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暑降温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9566发布日期:2018-10-30 21:1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防暑降温服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暑降温服。



背景技术:

根据环境温度与人体热平衡之间的关系,通常把35℃以上的生活环境和32℃以上的生产环境视为高温环境。在高温环境下,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体温调节、水盐代谢、血液循环等功能都出现异常改变。比如说大量的出汗,就会让心血管的负担加重。如果高温超过了人体的耐受力,轻则影响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严重的则会引起中暑,更严重的会导致人猝死,危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的人员,如夏季炎热天气下进行站岗执勤的一线民警,往往要克服高温所带来的各种不适以进行持续一段时间的工作。当穿着普通衣物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时,人会出汗,汗液通过扩散、传输迁移到衣服表面,通过汗液蒸发带走部分热量,然而,汗液蒸发提供的蒸发源有限,因此,带走的热量也很有限,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持续工作一段时间的情况下,普通衣服并不能达到在一定时间内降温的作用,而且,汗液在衣服表面蒸发留下的汗迹直接影响衣服的整洁美观,特别是对在特殊工作岗位上的站岗执勤的一线民警很不合适。由此可见,适用于站岗执勤的一线民警的降温服的研究,是维持和提升一线民警综合战斗力,保证高温环境下执勤民警的身体健康的迫切需要。

中国专利ZL200720075957.8公开了一种多层复合织物,其包括外层、内层和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为内部盛装冷冻凝胶的制冷胶袋,利用冷冻凝胶的能量释放达到制冷效果。该织物需要利用淀粉、丙烯酸盐、乙醇、硼酸盐等化学材料制备冷冻凝胶,还需要制造由聚乙烯薄膜或无毒涂胶织物制成的封闭胶袋,生产环节繁琐。而且制冷胶袋并非与衣服为一体,在其失去制冷效果后需要从衣服中取出置于冰箱中再次冷却以重复使用,这也使得衣服的结构设计复杂,使用时还需要额外的制冷设备,且制冷胶袋本身的体积和重量使得衣服不轻便且外观也不够美观,不能适应一线民警对衣物轻、薄的整洁美观性要求。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冷凝胶用塑料薄膜或涂胶织物封装,使得衣服不透气,穿着舒适性极差。

中国专利ZL201020534720.3提供了一种避暑降温服,其中包括外层织物、内层织物和缝制在外层织物与内层织物之间的无纺布絮片,所述的无纺布絮片由高吸水率的纤维制成。高吸水率纤维最优选为海藻酸钙纤维、锦纶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混合物。然而由于中间层为无纺布絮片,衣服外观像一件薄的棉背心,外观不够美观;而且该混合纤维中的功能性纤维为海藻酸钙纤维,初始吸水倍数20倍,当与锦纶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合后,混合纤维的吸水倍数小于20倍。由此可见,该专利所制成的避暑降温服吸水量不够大,而且随着吸放水次数的增多,混合纤维的吸水倍数还会逐步下降,致使避暑降温服提供的降温效果、降温时间和使用寿命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蒸发源以降低体表温度、且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高效持久的轻便型的防暑降温服。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暑降温服,包括衣服本体及设置于衣服本体内侧的降温模块,所述降温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支撑层、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以及设置于第一织物层与第二织物层之间的吸水树脂颗粒层。

优选地,所述降温模块至少设为两个。

优选地,相邻的降温模块之间设有空气流通沟槽。所述空气流通沟槽利于空气流通,使水分迅速蒸发,提高降温效率。

优选地,所述吸水树脂颗粒层是经过抗菌防霉处理的抗菌防霉吸水树脂颗粒层。另外,所述吸水树脂颗粒层能有效吸入液态水,提供足量的液态水以进行蒸发散热,从而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降低人体的体表温度,特别适用于高温条件下持续工作的人员。

优选地,所述降温模块缝制于衣服本体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衣服本体为涤纶网眼布层。

优选地,所述支撑层为涤纶3D网眼布层;所述涤纶3D网布层具有支撑和透气双重功效。

优选地,所述第一织物层为涤纶织物层。更优选地,所述第一织物层为无弹性涤纶织物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织物层为弹性织物层。更优选地,所述第二织物层为具有抗菌防霉功效的内表面疏水的弹性单向导湿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采用机织物、针织物、无纺布的形式。当所述第二织物层接触到人体皮肤表面的汗液时,能将汗液由疏水内表面定向传导至外表面进入吸水树脂颗粒层中,形成差动毛细效应,并且能避免水分逆流,从而使贴近皮肤的内表面保持干爽;由于第二织物层经过抗菌、防霉处理,故具有抗菌防霉的功效。

本发明所述防暑降温服的第一织物层为无弹性涤纶织物层,而第二织物层为弹性织物层。因此,当吸水树脂颗粒层吸水后,第二织物层一侧的膨胀优先于第一织物层一侧的膨胀;同时所述降温模块的支撑层设置于第一织物层的外侧,使得本发明防暑降温服从外观上看美观大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优越效果在于:使用简单方便,使用费用低廉,无需制冷设备降温,仅需简单的浸水进行充水、蒸发的循环使用;其充水方法为将所述防暑降温服浸于水中10-15分钟,通过手工或者洗衣机离心甩干1-2分钟,将衣服上的游离水去掉。充水前后所述防暑降温服的外观不发生明显变化;经充水后,所述防暑降温服在40℃的环境温度下持续降温2-3小时,其外观简洁,透气性佳,能多次重复使用,适用于站岗执勤等特殊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一种防暑降温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降温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衣服本体、2-降温模块、21-支撑层、22-第一织物层、23-吸水树脂颗粒层、24-第二织物层、3-空气流通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防暑降温服,包括衣服本体1及设置于衣服本体1内侧的降温模块2,所述降温模块2包括依次设置的支撑层21、第一织物层22、第二织物层24,以及设置于第一织物层22与第二织物层24之间的吸水树脂颗粒层23。所述降温模块2至少设为两个,进一步地,相邻的降温模块2之间设有空气流通沟槽3。所述空气流通沟槽3利于空气流通,使水分迅速蒸发,提高降温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吸水树脂颗粒层23是经过抗菌防霉处理的抗菌防霉吸水树脂颗粒层。另外,所述吸水树脂颗粒层23能有效吸入液态水,提供足量的液态水以进行蒸发散热,从而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降低人体的体表温度,特别适用于高温条件下持续工作的人员。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降温模块2缝制于衣服本体1的内侧。所述衣服本体1为涤纶网眼布层,所述支撑层21为涤纶3D网眼布层;所述涤纶3D网布层具有支撑和透气双重功效。所述第一织物层22为涤纶织物层,具体地,所述第一织物层22为无弹性涤纶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24为弹性织物层;具体地,所述第二织物层24为具有抗菌防霉功效的内表面疏水的弹性单向导湿织物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织物层24为160g/m2的内表面疏水的弹性单向导湿织物层。

另外,所述第二织物层24采用机织物、针织物、无纺布的形式。当所述第二织物层24接触到人体皮肤表面的汗液时,能将汗液由疏水内表面定向传导至外表面进入吸水树脂颗粒层23中,形成差动毛细效应,并且能避免水分逆流,从而使贴近皮肤的内表面保持干爽;由于第二织物层24经过抗菌、防霉处理,故具有抗菌防霉的功效。

本发明所述防暑降温服的第一织物层22为无弹性涤纶织物层,而第二织物层24为弹性织物层。因此,当吸水树脂颗粒层23吸水后,第二织物层一侧的膨胀优先于第一织物层一侧的膨胀;同时所述降温模块2的支撑层21设置于第一织物层22的外侧,即所述支撑层21处于第一织物层22与衣服本体1之间,使得本发明防暑降温服从外观上看美观大方,无褶皱出现。此外,人体产生的热量借助空气流通沟槽3及时地散发出去,减少出汗量;所述降温模块2的第一织物层22为无弹性涤纶织物,具有透气性,水分通过无弹性涤纶织物层、涤纶3D网眼布层迁移到衣服本体1外侧,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人体热量。

图1中本发明采用背心式的防暑降温服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述的防暑降温服的具体款式根据使用者在工作时的着装要求、所携带或负担的装备情况进行设计,例如当需要外穿连体式工作服时,加长背心的长度;当着装人员肩部经常有负载时,将肩上的降温模块2去掉,以免影响正常工作。此外,为了提高服装的适体率,根据身高和胸围将防暑降温服分型,如根据身高分为165cm,170cm,175cm,180cm,185cm五个型号,考虑到170-180的人数较多,而胸围存在较大差异,对170cm,175cm,180cm三个型按胸围再各分两个类型,如表1所示;能有效提高适体率,使背心式防暑降温服直接作用于身体,而不因中间存在空气层而影响了人体与防暑降温服之间的热交换。

表1防暑降温服分型表

将本发明中的未处理的吸水树脂颗粒层23和经过抗菌防霉处理后的吸水树脂颗粒层23,进行了反复吸放水实验,并对其吸水倍数进行了测试。以自来水为吸收介质做吸放水实验。吸水树脂颗粒层23吸水倍数定义及测试方法:溶胀介质采用自来水,布袋材质为100目尼龙网布,尺寸为L×D=60mm×35mm。实验方法:称取未处理或经抗菌防霉处理的吸水树脂颗粒层23(简称SPA)mi放在尼龙布袋中,然后用订书钉订上布袋口,在自来水中浸泡30min后捞出,置于篦子上晾20min,沥干多余水分,称重m0。然后,置于80℃的干燥箱中使其释放水分,直到样品到达恒重m1。吸水倍数(g/g SPA)=(m0-m1)/mi×100%重复上述实验60个周期。样品数量3个,最终数值为三个数值求平均。

上述未处理的吸水树脂颗粒层23和经过抗菌防霉处理的吸水树脂颗粒层23在不同吸放水周期测得的吸水倍数如表2所示。从表2看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吸水树脂颗粒层23经过60次的反复吸放水,仍具有20倍吸水的能力。由此看出,本发明中防暑降温服具有持久的耐用性,能保持持久的降温效果。

表2吸水树脂颗粒层抗菌防霉处理前后不同吸放水周期对应的吸水倍数表

将干重280g,浸水甩干后重量1270g的本发明的防暑降温服放置在38℃,相对湿度65%的环境箱中,23小时后防暑降温服重量为380g。由此看出,本发明的防暑降温服在高温环境下能保持较长的降温时间。

实验者穿着干重280g,浸水甩干后重量1270g的本发明的防暑降温服,在27℃,相对湿度52%的环境下,进行红外热成像测试。其测试结果为:未穿降温服时,实验者的衣服表面温度为30-31℃,刚刚穿上降温服时,降温服表面的温度为21℃,实验持续到60分钟时,穿着者降温服的表面温度为22-23℃。由此看出,与穿着普通服装相比,实验者穿着降温服,衣服表面温度下降了7-9℃。由此看出,本发明的防暑降温服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

实验者穿着干重190g,浸水甩干后重量850g的本发明的防暑降温服,在36℃,相对湿度60%(或80%)的高温高湿环境仓中,实验者以3km/h的速度在跑步机上走,每15分钟测试一次直肠温度,实验持续90分钟,测试结果表明,与穿着普通服装相比,穿着降温服的实验者的直肠温度(即核心温度)下降了0.3-0.5℃。

女性实验者穿着干重为190g,浸水甩干后重量850g的本发明的防暑降温服,在38℃,相对湿度80%的高温高湿环境仓中,女性实验者以3km/h的速度在跑步机上走,穿着防暑降温服的女性实验者持续了75分钟,而穿普通衣服的女性实验者仅仅持续了60分钟,就被迫离开实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穿着本发明的防暑降温服能有效延长工作人员的耐受时间。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