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3224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手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手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易将手套脱下的手套。



背景技术:

手套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常套于手部,用于手部保暖或者劳动时对手部的保护用品,也用来做装饰用的。现有市场上有一些手套,其指部开口且很短,当佩戴者需将手套从手上取下时,一般是通过手指先抓取指部,然后再拉动指部,以将手套慢慢地从手上脱下,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省力地从手上取下的手套。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套,包括掌部、设于所述掌部底端的开口部、以及设于所述掌部顶端的指部组;所述指部组包括拇指部、食指部、中指部、无名指部和小指部,所述拇指部、食指部、中指部、无名指部和小指部均开口;所述掌部具有掌心,所述掌心的顶端对应所述中指部和小指部分别设有第一弹性拉片和第二弹性拉片;所述第一弹性拉片的顶端凸出所述中指部的顶端,且所述第一弹性拉片的顶端上设有第一拉孔;所述第二弹性拉片的顶端凸出所述小指部的顶端,且所述第二弹性拉片的顶端设有第二拉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拉片和第二弹性拉片的顶端呈半圆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拉片和第二弹性拉片的外表面上均设有若干凸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拉片和第二弹性拉片的外表面上均设有若干圆形凹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掌部设置气孔,所述气孔内设有竹炭纤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孔呈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第二拉孔呈圆形或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套,其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弹性拉片和第二弹性拉片分别设置在掌心上对应中指部和食指部的位置,一方面是可以保证手套的美观性,另一方面,在这两个位置拉动弹性拉片,可以更快更省力地将手套从手上扯脱下;通过设置第一弹性拉片的顶端凸出中指部的顶端,以及设置第二弹性拉片的顶端凸出小指部的顶端,便于手指抓住第一弹性拉片和第二弹性拉片;通过在第一弹性拉片的顶端和第二弹性拉片的顶端分别设置第一拉孔和第二拉孔,当要脱下手套时,通过两手指先后夹持第一弹性拉片的顶端和第二弹性拉片的顶端,然后先后向外拉动第一弹性拉片和第二弹性拉片,在第一弹性拉片或第二弹性拉片被拉动的过程中,第一拉孔或第二拉孔被拉长,两手指通过被拉长的第一拉孔或第二拉孔相接触,且接触面积越来越大,相对于两手指仅只与弹性拉片接触,防止了两手指在拉动弹性拉片的过程中在弹性拉片上发生打滑,保证了手指能通过第一弹性拉片和第二弹性拉片将手套顺利地从手上脱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掌部;11、掌心;12、第一弹性拉片;13、第一拉孔;14、第二弹性拉片;15、第二拉孔;16、凸起点;20、开口部;30、拇指部;40、食指部;50、中指部;60、无名指部;70、小指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手套,包括掌部10、设于所述掌部10底端的开口部20、以及设于所述掌部10顶端的指部组。所述指部组包括拇指部30、食指部40、中指部50、无名指部60和小指部70,所述拇指部30、食指部40、中指部50、无名指部60和小指部70均开口。

所述掌部10具有掌心11,所述掌心11的顶端对应所述中指部50和小指部70分别设有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通过将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分别设置在掌心11的顶端对应中指部50和食指部40的位置,一方面是可以保证手套的美观性,另一方面,在这两个位置拉动手套,可以更快更省力地将手套从手上扯脱下。

所述第一弹性拉片12的顶端凸出所述中指部50的顶端,且所述第一弹性拉片12的顶端上设有第一拉孔13;所述第二弹性拉片14的顶端凸出所述小指部70的顶端,且所述第二弹性拉片14的顶端设有第二拉孔15。通过设置第一弹性拉片12的顶端凸出中指部50的顶端,以及设置第二弹性拉片14的顶端凸出小指部70的顶端,便于手指抓住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通过在第一弹性拉片12的顶端和第二弹性拉片14的顶端分别设置第一拉孔13和第二拉孔15,当要脱下手套时,通过两手指先后夹持第一弹性拉片12的顶端和第二弹性拉片14的顶端,然后先后向外拉动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在第一弹性拉片12或第二弹性拉片14被拉动的过程中,第一拉孔13或第二拉孔15被拉长,两手指通过被拉长的第一拉孔13或第二拉孔15相接触,且接触面积越来越大,相对于两手指仅只与第一弹性拉片12或第二弹性拉片14接触,防止了两手指在先后拉动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的过程中在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上发生打滑,保证了手指能通过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将手套顺利地从手上脱下。

所述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的顶端呈半圆形。通过设置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的顶端呈半圆形,一方面可以增加手套的美观性,另一方面可以使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的顶端不会产生端角而刮伤手指。

所述第一拉孔13呈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第二拉孔15呈圆形或椭圆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拉孔13和第二拉孔15均呈圆形。

为了进一步增大手指与第一弹性拉片12或第二弹性拉片14之间的摩擦性,以方便手指拉动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的外表面上均设有若干凸点。当然增大手指与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式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圆形凹槽来取代凸起点。

为了增加手套内空气的流动性,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可在掌部10设置气孔,而气孔内则设置有竹炭纤维,用于吸收手套内空气中的水,以及杀死手套内空气中的一些细菌。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分别设置在掌心11上对应中指部50和食指部40的位置,一方面是可以保证手套的美观性,另一方面,在这两个位置拉动弹性拉片,可以更快更省力地将手套从手上扯脱下;通过设置第一弹性拉片12的顶端凸出中指部50的顶端,以及设置第二弹性拉片14的顶端凸出小指部70的顶端,便于手指抓住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通过在第一弹性拉片12的顶端和第二弹性拉片14的顶端分别设置第一拉孔13和第二拉孔15,当要脱下手套时,通过两手指先后夹持第一弹性拉片12的顶端和第二弹性拉片14的顶端,然后先后向外拉动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在第一弹性拉片12或第二弹性拉片14被拉动的过程中,第一拉孔13或第二拉孔15被拉长,两手指通过被拉长的第一拉孔13或第二拉孔15相接触,且接触面积越来越大,相对于两手指仅只与弹性拉片接触,防止了两手指在拉动弹性拉片的过程中在弹性拉片上发生打滑,保证了手指能通过第一弹性拉片12和第二弹性拉片14将手套顺利地从手上脱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