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在楼梯拖动的可折叠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4084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易于在楼梯拖动的可折叠行李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在非连续性地面进行运输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行李箱,一般由轮子和提手、背带等构成移动配件;但这样的行李箱往往只适合在平地上拖动/推动,但要跨过台阶,甚至是多台阶,如楼梯等,往往比较困难,特别是装载了密度较大的货物时情况更为严峻。

中国专利:CN200880014804.X公开了一种易于在楼梯上运输的行李箱,该行李箱提出了使用弹性履带的设计,可适用于楼梯运输滑动,而且具有一定抗缓冲功能。

但该专利的缺点在于,外形不美观,轮子提手是必不可少的配件,除此之外,在其中一侧面还必须加上履带,则造成外观设计冗余,该专利所呈现的结构也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非连续性地面进行拖动,省力,而且能适应不同装载重量的可折叠行李箱。

设计易于在楼梯拖动的可折叠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包括第二箱体和套设在第二箱体上的第一箱体;

所述第一箱体为一端开口的箱体结构,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一本体,所述第一盖板通过拉链与第一本体配合,第一盖板可翻盖;

所述第二箱体为一端开口的箱体结构,包括第二盖板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二盖板通过拉链与第二本体配合,第二盖板可翻盖;

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外部设置有拉杆;

所述第一本体在设置有拉杆的相对一侧内部设置有第一凸槽;

所述第二本体一侧设置有多组滚轮,所述滚轮外套设有履带;

所述第二本体在设置有滚轮和履带的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凸槽,所述第一凸槽和第二凸槽相配合,所述第二本体在设置有滚轮和履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凸槽,所述第三凸槽的厚度与所述滚轮外露在第二本体的高度一致;

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有第一凸槽的一侧的外下部表面设置为第二斜平面。

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卡扣相配合的第二卡扣,卡扣的作用在于,当第二本体完全缩入第一本体内后,进行固定,防止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底部设置有拖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有凹槽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斜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槽和所述第二凸槽相配合时,所述滚轮完全外露于第一本体之外,而第三凸槽依然在第一本体腔内未滑出,因而能顶住第一本体而不造成第二本体向第一本体处的凹陷,从而导致的缝隙,第二斜平面的设置是为了整体结构的美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卡扣相配合的第二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

使用中,当装载少量的物件,则将第二箱体缩入第一箱体的内部,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配合,将第二箱体固定在第一箱体内部。当装载的物体较多或者较重时,则将第二箱体拉出,依靠设置在第二箱体底面的滚轮和履带,可在楼梯上拉动。

拖动时,箱体成倾斜状运动,第一本体设置的斜平面主要是避免在拖动过程中,对第一本体造成的磨损,斜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通过第一凸槽、第二凸槽和第三凸槽的设置,可以有效解决伸缩箱体之间留有缝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可在非连续性地面进行拖动,类输送带的结构设计使得即使在楼梯这种空间的运输非常省力,而且能适应不同装载重量的可折叠行李箱,当装载物体不是很重,或者只是短暂性地需要垮台阶搬运时,可将第二箱体推回第一箱体内部,外表简洁大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箱体相关结构的剖视图。

在图1—图3中有:

1——第一盖板;2——第二盖板;3——拉杆;4——拖动轮;5——第一本体;6——第二本体;7——滚轮;8——履带;9——第二凸槽;10——第一凸槽;11——拉链;12——第一卡扣;13——第二卡扣;14——第一斜平面;15——第三凸槽;16——第二斜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设计易于在楼梯拖动的可折叠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包括第二箱体和套设在第二箱体上的第一箱体;

所述第一箱体为一端开口的箱体结构,包括第一盖板1和第一本体5,所述第一盖板1通过拉链11与第一本体5配合,第一盖板1可翻盖;

所述第二箱体为一端开口的箱体结构,包括第二盖板2和第二本体6,所述第二盖板2通过拉链11与第二本体6配合,第二盖板2可翻盖;

所述第一本体5一侧的外部设置有拉杆3;

所述第一本体5在设置有拉杆3的相对一侧内部设置有第一凸槽10;

所述第二本体6一侧设置有多组滚轮7,所述滚轮7外套设有履带8;

所述第二本体6在设置有滚轮7和履带8的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凸槽9,所述第一凸槽10和第二凸槽9相配合,所述第二本体6在设置有滚轮7和履带8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凸槽15,所述第三凸槽15的厚度与所述滚轮7外露在第二本体6的高度一致;

所述第一本体5设置有第一凸槽10的一侧的外下部表面设置为第二斜平面16。

所述第一本体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扣12,所述第二本体6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卡扣12相配合的第二卡扣13。

所述第二本体6底部设置有拖动轮4。

所述第一本体5设置有凹槽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斜平面14。

所述第一凸槽10和所述第二凸槽9相配合时,所述滚轮7完全外露于第一本体5之外,而第三凸槽15依然在第一本体5腔内未滑出,因而能顶住第一本体5而不造成第二本体6向第一本体5处的凹陷,从而导致的缝隙,第二斜平面16的设置是为了整体结构的美观。

所述第一本体5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扣12,所述第二本体6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卡扣12相配合的第二卡扣13。

使用时,当装载少量的物件,则将第二箱体缩入第一箱体的内部,通过第一卡扣12和第二卡扣13的配合,将第二箱体固定在第一箱体内部。当装载的物体较多或者较重时,则将第二箱体拉出,依靠设置在第二箱体底面的滚轮7和履带8,可在楼梯上拉动。

拖动时,箱体成倾斜状运动,第一本体5设置的斜平面主要是避免在拖动过程中,对第一本体5造成的磨损,斜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通过第一凸槽10、第二凸槽9和第三凸槽15的设置,可以有效解决伸缩箱体之间留有缝隙的问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