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隐藏式控制开关的自动扣腰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734阅读:1907来源:国知局
具有隐藏式控制开关的自动扣腰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腰带,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隐藏式控制开关的自动扣腰带。



背景技术:

自动扣腰带,通常包括皮带和自动扣。皮带上设置有齿条,自动扣上通常设置有可与齿条配合的扣片、扣片传动机构以及扣片控制开关。扣片控制开关通常设置在自动扣底端上并且扣片控制开关位于自动扣外侧。这种设计虽然让人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外露的扣片控制开关使得按压所产生的力矩较大,使扣片传动机构的负担加重,容易损坏,因此扣片传动机构需要设计得较大、质量要求高、各部件所占用的空间也较大,此外外露的扣片控制开关也会影响腰带的美观,因此这种设计并不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扣片控制开关的设计不合理、传动机构容易损坏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隐藏式控制开关的自动扣腰带,这种具有隐藏式控制开关的自动扣腰带能够简化自动扣的结构、减少部件占用的空间,将开关隐藏到自动扣内。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隐藏式控制开关的自动扣腰带,包括皮带和自动扣,所述皮带上设置有齿条,所述自动扣上设置有可与齿条配合的扣合机构,所述扣合机构包括扣片和扣片控制开关,自动扣包括扣座和皮带套筒,所述皮带套筒设置在扣座顶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片控制开关包括按压片、第一转轴、翘杆,所述按压片前端与翘杆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固定在按压片后端,所述扣座开有安装腔,所述扣座顶面开有扣片伸出孔,所述扣片安装在扣片定位片前端,所述扣片定位片后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扣座的安装腔内,所述扣片定位片与扣座之间设有回位元件,所述回位元件迫使扣片定位片接近安装腔顶面,使得扣片从扣片伸出孔伸出扣座,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扣座的安装腔内,所述翘杆前端位于扣片定位片与安装腔顶面之间并且翘杆前端抵住扣片定位片。初始状态,按压片不受力,在回位元件的力作用下,扣片定位片接近安装腔顶面,使得扣片定位片从扣片伸出孔伸出扣座。当使用者按压按压片,使得翘杆前端远离安装腔顶面,同时带动扣片定位片克服回位元件的力并远离安装腔顶面,扣片就从扣片伸出孔缩回扣座的安装腔内。

较优的方案,所述安装腔包括由安装腔顶面与安装腔侧面形成开口向下的腔体,腔体下端开口上安装有密封板。

较优的方案,所述安装腔顶面设有第一螺钉安装柱、第二螺钉安装柱、第三螺钉安装柱,所述密封板采用三根螺钉分别安装到第一螺钉安装柱、第二螺钉安装柱、第三螺钉安装柱上,所述第一螺钉安装柱、第二螺钉安装柱与安装腔侧面之间形成第一转轴定位空间,所述第一转轴放置在第一转轴定位空间内,所述第二螺钉安装柱、第三螺钉安装柱与安装腔侧面之间形成第二转轴定位空间,所述第二转轴放置在第二转轴定位空间内。由于顶面与密封板限制了第一转轴上下两个方向的移动,而第一螺钉安装柱、第二螺钉安装柱以及安装腔侧面则限制了水平方向的移动,因此第一转轴只能转动。同理,第二转轴也是只能转动。

较优的方案,所述按压片所在位置的安装腔开有通孔,所述按压片位于通孔内。优选的方案,所述按压片与扣座的表面形成一个整体。这使得按压片与扣座浑然一体,不会影响扣座的外观。

较优的方案,所述回位元件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对自动扣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因此能够简化结构、减少部件占用的空间,将开关隐藏到自动扣内,并且让按压片与扣座浑然一体,不会影响扣座的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自动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自动扣的左视图;

图4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自动扣拆卸密封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具有隐藏式控制开关的自动扣腰带,包括皮带1和自动扣2,所述皮带1上设置有齿条5,所述自动扣2上设置有可与齿条5配合的扣合机构3,所述扣合机构包括扣片301和扣片控制开关302,自动扣2包括扣座201和皮带套筒202,所述皮带套筒202设置在扣座201顶面上。

所述扣片控制开关302包括按压片3021、第一转轴3022、翘杆3023,所述按压片3021前端与翘杆3023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022固定在按压片3021后端,所述扣座201开有安装腔2011,所述安装腔2011包括由安装腔顶面20111与四个安装腔侧面20112形成开口向下的腔体20113,腔体20113下端开口上安装有密封板20114。

所述扣座201顶面开有扣片伸出孔2012,所述扣片301安装在扣片定位片6前端,所述扣片定位片6后端设有第二转轴7,所述第二转轴7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扣座201的安装腔2011内,所述扣片定位片6与扣座201之间设有回位元件,所述回位元件迫使扣片定位片6接近安装腔顶面20111,使得扣片301从扣片伸出孔2012伸出扣座201,所述第一转轴3022的两端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扣座201的安装腔2011内,所述翘杆3023前端位于扣片定位片6与安装腔顶面20111之间并且翘杆3023前端抵住扣片定位片6。初始状态,按压片3021不受力,在回位元件的力作用下,扣片定位片6接近安装腔顶面20111,使得扣片定位片6从扣片伸出孔2012伸出扣座201。当使用者按压按压片3021,使得翘杆3023前端远离安装腔顶面20111,同时带动扣片定位片6克服回位元件的力并远离安装腔顶面20111,扣片301就从扣片伸出孔2012缩回扣座201的安装腔2011内。

所述安装腔顶面20111设有第一螺钉安装柱20115、第二螺钉安装柱20116、第三螺钉安装柱20117、第四螺钉安装柱20118,所述密封板20114采用四根螺钉9分别安装到第一螺钉安装柱20115、第二螺钉安装柱20116、第三螺钉安装柱20117、第四螺钉安装柱20118上,所述第一螺钉安装柱20115、第二螺钉安装柱20116与安装腔侧面20112之间形成第一转轴定位空间,所述第一转轴3022放置在第一转轴定位空间内,所述第二螺钉安装柱20116、第三螺钉安装柱20117与安装腔侧面20112之间形成第二转轴定位空间,所述第二转轴7放置在第二转轴定位空间内。由于顶面与密封板20114限制了第一转轴3022上下两个方向的移动,而第一螺钉安装柱20115、第二螺钉安装柱20116以及安装腔侧面20112则限制了水平方向的移动,因此第一转轴3022只能转动。同理,第二转轴7也是只能转动。

所述按压片3021所在位置的安装腔2011开有通孔20119,所述按压片3021位于通孔20119内。所述按压片3021与扣座201的表面(本实施例为密封板20114)形成一个整体。这使得按压片3021与扣座201浑然一体,不会影响扣座201的外观。

所述回位元件为弹簧8。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