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戒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铃铛戒指。
背景技术:
现在都市,同学、朋友聚会的时候,人人虽然身处一堂,却心在异方,各自只专注着手机里的圈子,而忽略了生活中真正的社交。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的事情值得我们去赞美,通过赞美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融入到一个更庞大的群体中。放下手机,去发现和赞美生活中的美,这种赞美与被赞美时的纯粹快乐,可以打消所有孤独的心灵交融感,而这些正是现代人所或缺的。而一种能够“点赞”的戒指便可以实现为你想要赞扬的美点一个赞,既简单又可以增加生活中的乐趣。
戒指是一种人们常佩戴的首饰,其作为流行饰品已经被广泛使用,并以自身的价值,美观的外表深受人们喜爱。传统的戒指虽能大致满足使用要求,但其形状、功能单一,一般仅仅具有美化装饰功能。部分已经公开的铃铛戒指或者是能发出声音的戒指,其采用的是类似于固定在自行车、童车或者玩具车的铃铛,其由弹簧将撞击块和转盘连接成一体,并且弹簧和撞击块位于铃铛壳体的外部,通过拨动撞击块碰撞铃铛壳体而发出声音。这种铃铛戒指结构复杂,弹簧和撞击块在壳体外部影响美观,并且会影响使用者的佩戴舒适性;此外,戴在手上拨动撞击块时,容易打滑、不方便,会影响到铃铛戒指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铃铛戒指,其通过铃铛壳体碰撞撞击件发出铃声,结构简单,外形美观,佩戴舒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铃铛戒指,包括戒圈,还包括设置于戒圈上端的铃铛壳体,所述铃铛壳体与所述戒圈上端通过弹性元件连接;
所述戒圈上端还设置有撞击件,且所述撞击件位于所述铃铛壳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铃铛壳体下端面与戒圈上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撞击件与铃铛壳体内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通过手指拨动铃铛壳体,将铃铛壳体的一侧向上推进,致使弹性元件弯曲,并将撞击件抵向一侧;松开手指,弹性元件恢复,同时撞击件撞击铃铛壳体,发出清脆响亮的铃声。
进一步地,所述铃铛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戒圈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铃铛壳体内部空间狭小,加工操作较为不方便,而弹性元件与铃铛壳体之间的连接又必须紧固、牢靠,所以无法使用常规的卡槽固定,因而本实用新型采用先将弹性元件固定在第一固定件上,再将其整体固定在铃铛壳体内部,从而便于加工操作,同时使得弹性元件与铃铛壳体之间的连接更为牢靠。
进一步地,所述撞击件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上,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固定端相互垂直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撞击件的固定端同时固定在第二固定件上,然后再将其整体固定在戒圈的上端面上。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撞击件的自由端位于铃铛壳体内中部或下部,并且弹性元件部分位于固定端的内部,即弹性元件的直径略小于固定端两侧壁之间的间距,这种结构的设计,可避免弹性元件与撞击件相互干扰,在弹性元件受力弯曲时,给弯曲的弹性元件留下一定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撞击件的固定端一侧设置有所述自由端,所述自由端靠近所述铃铛壳体的部分为尖端。
进一步地,所述撞击件的固定端的两侧设置有所述自由端,所述自由端的靠近所述铃铛壳体的部分设置有敲打球。
值得说明的是,撞击件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本实用新型中的撞击件采用了两种形式,一种为单曲形击针结构,即只在撞击件的一侧设置自由端,且该自由端设有尖端,通过铃铛壳体与该尖端碰撞而发出声音;另一种是双曲形击针结构,即在撞击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自由端,且该自由端设有敲打球,通过铃铛壳体与该敲打球碰撞而发出声音。两种结构的撞击件所发出的声音会有所不同,根据实际需求或者个人的喜好,可选择相应的结构形式。
进一步地,所述铃铛壳体为球体型或者铜锣型,所述戒圈为圆环形或者所述戒圈的外表面设置有棱角。
值得说明的是,铃铛壳体和戒圈的结构也可以有多种形式,本实用新型中,铃铛壳体为普通的球体型或者带有棱角的铜锣型,采用球体型铃铛壳体时,对应的可选择单曲形击针结构的撞击件,并通过左右拨动铃铛壳体的方式使得壳体与撞击件碰撞而发出铃声。采用铜锣型铃铛壳体时,对应的可选择双曲形击针结构的撞击件,并通过上下拨动铃铛壳体的方式使得壳体与撞击件碰撞而发出铃声。同时,戒圈可采用普通的圆环形,也可采用外表面带有棱角的形状,棱角经过略微打磨呈螺栓状,既保留了一定的锋芒,又满足了舒适佩戴的需求,美观又实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铃铛壳体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戒圈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戒圈下端设置有能够调节所述戒圈大小的开口端。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端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上设有第一锯齿,所述第二开口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锯齿相互契合的第二锯齿。
进一步地,所述锯齿为三角形锯齿或矩形锯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戒圈下端的开口端可以采用相互契合的锯齿型来调节戒圈的大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斜面,通过改变两端接触面积来改变戒圈的大小;也可以采用C形开口端的戒圈,且该戒圈为弹性的,便于调节开口大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撞击件、铃铛壳体和弹性元件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元件为螺旋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戒圈上端设置有铃铛壳体,在铃铛壳体内设置有弹性元件和撞击件,通过拨动铃铛壳体去碰撞撞击件而发出清脆响声,具有较好的效果,进而实现为生活中想要赞扬的美点一个赞,其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并且佩戴舒适。
2、本实用新型的铃铛壳体可采用球体型或铜锣型,戒圈可采用圆环型或外表面带有棱角的螺栓型,形式多样化,克服了现有戒指功能单一、形式单一的缺陷;并且戒圈下端设有开口端,能够调节戒圈的大小,满足不同人群的佩戴需求。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铃铛戒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铃铛戒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铃铛戒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铃铛戒指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A-A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戒圈; 101-第二固定件; 102-开口端;
200-铃铛壳体; 201-第一固定件;
300-撞击件; 301-固定端; 302-自由端;
303-敲打球;
400-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铃铛戒指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铃铛戒指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铃铛戒指,包括戒圈100,还包括设置于戒圈100上端的铃铛壳体200,铃铛壳体200与戒圈100上端通过弹性元件400连接;戒圈100上端还设置有撞击件300,且撞击件300位于铃铛壳体200内部。
本实施例的铃铛壳体200下端面与戒圈100上端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撞击件300与铃铛壳体200内表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通过手指拨动铃铛壳体200,将铃铛壳体200的一侧向上推进,致使弹性元件400弯曲,并将撞击件300抵向一侧;松开手指,弹性元件400恢复,同时撞击件300撞击铃铛壳体200,发出清脆响亮的铃声。更具体的讲,在实际应用中,朋友聚会时或者想要为生活中发现的美点赞时,可将此铃铛戒指戴在食指上,握拳,铃铛壳体200朝上,大拇指从铃铛壳体200一侧向上推进,致使弹性元件400弯曲,将撞击件300抵向一侧;抬起大拇指,同时弹性元件400恢复,撞击件300撞击铃铛壳体200发出清脆响亮的一声响,而此刻也做到了“竖大拇指”点赞状,十分方便。
本实施例中,撞击件300、铃铛壳体200和弹性元件400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弹性元件400采用高劲度的螺旋弹簧。并且铃铛壳体200的厚度适中,撞击件300与铃铛壳体200相互配套,同时螺旋弹簧的弹性适中,三者的相互配合使得产生的铃声清脆悠长,效果较佳。
进一步地讲,铃铛壳体200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01,戒圈100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01,弹性元件40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件2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件101连接。并且,第一固定件201与铃铛壳体20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101与戒圈10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201与第二固定件101的设置,使得弹性元件400与铃铛壳体200和戒圈100之间的连接更为牢靠、可靠,并且便于加工操作。
本实施例中,撞击件300包括固定端301和自由端302,固定端301竖直设置在第二固定件101上,自由端302与固定端301相互垂直的设置,并且撞击件300的自由端302位于铃铛壳体200内中部或下部,并且弹性元件400部分位于固定端301的内部,即弹性元件400的直径略小于固定端301两侧壁之间的间距,这种结构的设计,可避免弹性元件400与撞击件300相互干扰,在弹性元件400受力弯曲时,给弯曲的弹性元件400留下一定的空间。
进一步地讲,本实施例中,撞击件300的固定端301一侧设置有自由端302,自由端302靠近铃铛壳体200的部分为尖端。即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撞击件300为单曲形击针结构,该自由端302设有尖端,通过铃铛壳体200与该尖端碰撞而发出声音。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满足整个戒指的整体外观的精美,本实施例中,相对应的铃铛壳体200采用球体型,戒圈100采用圆环形,并配合单曲形击针结构状的撞击件300,这种结构整体相互匹配,加工制作方便,并且外观精美,佩戴舒适,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讲,本实施例中,戒圈100下端设置有能够调节戒圈100大小的开口端102;开口端102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第一开口端上设有第一锯齿,第二开口端上设有与第一锯齿相互契合的第二锯齿。锯齿为三角形锯齿或矩形锯齿。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三角形锯齿,但不仅限于此,具体应用中,可通过调节第一锯齿与第二锯齿的相对位置,来调节戒圈100尺寸的大小,既满足了不同人群对戒指佩戴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段手指粗细变化的佩戴要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铃铛戒指,简单新颖,保证了戒指外形的完整美观,可用作点赞铃铛使用,形式、功能多样化,同时提升了戒指的档次和美感,并提高了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实施例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铃铛戒指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铃铛戒指,包括戒圈100,还包括设置于戒圈100上端的铃铛壳体200,铃铛壳体200与戒圈100上端通过弹性元件400连接;戒圈100上端还设置有撞击件300,且撞击件300位于铃铛壳体200内部。
进一步地讲,铃铛壳体200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01,戒圈100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01,弹性元件400的一端与第一固定件20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件101连接。并且,第一固定件201与铃铛壳体20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101与戒圈10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在戒圈100的上端面可设置凸形螺丝通孔,第二固定件101的下端面与戒圈100上端面的凸形螺丝通孔相应处设置有螺丝孔,该螺丝孔与螺丝的螺纹相配合。同样,在第一固定件201上可设置有带内螺纹的螺孔部,铃铛壳体200内侧可设置带外螺纹的螺杆部,该螺孔部与螺杆部相配合。
值得说明的是,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采用的是C形开口端的戒圈100,且该戒圈100为弹性的,更便于调节开口大小,进而适应不同人群的佩戴需求,同时结构简单,容易加工。
实施例3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铃铛戒指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A-A剖视图,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铃铛戒指,包括戒圈100,还包括设置于戒圈100上端的铃铛壳体200,铃铛壳体200与戒圈100上端通过弹性元件400连接;戒圈100上端还设置有撞击件300,且撞击件300位于铃铛壳体200内部。
值得说明的是,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撞击件300的固定端301的两侧设置有自由端302,自由端302的靠近铃铛壳体200的部分设置有敲打球303。即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双曲形击针结构的撞击件300,在撞击件30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自由端302,且该自由端302设有敲打球303,通过铃铛壳体200与该敲打球303碰撞而发出声音。
进一步地讲,本实施例铃铛壳体200采用铜锣型,戒圈100的外表面设置有棱角,棱角经过略微打磨呈螺栓状,既保留了一定的锋芒,又满足了舒适佩戴的需求,美观又实用。本实施例采用的特殊的铜锣型的铃铛壳体200,并配合双曲形击针结构的撞击件300,可以带来更响亮的铃声,满足不同佩戴者的使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戒圈100下端设置有能够调节戒圈100大小的开口端102,开口端102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口端与第二开口端上设有相互配合的斜面,通过改变两端接触面积来改变戒圈的大小。这种形式的开口端102更便于调节戒圈100的大小,使用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