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及儿童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3977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鞋及儿童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鞋及儿童鞋。



背景技术:

鞋子是穿在脚上用以保护脚部、防止脚部受到伤害的一种物品。鞋子按照材质可以分为布鞋、皮鞋、革鞋、塑料鞋等,按照穿戴季节可以分为凉鞋、单鞋、夹鞋、棉鞋等,按照穿戴人群可以分为男鞋、女鞋、儿童鞋等,按照跟型可以分为平跟、半高跟、坡跟等,随着鞋子的发展,鞋子的种类多种多样,样式功能也丰富多彩。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鞋子有使用鞋带或者拉链来使脚与鞋子达到一个舒适的松紧程度或者将鞋子穿在脚上,尤其带鞋带的鞋子能够很方便的调节鞋子的松紧程度;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鞋子脱鞋时,首先需要解开鞋带或者拉开拉链,再用手压住鞋子,脚部向上提,从鞋子中脱离,完成脱鞋;穿鞋时,需要手扶着鞋子,脚部用力向鞋内钻,再系上鞋带或者拉上拉链,完成穿鞋。

因此,穿鞋或者脱鞋时,一方面需要对鞋带或者拉链进行操作,另一方面还需要用手扶住鞋子,脚部才能用力伸进鞋内,或者从鞋内脱离,操作麻烦且费力。

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鞋及儿童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鞋或者脱鞋操作麻烦且费力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儿童鞋,以进一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鞋或者脱鞋操作麻烦且费力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鞋,包括鞋底;

所述鞋底包括左鞋底和右鞋底;

所述左鞋底和所述右鞋底通过弹簧合页连接;

所述左鞋底的上方连接有左鞋面;所述右鞋底的上方连接有右鞋面;

所述左鞋面的内侧设置有左支撑片;所述右鞋面的内侧设置有右支撑片;

所述弹簧合页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左鞋底靠近所述右鞋底的一面与所述右鞋底靠近所述左鞋底的一面接触,且使所述左鞋面靠近所述右鞋面的一面与所述右鞋面靠近所述左鞋面的一面接触;

所述弹簧合页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左鞋底靠近所述右鞋底的一面与所述右鞋底靠近所述左鞋底的一面之间有角度,且使所述左鞋面靠近所述右鞋面的一面与所述右鞋面靠近所述左鞋面的一面之间有距离。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左鞋面与所述右鞋面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左鞋面靠近所述右鞋面的一面和所述右鞋面靠近所述左鞋面的一面均设置有缓冲筋。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左鞋面和/或所述右鞋面上设置有拉环。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鞋底的材料为TPU。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左支撑片和/或所述右支撑片的材料为TPU。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左鞋面和/或所述右鞋面的材料为皮革、棉布。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弹簧合页设置于所述鞋底的上方;

在所述鞋底的下方,所述左鞋底和所述右鞋底之间形成凹槽。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鞋,还包括鞋垫;

所述鞋垫设置于所述鞋底的上方。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鞋,所述儿童鞋为上述的鞋。

具体而言,弹簧合页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弹簧合页处于第一状态时,鞋子处于闭合状态;弹簧合页处于第二状态时,鞋子处于开启状态。鞋子处于开启状态时,使用者将脚部从左鞋面和右鞋面之间的空隙内伸入鞋子内部,用手向内掰动左鞋面和右鞋面,或者左鞋底和右鞋底,从而使得弹簧合页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平行,即:使得弹簧合页处于第一状态,完成穿鞋;脱鞋时,首先向外掰动左鞋面和右鞋面,或者左鞋底和右鞋底,从而使得弹簧合页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有角度,即:使得弹簧合页处于第二状态,将脚部从左鞋面和右鞋面之间的空隙拔出,完成脱鞋。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鞋,穿鞋或者脱鞋时仅仅需要用手向内或者向外掰动鞋子,即可完成穿鞋或者脱鞋的动作,操作简单、方便,且省时省力,能够实现快速穿鞋和快速脱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鞋或者脱鞋操作麻烦且费力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鞋,所述儿童鞋为上述的鞋,儿童穿鞋或者脱鞋时仅仅需要用手向内或者向外掰动鞋子,即可完成穿鞋或者脱鞋的动作,操作简单、方便,且省时省力,儿童容易学会穿鞋和脱鞋,且能够实现快速穿鞋和快速脱鞋,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鞋或者脱鞋操作麻烦且费力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一状态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一状态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底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的脱鞋流程示意图。

图标:11-左鞋底;12-右鞋底;2-弹簧合页;3-左鞋面;4-左支撑片;5-第一连接件;6-缓冲筋;7-拉环;8-凹槽;9-鞋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一状态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的第一状态的爆炸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底的爆炸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鞋的脱鞋流程示意图。其中,为了更清楚的现实结构,图5中未显示右鞋底、右支撑片和右鞋面。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包括鞋底;

所述鞋底包括左鞋底11和右鞋底12;

所述左鞋底11和所述右鞋底12通过弹簧合页2连接;

所述左鞋底11的上方连接有左鞋面3;所述右鞋底12的上方连接有右鞋面;

所述左鞋面3的内侧设置有左支撑片4;所述右鞋面的内侧设置有右支撑片;

所述弹簧合页2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左鞋底11靠近所述右鞋底12的一面与所述右鞋底12靠近所述左鞋底11的一面接触,且使所述左鞋面3靠近所述右鞋面的一面与所述右鞋面靠近所述左鞋面3的一面接触;

所述弹簧合页2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左鞋底11靠近所述右鞋底12的一面与所述右鞋底12靠近所述左鞋底11的一面之间有角度,且使所述左鞋面3靠近所述右鞋面的一面与所述右鞋面靠近所述左鞋面3的一面之间有距离。

具体而言,弹簧合页2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弹簧合页2处于第一状态时,鞋子处于闭合状态;弹簧合页2处于第二状态时,鞋子处于开启状态。鞋子处于开启状态时,使用者将脚部从左鞋面3和右鞋面之间的空隙内伸入鞋子内部,用手向内掰动左鞋面3和右鞋面,或者左鞋底11和右鞋底12,从而使得弹簧合页2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平行,即:使得弹簧合页2处于第一状态,完成穿鞋;脱鞋时,首先向外掰动左鞋面3和右鞋面,或者左鞋底11和右鞋底12,从而使得弹簧合页2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有角度,即:使得弹簧合页2处于第二状态,将脚部从左鞋面3和右鞋面之间的空隙拔出,完成脱鞋。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鞋,穿鞋或者脱鞋时仅仅需要用手向内或者向外掰动鞋子,即可完成穿鞋或者脱鞋的动作,操作简单、方便,且省时省力,能够实现快速穿鞋和快速脱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鞋或者脱鞋操作麻烦且费力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左鞋面3与所述右鞋面通过第一连接件5连接。以进一步加强左鞋面3与右鞋面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5包括左鞋面3上的按扣的母扣和右鞋面上的按扣的公扣;或者,第一连接件5包括左鞋面3上的按扣的公扣和右鞋面上的按扣的母扣;

或者,第一连接件5包括左鞋面3上的扣眼和右鞋面上的纽扣;或者,第一连接件5包括左鞋面3上的纽扣和右鞋面上的扣眼;

或者,第一连接件5包括左鞋面3上的魔术贴的公贴面和右鞋面上的魔术贴的母贴面;或者,第一连接件5包括左鞋面3上的魔术贴的母贴面和右鞋面上的魔术贴的公贴面。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左鞋面3靠近所述右鞋面的一面和所述右鞋面靠近所述左鞋面3的一面均设置有缓冲筋6。用以当左鞋面3和右鞋面闭合时,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闭合时对左鞋面3和右鞋面造成冲击和摩擦,从而保护鞋子。

缓冲筋6的材料例如可以为PVC、橡胶、TPR、TPU、硅胶等,其中,PVC中文名为聚氯乙烯,价格便宜,材质轻,不会硌脚;橡胶弹性好,手感柔软,耐磨性好;TPR中文名为热塑性橡胶材料,加工成型简单,价格适中,耐磨性一般;TPU中文名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具有高耐磨性,具有耐磨性优异,优良的弹性韧性,抗撕裂性和弯曲性好,耐氧化性好,硬度高,柔韧性好;硅胶质地柔软,不硌脚,价格便宜,缓冲性能良好,不易磨损,硅胶还具备良好的手感,其还能吸收一些磕碰对脚部带来的冲击。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左鞋面3和/或所述右鞋面上设置有拉环7。

可选地,所述左鞋面3上设置有拉环7;或者,所述右鞋面上设置有拉环7;或者,所述左鞋面3和所述右鞋面上均设置有拉环7。

需要说明的是,鞋子包括左脚鞋和右脚鞋,优选地,左脚鞋远离右脚鞋上的一侧和右脚鞋远离左脚鞋上的一侧均设置有拉环7,便于手拉。脱鞋时,只需要弯腰,左手勾住左脚鞋上的拉环7,右手勾住右脚鞋上的拉环7,双手向外拉,就可以将左鞋面3和右鞋面分开,使得本实施例所述的鞋处于第二状态,即完成把鞋子掰开,从而脚能够从鞋子内伸出。

优选地,所述鞋底的材料为TPU。TPU中文名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具有高耐磨性,优良的弹性韧性,抗撕裂性和弯曲性好,耐氧化性好,硬度高,柔韧性好。

可选地,鞋底的材料还可以为PVC、橡胶、TPR等,其中,PVC中文名为聚氯乙烯,价格便宜,不会硌脚,耐磨性较差,穿起来很轻,缺乏质感;橡胶鞋底有分天然橡胶和人工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的鞋底弹性好,手感柔软,缺点是不耐磨;人工合成橡胶的鞋底有弹性,耐磨性较好,防滑性强,柔软伸延性好,但是对于其他材质的鞋底重量较重;TPR中文名为热塑性橡胶材料,同时具有橡胶的性能和塑料的特性,加工成型简单,热熔后注塑成型即可,TPR鞋底易成型,重量较沉重,价格适中,但是柔软较差,耐磨性一般。

优选地,所述左支撑片4和/或所述右支撑片的材料为TPU。

具体而言,所述左支撑片4的材料为TPU;或者,所述右支撑片的材料为TPU;或者,所述左支撑片4和所述右支撑片的材料均为TPU;优选地,所述左支撑片4和所述右支撑片的材料均为TPU。

TPU中文名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具有高耐磨性,优良的弹性韧性,抗撕裂性和弯曲性好,耐氧化性好,硬度高,柔韧性好,既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又由于良好的柔韧性不会伤害脚部。

可选地,左支撑片4和/或所述右支撑片的材料还可以为PVC、橡胶、TPR、毛毡、硬塑树脂等。

可选地,所述左鞋面3和/或所述右鞋面的材料为皮革、棉布。

具体而言,所述左鞋面3的材料为皮革、棉布;或者,所述右鞋面的材料为皮革、棉布;或者,所述左鞋面3和所述右鞋面的材料均为皮革、棉布。优选地,所述左鞋面3和所述右鞋面的材料均为皮革、棉布。

皮革可以为牛、猪、羊皮粒面软革或翻毛软革、合成革;棉布可以为坚固、耐磨,保温性、吸湿性好的贡布、平绒、线呢、灯芯绒、帆布等。

可选地,左鞋面3或右鞋面的材料还可以为橡胶、毛呢等。

优选地,所述弹簧合页2设置于所述鞋底的上方;以便使得左鞋底11和右鞋底12转动时,转轴位于鞋底的上表面,防止转轴位于鞋底的下表面时,弹簧合页2处于第二状态,左鞋底11和右鞋底12之间的空隙会夹脚,伤害脚部;

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所述鞋底的下方,所述左鞋底11和所述右鞋底12之间形成凹槽8。凹槽8用于当弹簧合页2处于第二状态时,左鞋底11和右鞋底12之间的动作行为不会发生干涉,以便于鞋子能够顺利掰开。

优选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鞋,还包括鞋垫9;

所述鞋垫9设置于所述鞋底的上方。

鞋垫9用于脚部穿鞋之后能够更舒适,可选地,鞋垫9可以为海绵鞋垫、硅胶鞋垫、TPR鞋垫、乳胶鞋垫、布料鞋垫或者皮革鞋垫等。

综上所述,如图7所示,脱鞋时,首先弯腰,将鞋子的第一连接件5解开;双手拉住鞋子两侧的拉环7,双手向外拉,从而将鞋子掰开,使得左鞋面3靠近右鞋面的一面与右鞋面靠近左鞋面3的一面之间有距离;双脚从左鞋面3和右鞋面之间的空隙中伸出,完成脱鞋。穿鞋时,双脚从左鞋面3和右鞋面之间的空隙中伸入,双手掰动鞋子,使得左鞋面3靠近右鞋面的一面与右鞋面靠近左鞋面3的一面之间闭合,再将鞋子的第一连接件5连接,完成穿鞋步骤。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儿童鞋,所述儿童鞋包括实施例一所述的鞋,实施例一所公开的鞋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实施例,实施例一已公开的鞋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所述儿童鞋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节约篇幅,该实施例的改进特征同样体现在图1-图7中,因此,结合图1-图7对该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说明。

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童鞋,所述儿童鞋为上述的鞋。

儿童穿鞋或者脱鞋时仅仅需要用手向内或者向外掰动鞋子,即可完成穿鞋或者脱鞋的动作,操作简单、方便,且省时省力,儿童容易学会穿鞋和脱鞋,且能够实现快速穿鞋和快速脱鞋,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鞋或者脱鞋操作麻烦且费力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所述的儿童鞋具有实施例一所述鞋的优点,该优点已在实施例一中详细说明,在此不再重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