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帽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帽子定型机。
背景技术:
帽子的加工一般先由前工序裁剪、缝合制成半成品,然后进行整形、定型等后工序;目前,市场上公开号为CN258556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帽子整形定型机,由带脚轮的箱体、箱体面板上的左右两个半自动钮、中间全自动钮及侧面板上与控制钮相连的控制箱和断电与漏电保护装置构成,其所述箱体内设有至少一组帽子模具、支撑模具的升降与张合装置I、模具旁侧夹紧帽子与模具的对称夹具II、模具和夹具II与箱体外空气压缩泵和蒸汽发生器连接管路上的压缩空气电磁阀、蒸汽电磁阀、气动件及箱体底部的回水箱。
通过将本机与箱外的空气压缩泵和蒸汽发生器连通,启动空气压缩泵,压缩空气电磁阀控制夹具气缸进行工作蒸汽通过管道、由喷射孔向扣在模具上的帽子喷射高温蒸汽,由此完成了帽子的整形工序,但是不同规格的帽子其冒顶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该方案中只能定型同一种规格的帽子,导致其帽子定型机的适用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应多种不同类型大小的帽子,提高其适用性能的帽子定型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帽子定型机,包括工作台、基体以及设置于基体上的模型,所述模型至少包括两个模具拼合而成,所述基体分为若干个基座,所述模具与基座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模具与工作台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相邻模具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所述模具通过调节装置与工作台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将帽子模型分为若干个模具,将基体分为与模具数量相同的若干块基座,且与模具一一对应连接成为相互的独立的整体,通过调节模具与工作台之间的调节装置,使相邻之间的模具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若干个模具拼合而成的整个帽子模型的支撑大小发生改变,达到根据不同大小类型帽子而调节定型机帽子模型的效果,提高其帽子定型机的适用性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丝杆、轴承以及设置于工作台上的连接板,所述调节丝杆穿过工作板与设置于基座上的轴承与基座连接。
如此设置,由于调节丝杆通过设置于基座上的轴承与基座转动连接,当调节螺杆转动时,调节丝杆相对于基座为空转;而调节螺杆通过设置于工作台上的连接板与连接板丝杆连接,调节丝杆转动时,调节丝杆与连接杆发生丝杆传送连接,从而促使基座在工作台上滑动,达到调节相邻模具之间距离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模具的旁侧设置有用于将帽子压紧于模具上的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呈凹弧形设置的压板、与压板连接的支撑杆以及驱动支撑杆沿模具方向往复运动的液压缸,所述压板通过支撑杆将帽子压紧与模具上。
如此设置,帽子在模具上进行定型时,通过压板使帽子压紧于模具上,将压板设置成与模具相配合的凹弧形状,提高压板与帽子紧贴度,使帽子更好的进行定型的目的;再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支撑杆沿沿模具方向往复运动,使与支撑杆连接的压板与模具实现压合与分离的目的,从而进行安装和卸载的工序。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压板的一端均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压板与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压板与模具之间接触时的夹角的控制装置,所述压板通过控制装置与连接板连接。
如此设置,当相邻模具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时,在模具侧旁与其配合的压板不能很好的再与模具相压合,通过在支撑杆上设置有连接杆,使连接杆与压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设置于压板与模具之间的控制装置连接,通过调节控制装置,使压板与模具之间形成的夹角发生改变,将压板调至与改变位置后的模具相配合的贴合角度,提高压板将帽子按压于模具上的压紧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压缩弹簧和调节螺杆,所述压缩弹簧两端分别与两压板相抵触,所述调节螺杆穿过连接杆与压板的另一端抵触连接。
如此设置,由于压板一端与连接杆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穿过连接杆的调节螺杆与之抵触,当转动调节螺杆时,其压板与连接杆转动的一端通过压缩弹簧将两压板抵触连接,促使压板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杆处于抵触的状态,达到调节螺杆的位置来达到调节压板与模具之间夹角的大小,达到调节的目的。
进一步设置:所述压板上设置有便于将帽子压紧于模具上的橡胶衬垫。
如此设置,由于压板与帽子在定型时为压紧状态,通过在压板上设置有橡胶衬垫,使压板更好的与帽子进行压紧贴合,同时也减少压板与帽子的摩擦损伤。
进一步设置:所述基座上均设置有蒸汽喷射孔,所述基体内设置有与蒸汽喷射孔相通的蒸汽管道,所述蒸汽管道连接有蒸汽源。
如此设置,由于帽子在定型时帽子处于干燥的状态,在基体内设置有蒸汽管道且蒸汽管道连接有蒸汽源,使基座上的蒸汽喷射孔通过连接于增气管道达到喷射蒸汽的目的,使帽子具有一定的湿度,达到一定的软化作用,在进行帽子的定型可减少帽子一定的褶皱,提高帽子定型的质量。
进一步设置:相邻模具之间的连接处呈方波状设置,且相邻模具相互卡接。
如此设置,使相邻模具之间具有一定的定位以及限位的作用,便于模具之间的相互安装及调节。
进一步设置:所述模具可拆卸连接于基座上。
如此设置,可以方便跟换不同类型的模具,增加帽子定型机的适用性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量尺,所述量尺与连接板垂直设置且嵌入于工作台上。
如此设置,通过观测量尺便于了解调节装置在调节时,对基板处于工作台上滑动的距离,进而更好的控制相邻模具之间的距离,提高其进准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帽子模型以及基体分为一一对应的模具和基座,若干个相互配合的两者使其成为相互独立的整体,而拼合成定型机的模型,在其基座上设置用于调节装置,从而改变相邻模具之间的距离,使定型机适应更多不同各类型的帽子;在通过设置于基体内的蒸汽加湿装置及基体侧旁的压紧装置,达到加湿压紧定型的功效,提高帽子定型质量以及定型机的适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中:1、工作台;2、基体;21、基座;3、模型;31、模具;4、调节装置;41、调节丝杆;42、轴承;43、连接板;5、压紧装置;51、压板;52、支撑杆;53、液压缸;6、连接杆;7、控制装置;71、压缩弹簧;72、调节螺杆;8、橡胶衬垫;9、蒸汽喷射孔;10、蒸汽管道;11、量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帽子定型机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帽子定型机,包括工作台1、基体2以及设置于基体2上的模型3,模型3至少包括两个模具31拼合而成,优选两个;基体2分为两个基座21,模具31与基座21一一对应连接。
其中,如图1所示,模具31与工作台1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相邻模具31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4,模具31通过调节装置4与工作台1连接;在其工作台1上设置有便于观测基座21在工作台1上滑动距离的量尺11,量尺11与连接板43垂直设置且嵌入于工作台1上;调节装置4包括调节丝杆41、轴承42以及设置于工作台1上的连接板43,连接板43与工作台1垂直设置且与基座21平行设置,调节丝杆41一端穿过工作板,另一端与嵌入设置于基座21内的轴承42与基座21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模具31的旁侧设置有用于将帽子压紧于模具31上的压紧装置5,压紧装置5包括呈凹弧形设置的压板51、橡胶衬垫8、与压板51连接的支撑杆52以及驱动支撑杆52沿模具31方向往复运动的液压缸53,压板51通过支撑杆52将帽子压紧与模具31上;橡胶衬垫8通过螺栓与压板51可拆卸紧固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杆52上设置有连接杆6,连接杆6与支撑杆52垂直设置;压板51设置为两个成一组,优选三组且绕基体2呈圆形状布置;压板51的一端通过螺栓均与连接杆6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调节压板51与模具31之间接触时的夹角的控制装置7,压板51通过控制装置7与连接板43连接;控制装置7包括压缩弹簧71和调节螺杆72,压缩弹簧71两端分别穿入于压板51内部且与压板51相抵触;调节螺杆72穿过连接杆6与压板51的另一端抵触连接。
如图2所示,相邻两模具31之间的连接处呈方波状设置,且相邻两模具31相互卡接;在基座21上均设置有蒸汽喷射孔9,基体2内设置有与蒸汽喷射孔9相通的蒸汽管道10,蒸汽管道10连接有蒸汽源;模具31通过紧固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于基座21上。
实施例2:如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模型3分为三个模具31拼接而成,基体2为圆柱状设置且分为三个基座21,模具31与基座21一一对应连接且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在其三个模具31与工作台1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调节相邻模具31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4,三个调节装置4间隔为120°呈圆周布置于基体2旁侧;通过同时控制调节装置4可达到基体2的均匀扩张或缩小的效果,提高帽子定型质量。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模型3分为四个模具31拼接而成,基体2为圆柱状设置且分为四个基座21,模具31与基座21一一对应连接且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在其四个模具31与工作台1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调节相邻模具31之间距离的调节装置4,四个调节装置4间隔为90°呈圆周布置于基体2旁侧;通过同时控制调节装置4可达到基体2的均匀扩张或缩小的效果,提高帽子定型质量。
通过将帽子模型3以及基体2分为一一对应的模具31和基座21,拼合成定型机的整体,在其基座21上设置用于调节装置4,从而改变相邻模具31之间的距离,使定型机适应更多不同各类型的帽子;在通过设置于基体2内的蒸汽加湿装置及基体2侧旁的压紧装置5,达到加湿压紧定型的功效,提高帽子定型质量以及定型机的适用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