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鞋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鞋垫。
背景技术:
现有鞋底实现减震、矫正等功能都是从鞋底方面进一步改进,这些功能的增加必须从设计生产开始就必须做好准备,成型之后不能再根据消费者需要再增加其他功能。而鞋垫用于垫在鞋子内,其目前的主要功能时吸汗、透气、杀菌等,功能简单,不能为穿着者增加其他附加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鞋垫,赋予鞋垫良好的减震止滑性能,平衡足弓压力,缓解运动疲劳,同时使得鞋垫前部良好的易弯折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鞋垫,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叠合连接的天鹅绒表层、第一海波丽层、第二海波丽层及平纹布层,其中所述第一海波丽层包括与前脚掌位置对应的前掌区、与后脚跟位置对应的后跟区、与内足弓位置对应的足弓内区以及与外足弓位置对应的足弓外区,所述后跟区中心上设有后跟凸起,所述足弓内区设有与足弓相配合的半月形弓托,所述前掌区前后间隔设有多个前掌凸起,相邻两前掌凸起之间留有分隔槽,各分隔槽相对鞋垫前后方向向内倾斜45°~60°。
优选地,所述后跟区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U型后跟杯,所述U型后跟杯的内端延伸至足弓外区边缘,外端连接半月形弓托。
优选地,与后跟凸起、前掌凸起及半月形弓托相对应的天鹅绒表层位置处的毛圈高度大于天鹅绒表层其他位置处的毛圈高度。
优选地,所述前掌凸起和后跟凸起的凸起高度为0.5mm~1.0mm。
优选地,所述前掌凸起设有三个,分隔槽设有两个。
优选地,各所述分隔槽的宽度为2mm~4mm。
优选地,所述第二海波丽层与后跟凸起相对应位置处设为蜂窝减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在第一海波丽层上设有后跟凸起,该后跟凸起可与足跟底部良性接触,赋予鞋垫后跟部位的良好的减震性能;由于在第一海波丽层上设有半月形弓托,该半月形弓托能够与内足弓相配合,利用该半月形弓托能够很好地支撑足弓,平衡分散足弓位置处所受到的作用力,给予足弓良好触感,缓减运动疲劳;由于在第一海波丽层上设有多个前后间隔的前掌凸起,相邻前掌凸起之间留有分隔槽,各分隔槽相对鞋垫前后方向向内倾斜45°~60°,符合足部生物力学特点,提高鞋垫前掌部位的易弯折性能,保证脚步动作的自然顺畅进行。同时,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海波丽层和第二海波丽层,可大大提升鞋垫的柔软舒适性及缓冲减震性能,而鞋垫底部设置一平纹布层,可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鞋垫的止滑性能,保证鞋垫与鞋子结合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鞋垫后跟部位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天鹅绒表层;20、第一海波丽层;21、后跟凸起;22、前掌凸起;23、半月形弓托;24、密绒条;25、分隔槽;26、U型后跟杯;30、第二海波丽层;31、蜂窝减震结构;40、平纹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鞋垫,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叠合连接的天鹅绒表层10、第一海波丽层20、第二海波丽层30及平纹布层40。
其中所述第一海波丽层20包括与前脚掌位置对应的前掌区、与后脚跟位置对应的后跟区、与内足弓位置对应的足弓内区以及与外足弓位置对应的足弓外区,所述后跟区中心上设有后跟凸起21,所述足弓内区设有与足弓相配合的半月形弓托23,所述前掌区前后间隔设有多个前掌凸起22,相邻两前掌凸起22之间留有分隔槽25,各分隔槽25相对鞋垫前后方向向内倾斜45°~60°,如此结构设计符合足部生物力学特点,提高鞋垫前掌部位的易弯折性能,保证脚步动作的自然顺畅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跟区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U型后跟杯26,所述U型后跟杯26的内端延伸至足弓外区边缘,外端连接半月形弓托23,如此借助U型后跟杯26稳定足跟,保持足跟跟骨中立,减少跟部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与后跟凸起21、前掌凸起22及半月形弓托23相对应的天鹅绒表层10位置处的毛圈高度大于天鹅绒表层10其他位置处的毛圈高度。另外,为防止在穿着使用过程中人足的中足外侧不能很好地与鞋垫相应位置有效结合,本实施例可进一步在所述足弓外区的中心位置处设置一个沿鞋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密绒条24,该密绒条24的毛圈高度小于与后跟凸起21、前掌凸起22及半月形弓托23相对应的天鹅绒表层10位置处的毛圈高度,同时大于天鹅绒表层10余下位置处的毛圈高度。本实施例通过将不同的主要受力和施力位置处的毛圈高度设置较高,一方面利于提升天鹅绒表层10与足底的柔性舒适接触,另一方面利于增大鞋垫与足底的接触表面积,增强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保证鞋垫跟脚,同时具有吸湿止汗的效果,穿着舒适度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掌凸起22和后跟凸起21的凸起高度为0.5mm~1.0mm,所述前掌凸起22设有三个,分隔槽25设有两个,各所述分隔槽25的宽度为2mm~4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如下改进:所述第二海波丽层30与后跟凸起21相对应位置处设为蜂窝减震结构31,利用蜂窝减震结构31大大增强本实施例鞋垫后跟部位的抗压抗弯强度以及缓冲减震性能,大大改善足跟疲劳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