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747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子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手环。



背景技术:

智能手环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穿戴于手腕部位的智能设备。智能手环可为用户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和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 touch等电子设备同步,起到通过数据知道健康生活的作用。现在,智能手环还具有GPS定位、音乐娱乐、电子通讯等多种功能。

目前市场上的GPS定位手环是由蓝牙或WiFi连接传送位置信息到手机,但是因为定位类型的手环很容易被他人或使用者自己脱掉或破坏,从而无法准确获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手环,该智能手环不会轻易被脱掉和拆除,且可随手腕调节手环大小。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主体和手环带,所述手环主体内部设有主控制器、定位装置、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和电磁锁,定位装置、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和电磁锁分别与主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智能手环的位置信息,数据处理模块对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定位数据;

所述手环带内设有电路,电磁锁与电路电连接;

所述手环带上还设有防拆限位结构,防拆限位结构与电路电连接,手环带通过防拆限位结构连接,且能够通过防拆结构调节手环带的长短。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通信模块、蓝牙模块、2G、3G或4G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获取模块为GPS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智能手环的位置信息生成GPS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手环带内还设有钢丝,用于增加手环带的强度,防止被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手环带为可食用硅胶手环带。

进一步的,所述手环带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手环带。

进一步的,手环主体内部还设有与主控制器连接的健康监测模块。

进一步的,健康监测模块包括体温传感器、心率监测传感器、脉搏传感器、血氧传感器、血糖监测传感器以及血压监测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为充电电池,智能手环还包括设置于手环主体侧面的充电接口用于为充电电池充电和传输各种数据信息的USB输出接口。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环设置电磁锁和防拆限位结构,不会轻易被脱掉和拆除,且可随手腕调节手环大小。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手环还设有健康监测模块,能够随时监测手环携带者的健康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符号分别表示:

1-手环主体、2-手环带、3-防拆限位结构、4-电磁锁、5-钢丝、6-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本发明不限于图1所示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手环主体和手环带,所述手环主体内部设有主控制器、定位装置、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和电磁锁,定位装置、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和电磁锁分别与主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智能手环的位置信息,数据处理模块对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最终的定位数据;

所述手环带内设有电路,电磁锁与电路电连接;

所述手环带上还设有防拆限位结构,防拆限位结构与电路电连接,手环带通过防拆限位结构连接,且能够通过防拆结构调节手环带的长短。

当智能手环被破坏或被脱落时,电路将信息传送给电磁锁,电磁锁通过主控制器以及无线通信模块将信息传送给智能手环控制端如手机、电脑等上的软件(APP),控制端会立刻获知手环携带者的位置信息,前去处理。电磁锁通过电路连接防拆限位结构,只有智能手环控制端通过操作控制软件才能解开电磁锁,将智能手环脱掉或根据手腕的尺寸调节手环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wifi通信模块、蓝牙模块、2G、3G或4G模块,可以通过多种通信方式传输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获取模块为GPS定位模块,用于获取智能手环的位置信息生成GPS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手环带内还设有钢丝,用于增加手环带的强度,防止被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手环带为可食用硅胶手环带。

进一步的,所述手环带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手环带,材料柔软环保,对人身体无害,尤其对于儿童娇嫩的皮肤无任何害处。

进一步的,手环主体内部还设有与主控制器连接的健康监测模块,能够随时监测手环携带者的健康情况。

进一步的,健康监测模块包括体温传感器、心率监测传感器、脉搏传感器、血氧传感器、血糖监测传感器以及血压监测传感器,手环控制端能够随时获取手环携带者的健康信息,随时监测健康状况。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为充电电池,智能手环还包括设置于手环主体侧面的充电接口用于为充电电池充电和传输各种数据信息的USB输出接口。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依本申请所做的等效修饰和现有技术添加均视为本实用新型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