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602239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保健鞋帽服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足跟痛的人一般较难治愈,祖国医学把足后跟痛、足底骨刺、足底筋膜炎等都归类于痹症,其主要原因有:第一是长时间站着工作造成足底筋膜发炎(无菌性炎症);第二是跟骨骨折后遗症、或从高处跳下足后跟受伤以及长期负重后致使足底的脂肪垫增厚而引起的疼痛;第三是骨刺的形成。由于足底跟的皮肤是人体周围最厚的皮肤,在治疗上是一件很棘手的问题。现在西医的主要治疗方案是打封闭针,或者加消炎和激素类药物内服,中医一般采用中草药熏洗后再药物外敷疗法,苗族地区采用火针扎刺疗法,而且他们的治愈率又不高。还有,西药有副作用,火针扎得皮肤痛,熏洗又麻烦,一般的外敷药也很难到达病灶,而且长时间包起来又不好走路。本人根据家传验方和20多年的治疗经验配制了一种药效峻猛、用料较少的外敷药来外贴患处,并取到了满意的效果,可是患者踩多了会挤出来伤到周围较薄的皮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提供的是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以便于足跟痛患者在敷药后方便行走和防止药物被踩挤以及达到治疗效果为目的。即: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袜底,包含一片袜底1,该袜底1的后足跟部设有一组绑紧带2,该袜底1上设有一块用于内置药物后方便行走和防止药物被外挤的坑凹块6,一张用于防止药汁外溢的凹形薄膜8置放在坑凹块6上,其特征是:所述的坑凹块6内置放有一块由千里及、铁线莲、苎麻根、糯米、白芥子和威灵仙以2∶2∶2∶2∶1∶1的质量比例粉制而成的药褥片,并且该药褥片由20%的盐汤来湿润。所述的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其制作步骤是,包括以下中草药组方及制备工艺:(1)取干燥的千里及100克、铁线莲100克、苎麻根100克、糯米100克、白芥子50克、威灵仙50克,集中在一起并用80-120目粉碎机打碎成粉末,筛去少量残渣,备用;(2)然后,把工艺(1)所得的药粉每取10克于无纺布内缝成一个个药褥片,备用;(3)使用时,把工艺(2)所得的药褥片取一块放置在坑凹块6内,并把20%的盐汤滴在药褥片上,使之湿润并有微量发胀,最后垫在足跟下用于治疗足跟痛,12小时后,再滴入20%的盐汤,连续使用2-3天;下次使用时更换凹形薄膜8和药褥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上述结构和工艺步骤可知,当患者出现足跟痛或足跟痛得久治不愈时,先选择一只(或一双)袜底1来对应于足跟痛的脚掌,然后根据脚掌的长短稍微剪去一点(本袜底1分为42码和39码两种型号),随后把凹形薄膜8铺在坑凹块6上,并取一袋药褥片放在坑凹块6内,又滴入热盐水,最后把放置有药褥片的袜底1(把脚架起了斜向贴较方便)贴在脚底,即药褥片对准足跟痛的部位,并固定绑紧带2,穿入鞋子内使用;也可以先把袜子穿套在袜底1和脚掌上,再穿入鞋子使用。在行走和站在工作中,该药褥片始终贴近于足跟痛的部位,有利于药效的持久地吸收,走路的时候不会被挤出来,也不会垫在脚底下占领空间而不舒适;12个小时后再滴入一些热盐汤,晚上可以穿着袜子睡觉,也可以解下来第二天再穿用。可见,本发明具有改善药物外挤和药物垫在足底不好走路的缺陷,以及具有使药物持久地作用于患部,有利于保健和治疗的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创新的实施例:图1是实施例的示意图(为了附图的简洁,药褥片在附图中未代示出来)。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袜底,包含一片袜底1,该袜底1的后足跟部设有一组绑紧带2,该袜底1上设有一块用于内置药物后方便行走和防止药物被外挤的坑凹块6,一张用于防止药汁外溢的凹形薄膜8置放在坑凹块6上,一块用于治疗足跟痛的药褥片内置在坑凹块6里,其中,该药褥片是由千里及、铁线莲、苎麻根、糯米、白芥子和威灵仙以2∶2∶2∶2∶1∶1的质量比例粉制而成,并且该药褥片由20%的盐汤来湿润。在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在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其制作步骤是,包括以下中草药组方及制备工艺:(1)取干燥的千里及100克、铁线莲100克、苎麻根100克、糯米100克、白芥子50克、威灵仙50克,集中在一起并用80-120目粉碎机打碎成粉末,筛去少量残渣,备用;(2)然后,把工艺(1)所得的药粉每取10克于无纺布内缝成一个个药褥片,备用;(3)使用时,把工艺(2)所得的药褥片取一块放置在坑凹块6内,并把20%的盐汤滴在药褥片上,使之湿润并有微量发胀,最后垫在足跟下用于治疗足跟痛,12小时后,再滴入20%的盐汤,连续使用2-3天;下次使用时更换凹形薄膜8和药褥片。在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治疗足跟痛的袜底及其制备工艺,其中所组成的药物分析如下:(1)白芥子具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作用于肢体痹痛麻木、脚气和跌打肿痛,其中的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对皮肤有发热作用,与其它药物一起有助于把药性透达到病灶上,正好适宜于足底的皮肤;(2)千里及民间叫“毒辣”的草药,具有散瘀消肿、祛风和软筋骨的功效,是治疗关节炎、风湿痛、骨质增生的良药,特别能走蹿顽固性的皮肤;(3)铁线莲为毛茛科植物,也具有很强的药性,常用于短时间外敷治疗骨质增生、关节炎和风湿疾病等,有软化骨刺和结缔组织的作用;(4)威灵仙具有祛风、散瘀和软化骨刺的作用,是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的常用中草药。(5)苎麻根,性凉,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和消肿,也是《少林伤科》中的第一经方药,据《纲目拾遗》称“治诸毒,活血,止血,功能发散,止渴,安胎;涂小儿丹毒,通蛊胀,崩漏,白浊,滑精,牙痛,喉闭,骨哽,疝气,火丹,疖毒,胡蜂、毒蛇咬,发背,疔疮,跌扑损伤”,它还可用来缓解白芥子、千里及和铁线莲的毒性;(5)糯米粉具有收敛、和调和诸药和缓解白芥子与威灵仙的药性作用,另外还有利于把诸药粘结在一起;(6)食盐具有降火和软坚作用,防止白芥子过分发烫来伤及皮肤。(7)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发明中的药褥片是由白芥子、千里及、铁线莲、威灵仙、苎麻根和糯米等组成一起,缝制在无纺布内,具有治疗风湿痛、跌打损伤、关节炎和骨质增生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强的穿透皮肤的功效,长时间垫于足跟下,有利于治疗足跟部的足底筋膜炎、骨刺和跌伤后遗症;注意:本药褥片不可以外敷于其他部位的皮肤上,容易引起皮肤起水泡;肾气虚患者感觉足跟酸痛但又没有明显压痛点的患者没有治疗效果;孕妇和体虚患者禁用。在实施例,绑紧带2由两爿组成,分别缝接在袜底1的两旁,组成一对绑紧带结构;绑紧带2的带条上设有雌雄粘连带;袜底1为布料或橡胶结构制造,并冲压有一块用于内置药物的坑凹块6,在坑凹块6的底部缝接有一层用于防止药褥片下漏的薄布层,该薄布层连接在袜底1的整个底面;凹形薄膜8可以用保鲜膜或油纸材料,使用时剪一块放入坑凹块6内使用,也可以包在药褥片的底面一起来放入坑凹块6内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