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儿童鞋。
背景技术:
儿童比较好动,并且对于动手能力还有所欠缺,力气也不是很大,穿鞋的时候常常存在不会系鞋带、脚后跟容易将鞋帮压弯,鞋帮无法复位,造成穿鞋不便的问题。
目前,申请号为CN201310262127.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儿童鞋,包括鞋底、鞋面和鞋垫,所述鞋底的后跟处设有一凹坑,凹坑内设有缓冲装置;鞋面上缝制有装饰片;缓冲装置包括弹性可变体和与弹性可变体固定连接的缓冲垫,弹性可变体为左右两端对称并连接的蛇型弯;缓冲垫凸出鞋底底面。鞋底的后跟处设有缓冲装置,儿童的重心位置,可有效缓冲自身的重量,以防止儿童的脚部受损;缓冲装置功能为:当弹性可变体受到来自图中箭头方向的作用力时,弹性可变体发生弹性形变而被压缩;当作用力消失时弹性可变体回复原状。从而使缓冲装置起到缓冲减振的效果。
但是并没有改善儿童鞋对于儿童的穿戴效率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便于快速穿戴的儿童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儿童鞋,包括鞋底、固定于鞋底上的鞋帮,所述鞋帮包括鞋面部、左侧耳、鞋舌、右侧耳、中帮、后套,所述左侧耳与右侧耳之间成排设有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穿设有弹性绳,所述左侧耳与右侧耳盖于鞋舌上,所述左侧耳与右侧耳分别通过中帮连接后套,所述后套与中帮之间设有折痕,所述后套的中间竖直设置有条形的弹性条。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结构上通过左侧耳和右侧耳通过弹性绳进行连接,在穿戴的时候,鞋子的开口可以变大,并且脚背会贴合鞋舌,此时通过施加较小的力就可以使得左侧耳、鞋舌、右侧耳三者相对扩张,从而便于脚尖穿入,接着需要穿戴脚后跟部位了,由于在后套与中帮之间设有折痕,因此,后套部位很容易进行弯曲,从而可以变形弯曲以适合脚后跟进入鞋底,然后由于后套的中间竖直设置有条形的弹性条,弯曲的后套可以进行恢复,从而可以避免脚后跟的后套用手指进行拨动或拉动,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儿童穿戴更加容易快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中帮内侧设有第一气囊,所述气囊充有空气并相对中帮内侧表面鼓起。
通过上述方案,使用过程中由于脚的外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曲面,对于脚踝部位,没有一个贴合脚踝的结构容易使得鞋子穿戴过程中脱落,并且此部分的空隙太大容易扭伤脚踝,因此通过在中帮内侧设有第一气囊,由于气囊的外表面容易形变并可以有效贴合脚踝,从而可以提高穿戴的舒适性和对脚踝的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鞋底的脚后跟内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相互连通。
通过上述方案,第二气囊的设置可以起到走路过程中对脚底的缓冲,另外由于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相互连通之后,可以使得在脚后跟挤压第二气囊的时候,空气可以输送至第一气囊中,从而第一气囊更加鼓起,此时第二气囊的表面更加紧贴于脚踝;当脚抬起时(即脚后跟离开地面时),此时第二气囊的压力相对减少,从而第一气囊内的空气重新回流到第二气囊中,第二气囊对脚踝的压力相对减少,由此在走路的过程中,第二气囊受脚的作用一张一松,并且带动第一气囊一松一张,提高舒适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上设有用以充气的气嘴。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气囊内部的空气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气囊的膨胀体积,通过气嘴可以便于对气囊内的空气量进行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第一气囊的外表面均匀设有若干柔性凸起。
通过上述方案,柔性凸起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穿戴者的舒适性,并且使得穿戴部位的关节具有按摩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柔性凸起为乳胶棉。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乳胶棉透气性能较好,所以便于脚的湿气或是热气的散发,更加健康环保。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穿戴更加便捷、快速;并且能够提高舒适性和更加健康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鞋底;21、鞋面部;22、左侧耳;23、鞋舌;24、右侧耳;25、中帮;26、后套;27、通孔;3、弹性绳;4、折痕;5、弹性条;6、第一气囊;7、第二气囊;8、气嘴;9、柔性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儿童鞋,包括鞋底1、固定于鞋底1上的鞋帮,鞋帮包括鞋面部21、左侧耳22、鞋舌23、右侧耳24、中帮25、后套26,左侧耳22与右侧耳24之间成排设有一一对应的通孔27,通孔27在左侧耳22上设了一排,通孔27在右侧耳24上设了另一排,通孔27穿设有弹性绳3,弹性绳3为橡皮绳。左侧耳22与右侧耳24盖于鞋舌23上,左侧耳22与右侧耳24分别通过中帮25连接后套26,后套26与中帮25之间设有折痕4,后套26的中间竖直设置有条形的弹性条5。其中鞋帮可以采用皮革或是布料。各个部分可以通过线条进行缝合制造。弹性条5可以为橡胶材料。
由于结构上通过左侧耳22和右侧耳24通过弹性绳3进行连接,在穿戴的时候,鞋子的开口可以变大,并且脚背会贴合鞋舌23,此时通过施加较小的力就可以使得左侧耳22、鞋舌23、右侧耳24三者相对扩张,从而便于脚尖穿入,接着需要穿戴脚后跟部位了,由于在后套26与中帮25之间设有折痕4,因此,后套26部位很容易进行弯曲,从而可以变形弯曲以适合脚后跟进入鞋底1,然后由于后套26的中间竖直设置有条形的弹性条5,弯曲的后套26可以进行恢复,从而可以避免脚后跟的后套26用手指进行拨动或拉动,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儿童穿戴更加容易快速。
中帮25内侧设有第一气囊6,气囊充有空气并相对中帮25内侧表面鼓起。使用过程中由于脚的外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曲面,对于脚踝部位,没有一个贴合脚踝的结构容易使得鞋子穿戴过程中脱落,并且此部分的空隙太大容易扭伤脚踝,因此通过在中帮25内侧设有第一气囊6,由于气囊的外表面容易形变并可以有效贴合脚踝,从而可以提高穿戴的舒适性和对脚踝的保护。
鞋底1的脚后跟内设有第二气囊7,第一气囊6与第二气囊7相互连通。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7可以采用气管相互连通,第二气囊7的设置可以起到走路过程中对脚底的缓冲,另外由于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7相互连通之后,可以使得在脚后跟挤压第二气囊7的时候,空气可以输送至第一气囊6中,从而第一气囊6更加鼓起,此时第二气囊7的表面更加紧贴于脚踝;当脚抬起时(即脚后跟离开地面时),此时第二气囊7的压力相对减少,从而第一气囊6内的空气重新回流到第二气囊7中,第二气囊7对脚踝的压力相对减少,由此在走路的过程中,第二气囊7受脚的作用一张一松,并且带动第一气囊6一松一张,提高舒适性。
第一气囊6或第二气囊7上设有用以充气的气嘴8。由于气囊内部的空气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气囊的膨胀体积,通过气嘴8可以便于对气囊内的空气量进行调节。
实施例2:如图3所示,第一气囊6的外表面均匀设有若干柔性凸起9。柔性凸起9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穿戴者的舒适性,并且使得穿戴部位的关节具有按摩的效果。柔性凸起9为乳胶棉。由于乳胶棉透气性能较好,所以便于脚的湿气或是热气的散发,更加健康环保。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