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菌功能纺织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0741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抗菌功能纺织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抗菌功能纺织品。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面料的要求日益提高,而随着纺织化工技术的发展,使各种功能性纤维不断出现,为纺织企业开发功能性面料以满足人们对功能性服装面料的需求打下了基础,作为服装面料,人们希望它具有穿着舒适,不起皱易于打理,抑菌防霉、吸湿快干、透气排湿等特性,目前,国内不少厂家都推出了大量的以抗菌为主要作用的功能织物,但是大多数抗菌纺织品都采用后整理加工法赋予纺织物抗菌功效,抗菌效果不明显,抗菌效果差,舒适度不高,不易清洗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抗菌功能纺织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一种新型抗菌功能纺织品,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层叠设置的表面层、抗菌层、粘结层和吸汗层,所述表面层采用抗紫外锦纶纤维制成,所述粘结层由无纺布制成,所述抗菌层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线和纬线,所述经线和纬线分别为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所述经线中填充有纳米级氧化铜,所述粘结层通过聚氨酯粘合剂与吸汗层和抗菌层粘结。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厚度为0.5mm-0.8mm,所述吸汗层厚度为0.3mm-0.5mm。

优选的,所述吸汗层为涂覆有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天然纯棉布料。

优选的,所述纳米级氧化铜直径为30nm-40nm。

优选的,所述表面层上设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种新型抗菌功能纺织品,通过该种结构设计,采用各个层级的粘结设置,对传统纺织品添加了抗菌层和吸汗层,实现了该纺织品的抗菌功能和吸汗效果,该纺织品的抗菌层采用不同材料的经线和纬线,通过棉纤维和竹炭纤维并通过在棉纤维内设置的纳米级氧化铜,在保证纺织品的舒适度上增添了抗菌功能,直接通过内部结构实现的抗菌相对于传统纺织品涂覆的抗菌液有明显的优势,该纺织品通过最内层的吸汗层,通过特定的内部材料实现了吸汗功能,该纺织品改变了传统纺织品的结构,增添了抗菌和吸汗功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值得推广,所述抗菌层厚度为0.5mm-0.8mm,所述吸汗层厚度为0.3mm-0.5mm,通过适当材料制成的抗菌层和吸汗层,可以实现较低的厚度,使得纺织品更加轻便,所述吸汗层为涂覆有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天然纯棉布料,吸汗层直接接触皮肤,天然纯棉布料可以增加体感舒适度,所述纳米级氧化铜直径为30nm-40nm,通过纳米级氧化铜可以进一步增加抗菌的效果,所述表面层上设有通气孔,通过通气孔可以增加该纺织品的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功能纺织品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抗菌功能纺织品的抗菌层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表面层,2—抗菌层,3—粘结层,4—吸汗层,5—经线,6—纬线,7—纳米级氧化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抗菌功能纺织品,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层叠设置的表面层1、抗菌层2、粘结层3和吸汗层4,所述表面层1采用抗紫外锦纶纤维制成,所述粘结层3由无纺布制成,所述抗菌层2包括相互交织的经线5和纬线6,所述经线5和纬线6分别为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所述经线5中填充有纳米级氧化铜7,所述粘结层3通过聚氨酯粘合剂与吸汗层4和抗菌层2粘结。该种新型抗菌功能纺织品,通过该种结构设计,采用各个层级的粘结设置,对传统纺织品添加了抗菌层2和吸汗层4,实现了该纺织品的抗菌功能和吸汗效果,该纺织品的抗菌层2采用不同材料的经线5和纬线6,通过棉纤维和竹炭纤维并通过在棉纤维内设置的纳米级氧化铜7,在保证纺织品的舒适度上增添了抗菌功能,直接通过内部结构实现的抗菌相对于传统纺织品涂覆的抗菌液有明显的优势,该纺织品通过最内层的吸汗层4,通过特定的内部材料实现了吸汗功能,该纺织品改变了传统纺织品的结构,增添了抗菌和吸汗功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值得推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抗菌层2厚度为0.5mm-0.8mm,所述吸汗层4厚度为0.3mm-0.5mm,通过适当材料制成的抗菌层2和吸汗层4,可以实现较低的厚度,使得纺织品更加轻便,所述吸汗层4为涂覆有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天然纯棉布料,吸汗层4直接接触皮肤,天然纯棉布料可以增加体感舒适度,所述纳米级氧化铜7直径为30nm-40nm,通过纳米级氧化铜7可以进一步增加抗菌的效果,所述表面层1上设有通气孔,通过通气孔可以增加该纺织品的透气性。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棉纤维和竹炭纤维并通过在棉纤维内设置的纳米级氧化铜,在保证纺织品的舒适度上增添了抗菌功能,直接通过内部结构实现的抗菌效果,该纺织品改变了传统纺织品的结构,增添了抗菌和吸汗功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值得推广。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