尼龙拉链来说,由于拉链结构的特性,正面与背面不对称,所以存在正拉和背拉两种搭配;若只在拉头一侧翼板上表面设置拉攀连接部,则拉头无法通配正拉、背拉拉链;若在拉头两侧的翼板上表面都设置拉攀连接部,则会提高生产成本。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能够同时搭配正拉、背拉拉链,增加产品的适用性;去除翼板上表面的拉攀连接部可减少产品重量,后续生产组装中又可省去扣压拉攀链接部的工序,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去除翼板上表面拉攀链接部后,翼板上表面可增加大面积的logo、商标、图案等,可增加产品的卖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鼻拉头,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拉链不容易同时实现正拉、背拉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鼻拉头,包括拉片、上下相对设置的上翼板与下翼板,所述上翼板前侧与下翼板前侧通过一引导柱连接,所述引导柱前侧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装设有一拉攀连接部,所述拉片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拉攀连接部可上下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拉攀连接部为一水平设置的柱体,所述柱体的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柱体为圆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一绳子。
进一步的,所述上翼板前侧开设有一第一通道,所述下翼板前侧开设有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凹槽、第二通道三者的后侧形成一弧形面。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在引导柱前侧的凹槽内装设拉攀连接部,使得拉片能通过拉攀连接部旋转至上翼板或下翼板处,从而让该拉头能够同时搭配正拉、背拉拉链,增加产品的适用性;去除翼板上表面的象鼻头可减少产品重量,后续生产组装中又可省去扣压象鼻头的工序,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去除翼板上表面象鼻头后,翼板上表面可增加大面积的logo、商标、图案等,可增加产品的卖点。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拉攀连接部为圆柱体,可以使得拉片的活动更为顺滑,方便用户使用。
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通道、凹槽、第二通道三者的后侧形成一弧形面,可以降低拉片旋转时受到的干扰,同时增加产品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底部示意图。
图3为图1未连接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为图3的背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一种无鼻拉头,包括拉片1、上下相对设置的上翼板2与下翼板3,上翼板2前侧与下翼板3前侧通过一引导柱4连接。引导柱4前侧开设有一凹槽5,凹槽内装设有一拉攀连接部6,拉片1通过一连接件7与拉攀连接部6可上下活动连接。通过在引导柱4前侧的凹槽5内装设拉攀连接部6,使得拉片1能通过拉攀连接部6旋转至上翼板2或下翼板3处,从而实现该拉头能够同时搭配正拉、背拉拉链,增加产品的适用性;去除翼板上表面的象鼻头可减少产品重量,后续生产组装中又可省去扣压象鼻头的工序,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去除翼板上表面象鼻头后,翼板上表面可增加大面积的logo、商标、图案等,可增加产品的卖点。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拉攀连接部6为一水平设置的柱体,柱体的两侧分别固定在凹槽5的左右两侧。特别的,该柱体为圆柱体。通过设置拉攀连接部6为圆柱体,可以使得拉片的活动更为顺滑,方便用户使用。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连接件7为一绳子,绳子7的两端并列固定在拉片1上,该绳子的中部绕过柱体6,再使拉片1由绳子中部穿过,最后让绳子中部在柱体6处收紧。另外,连接件7并不局限于绳子,也可以为柔性杆、挠性杆。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上翼板2前侧开设有一第一通道21,下翼板3前侧开设有一第二通道31,第一通道21通过凹槽5与第二通道31连通。第一通道21、凹槽5、第二通道31三者的后侧形成一弧形面。通过设置第一通道、凹槽、第二通道三者的后侧形成一弧形面,可以降低拉片旋转时受到的干扰,起到保护绳子的作用,同时增加产品的美观度。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拉片1转动到上翼板2侧,就能实现正拉,将拉片1转动到下翼板3侧,就能实现背拉。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