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拖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9922发布日期:2018-07-10 20:1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方案涉及一种鞋拖鞋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家居生活中脱鞋,换拖鞋的过程给居民带来不便,申请号86206928的实用新型作了有益改进,设计了一种由前掌片,后跟片,后跟片拉簧及舌拉簧构成的鞋拖鞋,通过上述部件协同操作把鞋拖鞋固定于鞋子底部,但这一技术有其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需得到手的帮忙不方便,闲置时占用空间过大不美观。基于此,申请号为201210448895.6的中国专利作出了有益改进,公开了一种鞋拖鞋,包括与鞋底相匹配的基体,基体用以覆盖鞋底,还包括软索,第一软索绕件,第二软索绕件,传动装置,扣接件,解扣件,复位件;第一软索绕件和第二软索绕件分别设置在基体两侧;软索的一端绕过第一软索绕件,另一端绕过第二软索绕件;传动装置的主动端承受操作动作,传动装置的被动端拉动软索两端,以使软索拉急并压在鞋面上;扣接件用以扣接传动装置使软索保持拉急并压在鞋面上的状态;解扣件用以解除扣接件的扣接状态;从第一软索绕件出发沿基体周侧到达基体前端再到达第二软索绕件的途径称之为前侧周边,复位件用以使软索复位至依附于前侧周边的状态。该发明方案的鞋拖鞋在使用时操作者把鞋底放到基体上,同时通过对传动装置施加操作动作以拉动软索两端,把软索拉急,在鞋面前端坡度的引导下,软索被拉离前侧周边并沿鞋面而上,最终压在鞋面上,扣接件扣接传动装置使软索保持这一状态,基体就自然地附着在鞋底上。但这一技术方案仍有不足之处,鞋拖鞋与鞋子的结合不是很牢固,鞋拖鞋容易从鞋子上脱落下来,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引起:一、鞋拖鞋主要通过一根软索与鞋子相连接,显然,一根软索的力量是有限的,二、当软索被拉急时,软索会对鞋子施加一个向后的推力,容易使鞋子滑出至基体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穿戴便利、不易脱落的鞋拖鞋。

本发明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鞋拖鞋,包括与鞋底相匹配的基体,基体用以覆盖鞋底,还包括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裙边,第二裙边,滑块,复位件;第一拉线首端设置在基体前侧,第一拉线尾端设置在基体左侧的中后部或者基体后侧,第二拉线首端设置在基体前侧,第二拉线尾端设置在基体右侧的中后部或者基体后侧;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均富有弹性,滑块上设置有一孔洞,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都从孔洞中穿过,如此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都被约束在孔洞中;孔洞连接有一空隙,第一裙边的一侧与第一拉线的前半部分相结合,第一裙边的另一侧通过与孔洞相连的空隙延伸至滑块外;第二裙边的一侧与第二拉线的前半部分相结合,第二裙边的另一侧通过与孔洞相连的空隙延伸至滑块外;复位件用以使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裙边、第二裙边复位至依附于基体边侧的状态。本发明方案的鞋拖鞋在使用时操作者把鞋底放到基体上,同时用另一只脚拨动滑块向上向后运动,如此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形成一个交叉结构压在鞋面上,在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的带动下,复位件也发展到鞋面上,相比于已有技术,本发明方案的鞋拖鞋与鞋子的结合更加牢固,鞋拖鞋不会从鞋子上脱落下来。第一拉线尾端设置在基体左侧的中后部或者基体后侧,第一拉线尾端的设置范围是比较宽泛的,显然第一拉线尾端越靠近基体后端,其对鞋面的作用范围也越大,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第一拉线尾端的位置;同理,第二拉线尾端位置的设定也是基于相同的原理。

复位件用以使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裙边、第二裙边复位至依附于基体边侧的状态,复位件对本发明方案来说尤为重要,应尽量使复位件的结构简单、合理。

优选的,复位件包括若干弹性线,弹性线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弹性线首端连接第一裙边,第一部分弹性线尾端连接基体边侧;第二部分弹性线首端连接第一拉线后半部分,第二部分弹性线尾端连接基体边侧;第三部分弹性线首端连接第二裙边,第三部分弹性线尾端连接基体边侧;第四部分弹性线首端连接第二拉线后半部分,第四部分弹性线尾端连接基体边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弹性线收缩后具有原长,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对基体边侧的依附不是很服帖,有必要得到改进。

优选的,复位件包括若干弹性线,与弹性线一一对应的塑料绕件;弹性线分为四部分,塑料绕件设置在基体边侧;第一部分弹性线首端连接第一裙边,第一部分弹性线尾端绕过与其对应的塑料绕件后连接在基体边侧;第二部分弹性线首端连接第一拉线后半部分,第二部分弹性线尾端绕过与其对应的塑料绕件后连接在基体边侧;第三部分弹性线首端连接第二裙边,第三部分弹性线尾端绕过与其对应的塑料绕件后连接在基体边侧;第四部分弹性线首端连接第二拉线后半部分,第四部分弹性线尾端绕过与其对应的塑料绕件后连接在基体边侧。如此设置之后,弹性线收缩后分布在基体边侧和塑料绕件之间,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非常服帖地依附在基体边侧。

显然,复位件还可有更多的技术方案,申请号为201210448895.6的中国专利中描述了多种技术方案的复位件,这些技术方案都可应用到本发明方案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鞋拖鞋在穿戴时需要得到另一只脚的帮助,不是很方便,有必要得到改进。

进一步的技术,还包括一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主动端承受脚踏动作,传动装置的被动端促使滑块向上向后运动,如此使滑块远离基体前侧。如此设置之后,用户在穿戴鞋拖鞋时,只要把脚踏在基体上,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滑块向上向后运动,鞋拖鞋的穿戴过程就完成了。

进一步的技术,还包括一扣接件,一解扣件;扣接件用以对传动装置进行扣接,以使滑块保持远离基体前侧的状态;解扣件用以解除扣接件的扣接状态。

进一步的技术,还包括一复位单元,复位单元用以使传动装置恢复至原位。显然,设置了复位单元后,传动装置的复位更加容易。

优选的,传动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钢丝绳、通道、下压块、转轴、转盘、第一细绳、第二细绳、第一绕件、第二绕件;第一管道设置在基体前侧,第二管道套接在第一管道中,第三管道套接在第二管道中,第三管道连接滑块;通道首端连通第一管道,通道尾端位于基体后部;钢丝绳分布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通道中,钢丝绳首端连接第三管道;下压块、转轴、第一绕件设置在基体后部;下压块滑动连接在基体上,下压块可上下向滑动;转盘设置在转轴上;第一细绳一端连接下压块下端,另一端经过第一绕件后圈绕在转轴上;第二绕件设置在通道首端;第二细绳一端圈绕在转盘上,另一端经过第二绕件后连接处于通道中的钢丝绳;扣接件包括一设置在下压块上的扣口,一与基体弹性相连的扣压开关;下压块下压到位时,扣压开关弹扣在扣口内;解扣件为一条与扣压开关相连并延伸至基体外的踩条;复位单元包括包括一通道弹簧,一压块弹簧;通道弹簧前端连接钢丝绳,通道弹簧后端连接通道尾端,压块弹簧上端连接下压块,压块弹簧下端连接基体。在本技术方案中,当用户需要穿戴鞋拖鞋时,用户把脚踏在下压块上,下压块下压带动第一细绳,第一细绳带动转轴,转轴带动转盘,转盘带动第二细绳,第二细绳带动钢丝绳,在钢丝绳的作用下,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相互展开,在第三管道的带动下,滑块向上向后运动,下压块下压到位时,扣压开关弹扣在扣口内,以使滑块保持远离基体前侧的状态;在本技术方案中,转轴和转盘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杠杆结构,下压块只要下压很小的距离,第二细绳就会大幅度被拉动,从而使滑块产生较大的位移;当用户需要脱掉鞋拖鞋时,用户用另一只脚踩住踩条,本脚努力挣脱,扣压开关被踩条拉离至扣口外,在通道弹簧和压块弹簧的作用下,钢丝绳和下压块复位,第二管道缩进至第一管道内,第三管道缩进至第二管道内,滑块滑向基体前侧,同时,在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裙边、第二裙边依附于基体边侧,等待用户下一次使用。

优选的,传动装置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一气囊、第二气囊、气管、盖板;第一管道设置在基体前侧,第二管道套接在第一管道中,第三管道套接在第二管道中,第三管道连接滑块;第一气囊设置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中;第一气囊一端与第一管道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管道连接;第二气囊设置在基体后部,盖板盖在第二气囊上,盖板前侧转动连接基体;气管首端连接第一气囊,气管尾端连接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都富有弹性;扣接件为一设置在基体后部的插杆,插杆滑动连接基体,插杆与基体之间设置有插杆弹簧,在插杆弹簧的作用下,插杆弹压在盖板的后侧面;解扣件为一条与插杆相连的塑料带;复位单元为一盖板弹簧,盖板弹簧上端连接盖板,盖板弹簧下端连接基体。在本技术方案中,当用户需要穿戴鞋拖鞋时,用户把脚踏在第二气囊上,第二气囊被压缩,第二气囊中的气体通过气管进入第一气囊,第一气囊膨胀,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相互展开,在第三管道的带动下,滑块向上向后运动,盖板下压到位后,插杆压在盖板上,盖板被锁定,以使滑块保持远离基体前侧的状态;当用户需要脱掉鞋拖鞋时,用户用另一只脚踩住塑料带,本脚努力挣脱,在塑料带的带动下,插杆向后运动,盖板得到解放,在盖板弹簧的作用下,盖板向上弹起,第一气囊和第一气囊也恢复原状,第二管道缩进至第一管道内,第三管道缩进至第二管道内,滑块滑向基体前侧,同时,在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裙边、第二裙边依附于基体边侧,等待用户下一次使用。

优选的,传动装置包括通道、下压块、转轴、转盘、第一细绳、第一绕件、弧形杆、塑料绳;弧形杆首端设置在基体前侧,滑块滑动连接在弧形杆上;通道首端连接弧形杆首端,通道尾端位于基体后部;下压块、转轴、第一绕件设置在基体后部;下压块滑动连接在基体上,下压块可上下向滑动;转盘设置在转轴上;第一细绳一端连接下压块下端,另一端经过第一绕件后圈绕在转轴上;塑料绳一端圈绕在转盘上,另一端依次经过通道尾端、通道首端、弧形杆首端,弧形杆尾端后连接在滑块上;扣接件包括一设置在下压块上的扣口,一与基体弹性相连的扣压开关;下压块下压到位时,扣压开关弹扣在扣口内;解扣件包括一立块,一横条;立块设置在基体后侧,立块滑动连接基体,立块可上下向滑动,立块的形状为上宽下窄,横条设置在扣压开关后端,立块后侧顶接横条;复位单元包括包括一压块弹簧,一扭力弹簧;压块弹簧上端连接下压块,压块弹簧下端连接基体;扭力弹簧设置在转轴下端。在本技术方案中,当用户需要穿戴鞋拖鞋时,用户把脚踏在下压块上,下压块下压带动第一细绳,第一细绳带动转轴,转轴带动转盘,转盘带动塑料绳,在塑料绳的作用下,滑块向上向后运动,下压块下压到位时,扣压开关弹扣在扣口内,以使滑块保持远离基体前侧的状态;当用户需要脱掉鞋拖鞋时,用户用另一只脚踩压立块,本脚努力挣脱,在立块的挤压下,横条向后运动,横条带动扣压开关,扣压开关脱离扣口,在压块弹簧和扭力弹簧的作用下,下压块和转轴复位,滑块滑向基体前侧,同时,在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裙边、第二裙边依附于基体边侧,等待用户下一次使用。

显然,传动装置、扣接件、解扣件还可有更多的技术方案,在机械领域,存在着各种方式的传动技术,扣接件和解扣件也是常见的机械零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滑块上只设一个孔洞,事实上,滑块上设置二个孔洞,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分别从一个孔洞中穿过也是可行的。

本发明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一种鞋拖鞋,包括与鞋底相匹配的基体,基体用以覆盖鞋底,还包括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裙边,第二裙边,滑块,复位件;第一拉线首端设置在基体前侧,第一拉线尾端设置在基体左侧的中后部或者基体后侧,第二拉线首端设置在基体前侧,第二拉线尾端设置在基体右侧的中后部或者基体后侧;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均富有弹性,滑块上设置有二个孔洞,第一拉线从左侧的孔洞中穿过,第二拉线从右侧的孔洞中穿过,如此第一拉线、第二拉线被约束在与其相对应的孔洞中;每一孔洞连接有一空隙,第一裙边的一侧与第一拉线的前半部分相结合,第一裙边的另一侧通过与左侧孔洞相连的空隙延伸至滑块外;第二裙边的一侧与第二拉线的前半部分相结合,第二裙边的另一侧通过与右侧孔洞相连的空隙延伸至滑块外;复位件用以使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裙边、第二裙边复位至依附于基体边侧的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案为一种鞋拖鞋,包括与鞋底相匹配的基体,还包括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裙边,第二裙边,滑块,复位件;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设置在基体上,滑块上设置有孔洞,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都从孔洞中穿过;第一裙边的一侧与第一拉线的前半部分相结合,第一裙边的另一侧通过与孔洞相连的空隙延伸至滑块外;第二裙边的一侧与第二拉线的前半部分相结合,第二裙边的另一侧通过与孔洞相连的空隙延伸至滑块外;复位件用以使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裙边、第二裙边复位至依附于基体边侧的状态。本发明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与鞋子的结合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传动装置,扣接件,解扣件,复位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传动装置,扣接件,解扣件,复位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传动装置,扣接件,解扣件,复位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鞋拖鞋,包括与鞋底相匹配的基体1,基体1用以覆盖鞋底,还包括第一拉线2,第二拉线3,第一裙边5,第二裙边6,滑块7,复位件;第一拉线2首端设置在基体1前侧,第一拉线2尾端设置在基体1左侧的中后部或者基体1后侧,第二拉线3首端设置在基体1前侧,第二拉线3尾端设置在基体1右侧的中后部或者基体1后侧;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均富有弹性,滑块7上设置有一孔洞72,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都从孔洞72中穿过,如此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都被约束在孔洞72中;孔洞72连接有一空隙71,第一裙边5的一侧与第一拉线2的前半部分相结合,第一裙边5的另一侧通过与孔洞72相连的空隙71延伸至滑块7外;第二裙边6的一侧与第二拉线3的前半部分相结合,第二裙边6的另一侧通过与孔洞72相连的空隙71延伸至滑块7外;复位件用以使第一拉线2、第二拉线3、第一裙边5、第二裙边6复位至依附于基体1边侧的状态。

其中,复位件包括若干弹性线10,弹性线10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弹性线10首端连接第一裙边5,第一部分弹性线10尾端连接基体1边侧;第二部分弹性线10首端连接第一拉线2后半部分,第二部分弹性线10尾端连接基体1边侧;第三部分弹性线10首端连接第二裙边6,第三部分弹性线10尾端连接基体1边侧;第四部分弹性线10首端连接第二拉线2后半部分,第四部分弹性线10尾端连接基体1边侧。

其中,还包括一传动装置A,传动装置A主动端承受脚踏动作,传动装置A的被动端促使滑块7向上向后运动,如此使滑块7远离基体1前侧。

其中,还包括一扣接件B,一解扣件D;扣接件B用以对传动装置A进行扣接,以使滑块7保持远离基体1前侧的状态;解扣件D用以解除扣接件B的扣接状态。

其中,还包括一复位单元F,复位单元F用以使传动装置A恢复至原位。

其中,传动装置A包括第一管道A1、第二管道A2、第三管道A3、钢丝绳A4、通道A5、下压块A6、转轴A7、转盘A8、第一细绳A9、第二细绳A10、第一绕件A11、第二绕件A12;第一管道A1设置在基体1前侧,第二管道A2套接在第一管道A1中,第三管道A3套接在第二管道A2中,第三管道A3连接滑块7;通道A5首端连通第一管道A1,通道A5尾端位于基体1后部;钢丝绳A4分布在第一管道A1、第二管道A2、第三管道A3、通道A5中,钢丝绳A4首端连接第三管道A3;下压块A6、转轴A7、第一绕件A11设置在基体1后部;下压块A6滑动连接在基体1上,下压块A6可上下向滑动;转盘A8设置在转轴A7上;第一细绳A9一端连接下压块A6下端,另一端经过第一绕件A11后圈绕在转轴A7上;第二绕件A12设置在通道A5首端;第二细绳A10一端圈绕在转盘A8上,另一端经过第二绕件A12后连接处于通道A5中的钢丝绳A4;扣接件B包括一设置在下压块A6上的扣口B1,一与基体1弹性相连的扣压开关B2;下压块A6下压到位时,扣压开关B2弹扣在扣口B1内;解扣件D为一条与扣压开关B2相连并延伸至基体1外的踩条D1;复位单元F包括包括一通道弹簧F1,一压块弹簧F2;通道弹簧F1前端连接钢丝绳A4,通道弹簧F1后端连接通道A5尾端,压块弹簧F2上端连接下压块A6,压块弹簧F2下端连接基体1。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当用户需要穿戴鞋拖鞋时,用户把脚踏在下压块A6上,下压块A6下压带动第一细绳A9,第一细绳A9带动转轴A7,转轴A7带动转盘A8,转盘A8带动第二细绳A10,第二细绳A10带动钢丝绳A4,在钢丝绳A4的作用下,第一管道A1、第二管道A2、第三管道A3相互展开,在第三管道A3的带动下,滑块7向上向后运动,下压块A6下压到位时,扣压开关B2弹扣在扣口B1内,以使滑块7保持远离基体1前侧的状态;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形成一个交叉结构压在鞋面上,在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的带动下,复位件也发展到鞋面上,相比于已有技术,本发明方案的鞋拖鞋与鞋子的结合更加牢固,鞋拖鞋不会从鞋子上脱落下来。当用户需要脱掉鞋拖鞋时,用户用另一只脚踩住踩条D1,本脚努力挣脱,扣压开关B2被踩条D1拉离至扣口B1外,在通道弹簧F1和压块弹簧F2的作用下,钢丝绳A4和下压块A6复位,第二管道A2缩进至第一管道A1内,第三管道A3缩进至第二管道A2内,滑块7滑向基体1前侧,同时,在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拉线2、第二拉线3、第一裙边5、第二裙边6依附于基体1边侧,等待用户下一次使用。

实施例2

一种鞋拖鞋,包括与鞋底相匹配的基体1,基体1用以覆盖鞋底,还包括第一拉线2,第二拉线3,第一裙边5,第二裙边6,滑块7,复位件;第一拉线2首端设置在基体1前侧,第一拉线2尾端设置在基体1左侧的中后部或者基体1后侧,第二拉线3首端设置在基体1前侧,第二拉线3尾端设置在基体1右侧的中后部或者基体1后侧;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均富有弹性,滑块7上设置有一孔洞72,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都从孔洞72中穿过,如此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都被约束在孔洞72中;孔洞72连接有一空隙71,第一裙边5的一侧与第一拉线2的前半部分相结合,第一裙边5的另一侧通过与孔洞72相连的空隙71延伸至滑块7外;第二裙边6的一侧与第二拉线3的前半部分相结合,第二裙边6的另一侧通过与孔洞72相连的空隙71延伸至滑块7外;复位件用以使第一拉线2、第二拉线3、第一裙边5、第二裙边6复位至依附于基体1边侧的状态。

其中,复位件包括若干弹性线10,与弹性线10一一对应的塑料绕件12;弹性线10分为四部分,塑料绕件12设置在基体1边侧;第一部分弹性线10首端连接第一裙边5,第一部分弹性线10尾端绕过与其对应的塑料绕件12后连接在基体1边侧;第二部分所述弹性线10首端连接第一拉线2后半部分,第二部分弹性线10尾端绕过与其对应的塑料绕件12后连接在基体1边侧;第三部分弹性线10首端连接第二裙边6,第三部分弹性线10尾端绕过与其对应的塑料绕件12后连接在基体1边侧;第四部分弹性线10首端连接第二拉线2后半部分,第四部分弹性线10尾端绕过与其对应的塑料绕件12后连接在基体1边侧。

其中,还包括一传动装置A,传动装置A主动端承受脚踏动作,传动装置A的被动端促使滑块7向上向后运动,如此使滑块7远离基体1前侧。

其中,还包括一扣接件B,一解扣件D;扣接件B用以对传动装置A进行扣接,以使滑块7保持远离基体1前侧的状态;解扣件D用以解除扣接件B的扣接状态。

其中,还包括一复位单元F,复位单元F用以使传动装置A恢复至原位。

其中,传动装置A包括第一管道A1、第二管道A2、第三管道A3、第一气囊A13、第二气囊A14、气管A15、盖板A16;第一管道A1设置在基体1前侧,第二管道A2套接在第一管道A1中,第三管道A3套接在第二管道A2中,第三管道A3连接滑块7;第一气囊A13设置在第一管道A1、第二管道A2、第三管道A3中;第一气囊A13一端与第一管道A1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管道A3连接;第二气囊A14设置在基体1后部,盖板A16盖在第二气囊A14上,盖板A16前侧转动连接基体1;气管A15首端连接第一气囊A13,气管A15尾端连接第二气囊A14;第一气囊A13和第二气囊A14都富有弹性;扣接件B为一设置在基体1后部的插杆B3,插杆B3滑动连接基体1,插杆B3与基体1之间设置有插杆弹簧B5,在插杆弹簧B5的作用下,插杆B3弹压在盖板A16的后侧面;解扣件D为一条与插杆B3相连的塑料带D2;复位单元F为一盖板弹簧F3,盖板弹簧F3上端连接盖板A16,盖板弹簧F3下端连接基体1。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技术方案中,当用户需要穿戴鞋拖鞋时,用户把脚踏在第二气囊A14上,第二气囊A14被压缩,第二气囊A14中的气体通过气管A15进入第一气囊A13,第一气囊A13膨胀,第一管道A1、第二管道A2、第三管道A3相互展开,在第三管道A3的带动下,滑块7向上向后运动,盖板A16下压到位后,插杆B3压在盖板A16上,盖板A16被锁定,以使滑块7保持远离基体1前侧的状态;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形成一个交叉结构压在鞋面上,在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的带动下,复位件也发展到鞋面上,相比于已有技术,本发明方案的鞋拖鞋与鞋子的结合更加牢固,鞋拖鞋不会从鞋子上脱落下来。当用户需要脱掉鞋拖鞋时,用户用另一只脚踩住塑料带D2,本脚努力挣脱,在塑料带D2的带动下,插杆B3向后运动,盖板A16得到解放,在盖板弹簧F3的作用下,盖板A16向上弹起,第一气囊13和第一气囊14也恢复原状,第二管道A2缩进至第一管道A1内,第三管道A3缩进至第二管道A2内,滑块7滑向基体1前侧,同时,在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拉线2、第二拉线3、第一裙边5、第二裙边6依附于基体1边侧,等待用户下一次使用。

实施例3

一种鞋拖鞋,包括与鞋底相匹配的基体1,基体1用以覆盖鞋底,还包括第一拉线2,第二拉线3,第一裙边5,第二裙边6,滑块7,复位件;第一拉线2首端设置在基体1前侧,第一拉线2尾端设置在基体1左侧的中后部或者基体1后侧,第二拉线3首端设置在基体1前侧,第二拉线3尾端设置在基体1右侧的中后部或者基体1后侧;第一拉线2和第二拉线3均富有弹性,滑块7上设置有二个孔洞72,第一拉线2从左侧的孔洞72中穿过,第二拉线3从右侧的孔洞72中穿过,如此第一拉线2、第二拉线3被约束在与其相对应的孔洞72中;每一孔洞72连接有一空隙71,第一裙边5的一侧与第一拉线2的前半部分相结合,第一裙边5的另一侧通过与左侧孔洞72相连的空隙71延伸至滑块7外;第二裙边6的一侧与第二拉线3的前半部分相结合,第二裙边6的另一侧通过与右侧孔洞72相连的空隙71延伸至滑块7外;复位件用以使第一拉线2、第二拉线3、第一裙边5、第二裙边6复位至依附于基体1边侧的状态。

其中,复位件包括若干弹性线10,与弹性线10一一对应的塑料绕件12;弹性线10分为四部分,塑料绕件12设置在基体1边侧;第一部分弹性线10首端连接第一裙边5,第一部分弹性线10尾端绕过与其对应的塑料绕件12后连接在基体1边侧;第二部分所述弹性线10首端连接第一拉线2后半部分,第二部分弹性线10尾端绕过与其对应的塑料绕件12后连接在基体1边侧;第三部分弹性线10首端连接第二裙边6,第三部分弹性线10尾端绕过与其对应的塑料绕件12后连接在基体1边侧;第四部分弹性线10首端连接第二拉线2后半部分,第四部分弹性线10尾端绕过与其对应的塑料绕件12后连接在基体1边侧。

其中,还包括一传动装置A,传动装置A主动端承受脚踏动作,传动装置A的被动端促使滑块7向上向后运动,如此使滑块7远离基体1前侧。

其中,还包括一扣接件B,一解扣件D;扣接件B用以对传动装置A进行扣接,以使滑块7保持远离基体1前侧的状态;解扣件D用以解除扣接件B的扣接状态。

其中,还包括一复位单元F,复位单元F用以使传动装置A恢复至原位。

其中,传动装置A包括通道A5、下压块A6、转轴A7、转盘A8、第一细绳A9、第一绕件A11、弧形杆A20、塑料绳A21;弧形杆A20首端设置在基体1前侧,滑块7滑动连接在弧形杆A20上;通道A5首端连接弧形杆A20首端,通道A5尾端位于基体1后部;下压块A6、转轴A7、第一绕件A11设置在基体1后部;下压块A6滑动连接在基体1上,下压块A6可上下向滑动;转盘A8设置在转轴A7上;第一细绳A9一端连接下压块A6下端,另一端经过第一绕件A11后圈绕在转轴A7上;塑料绳A21一端圈绕在转盘A8上,另一端依次经过通道A5尾端、通道A5首端、弧形杆A20首端,弧形杆A20尾端后连接在滑块7上;扣接件B包括一设置在下压块A6上的扣口B1,一与基体1弹性相连的扣压开关B2;下压块A6下压到位时,扣压开关B2弹扣在扣口B1内;解扣件D包括一立块D3,一横条D5;立块D3设置在基体1后侧,立块D3滑动连接基体1,立块D3可上下向滑动,立块D3的形状为上宽下窄,横条D5设置在扣压开关B2后端,立块D3后侧顶接横条D5;复位单元F包括包括一压块弹簧F2,一扭力弹簧F6;压块弹簧F2上端连接下压块A6,压块弹簧F2下端连接基体1;扭力弹簧F6设置在转轴A7下端。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技术方案中,当用户需要穿戴鞋拖鞋时,用户把脚踏在下压块A6上,下压块A6下压带动第一细绳A9,第一细绳A9带动转轴A7,转轴A7带动转盘A8,转盘A8带动塑料绳A21,在塑料绳A21的作用下,滑块7向上向后运动,下压块A6下压到位时,扣压开关B2弹扣在扣口B1内,以使滑块7保持远离基体1前侧的状态;当用户需要脱掉鞋拖鞋时,用户用另一只脚踩压立块D3,本脚努力挣脱,在立块D3的挤压下,横条D5向后运动,横条D5带动扣压开关B2,扣压开关B2脱离扣口B1,在压块弹簧F2和扭力弹簧F6的作用下,下压块A6和转轴A7复位,滑块7滑向基体1前侧,同时,在复位件的作用下,第一拉线2、第二拉线3、第一裙边5、第二裙边6依附于基体1边侧,等待用户下一次使用。

虽然本发明方案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