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9130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足跟痛是指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西医认为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于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对足跟痛一症的认识机理,进而提供一种治疗该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芍9-15份、甘草3-9份、山药25-35份、麦冬10-20份、地黄10-20份、续断25-35份、玄参10-20份、当归10-20份、骨碎补10-20份、山茱萸10-20份、淫羊藿9_15份、桂枝9_15份、槲寄生10-20份、牡丹皮10-20份、茯苓10-20份、泽泻10-20份、白术15-25份、柴胡20-30份、吴茱萸10-20份、猪茶10-20份、细辛15-25份。
[0005]上述原料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白芍12份、甘草6份、山药30份、麦冬15份、地黄15份、续断30份、玄参15份、当归15份、骨碎补15份、山茱萸15份、淫羊藿12份、桂枝12份、槲寄生15份、牡丹皮15份、茯苓15份、泽泻15份、白术20份、柴胡25份、吴茱萸15份、猪茶15份、细辛20份。
[0006]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混合后采用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300-500ml,每日早晚两次服用,每日一副。
[0007]组方分析: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足跟部为足三阴经络所汇之处,足三阴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及足厥阴肝经,以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由此可见,足跟痛本于足三阴经之经络不通。经络不通一因经络失养,二则气滞血瘀,足跟痛责在肝肾脾,究之不外乎肾阳受损,中焦土败以致肝木郁而不升,肝郁,于上则化为郁火,于下则为湿寒,湿寒郁结则经络不通,当身受风寒湿邪则内外同气相求进一步加剧湿寒郁结造成足跟痛加剧。据此,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取淫羊藿、续断、骨碎补温补肾阳,取山药、茯苓、甘草、白术渗湿利水以培中焦之土,中焦之土不湿不燥则肝木生发顺畅,取泽泻、猪苓泄下焦之湿,柴胡疏肝,白芍、玄参柔肝,吴茱萸散寒以助阳,桂枝、细辛通脉。上述药物合用,下焦水暖、中焦温和,肝木荣升则湿寒无存,经络以畅,足跟自不疼痛。由于肝郁已久,郁则风起,风起耗血耗阴造成经络失养,故在该中药组合物中添加麦冬、山茱萸、当归以滋阴液,同时佐以地黄、牡丹皮以清上焦郁热,添加骨碎补、槲寄生补肝肾、强筋骨。上述药物合用,内邪以去,经络得养,足三阴经气血畅行,达到根治足跟痛的目的。该中药组合物在药物选用上虽然为常用药物,但通过对病症准确的辩证分析,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09]实施例1
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芍12g、甘草6g、山药30g、麦冬15g、地黄15g、续断30g、玄参15g、当归15g、骨碎补15g、山茱萸15g、淫羊藿12g、桂枝12g、槲寄生15g、牡丹皮15g、获茶15g、泽湾15g、白术20g、柴胡25g、吴茱萸15g、猪苓15g、细辛20g。
[001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进行了临床试验,实验如下:
自2012年以来收治足跟痛患者162例,年龄在23-70之间,其症状表现为: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遇阴雨天气症状加剧,部分患者纳食差,易暴易燥,脉诊往往现尺脉沉细濡弱,右关沉滑,左关沉紧。治疗方案选择服用该实施例中提供的中药组合物,7天为一疗程。
[0011]治疗标准
1、足跟痛感减轻或消失为有效。
[0012]2、足跟痛感彻底消失,行走站立不受障碍为治愈。
[0013]3、治愈后I年内再无复发为根治效果如下:
在162例患者中,其中有41例患者在服用I周后痛感消失,另有98例患者痛感明显减轻,症状减轻患者及剩余的未现疗效的患者继续服用该药物2-4周,结果显示,在该批患者中有102例患者痛感消失,合服用I周痛感消失的患者共计143例,该143例患者行走站立不受障碍,剩下19例患者中,12例患者痛感明显减轻,其余7例无治疗效果显示。通过跟踪访问,在治愈的143例患者中,I年之内仅有5例患者复发,剩余138例患者得到彻底根治。通过上述临床试验可知,该中药组合物在治疗足跟痛一症上,其治疗效果表现优秀。
[0014]实施例2
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芍15g、甘草3g、山药25g、麦冬20g、地黄15g、续断35g、玄参10g、当归20g、骨碎补10g、山茱萸20g、淫羊藿15g、桂枝15g、槲寄生10g、牡丹皮20g、茯苓20g、泽泻10g、白术15g、柴胡30g、吴茱萸10g、猪苓20g、细辛15g。
[0015]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男,52岁,左右足跟部双侧疼痛,以左足足跟内侧痛感最剧,站立或行走时左足足跟内侧有强烈的针刺感。透视显示,左足足跟骨内侧可见骨刺,骨刺长度2.2_,左足其他部位及右足未见骨刺。该患者脾气暴躁,面色无华,纳食差,精神萎靡,喜卧,声息低,脉诊其左尺沉细弱,左关沉涩。
[0016]治疗方案采用服用该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服用两周后,右足痛感消失,左足仍有痛感但明显减轻,能站立或短距离行走,透视检查,左足骨刺长度缩小至0.9mm,同时精神好转,情绪平和。继续服用该中药组合物4周,左右两足痛感彻底消失,透视左足骨刺消失,站立行走不受任何障碍。距今I年半再无复发,足跟痛得到彻底根治。
[0017]实施例3
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芍9g、甘草9g、山药35g、麦冬10g、地黄10g、续断25g、玄参20g、当归10g、骨碎补20g、山茱萸10g、淫羊藿9g、桂枝9g、槲寄生20g、牡丹皮10g、茯苓10g、泽泻20g、白术25g、柴胡20g、吴茱萸20g、猪苓10g、细辛25g。
[0018]典型病例
患者,蒋某,女,33岁,左足足跟部痛感剧烈,痛感分布于左足足跟两侧,阴雨天加重,久立或长距离无法坚持,透视左足足跟部未发现病变。情绪低落,舌苔湿滑,左关脉沉涩,左尺细弱。
[0019]治疗方案采用服用该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服用I周后,左足痛感减轻,继续服用该中药组合物2周,左足痛感彻底消失,能够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距今I年再无复发,足跟痛得到彻底根治。
[0020]实施例4
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芍9份、甘草9份、山药25份、麦冬20份、地黄10份、续断35份、玄参10份、当归20份、骨碎补10份、山茱萸20份、淫羊藿9份、桂枝15份、槲寄生10份、牡丹皮20份、茯苓10份、泽泻20份、白术15份、柴胡30份、吴茱萸10份、猪苓20份、细辛15份。
[0021]实施例5
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芍15份、甘草3份、山药35份、麦冬10份、地黄20份、续断25份、玄参20份、当归10份、骨碎补20份、山茱萸10份、淫羊藿15份、桂枝9份、槲寄生20份、牡丹皮10份、茯苓20份、泽泻10份、白术25份、柴胡20份、吴茱萸20份、猪苓10份、细辛25份。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芍9-15份、甘草3-9份、山药25-35份、麦冬10-20份、地黄10-20份、续断25-35份、玄参10-20份、当归10-20份、骨碎补10-20份、山茱萸10-20份、淫羊藿9_15份、桂枝9-15份、槲寄生10-20份、牡丹皮10-20份、茯苓10-20份、泽泻10-20份、白术15-25份、柴胡20-30份、吴茱萸10-20份、猪苓10-20份、细辛15-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白芍12份、甘草6份、山药30份、麦冬15份、地黄15份、续断30份、玄参15份、当归15份、骨碎补15份、山茱萸15份、淫羊藿12份、桂枝12份、槲寄生15份、牡丹皮15份、茯苓15份、泽泻15份、白术20份、柴胡25份、吴茱萸15份、猪苓15份、细辛20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中医对足跟痛一症的认识机理,进而提供一种治疗该症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白芍9-15份、甘草3-9份、山药25-35份、麦冬10-20份、地黄10-20份、续断25-35份、玄参10-20份、当归10-20份、骨碎补10-20份、山茱萸10-20份、淫羊藿9-15份、桂枝9-15份、槲寄生10-20份、牡丹皮10-20份、茯苓10-20份、泽泻10-20份、白术15-25份、柴胡20-30份、吴茱萸10-20份、猪苓10-20份、细辛15-25份。该中药组合物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IPC分类】A61K36-8968, A61P29-00
【公开号】CN104666881
【申请号】CN201510124682
【发明人】姜凤霞
【申请人】姜凤霞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