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5286阅读:824来源:国知局
垫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垫结构,具体为一种增高鞋的垫脚。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人们为了显得身材高挑,都喜欢穿着高跟鞋,现有的高跟鞋大多为较高的外高跟形式,穿着时会将高跟明显暴露在外,对于个子较矮的人来说,不希望把自己的身材缺点暴露出来,因此不喜欢这种外露的高跟鞋;而现有的一些内增高鞋通常的做法是与增高鞋垫组合使用,但传统的增高鞋垫普遍采用乳胶与猪皮制成,这种鞋垫不宜长久穿着,乳胶回弹力有限,长久穿着很难保持舒适感,容易变形,而且传统的增高鞋垫透气性差,长时间穿着使用后,因细菌的滋生会产生难闻的气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提及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种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舒适感好且透气性能佳的垫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垫脚,主体为垫体,所述垫体由前至后呈坡形,所述垫体包括相互粘合上垫和下垫,所述垫体上表面的前部(于脚前掌位置)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一突起部,所述垫体上表面的后部(于脚跟位置) 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二突起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均设于所述下垫的上表面,所述上垫覆盖于所述下垫、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的上表面。其中,所述上垫采用猪皮制成,所述下垫采用PU发泡材料(聚氨酯)制成;所述上垫的厚度为0.4~0.7cm,所述下垫的厚度为4~6cm;所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均由具有弹性的进口PU或泡棉制成,所述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的厚度为0.6~1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突起部上均布有数个凸点,所述垫体于所述第一突起部的位置上还开设有数个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间隔设置于所述凸点之间或设于置于所述凸点圆心位置;所述第二突起部上设有数个横向的槽体,增加脚与鞋垫的摩擦,防止穿着时脚掌顺坡度下滑。

进一步的,所述下垫底面的前部(于脚前掌位置)设有凹凸感的防滑钻石纹,保证鞋垫与鞋的良好接触与定位,防止鞋垫在走路时产生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垫体的中部(于脚心位置)开设有数个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的直径为2cm,深度为3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垫脚设有的两个弹性突起部,提高了鞋子穿着的舒适度,穿着者走路脚部不易产生位移,有效缓解步行对穿着者关节造成的过度压力,减少对脊椎的冲击;本鞋垫的材料采用进口PU和优选猪皮,具有耐磨耗、耐腐蚀、抗张强度大、高弹性、耐高压荷重、吸震性强、耐撕裂等优点, 鞋垫回弹性能提好,不易变形,经久耐穿,而且本垫脚设有独特的透气孔,在脚掌部和脚心部实现空气循环,长久穿着也不易出汗发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其中,文中关于方位的描述以图1作为参考标准。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垫脚,主体为垫体,所述垫体由前至后呈坡形,所述垫体包括相互粘合上垫1和下垫2,所述垫体上表面的前部(于脚前掌位置)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一突起部3,所述垫体上表面的后部(于脚跟位置)设有具有弹性的第二突起部4,所述第一突起部3和第二突起部4均设于所述下垫2的上表面,所述上垫1覆盖于所述下垫2、第一突起部3和第二突起部4的上表面。其中,所述上垫1采用猪皮制成,所述下垫2采用PU发泡材料(聚氨酯)制成;所述上垫1的厚度为0.4~0.7cm,所述下垫2的厚度为4~6cm;所述第一突起部3和第二突起部4均由具有弹性的进口PU或泡棉制成,所述第一突起部3和第二突起部4的厚度为0.6~1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突起部3上均布有数个凸点31,所述 垫体于所述第一突起部3的位置上还开设有数个第一透气孔32,所述第一透气孔32间隔设置于所述凸点31之间或设于置于所述凸点31圆心位置;所述第二突起部4上设有数个横向的槽体41,增加脚与鞋垫的摩擦,防止穿着时脚掌顺坡度下滑。

进一步的,所述下垫2底面的前部(于脚前掌位置)设有凹凸感的防滑钻石纹21,保证鞋垫与鞋的良好接触与定位,防止鞋垫在走路时产生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垫体的中部(于脚心位置)开设有数个第二透气孔22,所述第二透气孔22的直径为2cm,深度为3cm。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