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皮带配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按压皮带头。
背景技术:
现在常用的针式或有牙自动扣头款式单调,方形的外框扣头在长时间使用情况下会将皮带条的表面压出不美观的压痕,容易将皮带磨损,造成裂痕、断裂,皮带使用寿命短,现有牙扣头的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繁杂沉重,在使用上还无法简化到两根手指使用扣头的方便性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部容易给皮带造成压痕的新型按压皮带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按压皮带头,包括上底座和能够盖住所述上底座下端面的下底板以及能够盖住所述上底座上端面的扣头面,所述的上底座与所述扣头面之间留有能够使皮带穿过的槽形空位;所述的上底座内设有能够固定皮带的卡栓装置,所述的上底座内开设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所述的卡栓装置包括带有转杆的卡栓体,该卡栓体设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槽内并且能够在第一固定槽内上下摆动;所述的卡栓体的下方设有按杆,该按杆悬浮地设于所述的第二固定槽内,按杆的前端设有弹性件并且与上底座转动连接;通过推动所述按杆压制弹性件,能够使按杆绕环转动以及浮动时带动卡栓装置上下摆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卡栓体整体呈扳机状,其包括呈斜弯状或圆柱斜口状的牙扣,所述的牙扣端部能够穿出上底座一段;所述的卡栓体的下端还设有凹槽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按杆包括按杆体和设于按杆体一端的按钮,所述的按杆体上开设有凹槽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皮带头结构精简,除去了磁铁款及旋转弹簧扳手类型的繁杂结构,从款式本质上减轻了扣头的重量,使用上更方便些,两根手指通过按压即可解开皮带,稳定性方面也更牢固,与老款针式扣头的斜向卡孔方式相比稳固性更佳,并且不会对皮带条造成勒痕及扩大孔位。使皮带条更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拆解状态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栓装置的安装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状态的结构图。
图中:1.上底座,2.下底板,3.扣头面,4.槽形空位,5.卡栓装置,6.第一固定槽,7.第二固定槽,8.转杆,9.卡栓体,10.按杆,11.弹性件,12.牙扣,13.凹槽部,14.按杆体,15.按钮,16.凹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按压皮带头,包括上底座1和能够盖住所述上底座1下端面的下底板2以及能够盖住所述上底座1上端面的扣头面3,该扣头面3除了封口作用外同时还起着装饰作用,因此外形方面并没有相关的限定;所述的上底座1与所述扣头面3之间留有能够使皮带穿过的槽形空位4;所述的上底座1内设有能够固定皮带的卡栓装置5,所述的上底座1内开设有第一固定槽6和第二固定槽7;所述的卡栓装置5包括带有转杆8的卡栓体9,该卡栓体9设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槽6内并且能够在第一固定槽6内上下摆动;所述的卡栓体9的下方设有按杆10,该按杆10悬浮地设于所述的第二固定槽7内,按杆10的前端设有弹性件11并且与上底座1转动连接;通过推动所述按杆10压制弹性件11,能够使按杆10环绕转动以及浮动时带动卡栓装置5上下摆动,通过卡栓装置5摆动实现控制皮带的固定和松开动作。
为了减少对皮带的磨损,所述的卡栓体9整体呈扳机状,其包括呈斜弯状或是圆柱斜口状的牙扣12,不同的形状对应不同类型的结构的圆孔带身或者有牙版带身,所述的牙扣12端部能够穿出上底座1一段,使用时部容易对皮带条造成勒痕及扩大孔位,使皮带条更耐用;所述的卡栓体9的下端还设有凹槽部13,所述的按杆10包括按杆体14和设于按杆体14一端的按钮15,所述的按杆体14上开设有凹槽部16,该凹槽部16与卡栓体9的下端设置的凹槽部13相互对应,通过相互对应的凹槽部能够更好的控制卡栓装置5上下摆动,轻松方便地固定或松开皮带;需要说明的是,皮带上的孔眼与牙扣12的外形是相互对应设置的。
该皮带头结构精简,除去了磁铁款及旋转弹簧扳手类型的繁杂结构,从款式本质上减轻了扣头的重量,通过两根手指按压即可解开皮带,使用上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