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背式太阳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4869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背式太阳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帽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背式太阳帽。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烈日下劳动或进行户外活动,主要以戴传统的防晒帽、包头巾,来防晒防暑,传统的防晒太阳帽不但闷热不通风,而且防晒防暑效果差。现有遮背式太阳帽主要由帽盖和帽檐缝接组成,背布用拉链或缝制安装在帽檐边缘下方,但是目前的遮阳防晒帽隔热效差,没有设计足够长的背布,且头部和背部通风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便、防晒通风效果好的遮背式太阳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遮背式太阳帽,主要包括帽子和背布,所述帽子由帽盖、帽檐和帽衬缝接组成;所述背布安装在帽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檐与背布为可自由拆卸和安装连接结构;所述背布侧设两个侧翼,侧翼上设有遮阳通风网眼布。

所述帽子为大檐帽,帽盖圆形平顶上设有挡雨布,帽衬缝接在帽盖内,帽衬向下凸出帽檐平面;帽檐为圆环形,帽檐正前方边缘设有遮光网;帽盖比帽衬大,帽衬与帽盖之间留有通风间隙,在帽衬下方缝接有两条帽带。

所述帽盖由遮阳网、帽盖前布、帽盖顶圆形布与帽盖底环形布缝接,构成圆锥柱状帽盖;帽盖侧面挡雨布上设置有四个透气孔。

所述帽檐由上下两层布,中间为隔热材料层三层缝制而成,帽檐边缘设有拉链,拉链长度为帽檐边缘长度的4/5;帽檐圆环外环缝接布与隔热材料层外缘之间内嵌有扁钢丝圈。

所述遮光网缝接在帽子正前方帽檐边缘,长度为帽檐边缘长度的1/5。

所述背布包括:所述背布由两层布缝制而成;在背布的两层布之间分别内嵌横向的两条扁钢丝;扁钢丝与背布边缘交接的位置还设有顶背绳;所述背布上方边缘设有拉链。

所述背布上还设置有两条横条状透气网;其中一条透气网的一边与背布上方边缘缝接,另一边与拉链的一边链齿缝接,另一条透气网设置在背布中间。

所述帽衬由四条布带十字交叉缝接,四条布带再分别与布带圈对称缝接成“T”字交接带,呈向上凸起的半球状;帽衬中的四条布带延伸部分分别与帽檐圆环内环十字对称桥接;帽衬圈上设置有调节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通过设计帽盖侧面遮阳通风网,帽盖大于帽衬,帽盖与帽衬之间留有通风透气间隙,帽衬戴上头后头部与帽盖不直接接触,达到不但头部防晒而且上下左右通风透气的效果,且遮阳隔热防紫外线。

二、通过设计帽盖上的挡雨布,雨天时可以放下挡雨布挡雨防水,晴天时可以上翻挡雨布,通风透气。

三、通过设计加长背布且增加隔热材料层,方便使用者站立或弯腰劳动时更好的遮荫背部。

四、通过设计背布侧翼遮阳通风网眼,使帽子内通风透气,防止闷热缺氧,增加遮阳防晒效果。

五、通过设计背布下部分内置横向扁钢丝和顶背绳,按需要收紧顶背绳使扁钢丝与顶背绳形成弓状,顶背绳顶着背部,背布与背之间形成弓形空间,防止背布直接与背部接触,达到背部通风透气效果。

六、通过设计背布两条横条状透气网,使背部通风透气郊果更好。

七、通过设计帽檐正前方边缘的下方的遮光网眼,防止光线刺眼。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背式太阳帽侧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帽盖示意图;

图3所示为帽盖顶圆形布结构剖释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背式太阳帽正面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背式太阳帽背面示意图;

图6所示为背布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背式太阳帽俯视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背式太阳帽仰视示意图;

图9所示为帽盖与帽衬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背布、2帽盖、3帽檐、4遮阳通风网眼布、5帽盖前布、6环形布、7挡雨布、8遮光网、9拉链、10扁钢条、11顶背绳、12帽衬、13布带、14布带圈、15帽带、16遮阳网、17上层布、18中间隔热材料层、19下层布、20透气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9所示,一种遮背式太阳帽,包括:帽子和背布1,所述帽子由帽盖2、帽檐3和帽衬组成,所述帽盖2、帽檐3和帽衬12缝接在一起组成帽子,帽衬12缝接在帽盖2内,帽衬12向下凸出帽檐平面;所述背布1安装在帽子上,背布1和帽檐2可自由拆卸和安装,所述背布1侧设两个侧翼,侧翼上设有三角形遮阳通风网眼布4。所述帽盖2由遮阳网16、帽盖前布5、帽盖顶圆形布与帽盖底环形布6缝接成圆锥柱状,帽盖2侧面挡雨布上设置有四个透气孔,帽盖2与帽檐3圆环的内圆缝接。帽檐3为圆环形,帽檐正前方边缘设有遮光网8;遮光网8缝接在帽檐3正前方帽檐圆环外环余下的1/5外环边缘,遮光网8呈自然下垂的垂帘状。环绕帽盖2顶圆形布缝接有挡雨布7,围绕帽檐3圆环的外环边缘缝接拉链9的一边拉链齿,缝接长度为帽檐3圆环外环长度的4/5。所述帽盖2顶圆布由上层布17、中间隔热材料层18和下层布19三层缝制成圆形。所述圆环形帽檐3由上层布、中间隔热材料层和底层布三层缝制而成;中间隔热材料跟帽檐3一样是圆环形,帽檐3圆环外环缝接布与隔热材料层外缘之间内嵌有扁钢丝圈,即该扁钢丝圈围绕帽檐圆环外环一周,用以定形帽檐3成平整圆环。背布1由上层布、中间隔热材料层和下层布三层缝制而成,背布1上缘缝接拉链9的一边拉链齿,背布1的下部分分别横向缝嵌有两条扁钢条10,在内嵌有扁钢丝10的与背布1边缘交接的位置设有顶背绳11,背部下面的顶背绳11还可以用作压紧身体的防风绳;所述背布1上还设置有两条横条状透气网20,透气网20一条设置在背布1上方边缘,一边与背布1上方边缘缝接,另一边与拉链的一边链齿缝接,另一条设置在背布中间,扁钢条10之间。帽衬12由布带13十字交叉缝接,四条布带13再分别与布带圈14对称缝接成“T”字交接带,呈向上凸起的呈半球状。帽衬12中的四条布带延伸部分分别与帽檐3圆环内环十字对称桥接,帽衬圈上设置有调节扣,以调整大小松紧。帽檐圆环内圈比帽衬布带圈14大,形成帽衬12与帽盖2之间留有通风透气间隙。帽带15设置有四条,两条分别对称缝接在帽衬左右布带13与布带圈14交接处,两条缝接在帽衬后方布带13与布带圈14交接处。

使用时,使用者将帽衬12戴在头上,在下额绑好帽带15,收紧顶背绳11使顶背绳11与背布内嵌扁钢条10形成弓状隆起,背布自然下垂时,顶背绳顶在背部,十分方便。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并不能以此来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而易见地,在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启示下,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进行许多改进和修饰,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改进和修饰都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