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擎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4678阅读:1317来源:国知局
单擎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户外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擎伞。



背景技术:

现在伞的基本形式仍然延续2500年前云氏发明的伞的原型,并没有很大突破,基本是在打开方式和材料上进行改进,而这样的雨伞一直以来都有无法在使用时解放双手的缺陷。现在未完全进入市场的技术中也存在解放双手的伞的概念性技术,不过存在着稳定性差,无法遮住脸,造价极其昂贵等问题,导致无法实施或推广。其中稳定性差的问题源自单点受力,单点受力若无较大力度来控制即会导致不稳,也有利用双点受力来提高稳定性的概念性技术,不过由于受力点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无法实施。这些都是现在技术暂时无法实现实质性突破的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放双手的单擎伞;单擎伞,又名单支伞,意为有一个支点的雨伞,以肩部为支点,揭示了本实用新型使用了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使伞更加稳固的特点,这里风力及其它横向力取代了原来的重力,而且是水平方向上360°的杠杆原理,总共有两个受力点,一个支点和一个端点,本发明也属于超静定结构,这样从理论上可以比传统的雨伞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包括顶部连有伞面的伞杆,套于伞杆上的升降杆套,升降杆套连接肩带的中间部分,位于伞杆底部的环带伞座,环带伞座与环体带连接。

进一步,所述环带伞座的侧部设有环带扣,环带扣与伞座相接,环带伞座上部设有伞座接口,伞杆插入伞座接口,伞座与伞杆用强力粘结剂粘结,形成新的伞把。

进一步,所述环带伞座连接伞杆与环体带。

进一步,所述升降杆套的上下部分别设有上接口和下接口,中部设有螺丝和旋钮组成的松紧装置,侧面设有肩带套,肩带套以半环形式伸出。

进一步,所述环体带包括主环体带和环体带扣,主环体带可以插入环体带扣中。

进一步,所述肩带的主肩带上设有2个魔术贴,魔术贴的长度大于7厘米,主肩带穿过肩带套。

进一步,所述升降杆套可以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环带伞座可以在主环体带上水平移动。

进一步,所述伞杆从升降杆套的上接口进入,从下接口出来。

进一步,所述伞座本身只有上接口、没有下接口,呈杯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解放双手,使人们可以在下雨天时,既可以打伞,又可以如晴天一样在户外劳作或出行,同时也可以为女性在晴天使用伞提供更多方便。

(2)本实用新型有两个受力点,因此使用杠杆原理固定于肩和上腹部可以比手拿还要稳定。

(3)本实用新型更好地使雨伞接近人体中心位置,主伞几乎贴近人体,比用手持的雨伞在雨天更能避免雨水落在人身上。

附图说明

图1为环带伞座结构图。

图2为升降杆套结构图。

图3为环体带结构图。

图4为肩带结构图。

图5为单擎伞结构图。

图6为人使用单擎伞的效果图。

图中:1、环带扣,2、伞座接口,3、伞座,4、升降杆套上接口,5、旋钮,6、螺丝,7、升降杆套下接口,8、肩带套,9、主环体带,10、环体带扣,11、魔术贴,12、魔术贴,13、主肩带,14、伞面,15、伞杆,100、环带伞座,200、升降杆套,300、环体带,400、肩带,500、单擎伞。

具体实施方式

单擎伞,包括顶部连有伞面14的伞杆15,套于伞杆15上的升降杆套200,升降杆套200连接肩带400的中间部分,位于伞杆15底部的环带伞座100,环带伞座100与环体带300连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升降杆套200的上下部分别设有上接口4和下接口7,升降杆套200的中部设有螺丝6和旋钮5组成的松紧装置,升降杆套200的侧面设有肩带套8,肩带套8以半环形式伸出。主伞部分去除原有的伞把或不安装原有的伞把,这样可以使升降杆套200从伞底部安装套到伞杆15上,伞杆15从升降杆套200上接口4进入,从升降杆套下接口7出,使升降杆套200与伞杆15成为一体,并且可以上下移动,通过旋紧和旋松螺丝6和旋钮5组成的松紧装置可以使升降杆套200固定于伞杆15上或上下调节,让使用者能将升降杆套200调节到和自己的肩膀与自己的腹部或腰部之间的间隔相适应的位置,再旋紧,达到固定目的。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环带伞座100的侧面设有环带扣1,环带扣1与伞座3相接,环带伞座100的上部设有伞座接口2;所述环体带300包括主环体带9和环体带扣10。在升降杆套200装上伞杆15后,伞杆15插入伞座接口2,伞座3本身只有上接口,没有下接口,呈杯状,并且伞座3与伞杆15用强力粘结剂粘结,形成新的并且不需要使用手的伞把,主环体带9可以插入与伞座3一体的环带扣10,环体带9通过环体带扣10绕于腰部或腹部,起到下部受力点的固定作用,支点和下部受力点得到稳定,上部伞面14即得到稳定,其中环体带300的具体固定垂直位置根据伞杆长度和使用者需求来选择,而且环带伞座100可以由环带扣10在主环体带9上水平移动,具体位置根据使用者需求来移动选择。

如图4所示,所述肩带400的主肩带13上设有魔术贴11和魔术贴12。主肩带13穿过肩带套8,主肩带13在穿过肩带套8时会有弯曲,以便穿过肩带套并且与肩带套产生摩擦力,主肩带13再与肩膀相贴,同时将魔术贴11、12相贴,图4显示的魔术贴11、12其实是在不同的两面。魔术贴11、12的长度较长,这样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肩膀宽度调节粘结位置,进而调节肩带成环后的实际长度,适应使用者。

实施例

首先在穿戴前根据自身体型调节升降杆套200位置之后开始穿戴撑开单擎伞,用右手握住单擎伞的伞杆15放于背后。然后左手将上部肩带400搭于肩膀,之后再将下部肩带的魔术扣11与上部肩带的魔术扣12相扣,肩带400由此固定好。之后左手再抓住伞杆15下部,右手开始调节环体带300,环体带300调节到伞此时不会大幅度晃动的位置,左右手再一起使用装好环体带300,伞自此装好,如图6所示。装好后的单擎伞可以完全解放双手,增加人们雨天的更多活动时间,同时给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可以携带和晴天不打伞时携带一样多的物品,而且单擎伞具有和普通伞一样或更高的稳定性,伞杆本身与人体并不直接接触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舒适程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