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珠宝饰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宝石饰品。
背景技术:
在珠宝加工领域,诸如钻石、有色宝石、天然水晶及人工水晶等宝石类产品已大量应用多面切割技术进行处理。环境光线照射于多面切割技术处理形成的多面宝石上时,由于反射光和折射光的照射作用,多面宝石会形成彩闪现象,更显光彩夺目,更能展示出宝石的魅力。
传统的宝石饰品大多是将多面宝石直接镶嵌于镶嵌座上,宝石与镶嵌座相对静止,无法产生相对运动,只能依靠外部光源角度变化或者佩戴者自身的动作变化,才能出现更多的彩闪,致使多面宝石彩闪的魅力仍停留在相对静止状态。存在切割加工瑕疵的宝石更难以展示出彩闪,从而使得宝石加工的有效利用率较低,相对成本较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曾对传统的宝石饰品进行了改进,并且申请了申请号为201210213223.7号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述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宝石饰品,包括镶嵌座、基架和设于镶嵌座上的宝石。镶嵌座两侧各设一轴杆,轴杆上设有外缘呈弧形凹口状的支架部,支架部厚度由根部向外缘处递减;基架两侧分别设有一侧设有开口而呈半封闭状的支撑槽,支撑槽槽底壁朝槽内凸出而形成外缘呈弧形凹口状的支撑部,支撑部厚度由根部向外缘处递减;轴杆支架部经支撑槽开口置入支撑槽中,支架部活动挂设于基架上支撑部上,支撑部外缘托住对应的支架部外缘。外部轻微晃动可使镶嵌座连同宝石摆动较长时间,通过配重件可将摆动频率和摆幅控制在人眼可有效观察范围内,达到较好的彩闪效果。
然而,上述发明专利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仅适用于在镶嵌座的左右两侧设置轴杆来与基架进行配合,镶嵌座连同镶嵌座上的宝石需绕水平轴摆动,受限制较多,而吊饰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并不容易发生绕水平轴的晃动,而绕竖直轴的晃动并不容易引发镶嵌座的摆动,因而,这种吊饰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静止现象,而影响彩闪效果。而且,绕水平轴的摆动导致整体需占用较大空间,才能保证摆动空间不受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宝石饰品,能有效保证宝石彩闪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宝石饰品,包括基架、镶嵌座和设于镶嵌座上的宝石,所述基架的中部设有容纳腔,镶嵌有宝石的镶嵌座收纳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基架在容纳腔的顶部设有套环且在容纳腔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套环的靠内侧的部分为厚度自根部向内缘方向递减的第一薄片;所述镶嵌座的顶端设有吊挂件且镶嵌座的底端设有第二限位环,所述吊挂件挂设于所述套环上,吊挂件的与套环相接触的一侧形成厚度自根部向内缘方向递减的第二薄片,套环和吊挂件分别以第一薄片和第二薄片的边缘相抵接;所述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对应环套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靠内侧的部分分别为厚度自根部向内缘方向递减的第三薄片和第四薄片,所述第三薄片和第四薄片的边缘相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环的内缘呈圆弧状或椭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吊挂件的内缘呈圆弧状或椭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缘呈圆弧状或椭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缘呈圆弧状或椭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吊挂件为吊环或者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镶嵌座的后部还设有配重件。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件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配重件的斜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宝石为钻石、天然有色宝石或人造宝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架的容纳腔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套环和第一限位环,而用于镶嵌宝石的镶嵌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对应设置吊挂件和第二限位环,并使吊挂件挂置于套环中,第二限位环与第一限位环环套连接,同时,套环和吊挂件分别以第一薄片和第二薄片的边缘相抵接,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分别以第三薄片和第四薄片的边缘相抵接,从而可以使镶嵌座及宝石可以绕竖向的轴线左右摆动,更符合吊饰使用时更易出现左右晃动的使用情况,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左右摆动的动能,使得彩闪效果更为持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宝石饰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宝石饰品的镶嵌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宝石饰品一实施例中套环剖开结构与镶嵌座的吊挂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宝石饰品一实施例中剖切开的吊挂件与基架上的套环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宝石饰品一实施例的基架的第一限位环和镶嵌座的第二限位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宝石饰品一实施例的镶嵌座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宝石饰品采用另一种吊挂件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申请,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首先需要申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技术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戒指、胸针、手镯、手链、纽扣、项链、吊坠或耳饰等各种可镶嵌宝石3的首饰,也可用于钟表、眼镜等产品上用作装饰。而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宝石3可以为钻石、天然有色宝石或人造宝石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宝石饰品,包括基架1、镶嵌座2和设于镶嵌座2上的宝石3。
结合图2~图5所示,在所述基架1的中部设有容纳腔10,镶嵌有宝石3的镶嵌座2即收纳于所述容纳腔10中。所述基架1在容纳腔10的顶部设有套环12且在容纳腔10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环14,所述套环12的靠内侧的部分为厚度自根部向内缘方向递减的第一薄片120。
而所述镶嵌座2的顶端设有吊挂件20且镶嵌座2的底端设有第二限位环22,所述吊挂件20挂设于所述套环12上,吊挂件20的与套环12相接触的一侧形成厚度自根部向内缘方向递减的第二薄片200,套环12和吊挂件20分别以第一薄片120和第二薄片200的边缘相抵接,由于第一薄片120和第二薄片200的边缘厚度非常薄,两者的接触面几乎可以视为点接触,从而,外界的轻微晃动即可引发镶嵌座2相对于基架1发生相应的摆动。而所述第二限位环22对应与第一限位环14环套连接,可以使镶嵌座2在有限范围内摆动。
而为避免镶嵌座2的吊挂件20相对于套环12摆动时受到套环12的干扰,而所述套环12的内缘呈圆弧状或椭圆弧状,可以是套环12的整个内缘形成所述第一薄片120,也可以仅是套环12内缘可能接触到吊挂件20的部位形成所述第一薄片1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环12的内缘可选为椭圆弧状,且椭圆的长轴位于水平方向上。同理,所述吊挂件20的内缘也可选为圆弧状或椭圆弧状。而且,可以是吊挂件20的整个内缘形成所述第二薄片200,也可以仅是吊挂件20内缘可能接触到套环12的部位形成所述第二薄片200。
所述第一限位环14的内缘可以是椭圆弧状或者圆弧状,且第一限位环14的靠内侧的部分为厚度自根部向内缘方向递减的第三薄片140。而所述第二限位环22的内缘也可以是椭圆弧状或者圆弧状,且第二限位环22的靠内侧的部分为厚度自根部向内缘方向递减的第四薄片220。所述第二限位环22与第一限位环14相互环套连接后,分别以第四薄片220和第三薄片140的非常薄的边缘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架1的容纳腔1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套环12和第一限位环14,而用于镶嵌宝石3的镶嵌座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对应设置吊挂件20和第二限位环22,并使吊挂件20挂置于套环12中,第二限位环22与第一限位环14环套连接,同时,套环12和吊挂件20分别以第一薄片120和第二薄片200的非常薄的边缘相抵接,第二限位环22与第一限位环14也分别以第四薄片220和第三薄片140的非常薄的边缘相抵接,从而可以使镶嵌座2及宝石3可以绕一竖向的轴线左右摆动,更符合吊饰使用时更易出现左右晃动的使用情况,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左右摆动的动能,使得彩闪效果更为持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镶嵌座2的正面用于镶嵌宝石,而为更方便调节镶嵌座2的重心,提升摆动的灵敏度,而将镶嵌座2的后部设计为配重件24。具体实施时,所述配重件24上开设有凹槽240,所述凹槽240位于配重件24的斜上部,从而使得配重件24较重的一部分位于斜下方,重心偏离摆动轴心线,而使所述镶嵌座2更容易失稳而摆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吊挂件20只需要具有上述与套环12的第一薄片120相配合的第二薄片200的结构设计,即可以在结构形状实现多样化,例如,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封闭的吊环形状或者如图7所示的半封闭的挂钩形状,两者可达到大体相当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