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震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8883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缓震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震鞋。



背景技术:

普通鞋底一般没有减震设计,无法对人们在走路时地面给脚部的反作用力进行缓冲。有一些鞋底具备减震的设计,然而使用较多的是气垫结构,从而使得鞋底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加工时间长;气垫结构通常仅在后跟部位设置,无法对脚掌部位受到的冲击进行缓冲;在鞋子的穿用过程中气垫会发生老化、漏气,导致性能下降,甚至在走路时发出令人尴尬的响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化解走路时冲击力的缓震鞋。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缓震鞋,其包括鞋底,所述鞋底设有缓震装置,所述缓震装置包括缓震单元,所述缓震单元为板状、并具有锯齿形弯折的横断面;所述缓震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缓震单体,所述缓震单体依次并排相连,所述缓震单体为柱状并具有“V”形截面;所述缓震单体排列的方向为所述缓震单元的工作方向,所述缓震单元在所述鞋底被踩下后在所述工作方向上可伸缩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震单元为至少两个,并且层叠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震单元是一体成型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震单元的材质为TPR。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缓震垫,所述缓震单元设置于所述缓震垫内;所述缓震垫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相对设置;所述缓震单元在所述工作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压板,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下压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震垫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鞋底的后跟和前脚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震垫和所述缓震单元是一体成型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震垫的材质为TPU。

本发明提供的缓震装置及缓震鞋,通过“V”形结构受力后的折叠变形,将源自地面和穿着者自身体重的对冲力有效化解,对于踝关节、膝关节、腰部等部位关节骨骼形成保护。同时,因结构形变而产生回弹力有助于提供行走动力。

本发明提供的缓震装置及缓震鞋,取消了常用的气垫结构,对加工工艺的要求大大降低,缩短了加工周期。

本发明提供的缓震鞋,在前脚掌及后脚跟都设置有缓震垫,可有效缓解脚后跟和前脚掌所受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缓震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缓震鞋中的缓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和图5为图2中缓震垫内缓震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工作状态下的缓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缓震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采用的相对概念,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参考图1,一种缓震鞋,在鞋底1的后跟处设置有缓震垫2,缓震垫2内置于鞋底1内。缓震垫2的结构参考图2。缓震垫2具有一体成型的外框,并形成上压板21和下压板22。上压板21承受来自穿用者的压力,下压板22承受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缓震垫2的框架内设置有若干板状的TPR材质的缓震单元23。缓震单元23的横断面呈现锯齿状弯折,参考图3,每个缓震单元23都是由若干缓震单体构成,这些缓震单体具有“V”形的横断面,它们并排地依次相连,从而形成类似弹簧的结构。

参考图4和图5,为缓震单元2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中的箭头方向示出了缓震单元的工作方向。参考图4,缓震单元23在工作方向受力,会沿着箭头方向压缩;当使得缓震单元23压缩的作用力消去,参考图3,缓震单元23将沿着箭头方向伸展,回复原状。

参考图6,将若干上述缓震单元23装入缓震垫2,使它们层叠设置,并将缓震垫2设置于鞋底的后跟处。当缓震垫2被踩下,各缓震单元23将冲击能量储存,减小了脚部对鞋底的瞬时作用力F;地面给脚部的支撑力FN同样也被减小,从而脚部所受的反作用力也相应减小。缓震垫2被踩下发生变形,并沿图6中空心箭头方向扩展,从而支撑脚部的面积增大,减小了脚部各点所受压强,进一步增加了对脚部的支撑性能和穿着的舒适性。

缓震单元23的材质为TPR,缓震垫2的材质为TPU。缓震单元23在其工作方向上,一端固定在缓震垫2上部的上压板21上,另一端则固定在缓震垫2下部的下压板22上。

较硬的TPU材料可提供足够的支撑,而相对较软的TPR材料则可提供足够的弹性。

还可进一步设计,提供多个具有不同性能的缓震垫2,并配合可抽换的设计,以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场合的穿着需求。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7,在鞋底1内、类似后跟处的缓震垫2,在前脚掌位置也设置一缓震垫2,它们具备相同的材质和内部构造,工作原理也相同,不再赘述。

在前脚掌处也设置缓震垫2,可进一步增强缓震效果,并能在剧烈运动时提供回弹的助力。

还可进一步设计,提供多个具有不同性能的缓震垫2,并配合可抽换的设计,以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场合的穿着需求。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缓震鞋和实施例二中的类似,区别在于,缓震垫2和缓震单元23的材质均为TPR,并且它们是一体成型的,加工方便,连接效果好。

还可进一步设计,提供多个具有不同性能的缓震垫2,并配合可抽换的设计,以适应不同人群、不同场合的穿着需求。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缓震鞋,省略了缓震垫,而是在鞋底内设置有一夹层,该夹层具有上下表面,该上下表面固定缓震单元23,同样可实现缓震。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