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对脚部进行清洁功能的拖鞋。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拖鞋主要针对室内和室外两种,对于室内拖鞋而言,更针对于室内家居使用,现有的室内拖鞋,为了提高鞋底上表面与脚底之间的摩擦力,往往会在鞋底上表面上设置一些凸起或凸棱,相应的,除去凸棱或凸起之外的地方则是凹陷或凹槽,而这些凹陷和凹槽恰恰就是非常容易存水之处,而且所存的水很难即使的挥发或排出,对于洗脚很马虎的人而言,洗脚时随便一冲,反而有可能造成不干净的水积累在鞋底上表面,对脚底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拖鞋,该拖鞋可以避免现有拖鞋中因鞋底设置凸起而造成的积水问题。
一种拖鞋,包括鞋底和与鞋底连接的鞋面,鞋底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鞋底的第一排水孔,鞋面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鞋面的第二排水孔,鞋底的上表面中位于鞋面下方的区域设有垂直于鞋底的摩擦棒,摩擦棒用于让脚趾之间的区域与摩擦棒相互摩擦,以清洁脚趾之间的区域。
通过设置第一排水孔,便于积水直接从第一排水孔中向下流动,而且设置第二排水孔还具有通风的功能,能够加快鞋面与鞋底之间的区域的空气流动,有利于增加鞋底上表面积水的挥发速度。通过设置摩擦棒,可以让脚趾之间的区域与摩擦棒相互摩擦,以清洁脚趾之间的区域,从而全面的清洁脚的表面。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鞋面的下表面还成列地设置有向下的凸起,凸起用于与脚面发生摩擦以去除脚面的污垢。
通过设置凸起,可以让冲脚者在冲水之后,利用脚面与鞋面的下表面发生摩擦,由凸起磨掉脚面上的污垢,以达到免洗脚的目的。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各列凸起交错设置。
通过各列凸起交错设置,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凸起的分布密度,以改善摩擦效果,提高去污效率。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第二排水孔设置于各个凸起之间。
通过将第二排水孔设置在各个凸起之间,可以使得使用者在穿着拖鞋的情况下进行冲水作业,冲到鞋面上表面上的水,也可以通过第二排水孔进入到脚面上,以湿润脚面。而且,在摩擦去污过程中,通过挤压作用,也可以将脚面上的水,再从第二排水孔中挤到拖鞋的鞋 面上表面上,避免脏水再次污染脚。而且在凸起之间设置第二排水孔,便于提高湿润脚面的均匀性和排水的快捷性。
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摩擦棒有多根,各根摩擦棒的相对距离与脚部的各个脚趾之间的缝隙之间的距离一致。
通过设置多个摩擦棒,可以对各个脚趾之间的缝隙都进行摩擦,以清洁各个脚趾的侧面。由于人的多个脚趾是联动的,所以只有一次性动作,就可以清洁多个脚趾,以实现快速清洁的目的。
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摩擦棒上还设置有与摩擦棒垂直的子摩擦棒。
通过设置垂直的子摩擦棒,可以加大子摩擦棒的形变提高摩擦时的压力,有利于更加清洁的去除脚趾侧面的污垢。而且,由于摩擦的时候形变量较大,所以接触面积也增加,有更多的污垢将会分布在子摩擦棒的侧面,而端侧面上,避免了污垢再次与脚趾接触,提高了清洁效率。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鞋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缩颈轴,缩颈轴的下部连接有直径大于缩颈轴的定位部,鞋底设置有用于使得缩颈轴和定位部插入的台阶孔,台阶孔的上部的孔径小于台阶孔的下部的孔径,台阶孔的上部的孔径与缩颈轴的外径相同,定位部和台阶孔均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通过将鞋面与鞋底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可以待鞋面的凸起被污染得无法继续使用之后,将脏的鞋面换掉,安装上新的干净鞋面以摩擦脚面实现快速清洁。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鞋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缩颈轴,缩颈轴的下部连接有直径大于缩颈轴的定位部,鞋底设置有自鞋底的侧面向鞋底的中部延伸的T型槽,T型槽用于使得缩颈轴和定位部滑动的嵌入到T型槽中。
通过将鞋面与鞋底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可以待鞋面的凸起被污染得无法继续使用之后,将脏的鞋面换掉,安装上新的干净鞋面以摩擦脚面实现快速清洁。而且,通过设置T型槽,可以改变鞋面与鞋底之间的区域,在更高更窄,和更宽更矮之间调整,处于更高更窄的时候,便于由脚部通过摩擦进行清洁。处于更宽更矮的状态下,由于通常用来制造拖鞋的橡胶材质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可以定位部与T型槽之间可以实现自锁,较矮的高度,有利于提高行走时的拖鞋的定位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拖鞋的鞋底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拖鞋的鞋面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拖鞋中的鞋面与鞋底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拖鞋中的鞋面与鞋底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拖鞋的鞋底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拖鞋的鞋面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1、第一排水孔;2、摩擦棒;3、凸起;4、第二排水孔;5、鞋面;6、鞋底。
一种拖鞋,包括鞋底6和与鞋底6连接的鞋面5,鞋底6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鞋底6的第一排水孔1,鞋面5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鞋面5的第二排水孔4。
通过设置第一排水孔1,便于积水直接从第一排水孔1中向下流动,而且设置第二排水孔4还具有通风的功能,能够加快鞋面5与鞋底6之间的区域的空气流动,有利于增加鞋底6上表面积水的挥发速度。
具体说来,鞋面5的下表面还成列地设置有向下的凸起3,凸起3用于与脚面发生摩擦以去除脚面的污垢。
通过设置凸起3,可以让冲脚者在冲水之后,利用脚面与鞋面5的下表面发生摩擦,由凸起3磨掉脚面上的污垢,以达到免洗脚的目的。
进一步具体说来,各列凸起3交错设置。
通过各列凸起3交错设置,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凸起3的分布密度,以改善摩擦效果,提高去污效率。
进一步具体说来,第二排水孔4设置于各个凸起3之间。
通过将第二排水孔4设置在各个凸起3之间,可以使得使用者在穿着拖鞋的情况下进行冲水作业,冲到鞋面5上表面上的水,也可以通过第二排水孔4进入到脚面上,以湿润脚面。而且,在摩擦去污过程中,通过挤压作用,也可以将脚面上的水,再从第二排水孔4中挤到拖鞋的鞋面5上表面上,避免脏水再次污染脚。而且在凸起3之间设置第二排水孔4,便于提高湿润脚面的均匀性和排水的快捷性。
进一步具体说来,鞋底6的上表面中位于鞋面5下方的区域设有垂直于鞋底6的摩擦棒2。
通过设置摩擦棒2,可以让脚趾之间的区域与摩擦棒2相互摩擦,以清洁脚趾之间的区域,从而全面的清洁脚的表面。
再进一步具体说来,摩擦棒2有多根,各根摩擦棒2的相对距离与脚部的各个脚趾之间的缝隙之间的距离一致。
通过设置多个摩擦棒2,可以对各个脚趾之间的缝隙都进行摩擦,以清洁各个脚趾的侧面。由于人的多个脚趾是联动的,所以只有一次性动作,就可以清洁多个脚趾,以实现快速清洁的目的。
再进一步具体说来,摩擦棒2上还设置有与摩擦棒2垂直的子摩擦棒。
通过设置垂直的子摩擦棒,可以加大子摩擦棒的形变提高摩擦时的压力,有利于更加清洁的去除脚趾侧面的污垢。而且,由于摩擦的时候形变量较大,所以接触面积也增加,有更多的污垢将会分布在子摩擦棒的侧面,而端侧面上,避免了污垢再次与脚趾接触,提高了清洁效率。
实施例2: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拖鞋中的鞋面与鞋底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实施例1所用附图中已经出现的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沿用实施例1附图中的含义,新出现的各个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51、缩颈轴;52、定位部。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鞋面5与鞋底6的连接,可以设置为可拆卸结构,鞋面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缩颈轴51,缩颈轴51的下部连接有直径大于缩颈轴51的定位部52,鞋底6设置有用于使得缩颈轴51和定位部51插入的台阶孔,台阶孔的上部的孔径小于台阶孔的下部的孔径,台阶孔的上部的孔径与缩颈轴51的外径相同,定位部52和台阶孔均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通过将鞋面与鞋底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可以待鞋面的凸起被污染得无法继续使用之后,将脏的鞋面换掉,安装上新的干净鞋面以摩擦脚面实现快速清洁。
实施例3: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拖鞋中的鞋面与鞋底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实施例2所用附图中已经出现的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沿用实施例2附图中的含义,新出现的各个附图标记表示的含义如下;61、T型槽。
鞋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缩颈轴51,缩颈轴51的下部连接有直径大于缩颈轴51的定位部52,鞋底6设置有自鞋底的侧面向鞋底的中部延伸的T型槽61,T型槽61用于使得缩颈轴51和定位部52滑动的嵌入到T型槽61中。
通过将鞋面与鞋底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可以待鞋面的凸起被污染得无法继续使用之后,将脏的鞋面换掉,安装上新的干净鞋面以摩擦脚面实现快速清洁。而且,通过设置T型槽,可以改变鞋面与鞋底之间的区域,在更高更窄,和更宽更矮之间调整。如果需要脚部摩擦以实现清洁,可以将鞋面与鞋底之间的空间调整得更高更窄,以提供足够的高度,便于由脚部通过摩擦进行清洁。处于更宽更矮的状态下,由于通常用来制造拖鞋的橡胶材质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可以定位部与T型槽之间可以实现自锁,较矮的高度,有利于提高行走时的拖鞋的定位能力。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 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