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自锁拉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112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自锁拉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特别是指对拉链拉头的构造方式进行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拉链的自动头类产品基本结构是帽盖、弹片、马钩等部件铆合组成的,每个部件都是隐藏于帽盖产品的内侧,配件小且其组装时容易组装损坏。加之帽盖的弹性容易失效,拉链拉合时容易出现卡链或下滑的现象。出现马钩卡死或拉头下滑现象时,通过表面现象无法辨别拉头内部的自锁状况,因为相关配件均铆合于帽盖内,更是无从修复自锁功能。

现有拉链的自动头类产品还存在一个问题:因帽盖安装于拉头表面上,呈现凸起现象,拉片是超出拉头结构范围组装在拉头上的,在实际使用中易刮到其他物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自锁拉头。该拉头外观规整、美观大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拉片易刮到其他物品的问题。本发明能实现自锁功能的拉头,不仅可轻便修复自锁功能,而且还具有防盗功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自锁拉头,其特征在于:该自锁拉头包括一拉头本体、一盖板和一针锁;所述的拉头本体上设有一针锁通孔,还设有一第一扣接部;所述的盖板转动连接在拉头本体上,且其上设有与第一扣接部匹配的第二扣接部;所述的针锁包括一可转动装设在盖板上的连接杆,和一连接该连接杆且插置在针锁通孔中的针头;所述盖板和针锁与拉头本体的上表面平齐设计,且所述盖板与拉头本体的外轮廓相一致设计。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自锁拉头,所述拉头本体设有一凸台,所述盖板具有一与该凸部相匹配的凹部。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自锁拉头,于拉头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缺部,以在盖板与拉头本体之间形成打开缺口。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自锁拉头,在拉头本体的上、下船板上对称设置有盖板和针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形方正、表面平整、美观大方、具有厚实感的隐形自锁功能拉头。拉头打开自锁时,盖板当作拉片进行拉合来拉动拉头,从而进行拉链的拉合功能;拉头自锁时,可压合盖板,使其隐藏于拉头结构中,此时拉头结构表面平整,表面无法看出有拉片。

本发明具有自锁功能的针头受连接在盖板上的连接杆的杠杆控制,当盖板压合时,针头插入链牙间距中,起锁定链牙作用;在盖板打开时,针头随盖板拉起时提起解除自锁,且可轻便更换针头以解决自锁,以在起自锁功能的针头在日常使用中,方便于维护检查自锁功能。

本发明通过对应设置在盖板和拉头本体上的扣接部,限制盖板的的自动开启,必须人工打开时方可开启,结合在盖板压合时隐藏于拉头结构中,可起防盗作用,让小偷无法及时打开拉链,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拉头的盖板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拉头的盖板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拉头的盖板压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拉头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自锁拉头,该自锁拉头包括一拉头本体10、一盖板20和一针锁30。所述拉头本体10包括连接为一体的上、下船板11、12,所述的盖板20和针锁可仅装设在拉头本体10的上船板11或下船板12上,也可如本实施例所示的,所述盖板20包括有上、下盖板21、22,所述的针锁30包括有上、下针锁31、32。所述的上盖板21和上针锁31装设在拉头本体10的上船板11上,所述的下盖板22和上针锁32装设在拉头本体10的下船板12上。

请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头本体10的上、下船板11、12分别向上、向下凸设有上、下凸台13、14。上、下船板11、12分别开设有上、下针锁通孔15、16,且于上、下船板11、12的上、下凸台13、14的外缘面设有一上、下第一扣接部17、18。

请结合图5所示,所述上、下盖板21、22分别转动连接在拉头本体10的上、下船板11、12上。所述上、下盖板21、22具有与上、下凸台13、14相匹配的上、下凹部211、221,所述上、下凹部211、221的两支脚对应转动连接在上、下凸台13、14的两侧,以在下压上、下盖板21、22时,所述的上、下凸台13、14置于上、下盖板21、22的上、下凹部211、221中。

所述上、下盖板21、22的上、下凹部211、221的底面分别设有与上、下第一扣接部17、18相匹配的上、下第二扣接部23、24。所述上、下第一扣接部17、18和上、下第二扣接部23、24为匹配扣接的楔形块。

所述上、下针锁31、32包括一上、下连接杆311、321,和连接在该上、下连接杆311、321中部的上、下针头312、322。所述上、下针头312、322对应插置在上、下针锁通孔15、16中。所述的上、下连接杆311、321可转动插置在上、下盖板21、22的两支脚设有的上、下安装孔212、222中。所述上、下安装孔212、222对上、下连接杆311、321起到限位作用,同时也为上、下连接杆311、321的自由转动提供空间。当上、下盖板21、22带动上、下针锁31、32压合在上、下船板11、12上时,所述的上、下连接杆311、321对应嵌入上、下凸台13、14设有的上、下凹槽131、141中

本发明将上、下盖板21、22和上、下针锁31、32与上、下凸台13、14的上表面平齐设计,以将上、下盖板21、22和上、下针锁31、32隐藏在拉头结构中。本发明还在上、下盖板21、22和拉头本体10的外轮廓上进行相一致设计,使上、下盖板21、22的隐形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本发明在拉头本体10的上、下表面设有缺部19,以在上、下盖板21、22与拉头本体10之间形成打开缺口。当从该缺口打开拉头本体10表面上的上、下盖板21、22时,上、下盖板21、22发挥拉片的功能拉起上、下针头312、322,解除自锁功能,上、下盖板21、22当作上、下拉片来拉合拉链。此时的打开状态的上、下盖板21、22提拉起上、下针锁31、32,为上、下针头312、322的更换提供方便,以轻松便捷的修复自锁功能。

如图3所示,当作上、下拉片功能来使的上、下盖板21、22压合有拉头本体10上时,上、下针头312、322穿过上、下针锁通孔15、16插入链牙中,锁定链牙起自锁作用。此时整个的拉头结构表面平整,拉片作用的上、下盖板21、22隐藏于拉头结构中,还可以起防盗作用,让小偷无法及时打开拉链。且上、下盖板21、22卡在上、下凸台13、14上限位,保证日常使用中不会被自动打开,必须通过人工扣起时才能打开盖板拉片,提高安全性。

上述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且不应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通过本发明的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公知或现有技术、知识所进行的改动也应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