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拖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4523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棉拖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棉拖鞋。



背景技术:

棉拖鞋是生活常用鞋类中的一种,因其轻便柔软、穿着时舒适安静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亲睐,到家换上棉拖鞋以放松身心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在冬天,穿着棉拖鞋更加的暖和。

常见的棉拖鞋在穿着时都需要利用手去提一下拖鞋的脚后跟处,这样才能让脚完全的穿进拖鞋内。在冬天比较冷,有些人比较懒,因此不喜欢用手去提一下拖鞋的脚后跟处。在他们看来这一步骤比较麻烦,而且脚有没有完全穿进去对他们来说无所谓,但是若不进行这一步骤,脚的后跟会露在外面,容易冻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棉拖鞋,解决现有棉拖鞋使用时需要用手去提脚后跟处才可以将鞋子穿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棉拖鞋,包括鞋底和鞋面,所述鞋面的四周缝制在所述鞋底上,所述鞋底在所述鞋面所围区域上设有组合鞋垫,所述组合鞋垫包括由完整的鞋垫分割而成的前鞋垫和后鞋垫,所述后鞋垫的四周与所述鞋底缝制在一起,所述前鞋垫的一端与所述后鞋垫活动的缝合在一起,所述鞋底的脚后跟处设有脚后跟护片,所述脚后跟护片与所述鞋面相配合,且所述脚后跟护片与所述鞋面之间设有粘接件,所述前鞋垫与所述脚后跟护片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牵引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利用牵引线来带动脚后跟护片,并利用粘接件将脚后跟护片与鞋面连接在一起,从而完成整个穿鞋过程,不需要使用手去操作,非常方便,有效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线的数量为两根,其中一根固定连接在所述前鞋垫的左侧,另一根固定连接在所述前鞋垫的右侧,所述前鞋垫左侧的所述牵引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脚后跟护片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前鞋垫右侧的所述牵引线的另一端与所述脚后跟护片的右侧固定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根牵引线,这样不会出现在穿鞋子时牵引线阻挡脚穿进去。

进一步的,所述脚后跟护片与所述前鞋垫之间的部分牵引线位于所述鞋面的夹层内,所述鞋面的两侧在靠近所述脚后跟护片处均设有与同侧的所述牵引线相配合的铁环圈扣,所述牵引线穿设于所述铁环圈扣内。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会出现牵引线咯脚的情况,增强了舒适性,同时增加铁环圈扣,能防止牵引线因多次前后运动而造成的鞋面破损或被划出破槽。

进一步的,所述前鞋垫和后鞋垫均包括表层和底层,且所述表层和底层之间设有竹炭层。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除臭、吸汗,防止鞋子穿着时间过长后产生异味。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包括鞋底上层和鞋底下层,所述鞋底上层和鞋底下层之间设有一隐藏性内夹层,在所述隐藏性内夹层内设有红豆杉功能层。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红豆杉功能层对人体脏腑有辅助治疗或保健作用,最终达到健脑安神、防止失眠、畅通气血、通气化瘀、清热化湿、镇静安神等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下层的底面设有防滑纹。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冬天天气较冷,地上容易结冰,在鞋底下层的底面设置防滑纹后,能有效的避免穿着者滑的摔倒,保证了人身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粘接件为魔术贴。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魔术贴进行连接,比较方便,而且成本低,当出现损坏后易于去购买新的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脚后跟护片内设有硅胶片。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脚后跟护片使用时间过长后牵引线无法带起脚后跟护片,由于硅胶片柔性较好,放置在脚后跟护片内后不仅不影响穿着的舒适度,而且还能使得脚后跟护片每次都能很轻易的被牵引线牵拉起来。

进一步的,所述鞋底的侧面设有荧光条。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夜间在不开灯的情况下找到鞋子的位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棉拖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棉拖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棉拖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鞋底、2-鞋面、3-前鞋垫、4-脚后跟护片、5-粘接件、6-牵引线、7-铁环圈扣、8-后鞋垫、9-荧光条、11-鞋底上层、12-鞋底下层、13-隐藏性内夹层、31-表层、32-底层、33-竹炭层、121-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棉拖鞋,包括鞋底1和鞋面2,所述鞋面2的四周缝制在所述鞋底1上,所述鞋底1在所述鞋面2所围区域上设有组合鞋垫,所述组合鞋垫包括由完整的鞋垫分割而成的前鞋垫3和后鞋垫8,所述后鞋垫8的四周与所述鞋底1缝制在一起,所述前鞋垫3的一端与所述后鞋垫8活动的缝合在一起,所述鞋底1的脚后跟处设有脚后跟护片4,所述脚后跟护片4与所述鞋面2相配合,且所述脚后跟护片4与所述鞋面2之间设有粘接件5,所述前鞋垫3与所述脚后跟护片4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牵引线6。

所述牵引线6的数量为两根,其中一根固定连接在所述前鞋垫3的左侧,另一根固定连接在所述前鞋垫3的右侧,所述前鞋垫3左侧的所述牵引线6的另一端与所述脚后跟护片4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前鞋垫3右侧的所述牵引线6的另一端与所述脚后跟护片4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脚后跟护片4与所述前鞋垫3之间的部分牵引线6位于所述鞋面2的夹层内,所述鞋面2的两侧在靠近所述脚后跟护片4处均设有与同侧的所述牵引线6相配合的铁环圈扣7,所述牵引线6穿设于所述铁环圈扣7内。所述前鞋垫3和后鞋垫8均包括表层31和底层32,且所述表层31和底层32之间设有竹炭层33。所述鞋底1包括鞋底上层11和鞋底下层12,所述鞋底上层11和鞋底下层12之间设有一隐藏性内夹层13,在所述隐藏性内夹层13内设有红豆杉功能层。所述鞋底下层12的底面设有防滑纹121。所述粘接件5为魔术贴。所述脚后跟护片4内设有硅胶片(图中未示出)。所述鞋底1的侧面设有荧光条9。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前鞋垫3的一端与所述后鞋垫8在连接时,由于要考虑到所述前鞋垫3能够前后的弯折,因此可以在所述前鞋垫3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后鞋垫8一端的端面之间缝制一块布条,这样所述前鞋垫3并能够前后的弯折。

所述鞋面2是不具备脚后跟部分的,而所述脚后跟护片4的一端与所述鞋底1缝制在一起,且其安装位置刚好是所述鞋面2缺少脚后跟部分处,这样通过粘接件5的作用,能使得所述脚后跟护片4与所述鞋面2构成一个完整的鞋帮,这样冬天时人体的脚后跟不会裸露在外。

所述牵引线6的数量为两根,其中一根固定连接在所述前鞋垫3的左侧,另一根固定连接在所述前鞋垫3的右侧,所述前鞋垫3左侧的所述牵引线6的另一端与所述脚后跟护片4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前鞋垫3右侧的所述牵引线6的另一端与所述脚后跟护片4的右侧固定连接,这样布置两根牵引线6的位置能够避免当穿着者的脚伸入到鞋子内时牵引线6阻挡脚,同时所述脚后跟护片4与所述前鞋垫3之间的部分牵引线6位于所述鞋面2的夹层内,有效的提高了鞋子穿上脚之后的舒适性。

脚伸入到所述鞋面2内后,脚掌会接触到所述前鞋垫3,当脚掌将所述前鞋垫3踩下时,与所述前鞋垫3相连接的所述牵引线6会带起所述脚后跟护片4,所述粘接件5在设置时设置在人穿上鞋子后的内侧,这样当穿上一双鞋子后,只需要两脚靠拢,就可以直接利用脚将所述脚后跟护片4与所述鞋面2粘接在一起。

所述粘接件5采用魔术贴,其中包括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子魔术贴和母魔术贴其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脚后跟护片4上,另一个则设置在所述鞋面2上的相应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